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中应力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在土体中,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是指垂直于土体中其中一点的力的作用,通常用σ表示,单位为N/m²或Pa;水平应力是指与土体中其中一点切向的力的作用,通常用τ表示,单位为N/m²或Pa。
在计算土体中的应力时,需要先确定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作用力可以分为自重应力、表面荷载和边界条件所引起的应力。
自重应力是由土体自身的重力引起的应力,可以通过土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表面荷载是由于外界施加在土体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计算;边界条件所引起的应力是由于土体边界的约束而产生的应力,可以根据边界条件的空间限制来计算。
计算垂直应力时,需要将作用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即垂直应力等于作用力的大小除以土体的面积。
例如,对于自重应力来说,垂直应力可以通过土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计算。
而对于表面荷载来说,垂直应力可以通过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计算。
计算水平应力时,需要考虑土体的弹性特性。
根据弹性理论,水平应力的大小与垂直应力的大小和土体的弹性模量有关。
弹性模量是反映土体抵抗应力的能力的指标,可以通过试验或经验公式估算得到。
一般来说,弹性模量越大,土体的抵抗应力能力越强,水平应力的大小也越大。
在应力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土体的变形特性。
土体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弹性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后,土体恢复到无荷载状态时的变形,是可逆的,可以通过应力和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
而塑性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后,土体不完全恢复到无荷载状态时的变形,是不可逆的,需要通过试验或经验公式来确定。
总之,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是根据应力平衡原理和弹性力学原理进行的,需要考虑土体的类型、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土体的弹性和变形特性。
通过合理的应力计算,可以为土壤工程和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土的有效应力计算公式
土的有效应力是指土体中实际起作用的应力,它是土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是:
σ' = σ - u
其中,σ'为土的有效应力,σ为土的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
土的总应力是指土体中所有颗粒的重量所产生的应力,它是土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土体所受的外部荷载的作用力之和。
孔隙水压力是指土体中水分所产生的压力,它是土体内部水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土的有效应力是土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是:
σ' = σ - u
其中,σ'为土的有效应力,σ为土的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
土的总应力是指土体中所有颗粒的重量所产生的应力,它是土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土体所受的外部荷载的作用力之和。
孔隙水压力是指土体中水分所产生的压力,它是土体内部水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土工工程中,有效应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可以用来计算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以及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土体的承载力计算中,有效应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可以用来计算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及土体的变形特性和变形模式。
土的有效应力是土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是σ' = σ - u,其中,σ'为土的有效应力,σ为土的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
在土工工程中,有效应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计算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以及土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力是描述土体内部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应力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土体行为,并为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应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力分析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应力的概念应力是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物理量,是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σ表示。
根据应力的作用方向,可以将应力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两种类型。
正应力是指与应力面垂直的力,剪应力是指与应力面平行的力。
在土体中,通常将正应力分为垂直应力(垂直于土体中心轴线的应力)和水平应力(与土体中心轴线平行的应力)。
二、应力的计算方法土体中应力的计算可以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弹性理论以及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
1.静力平衡方程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平衡原理,根据土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来计算应力。
对于均匀土体来说,可以根据土体所受垂直和水平外荷载以及土体自重的大小来计算应力。
2.弹性理论: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弹性理论来描述。
在土壤力学中,常用的是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来表示土体的弹性性质。
通过应变测量和加载试验,可以计算得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3.实验和数值模拟法:通过设计合适的实验和进行数值模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土体中的应力。
例如,可以通过土钉或应变计等仪器来测量土体中的应力分布情况。
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分析等,可以模拟土体中复杂的应力场分布。
三、应力分析的应用应力分析是土力学中的关键研究内容,它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和分析等方面。
1.基础工程设计:在土力学中,应力分析是基础工程设计的基础。
通过计算土体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可以确定土体中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指导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土体力学性质研究:通过对土体中应力的分析,可以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这对于土壤改良和地震灾害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岩土工程应用:应力分析可以应用于岩土工程相关的设计和分析。
例如,通过分析土体中的应力分布,可以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和墙体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1.格令法格令法是土力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土体中应力的方法,它基于土体中的格令应力体系。
格令应力体系是指土体中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
常见的格令应力体系包括水平应力(σ_h),垂直应力(σ_v)和剪应力(τ)。
格令法计算土体中应力的基本过程如下:(1)确定水平应力(σ_h):水平应力是以土体排列方向为基准的应力分量,通过土体中的外加荷载和支持条件来计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a.一维法:当土体受到轴对称荷载时,可以使用一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P/A,其中P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横截面积。
b.二维法:当土体受到平面荷载时,可以使用二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P/A,P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接触面积。
c.三维法:当土体受到体力荷载时,可以使用三维法计算水平应力。
其中σ_h=F/A,F为荷载大小,A为土体的接触面积。
(2)确定垂直应力(σ_v):垂直应力是指土体中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应力分量。
垂直应力的计算方法如下:a.压力传递原理:假设土体为均质、无阻性及无滑动的情况下,垂直应力可通过压力传递原理计算。
垂直应力由上层土体通过土粒间的压缩传递给下层土体,下层土体又继续传递给更下层土体,以此类推。
b.常用公式:经验公式计算垂直应力可使用τ=kσ_v,其中k为土体的地层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值。
(3)确定剪应力(τ):剪应力是土体中沿一定面域内的剪力分量。
剪应力的计算方法如下:a.剪切试验:通过进行剪切试验,可以直接测得土体中的剪应力。
b.运动原理:当土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土粒间的剪应力满足平衡条件。
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土体中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2.应变法应变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土体中应力的方法,它基于土体中的应变体系。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产生的形变量。
常见的应变体系包括线性应变和体积应变。
应变法计算土体中应力的基本过程如下:(1)确定线性应变(ε):线性应变是土体中只考虑线性部分的应变。
第2章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
一、思考题
1、自重应力,附加应力的大小与地基土的性质是否相关?
2、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在地基中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3、基底压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4、在基底总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基础埋深对土中应力分布有什么影响?
5、宽度相同的矩形和条形基础,其基底压力相同,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下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6、地下水位升降,对土中应力分布有何影响?
7、自重应力,附加应力计算时的起算点是否相同?
二、选择题
1、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问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
2、某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分布为:第一层粉土,厚3m,重度γ=18kN/m3;第二层粘土,厚5m,重度γ=18.4kN/m3,饱和重度γsat =19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5m,试求地表下6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A、99.8kPa
B、109.8kPa
C、111kPa
D、109.2kPa
3、成层地基土中的自重应力()
A、均匀分布
B、直线分布
C、曲线分布
D、折线分布
4、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压力为100KN/m2,若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18 KN/m2,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 KN/m2,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压力为多少()
A、85 KN/m2
B、73 KN/m2
C、88 KN/m2
5、一矩形基础,短边b=3m,长边l=4m,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F+G=1200KN,偏心距为多少时,基底不会出现拉应力()
A、0.5m
B、0.57m
C、0.67m
6、由建筑物荷载或其它外载在地基内产生的应力称为()
A、自重应力
B、附加应力
C、基底压力
D、基底附加压力
7、土的自重应力计算中假定的应力状态为()
A、σ
z ≠0、σ
x
≠0、τ
xz
≠0 B、σ
z
≠0、σ
x
≠0、τ
xz
=0
C、σ
z ≠0、σ
x
=0、τ
xz
=0
8、当上部结构荷载的合力不变时,荷载偏心距越大,则基底压力平均值()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9、基底总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哪一个大?( )
A 、基底附加压力
B 、基底总压力
C 、二者相等
10、地下水位下降,则土中自重应力(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答案:B 、A 、D 、C 、C 、B 、B 、C 、B 、C
三、计算题
1、某工程地基勘查结果:地表为杂填土,31/0.18m kN =γ,
厚度m h 50.11=;第二层土为粉土,32/0.19m kN =γ,厚度
m h 6.32=;
第三层为中砂,33/5.19m kN =γ,厚度m h 80.13=;第四层为坚硬岩石,地下水位1.5m 。
计算基岩顶面处土的
自重应力。
若第四层为强风化岩石,该处上的自重应力有
无变化?(参考答案:130.5kpa ,76.5kpa )
2、某建筑场地的地质剖面如图2-22所示,试计算1,2,3,4各点自重应力,并绘出自重应力分布曲线。
(参考答案:67kpa ,84.7kpa ,110.5kpa ,130.1kpa)
3、假定基底附加应力0P 相同,比较如图2-23中O 点下深度为4m 处的土中附加应力大小?(参考答案:0.7008p 0,0.5256p 0,0.3504p 0,0.1750p 0)
4、某工程采用条形基础,长度为l ,宽度为b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附加应力kPa P 150max =,kPa P 50min =。
计算此条形基础中心点,边点外0.5b 处,深度为2.0b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参考答案:30.6kpa ,22.25kpa ,19.25kpa)
5、已知某工程矩形基础,受均布荷载作用,长14.0m ,宽10.0m 。
计算深度同为10.0m ,短边中心线上基础以外6m 处A 点的竖向附加应力为矩形基础中心O 点的百分之几?
(参考答案:30.2%)
6、某矩形基础长3m ,宽2m ,荷载及地基情况如图2-24所示,求轴线的铅直平面内,基础中心点、边点下地基中A 、O 、B 各点的附加应
力。
(参考答案:20.1kpa ,23.6kpa ,16.9kpa)
B
A O r=18kN/m3
粉土
F=800kN e=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