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缸启动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2.51 KB
- 文档页数:4
一、中压缸启动进行转换操作(切缸操作)1.机组并网后带30MW左右初负荷暖机50分钟选择升负荷。
2.检查主蒸汽流量280-350t/h,主蒸汽温度390℃左右,主蒸汽压力保持8.73Mpa,再热蒸汽压力1.1Mpa,再热蒸汽温度360℃左右,检查确认高低旁压力调阀投自动,高旁压力调阀开度60-70%。
3.在DCS上开启高排逆止门(只是给出开启指令)。
4.设定目标负荷120MW,升负荷率30-40MW/min。
5.打开“进行/保持”操作窗,点击ON,点回车键,负荷开始以30-40MW/min上升。
6.当DEH流量指令增加到20%后,#1~#2ICV接近开满,#1~#4CV开始开启,当CV阀阀位开度反馈达12%时VV阀全关同时联锁低高压旁路均快关。
注意检查高排逆止门开启。
7.高低旁全关,“切缸”结束,高低旁压力调阀切手动。
8.切换过程中,注意检查CV阀阀位开度反馈与高低旁路关闭情况及负荷变化,如CV阀阀位开度太小,机组负荷不增加,根据主汽压力手动增加机组负荷。
9.转换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给水流量的变化,加强机炉协调,稳定燃烧。
转换操作完成后,应全面检查、热紧各放水门。
二、汽轮机切缸风险及措施风险:1、汽温、汽压大幅度变化。
2、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
3、主汽压力过高,闭锁关闭启动溢流阀。
4、给水流量下降。
5、高压缸排气温度高。
措施:1、切缸前维持稳定汽温、汽压,切缸结束后控制机组负荷,防止主汽压力较大幅度波动。
2、切缸前主汽温度、压力参数达到要求,高、低开度、流量达到切换流量。
切换过程中,注意检查CV阀阀位开度反馈与高、低旁路关闭情况及负荷变化。
采用功率模式控制,切缸操作中监视DEH阀位动作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停止切换。
当CV阀阀位开度反馈达12%时VV 阀全关同时联锁低高压旁路均快关,注意检查高排逆止门开启。
3、切缸前可适当增加煤量,切缸过程中,保持燃料量稳定,控制负荷或阀位动作速率,注意高旁关闭速率与调阀开启速率相协调,防止锅炉压力过高,导致闭锁关闭启动溢流阀。
汽机启动步骤(冷态中压缸启动)汽机启动步骤(冷态中压缸启动)1、各辅助系统投运正常,汽机具备冲转:冲转条件:主汽温度/压力:8.73MPa/380-420℃;再热温度/压力:1.1MPa/330℃;高中压缸上下温差小于42℃;真空小于-87KPa;油温40-46℃。
2、高缸预暖(高压缸第一级后汽缸内壁温度低于150℃):条件:汽机处于跳闸状态,盘车运行正常,凝汽器真空小于-87KPa,冷再压力大于0.7MPa,冷再过热度大于28℃。
步骤:调整导汽管疏水阀开度20%左右;RFV阀截止阀开,联关VV阀;RFV阀开至10%;20min后RFV阀开至30%;20min后RFV阀开至55%;调整预暖阀和疏水阀,维持高压缸内蒸汽压力应当增压至0.39-0.49MPa,汽缸温升率小于50℃/h;高压第一级缸温达到150℃结束。
3、阀壳预暖(CV内壁或外壁温度小于150℃):条件:主汽温高于271℃;MSV、CV与汽缸导汽管上疏水阀打开;汽机挂闸;步骤:将“阀壳预暖”置“投入”,则MSV2开启至21%;当CV阀蒸汽室内外壁金属温差大于80℃时“切除”,则MSV2关闭;当温差小于70℃时再开启;如此反复,至CV阀内外壁温度大于180℃且温差小于50℃时结束,打闸。
4、选择冲转方式:冲转方式只能在挂闸之前选择,一经挂闸,将不可能更改;DEH将启动方式默认为中压缸启动方式。
5、汽机挂闸:按“汽机跳闸”按钮后,弹出“复位”键,选中并“执行”后,机组将挂闸,确认左右侧中压主汽门开启。
6、将“阀位限制”置100%。
7、将“暖机”置“投入”:暖机置投入后,在汽机400rpm前CV将开启并锁定开度,直至3000rpm时手动切除暖机;暖机投入只有在100rpm之前设定才有效,若不设暖机投入,则在升速时只开启ICV阀,CV阀保持关闭状态;在任何转速下,将暖机置“切除”,则CV阀将关闭。
8、设定目标转速为200rpm,升速率设定为100rpm/mim;确认MSV1和MSV2开启,然后ICV逐渐开启,转速达到200rpm,盘车自停。
汽轮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过程中的控制要点陆瑞源,朱 军(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50)摘 要 结合2台600MW超临界机组调试运行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超临界汽轮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过程中的控制要点,解决了机组启动过程中主、再汽温上升过快,汽轮机高排温度不易控制等难题。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高中压缸 联合启动1 前言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2台600MW机组锅炉是超临界参数变压螺旋管直流锅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结构,全悬吊 型布置,是在引进美国ALSTOM公司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燃用神府东胜煤的经验进行设计的锅炉。
B M CR蒸发量1913t/h,额定蒸汽压力25.4MPa,额定蒸汽温度571,再热蒸汽温度571。
采用苏尔寿公司的旁路系统,配置30%高压旁路及40%低压旁路,以配合超临界直流机组快速启动及汽轮机高、中压缸联合启动;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制粉系统,每台炉配6台中速磨煤机,低NOx同轴燃烧系统(LNCFSTM);先进节能的等离子点火技术。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6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为N600﹣24.2/566/566,机组型式为超临界、单轴、三缸、四排汽、一次中间再热。
采用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 H)控制,操作简便。
汽轮机冲转方式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汽轮机的调节汽阀管理方式为单阀和顺序阀。
投产运行初期,常会出现不正常的压力和温度偏差,一般采用单阀方式,即蒸汽通过所有的控制阀和喷嘴室,调节级叶片360全周进汽,使各部件受热膨胀均匀。
运行6个月后,金属蠕变可达到一定稳定阶段,经试验后才可采用单阀和顺序阀的混合运行方式。
2台机组分别于2007年2月10日和17日通过168h试运并投入商业运行。
2 超临界直流机组启动时的控制与调整2.1 直流炉启动系统锅炉采用简单启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疏水扩容器、疏水控制阀(NW L、HWL1、HWL2)。
1000MW机组汽机切缸操作及注意事项我司汽机启动方式为中压缸启动,要求并网带初负荷暖机后要进行切缸操作。
切缸就是将高、低压旁路的通流量倒至高、中压缸,主要是由高旁倒至高压缸。
因DEH未做自动升负荷方式,所以手动调节器指令操作。
目前进行了三次切缸操作,现将第三次的操作简要说明如下:2014/1/7 10:12发电机程控并网,初负荷24MW。
升负荷至60MW,主汽6.4MPa/473℃,再热蒸汽1.3MPa/457℃,调节器指令11.4%,旁路开度(高/低):67%/12%,手动关闭低压旁路,准备高压缸切缸。
切缸时,手动输入或箭头增加调节器指令,同时专人操作旁路保证主汽压力。
当ICV开至90%时,CV阀开始开启。
在指令至22.5%时V-V阀联锁关闭。
当V-V阀关闭后尽快增加调节器指令,可以5%的指令速率快加,在五分钟之内完成切缸,否则高缸末级鼓风摩擦会引起高排温度快速升高。
本次切缸完成后调节器指令62%,负荷81MW,CV开度31%、24%、25%、12%。
注意事项:1、专人控制旁路,DEH与DCS旁路协调操作,保证旁路动作良好与主汽压稳定。
2、监视高排金属温度及高排逆止门动作情况。
切缸时高排金属温度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当高排逆止门开启、高缸通汽后金属温度会下降。
高排逆止门在机组并网后会处于自由状态,切缸时确保高排逆止门打开。
(因本机未设高排金属温度高跳机保护,若高排逆止门因故未开导致高排金属温度快速升高,可考虑汽机打闸----个人意见)3、注意主汽温与高压调节级温度的温差,防止切缸时引起过大的热应力。
此温差可由充分的中速暖机与旁路调节保证。
4、锅炉稳定燃烧,保证主再热蒸汽参数和储水罐水位稳定。
点评:操作过程准确无误,除以上总结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当中调门(ICV)开至90%时,高调门(CV)逐步开启过程中,增加阀位指令的同时应关小高旁,尽量维持主、再热汽压力的稳定,避免负荷大幅波动;2、切缸期间注意稳定锅炉燃烧,调整高低压旁路保持汽轮机进汽参数稳定;3、注意调整主蒸汽温度于高压缸金属温度之间的偏差,要保证高压缸进汽后高压缸缸体以及高压缸调节级后的热应力在允许的较小的范围内;4、严密监视高压缸排汽温度以及切缸时高排逆止阀的开启情况,若发生高排逆止门无法打开且高排内壁温度≥460℃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600MW汽轮机中压缸启动方式一、汽轮机启动应遵循的原则:汽轮机的启动应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而且要尽量减少汽轮机的寿命损耗。
在此原则要求下,汽轮机的启动应平稳升速和带负荷,并防止发生胀差超限、缸体温差的超限、动静部分摩擦、轴系振动超限等异常。
在安全启动的基础上,要尽量缩短启动时间,减少机组启动过程中的水、电、汽等损耗,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600MW汽轮机启动的两种方式:1、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方式:启动时高压缸和中压缸同时进汽,这种启动方式由于在启动阶段高压缸排汽温度及再热蒸汽温度偏低,中压缸及中压转子温升速度较慢,汽缸膨胀迟缓,甚至还会出现中压转子温度尚未超过金属的脆性转变温度时汽轮机已达全速,对中压转子的安全不利,如果延长暖机时间,则延长了整个启动时间,增加了启动能耗。
2、中压缸启动方式:就是在冲转之前倒暖高压缸,但启动初期高压缸不进汽,由中压缸进汽冲转,机组带到一定负荷后,再切换到常规的高、中压缸联合进汽方式,直到机组带满负荷,这种启动方式称为中压缸启动,切换进汽方式时的负荷称为切换负荷(倒缸负荷)。
三、中压缸启动方式的优点:1、可避免高压缸在低流量下运行,因而避免了高压缸排汽口的超温问题。
2、缩短启动时间。
由于汽机冲转前对高压缸进行倒暖,因此在启动初期启动速度不受高压缸热应力和胀差的限制;另外,由于高压缸不进汽做功,在同样的工况下,进入中压缸的蒸汽流量大,暖机更充分迅速,从而缩短了机组的启动时间。
3、汽缸加热均匀。
中压缸启动时,高、中压缸加热均匀,温升合理,汽缸易于胀出,胀差小。
与常规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相比,虽然多一个切换操作,但从整体上可提高启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4、提前越过脆性转变温度。
中压缸启动时,高压缸倒暖,启动初期中压缸进汽量大,这样可使高压转子和中压转子尽早越过脆性转变温度,提高了机组高转速运转的安全可靠性。
5、对特殊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主要体现在空负荷和极低负荷运行工况,机组启动并网过程中,有时遇到故障等待处理,或在并网前要进行电气试验或其他试验时,就常常遇到要在额定转速下长时间空负荷运行的情况,在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传统方法时,即使是冷态启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高压缸超温。
汽轮机的中压缸启动1、什么叫汽轮机的中压缸启动?汽轮机启动中,由中压缸进汽冲动转子,而高压缸只有在机组带10%-13%负荷时才进汽,这种启动方式即为中压缸启动方式。
2、中压缸启动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低压串联的旁路系统;(2)调节系统具有对中压调节汽门单独控制的能力;(3)具有相应的高压缸抽真空系统及可以反流预暖高压缸的可控高压缸排汽逆止门或其旁路系统。
2.1中压缸启动的优、缺点2.1.1优点1)中压缸启动为全周进汽,对中压缸和中压转子加热均匀;同时,对高压缸进行倒暖缸,使高压缸及其转子的受热也较均匀,不会产生预热过程中的温升率过大的问题,这就减少了启动过程中汽缸和转子的热应力,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
2)易于实现蒸汽与金属温度的匹配。
中压缸启动,一方面再热蒸汽经过连续两次的加热,其温度极易实现与中压进汽部分的汽缸及转子金属温度的匹配;另一方面再热蒸汽与主蒸汽间的温差比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时小的多,因此在负荷切换时就较易实现主蒸汽、再热蒸汽的温度与高压调节级、中压第一级处金属温度的同时匹配,对机组避免热冲击,减少因蒸汽与金属温差引发的寿命损耗有一定的益处。
3)提前过渡低温脆性转变温度,增加机组安全性。
汽轮机的启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汽轮机各部件按照一定速率的加热过程。
启动过程不但要使汽缸的金属温度提高到工作温度,而且必须使转子温度尽快地升高到一定值以避免转子发生低温脆性断裂。
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时,由于蒸汽流量小,转子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加热,尤其是在冷态启动时,转子温度不能很快加热到转子的脆性转变温度以上,延长了中低速暖机时间,影响启动速度。
在中缸启动时,由于中、低压转子通过的蒸汽流量大,就可以提高再热器的压力,从而可通过提高锅炉的蒸发量来加快再热汽温的提升速度,使中压转子快速越过脆性转变温度。
同时可以通过倒暖使高压缸在进汽前转子温度越过脆性转变温度,加快机组的启动速度,提高机组在高速下的安全性。
4)抑制低压缸温度水平,提高低压转子的安全性。
600MW汽轮机启动曲线说明(高中压缸联合启动)1冷态启动1.1起机前第一级金属温度为105摄氏度,由冷态启动转子暖机规程时间为1小时,此时间从中压进汽温度达260摄氏度时开始计算,任何情况下不得缩短。
1.2在暖机期间要限制主蒸汽温度不超过425摄氏度,再热进汽温度保持在260摄氏度以上。
1.3冲转参数为主蒸汽温度340摄氏度,主蒸汽压力6MPa。
1.4如要做超速试验,则在试验之前应在10%负荷下至少运行4小时。
1.5蒸汽室金属温度达到当时的主蒸汽压力的饱和温度后,才能进行控制阀门的切换。
1.6初始起机,在5%负荷下至少要停留30分钟,且在停留期间主蒸汽温度每变化3摄氏度再增加1分钟的停留时间。
2温态启动2.1起机前第一级金属温度为26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从冲转至并网转速最短只需10分钟。
2.2冲转至额定转速蒸汽参数为主蒸汽压力8MPa,主蒸汽温度42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最低负荷保持时间为5分钟。
2.3由变负荷推荐值确定,在最低负荷保持至额定负荷时间,汽轮机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锅炉状况而定。
3热态启动3.1起机前第一级金属温度为40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从冲转至并网转速需10分钟。
3.2冲转参数为主蒸汽压力8MPa,主蒸汽温度47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最低负荷保持时间及至额定负荷时间不受限制。
4极热态启动4.1起机前第一级金属温度为45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从冲转制并网转速需10分钟分钟。
4.2冲转参数为主蒸汽压力10MPa,主蒸汽温度520摄氏度,由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温热态启动推荐值确定最低负荷保持时间及至额定负荷时间不受限制。
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未改,应按东芝作)冷态启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温态启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热态启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极热态启动。
1.启机前的准备工作(同正常启机)
2.暖缸投加热
2.1汽包壁温加热至90度时,进行邻炉加热管道暖管(可以用辅汽气源暖管,若用邻炉气源暖管时应彻底将辅汽汽源解列,暖管应充分)2.2汽包壁温加热至100度时,解烈锅炉底部加热,投汽包邻炉加热,控制汽包壁温升不大于1.5℃/min,严格控制汽包壁温差不超过40℃
2.3投入邻炉加热应缓慢操作,全开邻炉加热一二次门利用邻炉加热联箱至邻炉加热母管手动总门,控制升温升压速度
2.4冲转前4小时投入邻炉加热将炉膛温度加热至220-280℃
2.5机组缸温加热至100-150℃时机组冷再联络管进行暖管
2.6机组缸温加热至100-150℃时,解列快冷装置,联系汽检封凝汽器喉部人孔
2.7机组启真空泵抽真空,轴封系统暖管
2.8冲转前对中压主汽门前管道预暖,开启冷再联络管上电动门用邻机冷再联络管上电动门旁路一二次手动门控制暖管速度,暖管温升率1-2℃/min
2.9机组再热系统暖管至中压主汽门前,当再热器系统温度高于高压缸温度50℃时,开启倒暖门对高压缸进行倒暖,预暖前机组处于盘车拉真空状态。
暖高压缸利用高排逆止门旁路及汽缸夹层暖高压缸,暖缸温升率控制在35-45℃/小时,暖缸标准是当高压缸调节级上半内金属温度150℃以上停止升温并维持主此温度
2.10预暖期间注意事项:暖管温升率不得超过50℃/小时,当低压缸排气温度达到65℃以上时及时投入后缸喷水,暖管时进气量不应太大中压主汽门前压力不应超过1.5MPA,防止中压主汽门不严将汽轮机冲起
3.汽机中压缸冲转及点火
3.1联系热工投入汽机相关保护,发变组由冷备用转热备用操作3.2待中压主汽门前温度升至200℃,轴封供汽母管充分暖体后投
入轴封供汽
3.3待中压主汽门前温度升至240℃、压力1.2MPA时,机组挂闸,将机组各高压调门切至手动,保持高排逆止门、高压调门均在关闭状态,机组挂闸冲转,再冲转过程中及时调整冷再联络管开度,控制再热器系统压力在1.0-1.5MPA之间
3.4待高压主汽门前温度高于高压缸温度30度时,解列高压缸倒暖,投入机组夹层加热
3.5500r/min停留5分钟进行检查,升速至1100r/min暖缸停留5min后机组冲转过程中将空冷器冷油器恢复至热备用状态(开一个阀门即可投入),门杆漏气暖管
3.6过热器集箱出口温度升至220℃时,全面检查引送风机具备启动条件后启动引送风机(严格按照优化锅炉启动过程中通知执行),联系热工投锅炉保护
3.7启动吹扫完成后及时投用小油枪,并进行投粉,并派人就地检查着火情况
3.8锅炉点火后,开启过热器对空排汽进行升温升压,汽机启动给水泵,提给水压力大于4MPA,机组高加水侧注水,对锅炉减温水进行暖管,防止管道积存冷水过多,导致汽温波动较大
3.9机组定速3000r/min时停油泵,投门杆漏气,点火后解列锅炉邻炉加热
3.10机组定速后,全面检查机组系统正常,投入发变组保护屏关闭主汽门热工保护及汽机ETS的发电机主保护,汽机本体冲转期间应有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打闸停机
4.机组阀切换
4.1待过热器集箱出口温度高于再热汽温30℃,且保证50℃过热度时,暖慢投入高压旁路,视再热器压力缓慢关小冷再联络门及关闭过热器对空排汽,控制再热器系统压力不高于1.5MPA,保证50℃过热度,缓慢关小冷再联络门时同时可用二级旁路控制再热器压力4.2主汽门前蒸汽温度高于高压缸温度50℃,且保证50℃过热度,
开启机组高排逆止门,视机组转速缓慢逐个解除高压调门维修开关,手动增加阀位,保持负荷防止逆功率运行,检查机组中压调门自动关小
5.机组并网带负荷
5.1投入空冷器,投入连排扩容器
5.2机组带负荷后投入汽机ETS其他保护,机组高压缸温度同中压缸温度接近时,逐一将机组高压调门切至自动
5.3机组视胀差情况调整旁路开度,增加锅炉负荷,启动制粉运行(根据粉位情况,可提前进行)
5.4机组负荷45MW时投低加疏水泵,高加压力高于除氧器压力0.2MPA以上,倒高加疏水,负荷60MW以上倒除氧器气源
5.5给水流量200t/h时切换主给水
5.6投入FSSS其他保护
6.锅炉撤油带负荷
6.1视机组负荷50-60MW和炉膛温度860时根据锅炉燃烧情况逐渐撤出油枪
6.2机组负荷90MW时将凝泵切至低水位运行方式
6.3切换厂用电,机组全面恢复正常,机组投入CCS控制
6.4机组进行单阀切顺序阀操作
中压缸启动注意事项
1.机组启动使用邻机冷再气源,机组定速3000r/min时最多可耗用40t/h蒸汽,对邻机影响较大,在调整冷再联络门开度时,必须加强联系,严密监视机组再热汽温、壁温、水位(包括汽包、除氧器、热井、上水箱)及机组负荷,发现任何异常时,立即关小联络门
2.机组中压缸启动,机组轴向推力分布发生变化,启动中运行人员必须严密监视机组轴向位移及推力瓦温度(尤其正推力瓦
3.机组在进行阀切换时,高压缸进汽时必须保证主汽门前蒸汽温度高于高压缸温度50℃,且保证50℃过热度,高压调门由手动切至自动时,操作要缓慢,严防机组超速
4.锅炉在切换底部加热气源时,应先解列底部加热,手动关紧辅汽至锅炉底部加热进汽电动门,防止因逆止门不严高压蒸汽进入辅汽系统,在投用邻炉加热,由于邻炉汽源压力较高,操作时应缓慢,防止因管道振动,升温升压率超限
5.在投高压旁路及关对空排气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再热器压力在4MPA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