《白纸的传奇》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辽宁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
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
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
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
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
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
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
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
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
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白纸的传奇》阅读原文⑴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
父亲做了一个军官的秘书。
⑵那时的上海,是谋职者心中的金矿宝山。
父亲能在那里得到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祖母都非常失望。
⑶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父亲于战乱之际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
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十九英寸电视机屏幕,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
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⑷箱子虽小,却让人觉着沉重。
乡人议论纷纷,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有金条,甚或是珠宝。
因为上海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⑸可是,我家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
乡人驻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我初小毕业,升入高小。
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一些画图纸。
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那只箱子拿出来。
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⑺他把箱子打开。
⑻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⑼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既不是粗糙的毛边纸,也不是光滑的新闻纸,那些纸是另一番模样: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
这怎会是纸?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了一箱银元!⑽想不到当年父亲从兵荒马乱中的上海带回的却是一箱白纸!⑾当年仓皇逃回时,父亲的那些同事们有的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的私吞了搜刮的黄金,有的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的暗藏了银行的存折。
父亲什么也没有带,除了那些纸——没有人跟他抢的纸,压根儿就没有人想要带的那些纸!⑿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更何况是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
他一定是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
这样的好纸定会让孩子们开怀大笑呢!⒀在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父亲并不是深得长辈宠爱的那一个,自然母亲也对父亲没有特别的希望。
人教部编版四班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历史传奇故事建议时间:30分钟一、_______________古代陈留县尉陈增的妻子张氏,有一次感到身体不舒适,但又找不出什么缘由,就把巫师李恒请到家中。
李恒来后,向她要了个大盆,里面盛满了清水,然后拿出一张白纸,叫张氏看,那白纸上什么也没有。
李恒把这张白纸平平地放入水中,纸很快沉入水底。
这时,他再叫张氏到盆边来看,真是神了,那白纸上竟消灭了一个妇人的模样,一个恶鬼正狠狠地拽着她的发鬓(bìn),还有一个鬼拿着棍子在后面驱除着。
张氏被纸上的情景吓坏了。
她想:那被鬼殴打驱除的,不就是自己吗?她可怕得哭了起来,抓紧拿出铜钱和自己的衣服,交给李恒,请他作法驱鬼。
李恒走后,陈增回来了,张氏把这件事告知了丈夫。
陈增当时没说什么。
其次天陈增把李恒叫到家里来。
同样用那大盆装了满满一盆清水,同样在水中沉入一张上面什么也没有的白纸,然后让李恒去看。
惊异,那纸上竟消灭了一幅画面:十个鬼拽着一个人,还有一个鬼跟着用棍棒殴打。
更令人惊异的是,那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这就是李恒。
”李恒不看犹可,一看之下,既愧又慌,知道自己那一套吓人骗钱的鬼把戏已被陈增识破,于是乖乖地退还了昨天才到手的钱财,逃出了陈留县。
人们问陈增这是怎么回事,陈增告知大家,这不过是个戏法。
先在纸上用明矾水画好图画,晾干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再把这纸放入水中,那图画就会显现出来。
大家依据陈增所说的去试了一下,果真如此。
1.【梳理情节】结合故事内容,依据提示将表格填写完整。
2.【提取信息】巫师和陈增放在水中的纸为什么会显现出图画来?请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画上“”。
3.【品读细节】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依据短文内容,下列最适合作短文题目的一项是()A.巫师作法驱鬼B.陈妻被骗钱财C.陈增巧破巫师(2)陈增揭露巫师的方法格外奇妙,可以用()这个八字词语来概括。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评价人物】读完故事后,我觉得陈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记叙文语言表现力《考试手册》(2015年)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014年)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2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2.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4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2.9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11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答案示例:本句中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评分说明:(1)思考点: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标点符号运用,动词运用等(2)分析。
两种考法:直接考: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赏析;……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答题要点:基本作用+具体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所具有的喻体的特点),体现了人物……的形象/情感。
(后半句容易被学生忽略,特别是复杂的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体现了某人……的形象/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体现了……的特点夸张:形象地写出……的特点或突出强调了……(心情、感受等)。
反问:强调……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1.比喻和夸张混淆:2012年长宁一模《履痕》: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
”答案: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夸张,其作用是:突出“我”穿鞋之费。
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一、基础知识(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6分)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
有位大学生要去(piān) 僻的远方支教,问带什么书好,我说:若只带一部,那就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它的精神体(pò) 能激励你变得强壮,让你美好而自足地对世界,不再 (A.盲目B.麻木)求教或求助于他人。
就精神的端庄和美而言,我推(ch6ng)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之为“人类作家”,亦即前面说的第三类。
茨威格的文字有一种罕见的高尚的纹理,有一种抒情的诗意和温润,他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毫不(lìn) 惜的赞美,尤其对女性,极尽体贴与呵护,很绅士、很君子,是天生的贵族,我欣他的心性和教养,高度信任他的文字。
读罗曼・罗兰和茨威格,越早越好,否则,一旦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口味被熏得太重了就很难领 (A略B.掠)他们的美感。
一个人,拿什么来为自己奠基,拿什么做“人之初”的精神功课,极其重要。
应该趁着青春,多读几部优秀长篇。
(逃自王开岭《读书:生命最美好的举止》)(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piān) 僻②体(pò)③推(ch6ng) ④(lìn) 情(2)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
①(A.盲目B.麻木) ②(A.略B.掠)【答案】(1)偏魄崇吝(2)①A②A【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piàn)僻”写作“偏僻”,“体(pó)”写作“体魄”,“推( chóng)”写作“推崇”,“(lìn)惜”写作“吝惜”。
(2)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把握。
①处:盲目比喻无意义、无目的的一种状态;麻木意思是指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甚至丧失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
根据语段内容和句子的意思,应选用“盲目”更适合。
故选A。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一)(25分)我的小传茅盾①我于中日战争后一年,即1896年7月,生于浙江省桐乡县属一个10万人口的小镇,是一个大家庭中的长房的儿子。
我的父亲在当时是“维新派”,所以我在家塾中读的书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那一类“新书”。
——当时人也就称为“洋书”。
这几本书给我幼小的脑筋以许多痛苦,想来不下于我的叔叔们所读的《大学》《中庸》。
大约是8岁那年,我们镇上初办学校,我就进了小学,读的是文明书局当时出版的《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还有《礼记》。
作为选文读的是《古文观止》。
②10岁上,父亲死了,留一个遗嘱,希望我将来进学校学工艺,并叮嘱不可误解自由平等之义。
③这个遗嘱,我当时不很懂得,只知父亲希望我学实业,而要走此道,则算术是重要科目,而我对于算术恰是低能。
(A)我的父亲是喜欢算术的,自修到微积分(他自修的工具先是《数理精蕴》,后来是谢洪赍编的《代数》《几何》《微积分》等)。
但我自小就最怕算术。
所以自从父亲死后,我在奉行遗嘱的母亲的严格管理之下——希望我做工业中人——看小说之类的事情是禁止的(虽然我的母亲自己却非常爱看小说,到现在年纪老了还是什么都看)。
④不用说,我后来并不遵照父亲的遗嘱去用心在“实科”。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学校只要国文英文可以通过,就给我升班,而我的母亲对于“实科”到底是外行之至,看见我升班,也就不啰嗦。
再者,我的祖父是乐天派,对于儿孙的事,素来抱了“自然主义....”,听凭我爱什么就看什么⑤(B)我换过三个中学校。
都是在“年份上并不吃亏”这条件之下得了母亲的同意的。
至于我所以要换学校的原因,并非为的学校好坏,而是为了很不相干的可笑而稚气的事:第一次换学校为的是要避开一个古怪的同学(这件事,我想将来我如果要做一篇自叙传的小说再可以详细写出来);第二次为的是做歪诗讽刺一个不得人望的学监,后来并且跟同学们乘酒兴打了那学监的卧室。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炽.热(ch ì) 质.量(zh ǐ) 档.案袋(d àng ) 奄奄..一息(y ān ) B. 汤匙.(sh í) 干瘪.(bi ě) 褒.义词(b ǎo ) 吹毛求疵.(c ī) C. 瞰.望(k àn ) 慰藉.(ji è) 电饭煲.(b āo ) 引颈.受戮(j ǐng ) D. 涟漪.(y ī) 倒坍.(t ā) 压轴.戏(zh îu ) 蹑.手蹑脚(ni 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国粹 亲合力 断壁残垣 峥嵘岁月B. 馈赠 节骨眼 遍稽群藉 如座针毡C. 瘠薄 流水帐 遮天蔽日 顶礼膜拜D. 荣膺 充其量 厉行节约 独辟蹊径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多读文学作品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B. 山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鳞次栉比....;湖上波光粼粼,大小游船来来往往。
C. 事情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可是许多人还在追问着结局。
D. 李老师作画,看似心不在焉....,可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了。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B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时光,他谆谆教导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便浮现在眼前。
C .“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戏剧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大量观测结果告诉我们,要准确掌握天气的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羽约三事后降曹,曹操见关羽战袍已旧,做新战袍相赠。
但关羽把新袍穿于衣底,上面仍罩旧袍,不忘刘备所赐,是“真义士也”。
B .《草房子》中头发一年四季油亮亮,分头,但无一丝油腔滑调感,鼻梁上架一副眼镜,透着一股文气,笛子又吹得很好的是桑乔。
《白纸的传奇》阅读附答案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
父亲做了一个军官的秘书。
⑵那时的上海,是谋职者心中的金矿宝山。
父亲能在那里得到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祖母都非常失望。
⑶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父亲于战乱之际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
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十九英寸电视机屏幕,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
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⑷箱子虽小,却让人觉着沉重。
乡人议论纷纷,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有金条,甚或是珠宝。
因为上海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⑸可是,我家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
乡人驻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我初小毕业,升入高小。
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一些画图纸。
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
那只箱子拿出来。
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⑺他把箱子打开。
⑻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⑼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既不是粗糙的毛边纸,也不是光滑的新闻纸,那些纸是另一番模样: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
这怎会是纸?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了一箱银元!
⑽想不到当年父亲从兵荒马乱中的上海带回的却是一箱白纸!
⑾当年仓皇逃回时,父亲的那些同事们有的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的私吞了搜刮的黄金,有的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的暗藏了银行的存折。
父亲什么也没有带,除了那些纸——没有人跟他抢的纸,压根儿就没有人想要带的那些纸!
⑿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更何况是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
他一定是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
这样的好纸定会让孩子们开怀大笑呢!
⒀在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父亲并不是深得长辈宠爱的那一个,自然母亲也对父亲没有特别的希望。
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轻轻地说:“这样清清白白,
很好。
”他们锁上了箱子,放在卧床底下,谁也没有再提。
⒁倏忽七年。
⒂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在我快进入高小时,我得到那一箱纸!我顿时快乐得像个王子。
由于纸好,画出来的作业分外生色,老师给的分数也高。
⒃高小只有两年。
两年后应该去读中学,可是那时读中学是城里有钱人的事,父亲不能负担那一笔花费。
他开始为我的前途忧愁,不知道我将来能做什么。
但是,他不能没有幻想,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这孩子也许能当个画家。
”我用那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
父亲说:“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
”我喜欢看报,我用白纸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份报纸,这又触发了他的幻想:“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
”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去炫耀,一张一张地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
父亲大惊:“难道他将来能做慈善?”
⒄父亲也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用一声叹息来结束。
这时母亲会轻轻地说:“不管他做什么,能清清白白就好。
”
⒅清清白白就好,我听见过好多次。
⒆现在,我母亲逝世五十年了,父亲逝世也将十六年了,而我在自己生命的长河里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
这几百万字可以简约成一句话:“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
⒇如今的我,也已步入花甲之年。
每每想起那一箱白纸,
我总忍不住默默地想对我的父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联系下文内容,第⑷段写父亲“箱子”的沉重,写乡人对“箱子”的议论与猜测,其写作意图是(B)A、表现箱子的分量很重,暗示父亲从兵荒马乱中带回它的不易。
B、渲染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因为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C、表现箱子的外形与众不同以及众人对它的期待。
D、承上启下,说明父亲对箱子的重视。
2、第⑼段中的画线句子,作者是从视觉、触觉、听觉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刻画上等白纸的,这些刻画表达了“我”看见一箱上等白纸时欣赏、喜爱之情。
(5分)
23、在第⑻——⒁段中,与第⒂段的“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C)
A、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B、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
C、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
D、“这样清清白白,很好。
”
4、题目“白纸的传奇”中的“传奇”是“异乎寻常、不一般”的意思。
请你从“白纸”的角度,概括一下它的“传奇”之处。
⑴普通的白纸,竟在兵荒马乱之中被像金钱与珍宝一样带回并珍藏(来历不普通);
⑵普通的白纸,竟与一个人的成长、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系不普通);
⑶普通的白纸,竟能启发人们从中感受到深刻的做人道理(意义不普通)。
5、联系第⒆段内容,重点联系画线句,为文章结尾处的“我”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80字左右)
“清白”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父亲的行为就是我的榜样;“清白”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做起来很不容易,母亲的叮嘱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