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14 KB
- 文档页数:2
NO.6,2012General,No,252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一、经济法案例在教学中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学平台,通过案例将所描述的法律事件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法学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追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法律思维并具有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在经济法本科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而言,一方面,生动鲜活的案例往往和社会当下热点紧密相连,这与教材上抽象的概念、僵化的体例相比较,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和辩论,使学生不仅对其中包含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原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采用多种经济法案例传授经济法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法现象,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和讨论,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具备和提升需要教师主动去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因而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的开展将极大地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
3.对教学而言,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两次课的讨论案例,其重视的是整个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讨论交流、课堂辩论和系统总结的全过程。
在上述所有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即便课堂上案件讨论结束也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相反,精选的案例对学生和教师的启示,都是他们进行更高层次专业知识研究的起点。
浅谈经济法案例在教学中的选取与运用*———以经济法本科教学改革为视角张靖[摘要]在经济法本科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整个教学而言都有极大的意义。
经济法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经济法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法逐渐成为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是当前中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而在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浅谈了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必要性有效应用一、经济法和案例教学的认知经济法是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社会应用性和实践性。
它的社会应用性体现在经济法调整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它的实践性则是体现在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对实践的指导以及经济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
基于这两大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存储,不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中遇到与课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可感性。
相对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具体可感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便于学生了解经济法案例分析环节,提高其深入分析案例的能力。
《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之研究摘要经济法是一门学起来比较枯燥但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具体化甚至生活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学法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石伟平先生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以掌握符号知识为目标的普通教育,它是一种定向明确的从业准备教育,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经济法》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经济管理专业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影响面较大的课程之一。
为把经济法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中,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就《经济法》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课程的案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经济法》教学特点1.内容多,课时少。
《经济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它涉及的法律制度很多。
从市场主体法、市场规范法、市场运行法到宏观调控法等,单就单行法就有二十个左右。
2.知识点雷同多,专业特征和重点内容不够充分。
作为教师都知道这一点,即使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教材。
教师也应把握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而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好些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教师将同一份教案应用于所有专业的每一个学生。
这很显然是违背了不同专业存在不同培养目标的事实,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性。
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
教材是学生学习之托,教师施教之据,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科学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材的设置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概念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论文: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的应用1引言会计基础教学是为财务专业后续的发展而打下基础,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如今因为市场的需求,财会专业的教学变得越发规范。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就是老师讲授,同学来听,这种灌溉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在的课堂。
因为会计基础教学在整个会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来取得更好的讲课效果就值得广大教师推广和使用。
2教学所用案例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在于是否选择了科学合理的案例,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每一堂课的授课重点和传授的相关知识点都需要授课老师去付出高于数倍的课堂时间去精心准备。
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和每堂课的重点都应该被涵盖在所选取的案例中,这是选取案例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选取的会计案例也应该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会计案例的综合性也就是指所选取的案例中包含多个知识点,难度比较适中,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这样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讲究所选案例的实用性,不可以选取过于陈旧的案例。
授课教师应该考虑到现实中会计实践工作的需要,要求案例必须与其保持一致。
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现实中有根据真实存在的案例。
所以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准备课堂案例设计时,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并且考虑实际的经济情况,不定时的去有关的行业单位进行搜集素材。
授课老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向同学们讲述理论知识,使得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地消化课堂传授的知识理论。
3案例教学课堂流程的设定3.1案例的引出每一堂课所使用的都是一个新的案例,老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出课堂案例从而使得同学们能够快速接受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授课老师在开启一堂新的课程时,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将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同学们回顾上一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激活对已经学到的知识内容的记忆后,授课老师再使用一个新的案例来开启本次课程的学习。
当然,也有一部分授课老师喜欢将开场引用的案例和本次课程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来达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
107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收稿日期:2013-05-21作者简介:邓 乐(1979-),男,江西南昌人,从事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1年江西省级教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教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11-94-5。
经济法是在开放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和全球结构的环境中形成的。
经济法在培育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经济法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从实际角度来说,要获得财经类专业的各类就业证书,例如会计证、会计师资格证、金融从业资格证等,都必须通经济法考试。
经济法对财经类学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是,经济法这门课的教学现状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远远没有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目标。
一、经济法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2011年,笔者参与了关于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江西省级教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通过走访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昌教育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等数所省内高职高专院校,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经济法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下列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本课题组调查发现,经济法课程开设过早。
很多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开设在新生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而且周课时往往只有2学时。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3年学制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而且第三年往往还要进行专业实习。
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安排课程,很多院校对课时进行了压缩。
而经济法这门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没有足够的课时,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的。
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济法和会计学、金融学等其他财经类课程联系紧密。
没有学透这些课程就学习经济法,很难理解经济法中的专业术语。
高职高专类的学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
由于学时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授课的时候进行压缩,很多内容基本是一笔带过,一堂课讲授数个章节。
如此快速的教学进度,令本来就缺乏专业基础的学生更加困扰,许多学生反映讲得太快,消化不了。
(二)教学形式呆板,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教学效果。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单纯采用传染的教师口头授课的比例达到了59.1%,学生参与度一般和很低的比例超过了六成。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课程本身内容确实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
经济法课程条文内容占多数,内容比较枯燥,且多是粗线条的条款,比较抽象。
这些内容本身因为缺乏弹性,加之教师以单纯口授为主,难免给学生照本宣科之感。
其次,师生互动不足,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也不想照本宣科,也想加入案例等元素调动课堂气氛,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却并不配合,导致教师也没有了热情。
(三)客观物质条件造成了限制。
据课题组调查组接触的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希望教师能采取一些户外的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参加监狱等司法机构、观摩庭审、义务法律咨询服务等,对此学生很感兴趣。
但是,经费、安全、交通等等实际问题,往往困扰着他们。
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教师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
针对上面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课题组认为,开展案例教学,以案例教学带动和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果,是一条可行之路。
二、开展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案例教学法,又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最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被引入我国,并在经济、管理、法律、医学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中得以广泛应用。
[1]在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就要求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准。
在达到这些水准的前提下,要具有一定的技能专长。
然而在实际中并不是这样。
以财经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候的高考成绩比较低,基础是比较差的,因此造成了对知识理解的困难。
同时,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做指导,导致很多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不足。
此外,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往往是和金钱打交道,受到的诱惑较大,因此必须要有比其他专业更强的法律意识。
经济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案例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堪称一举三得。
对于培养理论扎实、擅于实践、“三观”正确的高素质高职财经人才,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可以切实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
和其他法律课程相比,经济法在内容上理论性较弱。
除了经济法基础理论之外,其他内容都是以法条和硬性规定为主。
而且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经济立法,经济法的规则散见于各个法律部门之中,刑法、民法、行政法、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各种门类和层浅谈案例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邓 乐(南昌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摘 要:在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经济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文章在对江西省有关院校经济法教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案例教学在经济法当中的应用,提出了以案例教学带动经济法课堂教学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6-0107-022013年第28卷第6期邓 乐:浅谈案例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级的法律制度都有涉及,内容相当庞杂,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对于这种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弱,以法条为主的部门法类别的课程,案例教学往往能起到教好的效果。
笔者对此有着亲身体会。
大学三年级的刑事诉讼法,教师即采用全程案例教学,每堂课通过举例、分组讨论、实景操作、模拟法庭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出当天的教学内容,最后花20分钟左右进行点评和解释。
一个学期下来,条文枯燥的刑诉法被讲解得非常生动,学生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到位的。
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变被动学习为互动学习,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集体研讨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当事人”地位,积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形式、内容、参与性上,都有着单纯的课堂讲述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理论水平。
作为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前提是必须搜集整理足够的案例。
据本课题组的调查,学生对于经济法的案例质量满意度并不是很高。
68.8%的学生反映案例的质量只是一般,学生对于案例的要求中,实践性37.6%和时效性29.2%占的比重较大;而在另一项调查中,真实的生效的典型案例23.8%和具有时效性的案例45.5%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中占到了很大比重。
教师在搜集案例的时候,应该从实践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入手,寻找具有代表性同时又比较“新鲜”的案例,然后进行加工整理。
“黄光裕与国美股权争议”、“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搜集案例进行加工整理,使之适应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理论水平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何才能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呢?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实施案例教学要做好“网上网下”、“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好的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来源比以前丰富了很多。
做了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平时要多做有心人,要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案例搜集工作。
除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网下”媒体外,利用互联网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具有代表性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互联网上往往有比较详细的报道,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对案件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做好“网上网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二)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案例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教师的课堂组织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
根据课程以及案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既要擅于调动和引导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对进程进行驾驭,防止跑题偏差等影响教学的情况出现。
课堂气氛的影响占很大比重,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很难参与到案例实施过程中去。
而进一步深究其原因,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力占了很大的影响。
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是案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
课堂组织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进行不懈的钻研。
课后,要做好总结,分析一堂课成败得失的原因,不论成功失败都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对于下次的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课前课中课后”做好准备和总结,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组织的能力。
(三)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举例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旁听庭审、参观调研等等。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如果形式一成不变,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
在本课题组的调查中,学生对于一些户=校外的案例教学形式颇感兴趣,这让他们有代入感,能感到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但是,校外教学往往会受到安全、经费、实践基地等物质条件的影响,而光凭任课教师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在立足于“校内”案例模式的同时,教师应和学校的教务、后勤等部门携手,参照思政课建立实践基地的方法,开拓经济法校外案例教学的新途径。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法作为高职高专财经类的一门基础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形成法律思维的模式,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财经类课程打下基础。
作为一门实践性的法律学科,只有采取案例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法教学应有的作用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参考文献:[1]纪炳南.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8):240.[2]舒胜.高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职论丛,2011(03):52-54.[3]房朔杨.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新论[J].现代交际,2011(07):164.The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used in t he teaching of economic lawD eng Le(Nanchang College o f Educatio n,N anchang Jiang xi,330006,China)Abstract:"Econo mic law"is an im portant basic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 f finance and econo mics major,bu t no w the teaching effect is poo r.Based o n the inv estigatio n of econo mic law teaching in related colleg 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x i province,the autho 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 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 f econo mic law in the article,and presented a metho d of promo ting econ omic law teaching with case teaching.Key word s:v ocation al co lleges;econo mic law;teaching w ith case metho d[责任编辑:龚雅玲]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