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辨证唯物主义的概念是什么辨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它的核心概念是辨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
辨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一、辩证法:辩证法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和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辩证法强调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时,辩证法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具有不可避免性和、曲折性的。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对立统一法则”和“质量互变法则”。
辩证法的运用,对于把握世界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以物质为基础和起点的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和根源。
辨证唯物主义与其他唯物主义派别相比,最具有特色的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而被人们改变和认识的。
唯物主义强调人的自觉和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同时也注重揭示和研究客观规律。
三、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人的思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受到社会存在的条件制约。
意识形态在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表现。
辨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于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分析,旨在揭露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服务。
四、实践和人的能动性:辨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落脚点,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鲜明主线。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世界进行改造和认识。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能动性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辨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例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思考等意识活动是基于这些物质存在而产生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发展的观点-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以科技发展为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超越,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矛盾的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例如,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一对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这种矛盾关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 例如,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来探索自然规律(认识)。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这些试验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获得了对电灯制造技术的正确认识。
同时,这种认识又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认识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际使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有效。
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强调物质世界的辩证性和变化性,以及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核心概念: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是辩证法,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
辩证法通过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推动事物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
矛盾和统一法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
质量互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引起的质的飞跃。
数量的积累在一定阶段会引发质的变化,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味的增加和积累,而是通过否定和超越旧的状态,达到新的状态。
这种否定和超越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和社会领域,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演进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过程。
实践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在认识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思考。
阶级斗争和革命: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手段。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辩证性、矛盾性和变化性,认为事物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以及质的变化来推动的。
它不仅应用于自然科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1.引言1.1 概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以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有五个重要观点,这五个观点分别是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观点是唯物论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对象,而意识和思想只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世界的主导地位,认为物质的存在是人类认识和意识的基础。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物质的观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
有形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实体,无形物质指的是能量、规律、意识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认识和变化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三个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一的,而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通过解决矛盾、调和冲突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四个观点是历史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变革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历史的发展动力、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革,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五个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世界,才能够改造和进步社会。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有五个重要观点: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这五个观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五个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通俗理解1. 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就像喝了一碗热汤,暖暖的,滋润心田。
简单来说,它就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这些物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工作、休息,生活从来不止步。
你想想,太阳每天都要升起,月亮也得轮流值班,这就是变化的一部分。
这个理论说,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进水里,荡起层层涟漪,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没有矛盾,生活就没意思了。
1.1 变化与发展变化是生活的常态,就像过年时的烟花,绚烂但转瞬即逝。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从蹒跚学步到飞奔入学,每一步都是在克服矛盾。
举个例子,你想减肥,刚开始可能吃得少、动得多,但总会有那么几次忍不住,给自己一个小奖赏,结果可能就又胖了。
这时候你就得面对这个矛盾,继续调整,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教我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接受矛盾,从而不断发展。
1.2 认识与实践说到认识,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实际上,认识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就像你走在大街上,看到路边的小摊,可能会觉得好香,但也得想想钱够不够。
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比如你尝试了某种新菜,觉得好吃,那就是你的实践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不去试试,只是听别人说好,可能就错过了一个美味的机会。
辩证唯物主义鼓励我们多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
2. 辩证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辩证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恰到好处能让一切变得更美味。
它教会我们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在生活中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比如工作中的项目进展,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可能会感到沮丧,但如果你能从中看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方案,就能将困难变为机遇。
就像是把咸鱼翻身,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才能实现理想的结果。
生活中,学会辩证法,能让我们更从容面对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内涵与特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载体。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内涵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态度。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侧面或因素,在相互对立的过程中产生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事物发展过程中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引起事物的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历消极否定和积极否定的过程,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事物发展达到新的阶段。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主张是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物质世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物质世界的真相。
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包括:辩证性、发展性和历史性。
辩证性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对待问题从多方面、全面、全面地加以分析,不片面地看问题,把握问题的矛盾性。
发展性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历史性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事物的发展受历史条件制约,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螺旋形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内涵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其特点包括辩证性、发展性和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条原理总结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引言:在社会科学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基础。
这三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规律和认识方法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强调的是世界的辩证性和发展性。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发展、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也着重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唯有实践才能改变现实,推动历史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
它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的。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认识和社会实践领域的应用。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类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实践唯物主义还强调了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社会群体共同进行的,实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四、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是有动力的、发展的。
以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知识点归纳:1. 质量和运动的辩证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运动是质量的表现形式。
质量和运动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即质量通过运动来表现和发展。
2. 矛盾与发展的辩证法: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事物的前进和变化。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从头脑中产生的,而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的。
实践活动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辩证统一,它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4. 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的认识只能通过实践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不断接近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5. 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断前进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事物和领域的发展具有差异。
同时,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6. 社会历史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应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社会历史。
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以阶级联盟的更替为主线,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更高级的形态发展。
7. 科学和哲学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哲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科学研究是哲学思考的基础,而哲学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考的深度。
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它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浅析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概念作者:杨奕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7期摘要看待辩证唯物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用历史发展和社会关系这两个角度去诠释辩证的含义。
首先,用历史发展的方式来解释辩证。
因为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在这一进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形式,每一个事件,每一个领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和发展一定是受到事之起因的影响才形成和发展到现阶段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凭空产生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在旧事物发展、变化、再生之后的结果。
同时,每个事物本身又会对与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物产生影响。
在这种影响下,固有的、现存的因素被传入或影响其他事物,所以每个事物都无法单独存在,都是处于“前因”和“后果”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当中的。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社会关系作者简介:杨奕,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6.271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只是事物本身根据本属性物质的特征和规律发生的内在变化,也可能是在人类、社会等外在事物影响下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看待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要把它放在历史的进程中去。
其次,辩证的就是要求把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放在一起,放到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去,这样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
如果采用“纯物理”或“纯化学”的方式去做的话,那么就会犯静止而非发展的错误,犯孤立而非联系的错误,犯片面而非全面的错误,犯表面而非本质的错误。
在辩证法和进化论的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进化论所得到的结论仅仅是自然事物进化过程的记录和发现,它所展现出来的只是事物的发展方式和结果,只是对事物的一种感性认识和观察,并不是对事物的辩证分析。
我们不能够只通过物理变化去看待问题,我们观察和记录下的物理变化,它们所呈现出的只是在本质变化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所以,我们所发现的只是事物变化的结果,或者说只是在某一阶段的展现形式,并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质。
如果想对事物有彻底的认识和研究,那就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根据其本质去分析和研究其之前和之后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对物理观察和感性认识的一种升华。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感性认识和物理观察。
它们为之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正是在它们基础之上的分析综合才得到了真理性的结论。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感性的基础之上得到理性的结论,在这样的基础上用真理性的本质去指导实践,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认识得到升华和完善,使人的认识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得到提升。
如果只注重表面观察和物理变化,那么人的认识就无法得到提升,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就会受到限制,整个人的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就受到了限制,人类社会无法进步。
同样,只注重本质分析和理论升华的话,我们就缺少了基础性的实践活动,我们就缺少了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也就无法进行。
所以,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从现象到本质的总结升华,同样也不能忽视基础性的实践调查研究,让理论和实践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这种社会研究方式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要确保其准确性和确定性。
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要求研究的数据和运算公式不得出现任何错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被参考的说服力。
因此,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分析、综合这样反复推算和检测下进行的,得出的数据都是客观且有依据的。
同样,在社会研究的过程当中马克思也根据这样的要求进行。
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时候,要严格的尊重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对观察和得到的客观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对事物本身的感性认识。
在研究任何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才是准确无误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经验的作用。
经验是在人们无数次的研究推理过后产生的具有一定客观性、科学性和说服力的认识,在很多情况下,只通过表面的观察和研究是无法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的。
这时,就需要借助以往对此类事物的研究经验,在这种经验的引导下结合对事物的观察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往往在经验指导下的辩证分析更加具有效率,可以帮助人们更快的了解事物的真理。
但是,要注意的是决不能过度依赖经验而忽视客观事实。
只根据经验做出的判断是不科学的,它一定是脱离了事物的本质和客观现实的。
同时,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在指出和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一定要发现其特殊情况。
我们在研究问题和现象的时候,往往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方向,运用一般规律去指导实践,处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一般规律足以客观和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人们得到满意的结果。
但是,我们会忽视事物的特殊性。
往往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般规律无法解决事物的特殊情况。
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普遍发展运动当中的,所以,在运动中就一定会产生不同于往常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
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总结一般规律的同时,要承认和发现特殊规律,并且指出特殊规律发展和出现的可能性。
我们既不能只注重一般而忽略特殊,也不能过度重视特殊而放弃一般,要在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情况下科学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去看待问题。
每项科学和政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产生的过程和因素也不是唯一的或唯几方面的,所以其结果也不是因为某一元素而成立的。
从表面上看每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有相对独立的领域,独特的科学依据,每门科学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但是,这种独立是相对的,每一门科学都处在一个社会关系当中,它们只是社会因素中的一部分,在某一个区域或者领域发挥着重要或主要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是某一领域的全部。
因此,我们在面对和处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时候,就要做到辩证的去看待事物。
首先,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当中,我们在研究某一个自然现象或者自然事物的时候,要把它放到一个历史过程或者全局中看。
例如,当出现某种自然现象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分析当时产生此类现象的因素,也要注意到产生这些因素的历史过程,只有把现在和过去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的观察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
与此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个事物之中,要把其放在一个环境当中。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
每个事物都同周边的事物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不可避免的,是始终伴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因此,我们就应该通过了解和探索周围其他事物,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到发展规律和趋势,最终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
其次,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的过程当中更应该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更是和诸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在很多时候,人们看待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时候只是看到了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发生的社会现象,并没有把它放在一个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进程当中,这样就容易产生片面的或者错误的认识,长此以往人们认识和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就会发生扭曲。
所以,为了能够正确、合理的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就应该本着辩证的态度,即全面的、变化的态度。
我们在看待和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只拘泥于这一个事物中,不能只盯住一个而忽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应发现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通过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影响,把所有与其相关的事物放在同一个关系网中,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捋清事物的整个脉络关系和发展趋势。
宗教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精神进步的阻碍。
在唯物辩证法产生的过程中,宗教这种落后的保守的精神阻碍了其发展。
唯物辩证法和其他新事物、新精神一样,在刚刚产生的时候被认为是“激进”的。
任何一个时代和地区都会有一种社会意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大多数人精神世界的形态和走向,即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发展。
往往在这时候,新的社会意识产生就影响了旧的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就威胁到了其统治地位,因此新的社会意识就被认为是激进的、不合理的、违背人的。
但是,往往这种意识是革命的,它们是随着社会存在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它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它反对宗教这种不科学的、落后的、封建的社会意识。
宗教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真理和超然价值,也就是说在宗教的世界里宗教思想所论述和主张的一切精神都是绝对正确的,都是不可以被怀疑和否定的,更不可能被“平常”的人改变,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宗教教条的绝对信奉、遵守和膜拜。
无论人的具体情况如何、事情的发展趋势如何、人本身的意向是什么样的,在宗教面前这一切都是被无视的,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其的绝对信任。
此外,在宗教中所追求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它高于一切普通人追求的价值乃至人存在的价值,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信奉宗教,作为其“弟子”中的一部分,宣扬其“真理”和“价值”。
人在宗教之中完全看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完全体会不到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人的真正含义。
那么宗教为什么要宣扬自己的这种“绝对精神”和“超然价值”呢?为什么不允许人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独立的思想意识呢?它们又为什么不允许新的、革命性的社会精神产生、存在和发展呢?这就涉及到了宗教的本质,宗教就是社会中的某个阶级编造出来的控制其他阶级的工具。
这种工具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工具,这种工具的影响更广、更深远。
其后果就是使被统治阶级失去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革新意识,使人的整个思维都局限于宗教所编制的谎言之中,因此也就无法产生和接纳具有革命意义的新的社会意识。
因此它就阻碍了人的发展,阻碍了人类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它不仅仅阻碍了意识革命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革命的进行,使真个社会处于一个混沌的、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这种相对稳定的状况才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最好环境,为其统治的延续和扩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彻底指出了之前所有革命弊端,之前的革命都是不彻底的,其结果还是某些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阶级统治整个社会,无法做到彻底的变革。
并且,辩证唯物主义使革命的范围从之前的政治革命延伸到了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制度的变革,从根本上对旧的、落后的、封建的经济制度进行变革,破除不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劳动关系。
使无产阶级这个革命的、先进的阶级变成了领导阶级,带领整个社会朝着科学的、进步的方向发展。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真正做到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进步性、科学性、革命性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1]韩庆祥.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2]陶富源.论实践主导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精神新解.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