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0
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作者:刘盈盈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89-02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护理学科中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
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也是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
其有效的运用于临床护理中,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1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往往与护理程序相联系,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
1.1护理评估阶段:护士需要进行可靠的观察、分析,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健康问题有关,判资料是否重要,整理和组织资料,核实资料,并根据护理概念框架或护理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正确的分类,这些活动均需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
1.2护理诊断阶段:护士需要找出线索的类别和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形成推论。
推论得到证实后,从而形成诊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1.3护理计划阶段:护士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决策时是十分谨慎的,这就是为什么护士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做出“可能的”或“有危险性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并且合理的选择排列优先次序,为病人制定预期目标,即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分析判断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护理措施。
而形成评价标准、选择、解释、假设所选择的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等思维活动均为评判性思维技巧。
1.4护理实施阶段:护士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病人解决问题,这种“运用”并非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思维过程,它也是评判性思维过程。
1.5护理评价阶段:护士通过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将所收集的资料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用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是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2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由评估到评价,护理人员要时时做出临床判断与推断,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带动护理程序的引擎。
批判性思维在工作中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关键的思考方式和能力,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被看重。
它是指在进行推理和决策时,以依据事实、逻辑和证据为基础,并通过评估和分析不同观点、提出合理质疑以及独立思考,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见解和决策能力。
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还可以促进创新与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其次,文章将重点讨论批判性思维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包括能力提升、决策质量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
接下来,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批判性思维在不同职场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教育领域、技术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批判性思维在工作中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我们将了解到批判性思维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教育、技术还是医疗保健行业,批判性思维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帮助人们成为更加独立、理性和有创造力的职场专业人士。
2.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点2.1 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能够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估信息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对于观点、论据以及事实数据的审视和推理,以便做出明智和合理的决策。
2.2 特点一批判性思维具备逻辑性。
它要求人们在接受某种主张或者观点之前,先进行合理的逻辑推导和论证。
通过辨识论证中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被欺骗或者误导。
2.3 特点二批判性思维具有开放性。
它鼓励人们持怀疑态度,并积极寻找不同观念之间的异同点。
这种开放态度使得个体在争取新知识和新见解时更加灵活,并且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精确而有序的认知过程,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估、分析和解释来促进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