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搞定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7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岐黄针疗法1.治则:疏通筋络2.治法:通络止痛3.主穴:天牖4.配穴:可根据患者疼痛症状,加用颈2夹脊、颈4夹脊、颈6夹脊、肩井。
5.方义:穴均在颈项部局部及周围,体现中医的近治作用,可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
颈项部主要累及的经脉以依附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颈夹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为主。
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己”。
颈夹脊可以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肩井穴、天牖穴二穴均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能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如《甲乙经》云:“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络止痛。
6.操作方法:天牖穴直刺深度0.5~1寸,然后轻轻摆动针柄并将针退至皮下,沿纵轴方向上下开30°做合谷刺,深度0.5~1寸。
最后迅速出针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7.治疗疗程:每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1~2穴,1-2次为一个疗程。
8.注意事项:进针操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针柄端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应当及时调整针刺方向,或者即刻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分钟。
押手定位要求精准,合谷刺需配合押手定位,注意掌握直刺及合谷刺的角度和方向,切忌针刺角度过大或针刺过深。
病案陆某,女,41岁,晨起后突感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疼痛,疼痛向背部扩散,伴左侧转头活动受限,疼痛较剧烈,穿衣等生活及日常工作受限,无双上肢麻木及头晕等其他不适。
未进行相关治疗。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痛苦面容,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压痛(+),头颈活动受限。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落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急性颈部软组织劳损治法:疏通经筋通络止痛穴位:左天牗穴、左肩井穴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同上。
对付落枕“一穴”搞定
李晶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1(019)004
【摘要】一些常见病可以通过按摩某一个特定的穴位来治疗,效果显著、屡试不爽。
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
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李晶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2
【相关文献】
1.对付落枕"一穴"搞定 [J], 李晶
2.后溪穴和落枕穴治疗落枕的疗效比较 [J], 邱伊白;吴耀持
3.薄氏腹穴皮下浅刺配合落枕穴针刺治疗落枕 [J], 金承香;金书;夏东斌;黄泳;肖慧玲;林仁勇
4.指针按压落枕穴、承山穴治疗落枕30例 [J], 杨义靖
5.“落枕穴”治疗落枕的研究概况 [J], 韩旭;马培锋;陆强;沈志全;李岩;张生谭;回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按摩4个穴位缓解落枕最有效
内容:
很多人早上睡起来感觉颈部僵直性疼痛,脖子无法正常转动,这是落枕的症状。
那么如何缓解落枕最有效呢?建议平常可做颈部柔软操和穴位按摩预防发作,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穴位来缓解落枕。
落枕又称为失枕,西医称作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或颈部肌肉扭伤,是一种睡眠后出现的颈部僵直性疼痛。
临床上常见到晨起后发现颈部向单侧偏斜、肌肉僵硬、颈部疼痛酸胀以致转动困难,通常在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
20岁以后的成人发病较多。
睡到落枕的原因
睡眠时枕头高度不适或姿势不良,颈部肌肉和颈椎关节处于偏转的姿势,使一侧颈部长期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进而导致痉挛。
睡眠时颈部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如夏日吹冷气或冬日天气冷,颈部受寒,风寒通过腠理侵入经络,使局部气血失调、经络受阻,导致颈部肌肉收缩痉挛、强直疼痛。
个体本身体质虚弱、缺少运动,或感冒引起颈部肌肉轻微发炎,会导致颈部肌肉耐受性较差,维持同一固定姿势较久、气血循环不佳,即容易引起颈部肌肉酸痛。
落枕穴位在哪?可以治疗落枕吗落枕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还可以按揉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后溪穴,落枕主要是睡觉时枕头垫不好所导致,所以平常睡觉时的睡姿很重要。
落枕穴的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上。
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主治症状:落枕穴的主治症状为:此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落枕穴:〖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 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 寸处。
〖主治疾病〗落枕、手臂痛、胃痛。
〖操作〗直刺1--1.5 寸; 可灸。
〖解剖〗(1) 针刺层次:皮肤-- 皮下组织-- 三角肌-- 肱二头肌长头腱。
(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 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落枕穴的作用有没有试过,早上一觉醒来发现脖子扭不了了,再扭一下疼的龇牙咧嘴,多半都知道自己落枕了!有时一侧,有时双侧。
大多数人偶尔有落枕,也有部分人频繁落枕。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人们常认为是睡觉时不小心受风或固定姿态时间过长,气血不周而产生的凝滞疼痛,这只是一部分外在的现象。
如果小肠经有恙,肩部的气血运行必会不畅,再加上外因的作用而产生肌肉僵痛,看似偶然的落枕其实是必然。
平时保持小肠经的通畅是可以避免落枕的发生的,而且一旦落枕可以点揉落枕穴和后溪穴来调理。
落枕时将食指立起来并按揉落枕穴会有痛点(在患侧还是健侧尚不规律),刚按揉时疼痛难当,点按的同时需配合晃动、扭转脖子,5 分钟后痛感会渐渐消失;再按揉后溪穴的痛点,也是边按揉边扭动脖子。
实践中,当两个穴位的痛感减轻后,脖子基本会恢复正常。
落枕了咋办穴位针灸效果好
内容:落枕应该算的上是咱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很多人应该都有落枕的经历。
那么落枕怎么办才好呢?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通过针灸方法来治疗落枕,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了解下吧。
通过针灸的方法来缓解落枕症状
1、指针
(一)取穴
主穴:主要有外关穴和内关穴还有一个是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
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
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
在掐压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左右来回旋转自己的颈部。
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
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耳穴压丸。
落枕按哪个穴位能管用
如果发生了落枕的话我们是可以通过按压穴位在缓解病情的,如点压承山穴,掐合谷穴,弹拨手三里,击打肩井,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1 、点压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中间,小腿两侧腹肌的下方,你伸小腿时稍微用力,就出现小腿腹肌,就在腹肌的交角处,还不明白,自己百度看下图,一般来说有一侧的穴位是比较痛的,就重点点比较痛的一边,一般指压到15到20分钟,压的同时轻轻转动你的颈部,幅度由小到大。
2、掐合谷穴:用大拇指掐痛侧的合谷穴到酸痛,同时也要缓慢活动颈部2分钟,对于轻微患者是很有效果的,合谷穴位于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
3 、弹拨手三里:落枕的人痛侧的手三里部位的肌肉会发硬!并且很敏感,轻轻揉拨都很酸痛,永大拇指揉拨痛侧手三里 1到2分钟手三里位于手肘横纹处下2寸(稍外侧) 2寸也就是你的三个手指合并的宽度。
4 、击打肩井:用不痛的一边手掌击痛侧肩井 3到5次,同时活动肩部,不知道肩井,就击打肩膀中间部分就行,能明显的感觉到酸痛的。
5 、按风池穴:用大拇指按风池穴约一分钟,风池穴位于后颈中间凹陷处往外侧2寸,也就是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落枕三针,绝对好使。
落枕临床非常普遍,治...
落枕三针,绝对好使。
落枕临床非常普遍,治疗方法很多,有推拿治疗的,有针灸治疗的。
我平常亦是常常选用推拿治疗。
大都一次推拿后即可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单纯推拿效果不佳,虽然症状缓解,但不能立即消失。
这种情况我一般配合针灸治疗。
基本一次而愈。
今将我的针灸穴位分享给大家。
我临床常常用的穴位是项强(经外奇穴,位于第二、三掌骨头后方凹陷处。
)、中渚、后溪。
关于落枕针灸书籍介绍的针刺穴位很多,且介绍针刺某一个穴位来治疗的最多;而我临床运用发现有些落枕的患者针刺某些穴位有效果,而有的患者针刺同样的穴位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虽然都叫落枕,而其在颈部疼痛的部位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固定于颈部相同部位的;其中有的患者疼痛表现在胸锁乳突肌的前沿,对于这类患者针刺项强效果比较好,而选用其他两个穴位效果则没有那么理想。
有的患者疼痛表现以胸锁乳突肌的后沿为主,这类患者中渚就是首选。
而有的患者疼痛表现斜方肌枕骨部位,这类患者取后溪则比较理想。
临床中亦有这三个部位,也就是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在枕骨的起始部位均疼痛,而且这类患者相对较多,故而三个穴位常常一起运用。
此是我临床治疗落枕的经验穴。
单纯针刺这三个穴位再要求患者活动颈部,多可一次而愈。
颈椎病疼痛典型的这三个穴位效果也非常理想。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就搞定一、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
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
双手皆要按压。
落枕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二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
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
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
治疗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法治疗落枕时,可刺激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即可见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处(枕外粗隆),在往下摸,则有凹陷。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颈窝”,天柱穴就在后颈窝往下2厘米处,脖子两侧直向筋肉的外缘上,一压,会有强痛。
脖子往前倾,从枕部往脖子后侧摸,颈项底部有大块凸骨(第七颈椎骨)。
从它的下一个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两个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间起,再往左右二指宽处,就是大杼穴。
治疗落枕时,用绑好的5、6支牙签连续刺激这些穴道即可。
落枕,可以按摩悬钟穴等穴位
作者:刘易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11期
刘易
落枕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筋肉长时间被过分牵拉所致,也有的是因为颈部扭伤,或感受风寒所致。
而按摩可调气活血,舒筋散寒,通络止痛,故可治落枕。
悬钟穴
胆经上的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如不小心落枕,脖子就会好几天恢复不过来,这是因为睡眠姿势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
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
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如释重负。
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腕骨穴
要想颈椎安,常揉腕骨穴。
定位:沿小指尺侧向后,靠近腕横纹的凹陷处即腕骨穴,是防止治落枕的常用方法之一。
操作:出现落枕后,可用右侧拇指掐住腕骨穴,反复按揉,先轻后重。
按摩后,先不要马上频繁转动脖子,要保持全身放松。
每次按摩1 0 分钟左右,一天按摩3~5次即可。
液门穴
定位:液门穴位于4、5掌指关节间凹陷中,属于少阳三焦经穴。
操作:令患者将患侧手伸出,用大拇指端紧按液门穴,同时嘱患者颈部尽力做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动约半分钟,此时疼痛即止。
(摘自《老人报》)。
落枕特效穴(带图)应用悬钟穴针刺治疗落枕无数,疗效奇好。
不论何种类型。
不分健侧患侧,一针一穴,稍捻针,令病人转动头颈,立愈。
现代研究:1、悬钟是治疗贫血的常用穴,此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
2、悬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
3、悬钟对高血压也有降血作用,特别是Ⅲ期高血压,效果较好。
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进行了艾炙前后的对比,结果发现足三里、悬钟二穴交替使用,艾炙后甘油三脂、脂固醇有明显下降。
4、实验证明,针刺悬钟,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从针后5分钟开始,持续30分钟。
5、悬钟配三阴交等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
临床应用:1、枕大神经痛:杜氏治疗枕大神经痛。
方法:患侧悬钟穴,进针后针尖朝向头部,针身与头部经络走向呈“十”字垂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手法,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效果很好。
〈针炙临床杂志〉1995,11 2、落枕:谷氏、徐氏针刺悬钟穴,留针15-30分钟,捻转针同时嘱患者活动头颈部,结果均1次治愈或明显好转。
3、偏头痛:袁氏治疗偏头痛十余年,久治不效者,取患侧悬钟,针入患者疾呼如触电,针感从针处放射到头部,疼痛顿减,施平补平泻手法,3分钟后,头痛若失,出针,十年痼疾,一针而愈,随访10年未复发。
张氏报道1例头痛十余年,曾取它穴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每次针后4-5小时头痛又作,治疗10余次,无明显进展,乃试取双侧绝骨艾炙30分钟,当即疼痛大减,5次治愈。
4、脊髓炎:刘氏治疗脊髓炎取悬钟,配阴阳陵泉、关元、中极,捻转补法,每日1次。
20天而愈。
悬钟主治:1、筋骨病:颈项强,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附骨疽2、胸胁疾:瘰疬、腑肿、心腹胀满、胸胁疼痛3、其他:头晕、失眠、记忆减退、耳鸣耳聋、高血压4、用中渚穴治疗落枕效果也很好。
定位在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可治疗目眩,站力时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感突然觉得头昏眼花的时候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中渚),深呼吸后按压,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这样效果很明显。
落枕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觉醒来,发现脖子动弹不得,只能保持一个姿势去上班,那么你可能落枕了。
落枕是颈椎急性错位的表现,偶尔的一次落枕,症状轻者不做任何处理,一般可在1-3天后恢复,也可自行治疗落枕。
一、冷敷治疗落枕
一般落枕以后就会出现僵硬疼痛的情况,此为急性损伤,这样只要抓住损伤后的关键48小时,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毛巾包着小冰块对患处进行二十分钟的冷敷,每天两次,病情严重者可以适当增加次数。
二、热敷治疗落枕
等到病情有所缓解的时候就可以转为热敷治疗,可以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稍微扭干以后对患处进行热敷,这样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帮助恢复治疗。
三、按摩穴位治疗落枕
1、手背压痛点定位法
因落枕穴在手背侧,在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进行按压,当按压到强烈压痛之处,就是需要按压的位置。
2、内劳宫穴定位法
落枕穴是我们的熟称,它在中医里属经外奇穴,叫“外劳宫穴”,与手掌心的“内劳宫穴”的位置呈对应关系,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就是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手背那一侧和内劳宫穴位置相对应的就是外劳宫穴。
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能更好找对穴位。
四、耸肩缩颈法治疗落枕
从心向下,进行耸肩缩颈的动作,然后脖子慢慢的转到左边的肩部,再从左边转到右边,稍微停止,再从右边转到左边,这样的动作
重复做十次,每天坚持活动,可以缓解落枕的痛症。
穴位按摩除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病症的发生多由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颈部肌肉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的紧张状态,以致发生痉挛而起病。
中医认为夜卧颈部当风受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病。
落枕的常见症状有:于起床后发现颈项部一侧肌肉紧张、痉挛、僵硬,头部转动不利,动则疼痛加剧,尤以向患侧旋转更为明显,严重者疼痛可牵引至肩背部,患者头向患侧偏斜。
穴位按摩治疗落枕疗效卓著,常常手到病除。
【按摩选穴】风池、风府、风门、天宗、肩井、曲池、合谷、后溪、血海、承山等。
【按摩方法】1. 先用拇指指端按揉天宗、曲池、合谷、后溪各20~30次,同时慢慢左右转动头部。
2. 用滚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操作5~10分钟,配合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
3. 用拿法提拿颈项和肩背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放松,反复操作3~5分钟。
4. 按拿风池、风府、风门、天宗、肩井穴各10~20次。
5. 两手从颈后侧分别插入,双手拇指抵风池穴,示(食)、中指略分开,托住下颌骨,稳力向上端提,并做左右旋转3~5次。
6. 拇指点按血海、承山各10~20次,用力由轻到重,边点按边动头颈部。
7. 以掌按揉并推擦患侧颈部,以热为度。
按摩治疗每日1次,一般治疗2~
3次就可痊愈。
落枕经按摩治疗后,可在颈项和肩部配合热敷法。
【养护须知】平时要注意局部保暖,低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并经常活动颈椎关节(以缓慢旋转和屈伸为主),以防止发展为颈椎病。
睡眠时,枕头应高低适宜、软硬适中。
神奇的落枕⽳真神!蒙⼭⽹友:前⼏天早上上班时,⼀个同事⽤⼿捂着脖⼦⼀脸痛苦的进了办公室,忙问怎么了,原来是睡落枕了!我想起以前看到过介绍“落枕⽳”的,决定在同事⾝上试⼀试,便对同事说来我给你治⼀治,拿起她的⼿按揉了起来,同事满脸不相信的看着我,脖⼦痛你怎么按⼿,能管⽤吗?过了⼤约三分钟,我让她慢慢摇动脖⼦,看还痛不?同事半信半疑的慢慢转动了⼀下脖⼦,惊奇的说:“嘿!还真不痛了!太神了!过⼀会⼉不会反弹吧?”我信⼼满满的说:“你放⼼吧,好了就是好了!”⼀天⼀直到下班也没有再痛,同事的落枕就这样让我治好了!蒙⼭⽹友:今天再次体验到落枕⽳的神奇!今早上班,⼜有⼀个同事来到办公室就说昨晚没睡好,落枕了,脖⼦痛,我抓起他同侧的⼿按摩了约三分钟,⼜治好了!耶!太神了!原⽂转帖⾃⼭药论坛lizhip88⽹友:正好我今天落枕,按了下这个⽳,果然有效果,但还是有点隐痛原⽂转帖⾃民间中医论坛海鱼⽹友:今年⽤了⼏次落枕⽳对付落枕,效果⾮常好,真是⽅便⼜有效。
第⼀次是4⽉,⼥同事。
上班的时候见她在“搔⾸弄姿”,于是问她是不是颈椎不舒服?她说是呀,落枕了。
想起看过的介绍落枕⽳的⽂章。
⼼想:嘿嘿,机会来了,可以试⼀试此⽳的效果。
让她把⼿伸过来,⼀按就找到痛点了。
揉得她哇哇哇:好痛呀!想缩⼿。
抓紧了,不让她缩。
再揉了⼀会下,然后才放⼿。
她转转脖⼦:哎,系舒服的了哦。
我再拉过她的⼿,指着落枕⽳的位置告诉她:你看,这⼉有个结。
她⾃⼰⼀摸:是哦,还很痛呐。
我嘱她⾃⼰继续揉,把那个筋结揉散,⼀边揉⼀边转动脖⼦。
然后,她很认真的⾃⼰揉开了。
第⼆天问她,说已经好了。
再过⼀段时间,问她落枕⽳那⼉还痛不痛,她说不痛,那个筋结也没有了。
第⼆次,是9⽉,20天前。
我⾃⼰中午睡觉后落枕。
因为睡得靠近窗户下,所以受风寒了。
起来后就感觉脖⼦很不舒服,左侧脖⼦接下来到肩的位置那块肌⾁僵硬、疼痛,尝试低头就会牵引着整个后颈椎痛,低头受限,脖⼦梗着;左右转动脖⼦,也痛。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弄定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弄定)一、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妥或颈部受风寒所引发。
患者常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觉脖子酸痛,不能转动,阻碍工作和日常生活,令人十分痛楚。
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能够够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止境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
双手皆要按压。
二、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使劲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超级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
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确实是第五腰椎了。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慢慢使劲,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超级有效。
三、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
发生鼻衄时除垂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能够按压“止血点”来加速止血。
“止血点”位于脸部正中线与发际交壤处上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慢慢使劲,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利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医治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式医治落枕时,可刺激、、、、,即可生效。
那个地址仅介绍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的地方(枕外粗隆),在往下摸,那么有凹陷。
这确实是咱们所说的“后颈窝”,天柱穴就在后颈窝往下2厘米处,脖子双侧直向筋肉的外缘上,一压,会有强痛。
脖子往前倾,从枕部往脖子后侧摸,颈项底部有大块凸骨(第七颈椎骨)。
从它的下一个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两个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间起,再往左右二指宽处,确实是大杼穴。
医治落枕时,用绑好的五、6支牙签持续刺激这些穴道即可。
对医治落枕十分有效的落枕穴是医治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此命名为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
落枕30分钟治愈怎么做
落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感觉到疼痛感很强,而且给人带来非常痛苦的感觉,不过这种症状也能自行治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落枕30分钟治愈的方法。
1.按摩法一:患者坐位,家人左手扶住患者前额部,右手拇指或其余四指(拇指在左,四指在右)分别置于颈项后两侧大筋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按揉或拿揉数次。
然后拿住项后两侧大筋将患者头项向前、后、左、右转动,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
或者是患者自己一手拇指置于同侧颈项,其余四指置于对侧,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进行按揉亦可,注意按揉压痛点。
反复进行约
15分钟,疼痛可迅速缓解。
2、按摩法二:可以先用手指按按、捏颈部疼痛部位,转动
一下脖子;然后再木梳子的背面,蘸点红花油或者活络在疼痛部
位轻轻地刮一刮,或者改用面杖在疼痛处轻轻擀几下;最后拿条热巾敷一下脖子,热度以能忍受为宜,这落枕症状很快就能缓解了。
3.热敷法:取300~500毫升的米醋,将一块棉纱布浸泡在米醋中,然后将此棉纱布平敷在颈部肌肉的疼痛处,再将一个装满热水(水温应在70℃~80℃左右)的热水袋放在浸有米醋的棉纱布上进行热敷,持续热敷20~30分钟。
热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必要时可更换热水袋中的热水以保持温度。
在进行热敷的同时,患者可不断活动颈部以加强疗效,活动的范围应由小至大。
一般落枕患者用此法治疗1~2次后,其疼痛的症状就可明显缓解。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搞定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搞定)一、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二、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
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治疗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法治疗落枕时,可刺激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即可见效。
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处(枕外粗隆),在往下摸,则有凹陷。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颈窝”,天柱穴就在后颈窝往下2厘米处,脖子两侧直向筋肉的外缘上,一压,会有强痛。
脖子往前倾,从枕部往脖子后侧摸,颈项底部有大块凸骨(第七颈椎骨).从它的下一个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两个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间起,再往左右二指宽处,就是大杼穴。
治疗落枕时,用绑好的5、6支牙签连续刺激这些穴道即可。
对治疗落枕十分有效的落枕穴落枕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为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
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①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②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③颈部外伤;④颈部受风着凉;⑤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
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针灸、药物、热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为佳.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
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
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
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另外提供按摩治疗法: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②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④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⑤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落枕〗368.治落枕按摩法本人由于睡姿不好或受冷风吹等,时有落枕发生,颈、肩部剧痛,工作不便,多次去医院治疗,后看按摩书,讲到落枕治疗之法,各书不一,归纳起来是按摩天牖、风池、哑门、天柱、肩中俞、肩并、秉风,或乳突、发后、手三里等.经我实践,肿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压法指压,手到病除。
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疗效更为理想。
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张海如241.防治落枕一法我过去常常落枕,要两三天才好.一老人告我一法,从心向下,耸肩缩颈,然后脖子慢慢转到左边看到肩,再从左边慢慢转到右边,再转回到左边依次做七八次就行了。
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少做,每天坚持活动一次.黎英421;醋敷法治落枕取食醋100克,加热至不烫手为宜,然后用纱布蘸热醋在颈背痛处热敷,可用两块纱布轮换进行,痛处保持湿热感,同时活动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2至3次,两日内可治愈.牵引疗法对于落枕后是否用牵引疗法,则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可以像颈椎病一样采用颌枕托牵引,且重量可适当加重,常用重量为4公斤一7公斤,牵引时间为20一30分钟。
但也有人认为,落枕后牵引不仅无效,反而使疼痛加剧。
在与颈椎病颈型作鉴别诊断时,若用两手稍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时,颈型颈椎病症状可消失或缓解,而落枕者则疼痛加剧。
一般认为,因为落枕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所以牵引时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讲究,过轻往住效果差,过重又易加重损伤。
因此,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当然,是否使用牵引疗法,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探讨、研究。
有些医院应用牵引疗法治疗落枕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根据实践,也可使用牵引疗法.物理疗法落枕的物理疗法主要为电兴奋疗法。
将一电极置于痛点,另一极置于其周围,电极间距2厘米一3厘米。
治疗后,患者作头部运动数分钟。
每日1—2次,数日即可痊愈。
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疗法及局部冷疗法或湿热敷法治疗。
拔罐(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门、肩井。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最显处。
(二)治法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点刺3~5下,或用皮肤针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积,可相当于罐具口径。
然后,选用适当口径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个,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于针上拔罐。
吸拔时间均为10~15分钟。
起罐后,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钟。
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60例,均在1~3次内治愈,其总痊愈率为100%。
体针(一)取穴主穴:悬钟、养老、后溪。
配穴:内关、外关、中渚、阳陵泉.(二)治法以主穴为主,每次仅取一穴,效欠佳时,加用或改用配穴。
悬钟穴,直刺1。
5~1。
8寸深,用强或中等刺激,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养老穴,针尖向上斜刺1。
5寸,使针感传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气后捻转运针1~3分钟,亦可加电针刺激,频率40~50次/分,连续波。
配穴,用常规针法,深刺,务求得气感强烈。
在上述任一穴位针刺时,均须要求患者主动活动颈部,范围由小渐大。
留针均为1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624例,结果均在1~3次治愈,总痊愈率达100%.穴位电兴奋(一)取穴:主穴:分2组。
1、养老、新设、外关、肩中俞;2、风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上穴均取。
应用直流感应电疗机,取直径为3厘米的圆形手柄电极操作。
其中阳极取第1组穴,阴极取第2组穴.通电前先轻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应电,电量渐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通电约3~5秒钟。
当看到患侧肌肉收缩,即改为直流电治疗,为20~40mA,每次亦通电3~5秒钟,治疗时令患者作颈部活动。
全部治疗时间约5~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结果痊愈182例,显效60例,总有效率为100%。
指针(一)取穴主穴:外关、内关、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
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
掐压过程中,宜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
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治疗257例,结果治愈252例,缓解5例,均治1~3次,其总有效率为100%[10~12]。
耳穴压丸(一)取穴主穴:颈、神门。
(二)治法双侧主穴均用。
取绿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伤湿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块中,粘贴于所选耳穴,将边缘压紧。
之后,按压该耳穴0。
5~1分钟,手法由轻到重,至有热胀及疼感为佳,并嘱患活动颈部2~3分钟。
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贴至痊愈后去掉。
(三)疗效评价共治68例,均1次治愈.针灸(一)取穴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令患者端坐于椅上,头向前倾.取准穴后,针尖偏向患侧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感向患侧颈、肩部传导,得气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侧肩井穴,让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动颈部,同时,另一手捻针3~4分钟。
如效果不显著,取艾条长约5cm,插于针柄上点燃,至灸完后起针,穴区加拔罐10~15分钟。
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上法共治疗62例,痊愈52例,显效6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14].治病不如防病好。
预防落枕并不难,关键是坚持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准备一个好枕头。
按人体颈部解剖生理特点,一个适宜的枕头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
应掌握在10~15厘米为宜.枕头也不能太宽太轻,宽度最好在相当于肩至耳的距离即可,柔软度以易变形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