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性质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4. 各种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的特点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和电子的特性
3. 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周期表
4. 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合价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平衡常数
3.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量的关系和摩尔计算
四、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1. 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动力学
4. 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的转化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
2. 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离子反应
4. 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鉴定方法
六、常见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和制备
2. 酸、碱和盐的制备和性质
3. 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 物质的电解和重要的电化学反应
七、溶液和溶液的浓度
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度
3. 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
4. 溶质的鉴定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知识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高一化学的必修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及其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知识点。
以下是该章节的详细内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质量:物质所固有的属性,可用于表示物体的重量和惯性。
3. 能量:物质所具有的使事物发生变化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二、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金属loid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 均质混合物:组成物质的各种成分在微观上分子间相互混合,呈现均匀的性质,如溶液。
-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物质的各种成分在微观上不均匀混合,呈现不均匀的性质,如悬浊液和胶体。
三、物质的性质1. 宏观性质:可直接通过感官观察和测量得到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味道、硬度等。
2. 微观性质: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设备测定得到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 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涉及物质的变化、反应和能量转化等。
四、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组成和性质不发生改变,仅改变物质的形态、状态或分布等,如溶解、沉淀、升华等。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酸碱反应等。
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修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物质分类、性质和变化等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这门科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大纲解析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2、化学用语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3、溶液溶液的组成表示,如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溶液的配制和稀释4、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分类,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二、化学基本理论1、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等分子的极性和空间构型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3、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离子共存问题三、无机化学1、常见金属元素钠、铝、铁等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金属的冶炼方法2、常见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如氧化物、氢化物、酸等非金属元素的重要用途3、无机推断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推断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四、有机化学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2、烃甲烷、乙烯、苯等烃的性质烃的燃烧规律3、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等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有机推断和有机合成根据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推断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五、化学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洗涤药品的取用和存放实验安全知识2、物质的制备和检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收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3、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化学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六、化学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计算过量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2、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3、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计算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七、综合应用1、化学与生活化学在环境保护、材料科学、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常见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危害2、化学与工业生产化工生产中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应用以上内容为高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大纲解析,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注重理解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化学基本概念复习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讲解】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⑪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⑫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60C。
等核能,如2H,235U等⑬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⑭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 2(氧气)和O 3(臭氧),红磷(P)和白磷(P 4),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化学科核心知识点解读(一)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 2 、H 2 、HCl、NO…多原子分子如:H 2 O、P 4 、C 6 H 12 O 6 …高分子如:CH 2 —CH 2 、CH 2 —CH CH—CH 2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 、Na + 、H + 、NH +4 …阴离子:Cl - 、O 2- 、OH - 、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 2 、Na 2 SO 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等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 H、 21 H、 31 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特性。
一、基本概念化学物质指的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了我们常见的水、氧气、铁、盐等等。
二、化学物质的分类根据其组成和属性的不同,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1. 无机物无机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无机物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常见的无机物包括水、盐、酸、碱等。
(1)金属物质:具有典型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强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2)非金属物质:具有不同于金属的物质性质,如脆性、不导电等。
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氯等。
2. 有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
有机物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反应。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石油中的烃类、酒精、葡萄糖等。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下面将以常见的化学物质为例进行介绍。
1. 水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水在常温下呈现液态,沸点为100摄氏度,密度为1g/cm³。
(2)化学性质: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同时,水也是一种中和剂,可以中和酸碱物质。
2. 铁铁是一种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固态物质,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2)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此外,铁还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物理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呈现甜味。
(2)化学性质:葡萄糖可与酸反应生成酸酐,同时也可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
4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第一部分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 He 、Ne 、Ar 、Kr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 类原子的总称。
(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
(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 — 同素异形体。
(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2. 原子双原子分子如: O 2、H 2、HCl 、NO多原子分子如: H 2O 、P 4、C 6H 12O 6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O 、Si 、 Al 、Fe 、Ca 。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 H 有三种同位素: 1 2 31H 、 1H 、 1H (氕、化。
(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 2)原子是由原子核 (中子、质子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 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 Li +、Na +、H +、NH + 阴离子: Cl –、O 2–、 OH –、SO 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 NaCl 、CaCl 2、Na 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 溶液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 原子序数和核能态, 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
(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 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