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中的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9
课程辅导 >>> 第三章、土中应力和地基应力分布第三章土中应力和地基应力分布一、内容简介土中应力是指自重、建筑物和构筑物荷载以及其他因素(如土中水的渗流、地震等)在土体中产生的应力。
土中应力过大时,会使土体发生破坏乃至发生滑动,失去稳定。
此外,附加应力会引起土体变形,使建筑物发生沉降、倾斜以及水平位移。
土是三相体,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为简便起见,将地基土视作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弹性半无限体,采用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土的应力。
这种假定同土体的实际情况有差别,不过其计算结果尚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 .基本内容( 1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2 )弹性力学平衡方程及边界条件;( 3 )均匀满布荷载及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4 )垂直集中荷载、线状荷载、带状荷载、局部面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计算;(5)基底接触压力;(6)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2 .基本要求★ 概念及基本原理【掌握】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 Winkler 假定;截面核心。
【理解】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
★ 计算理论及计算方法【掌握】均匀满布荷载及自重作用下地基应力的计算;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简化算法的基本假定及计算;垂直集中、垂直线状荷载及带状荷载作用下地基应力的简化计算法;角点法;截面核心的计算。
三、重点内容介绍1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土中一点的应力可用 6 个独立分量即、、、、、来表示。
其中,总可以找到三个相互正交的面,其上的 6 个剪应力分量均为 0 ,相应的法向应力称为主应力,并有。
对平面问题,设坐标系为x - z ,则有( 3-1 )最大主应力的作用方向与竖直线间的夹角θ由下式确定( 3-2 )2 .弹性力学平衡方程设土体的重度为,则相应的平衡方程为在 x 轴方向( 3 -3a )在 y 轴方向( 3-3b )在 z 轴方向( 3 -3c )3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外荷载在饱和土体内某点所产生的正应力由水和颗粒承担:其中,由水承担的应力称为孔隙水压力,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并有或( 3-4 )上式即为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公式。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第6章土中应力一填空题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
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