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唐国辉
- 格式:ppt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三节降水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降水的分布※教学难点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
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
(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暴雨)3.教师: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
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板书 2.降水量的测量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雨量器画面1 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的降水形式和降水的不同等级。
2. 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吋间的变化特点。
3.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1:降水的变化(课本58-59页)1. 降水(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是指从大气屮降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等,主要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雨等级:根据 的多少,气彖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级别。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降水量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降水的变化(1)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 ___________ 图来表示。
下列两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_______ 地,降水量季节差异很大的是 __________ 地。
(2)年际变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 __________ 的。
3•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1)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 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 度平分纵坐标;3. 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画状图。
(2)根据绘制的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三个月份是 ________ ;降水量较少降水量/毫米200 一丁・ 1 1 ■丁1 1 11 ■L 1 1 •L I 1 T 1 1 •T1 I •-厂・ 1 1T*1 11 1 175*r ••L °T ••「i ■L•T_ J 1 1 1 i l 1 i 11 1 11 1 1 i I 1 i 11 1 1 150 —厂 •十•十' ■厂-• T • •丁■L ■L ■[一 1 1 1 i 1 1 i 1 1 1 1 1 1 1 i I 1 i 1 1 1 1 KX) ―丫. • T ••L •I* • T■L ■L1 1 1 1 I 1 I I1 1 1 751 1 1 I i 1 1 I 1 1 1 * ° 1- •T- T - • T • • T • T - ■L "7•- 1 1 1 1 i 1 1 Il 1 1 50 1 1 1 1 i I I 11 1 1一厂T " • r T •丁■L •厂1 1 i 1 i I 1 1 1 1 11 1 i I i 1 1 11 1 1 25111 1 r 1i T I 1 ・V 1 1 1 1 ■L 1 1•厂 11 ■丁―11的三个月份是 ______________ :年降水量大约是 _______________ 毫米;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 =4. 说出图中北半球各地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岀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 记住世界年降水塑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3、运用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三、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两个谜语:⑴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⑵白色花, 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答案:雨、雪2、探究新知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展75图片: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几种?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降水的形成条件:①空气屮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2. 降水的形成条件讲述: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屮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那么,如何测量降水量呢?3. 降水量的测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降水量的测量提问:(1)测量工具是什么?(2)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承转: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4. 降水的季节变化展示图片:横坐标表示月份提问:降水量柱状图由哪儿部分组成?如右图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 中间的柱就是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柱状图。
② 纵轴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伽)。
③ 横轴表示月份,一般隔儿个月标注一个月份。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教师适时指导。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根底,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根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其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开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热点考点聚焦命题方向: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例1】读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2 24 77 181 135 169 112 91 57 24 12 〔1〕该地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2〕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冬季。
分析:该题是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题目。
从表格中资料可知7、8、9月降水最多,12、1、2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假设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那么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
此题绘图较简单,假设考试无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及名称时,首先写明月份〔并标出〕、降水〔单位〕及每个单位的数值。
答案:〔1〕7、8、9;12、1、2,夏季多雨区〔北半球〕,冬季多雨区〔南半球〕〔2〕少雨、多雨【例2】以下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根底,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根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其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台湾歌星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歌曲,抓住其中的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云的心里全都是你雨〞,设问,“学们,是这样的吗?〞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互动一、降水的形成设问: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降水的形成的视频。
教师总结:降水同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关。
上升碰撞合并饱和的空气云、雾降水气温降低,水汽凝结二、降水的形式设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降水吗?你所见到的降水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教师总结:雨、雪、雹的景观,雨、雪、雹统称降水,其中降雨是主要形式。
三、降水的形式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课后反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4.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答复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衬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答复:略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7页板书:降水的季节变化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拟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然后进行活动练习。
读图3.20答复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用表3.2中的降水量数据,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世界的降水分布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第56页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书上活动〕。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