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3.19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外语界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作者:孟凡菊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3期孟凡菊(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本文从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过去十年来我国外语界批判性思维研究进行了综述。
文章还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17-03一、引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其研究臻于成熟,实践得以普及。
批判必思维的定义至今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较权威的观点是以Faclone为代表的德尔菲报告中所下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批判性思维研究,主要来自教育学与逻辑学领域。
我国外语界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研究是在上世纪末,随着“思辨缺席症”的提出,始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十年来,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
鉴于此,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回顾已经取得的成绩,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走向实有必要。
本文只探讨国内外语界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
二、文献检索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了2001 - 2011年6月份年间所有期刊发表的国内外语界有关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论文,最后确定5 1篇论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检索以2001年起,因为有关研究显示,国内从2000年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检索项为“期刊”,“篇名”:检索词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阅读”。
三、近10年国内外语界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回顾检索统计的结果显示:1)基本趋势:批判性思维研究正受到国内外语界同仁的重视,处于缓慢上升趋势;2)在研究方法上,思辨性的理论性探讨研究居多,基于实证及数据统计的量化研究相当缺乏。
英语课程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起着统领作用。
核心素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它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分析英语课程中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的情况。
1.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在日常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能够提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英语思想。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口语角色扮演活动、英语小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而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写英语日记、作文等方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资料、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比如英国的传统节日、美国的习俗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进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能力。
3. 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英语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英语角、讨论课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环境中自如地表达和交流。
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在21世纪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英语短剧、英语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第9卷第2期2012年2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2Vol.9No.21.引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言与思维就密不可分。
而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外语基本技能中,说与写属于产出性语言活动,输出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概念是否清晰,是否会造成理解和沟通上的障碍,都依靠批判性思维这双无形的手对语言的产出进行密切的指挥,从而使语言实现清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2.批判性思维与产出性语言2.1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在英语中叫Critical Thinking ,是指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它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要求不轻信别人,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试验,挑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和正确的(刘儒德,2000)。
2.2语言输出活动的本质听说读写是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途径。
其中听和读属于接受性语言活动;说和写属于产出性语言活动。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通过听和读接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但是在实际环境中却面临输出困难。
Swain (1985)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 ),以助于学习者反思和控制并内化语言。
2.2.1口语口语活动的本质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通过大脑的思维形成内部语言,再利用发音器官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递出来。
口语是思维和表达的综合。
英语口语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交际规则。
但是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口语就是词汇,语法以及句法的简单叠加。
在抱怨口语差时第一反应就是缺乏词汇量或者语法太差无法组成句子。
但是语言表达除了形式要准确外,思路要清晰,内容上还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1. 引言1.1 概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口语能力、阅读习惯、写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这些素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引导,学生可以在英语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在本文中,将具体探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能给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一些启示和帮助。
【200字】1.2 意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通过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思想,提高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思考复杂议题,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内容字数:200】.2. 正文2.1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英语口语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增强自信心,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口语训练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口语比赛、口语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大量练习口语,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流利度。
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口语对话等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提高口语沟通能力。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严谨和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有效。
在这个背景下,“设问”这一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日益受到关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设问”这一方法,以及它为英语课堂注入的“活水”。
“设问”是指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机械记忆、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设问”教学中,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分享出来,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首先,“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能力。
在英语听力中,学生需要快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作出相应的回答,这需要学生快速理解信息、临时翻译、理解对方的意图,从而培养英语听说能力。
例如,在英语口语课上,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然后设置一个问题:“请描述这张图片里面的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需要不断地用英语来表述问题的答案。
这样一来,在课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英语听说能力。
其次,“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
在“设问”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简单回答问题,还需要通过思辨、辩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英语阅读课上,老师可以出示一篇文章,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到的3个论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论点吗?为什么?”学生需要从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思辨,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透彻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设问”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设问”教学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英语写作课上,老师可以出示一篇短文,然后让学生从句子、段落、整篇文章等多个方面设问,并让学生自己编写一篇新的短文。
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一、语言能力目标英语口语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自信心。
同时,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问题,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性。
二、思辨能力目标思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英语口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的话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推理。
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跨文化交流能力目标英语口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通过介绍西方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提问技巧等,让他们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得体。
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英语口语课程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通过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诚信、公正、责任等,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五、培养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英语口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通过介绍西方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国际会议模拟、英语角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等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六、注重实际应用和能力考核英语口语课程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相结合。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2023年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开展创新活动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尝试新的思路和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英语诗歌创作、口语表演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帮助他们发挥出更好的创造性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比如,在学习一篇英语文章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想象和创新,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1.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互相评价。
让他们对着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原因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并且在英语学习中也能够更快地取得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获得新知识和理解,并且对于原有的知识和理解提出一些质疑或看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开展讨论活动开展各种有趣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1. 本文概述介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培养和提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这些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当达到的综合能力要求,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涵盖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等更为全面的能力。
阐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接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文将首先深入探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内涵和特点。
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这些问题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课堂上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语言知识的掌握: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发音、句子结构等,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交际能力的发展:英语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交流工具。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流畅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应能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规范,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品质的提升: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3. 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高中英语说课中的教法和学法在高中英语说课中,教法和学法是两个核心要素,它们指导着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法(Teaching Methods)指的是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技巧和程序,而学法(Learning Methods)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合适的学法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能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教师直接用英语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模仿和实践,强调语音、语调和口语交流。
2.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如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交际式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景来教授语言。
4.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鼓励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共同学习。
5.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6.差异化教学(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法:1.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主动构建知识。
2.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规划学习目标和进度,自我监控学习过程。
3.同伴学习(Peer Learning):学生与同伴一起学习,通过互相教学、分享知识和经验来提高学习效果。
4.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分析和评价的技巧,深入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跨文化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剧,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
教育领域也在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尤其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是指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交往中避免文化冲突的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具备更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学生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应该参加一些文化性质的活动,如英语角、文化节等,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的习俗、风俗和传统。
这样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往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多个文化的视角。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媒体(如电影、音乐、博客等)了解不同文化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能够从不同文化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
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大部分都是以英语进行的。
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语境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英语,特别是口语。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意愿。
2.多听多说,勤练口语。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听力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口语练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合适的话题和语境,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和提高听力水平。
三、推进文化批判性思维水平在跨文化交际中,同样重要的是学生的文化批判性思维水平。
文化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应用文化批判性思维教学法。
对于某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化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浅谈【摘要】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在日常交流中的流利程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让他们在各种场合都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英语。
通过对学生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培养、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听力能力、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观点总结、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面对这一现状,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英语,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分析不同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相信学生的英语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1.2 研究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英语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实践的语言,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英语。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运用英语,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信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英语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研究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研究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途径【摘要】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口语表达能力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开展英语口语角活动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技能。
未来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改进途径、多媒体技术、口语角活动、师资培训、教学质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oral English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crucial for students' overall language development. Oral communication i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language learning, as it allows students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and fluency. By engaging in oral English activities, students can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real-life situations.1.2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oral skills in middle schools is facing several challenges. One major issue is that many teachers tend to focus more 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neg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ies. This leads to students having limited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resulting in poor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1.3 本文的研究目的Overall,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oral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By addressing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we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strong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at will benefit them throughout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ives.2. 正文2.1 现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Some of the problems with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oral teaching are as follows:1. Lack of emphasis: In many schools, oral English is often not given enough emphasis compared to other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reading and writing. This leads to students not getting enough practice in speaking English, which hinders their overall language development.2.2 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途径Improving methods of teaching middle school English oral English1. Incorporating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eachers can include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role-plays, group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peaking English. These activities help students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skills in a more engaging and realistic way.2.3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口语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口语教学效果是当前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从语言学习本质出发在当今世界,英语口语能力早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该如何从小到大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去自如,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我将从语言学习本质出发,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的建议。
一、表述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学习并非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
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听力理解: 能够理解英语语音、语调,并能有效地提取重要信息。
2. 口语表达: 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见,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语言思维: 能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用英语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培养孩子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策略1. 创造和谐沉浸式语言环境: 为孩子创造一个以英语为媒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家庭英语角: 家长和孩子一起用英语交流,阅读英文绘本,观看英文动画片等。
英文学习资源: 选择高品质的英文学习教材、软件和网站,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英语学习素材。
进行英语活动: 参加英语角、英语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口语能力。
2. 注重听说训练,以“说”为主:从模仿开始: 鼓励孩子模仿英语发音、语调和节奏,并进行口头练习。
多说多练: 鼓励孩子多说英语,即使语法错误也不要害怕,重要的是要敢开口说。
互动交流: 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故事讲述等,让孩子在互动中练习口语表达。
不要急于求成: 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渐增加句子的复杂程度,并不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
3. 参与语境和情景: 语言学习不能脱离语境,在不同的情景下,英语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
情境教学: 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等情景结合,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英语。
趣味性和互动性: 利用游戏、唱歌、故事等形式,让孩子在有趣和互动中学习英语。
4.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选择孩子喜欢的学习内容: 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英语学习内容,使孩子乐于学习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 引言1.1 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关乎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
在当今社会,强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这些品质的培养正是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得到有效实践的地方。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表达观点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探索和发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
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法。
只有在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前提下,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人们常说的,“教育是翼飞翔的翅膀,思维品质是这双翅膀的根基”。
我们应当倍加重视并不断完善英语课堂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他们的未来铺平更加广阔的道路。
1.2 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英语课堂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锻炼的平台,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经常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力。
通过讨论、辩论、写作等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摘要: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笔者在分析我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达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了中学英语教师的任务。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词汇等语言的输入的关注远超过对口语交际能力等语言的产出的关注,所以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哑巴英语学习模式。
所以,我们课程组决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加强课堂中的语言产出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的语音发音差强人意。
其次,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的流利性不够。
最后,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的准确性也不够。
改善学生的语音发音,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2.阅读能力提高不快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感觉到自己的语言知识、词汇量都非常欠缺,因此阅读的质与量无法得到保证,具体表现为:首先,阅读速度偏慢。
许多学生保持着有声阅读的习惯,而阅读速度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不能拓宽阅读的渠道,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展开自主阅读。
3.文化背景知识不丰富语言本身是文化,语言中蕴藏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其独特的文化意义,语言的使用也展示着其使用者的文化特征。
要实现外语学习中语言的熟练掌握,必须要达到与目的语文化的有效适应和融合。
4.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大多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够。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论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批判性思维,自上世纪提出后,便被划为民主教育的目标。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内容空洞,究其原因,则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欠缺。笔者将从初中生英语口语的现状、批判性思维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层面进行探讨,以培养我国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教学;口语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全球化的时代,知识的剧增在扩大国人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困惑。因此,我们需要批判的思维与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用更流畅的语言在国际中沟通交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够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等[1]。然而,国内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少之又少,在传统教育重书面成绩轻口语表达的学习体制下,学生更多地忙于死记硬背和钻研解题技巧,很难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这使得学生缺乏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为此,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从希腊文语源上的意义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力的判断”,因为“批判的critical”这个此来自于希腊语kriticos,该词的意义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反省思维”这一概念,即“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2] 20世纪40年代,格拉泽(Glaser)将其定义为态度、知识、技能的有机体,并且将其用以表示其所提出的教育改革主题。[3] 60年代,恩尼斯(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4] 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80年代之后,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局限于给出定义,而是开始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上。麦克派克(McPeck)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的怀疑精神倾向和相关技能.[5] 里普曼(Lipman)提出批判性思维是遵循一定规则,有技巧有组织地引导信念和行为的思维方式。[6] 恩尼斯也再次给出定义,批判性思维是在确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所进行的理智型、反思性思考[7]。90年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被再次扩展。来自全美和加拿大的40多位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达成一致:批判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2 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规范的判断,以解读、分析、评述、预计和解释一切证据上、概念上、方法学上、标准厘定上和背景资料上的因素,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21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层级结构的划分更加科学全面。Paul和Elder建立了批判性思维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思维标准和智力特征三个维度。其中,思维元素由“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组成,思维标准由“清晰性,、准确性、精准性、重要性、相关性、完整性、逻辑性、理据性、广度、深度”组成,而智力特征包含“谦虚、坚持不懈、独立、自信、正直、富有同情心、勇敢和公正无私”,该层级结构模型为批判性思维的测评和教学提供了理论的导向。[8] Dwyer尝试根据现有的思维技能、教育目标理论框架和认知模型,构建适应21世纪的综合性批判性思维框架。[9] 二、初中生英语口语现状 通过观察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远远不及同时期的书面能力和语法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思考机会较少,更多地都是在“一步一脚印”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因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较低。 首先,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以译林牛津版为例,每一个单元有comic strip和welcome to the unit作为导入,安排reading作为每个单元的重要阅读文本,接下来是grammar, 然后是integrated skills,这部分内容中设置了听力活动,紧接着的study skills介绍一些英语学习技巧,最后便是task部分,但重点训练的是写作能力。每个单元都由听、读、写的练习,却唯独没有“说”的练习,口语内容设置的缺乏,使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关注于埋头死记硬背知识点,也使得整堂课只有老师一人在“讲”课,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忙于记录“重点知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沉闷,了无生机。 再者,英语口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句型介绍,然后是例句练习。这种口语练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某个句型、词汇等的用法的掌握,但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仅靠这一种单一的训练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口语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三、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广受推崇,它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挖掘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发挥“授之以渔”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教授地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3 再者,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2--16)。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中,是他们的思维成型初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还不稳定,还没有形成一套对事物评价的体系,容易受人诱惑,最终走上歧路。因此,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 其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若是学生仅仅只满足于“哑巴”英语式的学习状态,那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帮助甚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它是学生内部思想的反映,严谨的思维才能保证流畅的表达。其次,在中考体制中,也存在着口语测试,其中便有情境对话,以及介绍景点、书籍等方面的试题,学生如果仅仅参考部分范文“背诵”原文,这样的学习事倍功半。因此,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理解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合适的话语,得体的表述,清晰而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1)、转变口语教学形式 目前的中学口语教学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学生口头例句练习。这样的练习,形式枯燥,内容脱节,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都没有太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口语教学的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例如,在学完7A Unit1--This is me.之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介绍,以书本为模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补充。在学完,8A Unit7-Seasons of the year.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再如,在学完了9A Unit 3--Teenage problems,之后可以展开英文辩论赛,以父母与青少年的代沟为话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是语言能力的提升过程,更是思维火花的迸发过程。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难度,循序渐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秉承知识、能力与思维并重的教学观念,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 2)、选择合适的口语话题 口语,既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人交流的过程。好的口语话题是成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初学者可以选择英文小诗,简短而优美,学生可以在阅读与朗诵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境。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可以选择景物散文,篇幅略长,但文字优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语音语调,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在朗诵的过程中,品味文章的语言音韵之美,体会文章的内涵与寓意,这是一种体会与解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过程。当然,时政要闻,争议人物,论说性观点是最好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4 的运用思维能力的话题。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褒贬时弊,判断是非,这是学生评估、分析的过程,更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发挥和提高的时刻。 3)、完善评价模式 目前盛行于中学教学评价的方式便是参照学生书面试卷成绩,而这样的书面测试仅仅只能测试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与写作,却无法测试学生的口语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评价上需要添加对其口语能力的测试,并且采用开放性的话题,使其能够在平时就加强口头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开放性的话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独立思考能力的加强。再者,重视形成性评价,同时也不可忽视终结性评价。学生日常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应作为考核其能力的一部分,不能仅凭最后的口语测试而定下成绩,以免学生“临时抱佛脚”。 四、结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人交流,因而口语教学在中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而批判性思维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才素质,为此,在中学生的口语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的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流畅清晰地口语表达,并且通过批判性的口语表达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人交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John Dewey. 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9:9. [3].Glaser, E.M.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 [4].Ennis, R. H.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J]. Harvard Education Form,1962(1). [5].McPeck, J. E.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 [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1. [6].Lipman, M. Critical Thinking-what can it be [J]. Education Leadership, 1988(46). [7].Ennis, R. H. Critical Thinking and Subject Specificity: Clarification and Needed Research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3). [8].Elder,L. & R. Paul. The Role of Socratic Questing in Thinking,Teaching, and Learnig [J]. The Clearing House,19989(5). [9].Dwyer,D. C., J. M.Hogan &I. Stewart. An Integrated Critical Thinking Fram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