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论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功能关系摘要:本文主要就公共建筑的空间与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概括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探讨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问题,以期为日后的公共建筑设计工作提供相关依据,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组合;功能关系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性活动不可或缺的建筑场所,其包含的种类较多,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也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公共建筑的设计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创作公共建筑过程中,应首先理清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及功能关系等问题。
1 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什么是建筑的功能?功能即为人们建造房子的目的和使用要求,在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与功能有着直接联系的要素就是空间,空间也是建筑艺术区别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典型的特征。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曾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强调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这里的建筑形式也就是指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既有形式也有内容,这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建筑中的内容与形式分别为功能与空间。
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转换到建筑中也就是功能决定空间,空间反作用于内容。
彭一刚先生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构思时需要着重分析功能与空间的关系,这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2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分析公共建筑的种类较多,包括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体育建筑等等多种类型,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及组成类型也较为繁多。
但总的概括起来,可将公共建筑的空间划分为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以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部分。
主要使用空间,即在建筑中居于主要地位的空间。
部分公共建筑空间按使用性质划分较为明显,如中小学校中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办公建筑中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图书馆建筑中的阅览室、目录室等等。
次要使用空间,即在建筑中居于次要地位的空间。
如学校建筑中的卫生间、储藏室,电影院建筑中售票厅、放映室、办公室等空间,虽然这些空间也是属于有使用性质的空间,但相较主要使用空间而言,这些空间居于次要地位。
公建原理第二版卷首语1.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2.建筑分类主要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3.公建的设计工作涉及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
4.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室内外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P2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2.室外空间环境的主要组成:P2⑴群体建筑⑵广场道路⑶绿化设施⑷雕塑壁画⑸建筑小品⑹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3.因公建使用性质不同,室外环境空间与场所分为:P4⑴开场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⑵活动场所⑶停车场所⑷服务性的院落4停车场所位置要求:P7⑴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整体建筑的一侧或另一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⑵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地用地。
5.处理室外环境空间组合,出入口及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P8⑴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⑵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⑶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6.出入口的形式:P8可以处理成开敞的,也可以处理成封闭的,具体视建筑的性质和风格而定。
7.出入口,区段道路的处理手法:P9在室外环境空间布局中,依据建筑组合、绿化布置、庭院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意图,需要考虑一定的内部道路,其布置系统应使室外诸多空间之间有机地联系,达到脉络分明、景观有序的完美效果8.公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包括:P10⑴利用环境⑵改造环境⑶创造环境.9.公建群体空间组合包括两个方面P16⑴某些类型的公建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地形特点、建筑性质等),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⑵以共建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以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居住区中心等,也必然产生室外空间组合的类型。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及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及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及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及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及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及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及艺术构思.<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及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及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及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第二章公共建筑及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绪言一、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抓住公建功能要求的某些特性二、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1. 空间构成2. 功能分区3. 人流疏散4. 与室外环境的联系三、重点空间的使用性质与人流活动四、设计方法:运用三大块空间的不同排列关系(根据具体条件如采光、通风、朝向、立面造型等),组合出不同方案第一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一、功能的涵义二、主要使用部分三、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四、交通联系部分一、功能的涵义⏹特点:以“行为单元”为衡量尺度,注重基本的空间尺度;⏹内在的(足迹、人的需求):如流线、功能关系等,以功能关系图为主要内容;⏹外在的(具体环境):如位置、朝向、风向、道路等;⏹人体工程学⏹单一功能/复合功能1、空间的体量与功能空间的大小、形状因人的活动(功能)的情况不同而变化2、空间的形状与功能a.长方体;b.非长方体●电影院的钟形平面形状由视、听两方面的效果来确定,其剖面形状应考虑无视线遮挡、放映和声学方面的要求。
●剧院根据视觉质量分区的特点,剧院观众厅的平面形状较电影院短些、宽些。
●体育馆比赛厅的平面多呈纵横两向对称的几何形状二、主要使用部分的设计常见的几种基本间设计●病房(医院)●客房(旅馆)●教室(学校)●活动室、寝室(幼儿园)●阅览室三、辅助部分设计公共建筑的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室、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
⏹空间组成实例剖析●幼儿园的空间组成;●学校的空间组成;●宾馆的空间组成;●影剧院的空间组成。
四.交通联系部分⏹要求:1)适宜高、宽度、形状;2)流线简单明确,不曲折迂回,对人流有明确导向作用;3)有良好的采光,照明,防火设计.一). 水平交通1. 布局分类a.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通廊:不应再设置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如旅馆.办公等)b.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它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如医院门诊部、小学等)c.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过厅(如展览厅)2. 水平通道宽度(分析人流的性质)a.专供通行的通道: >1.5M;b.旅馆.办公: >1.5-2.0M;c.学校: 2-3.0M;d.医院门诊部: 3-4.0M。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与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与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空间组合姓名胡小芬班级建筑11102班学号201103435日期2013年4月13日摘要一个好的公共建筑设计需要透彻的功能分析,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结构选型、适宜的设备布置、深入的经济比较以及紧凑的总体空间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千变万化和多种多样,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赢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做到主次清晰,层析分明,条理有序。
关键词功能关系和空间组合空间与环境组合方式正文:一、环境的空间组合(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因素对整体建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
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一场比的得体,取得无比完整的效果。
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府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根据公共建筑各空间使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室外环境空间概括为以下几种:1、开敞的空间场所其大小和形状可灵活设计。
如影院、会堂、铁路旅游客站、航空站等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人车的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所以建筑周围需要较大的空间场所,由此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而这样的广场往往根据各种流线的交通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
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要避免与转角处的人流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有利于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处理。
2、活动场地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公共建筑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共同需求而建造的建筑物,它不仅仅是为了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以及空间组合的类型和特点。
一、功能关系1.基本功能关系:2.社会功能关系:公共建筑还承担着社会功能,如政府机关、法院、警察局等。
这些建筑不仅提供办公场所,还为社会提供行政、司法、维护公共秩序等服务。
3.教育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学校、大学、图书馆等提供教育功能。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教室和图书馆,还需要提供实验室、体育场馆、音乐厅等专门的设施,以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4.文化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承担着文化功能。
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还需要提供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健康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医院、体育馆、健身中心等提供健康功能。
这些建筑需要提供医疗设施、健身设备、运动场地等,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二、空间组合的类型和特点1.集中型空间组合:集中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各种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节省用地,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例如,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都集中在一个校园内,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使用。
2.分散型空间组合:分散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各种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充分利用地理空间,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例如,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分别建有不同的医院、学校等,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和就学。
3.成块型空间组合:成块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按照功能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建筑块。
每个建筑块都专门承担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功能。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
例如,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可以按照展览、保护、研究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建筑块。
4.融合型空间组合:融合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3.1 形式解析3.2 功能的把握3.3 空间的类型3.4 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3.5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3.6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3.7 公共建筑的交通流线3.1 形式解析无论是一幢建筑物还是某个单一的建筑空间,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形式。
当我们从“形式”的角度来观看建筑时,意味着我们想获知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可以说,形式这一概念包含了事物内在诸要素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
在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中,点、线、面、体四类是它们的原生元素。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点又是其中最基本的元素。
由点的移动生成线,再生成面,再生成体,每次移动都增加一个维度。
1、点:(1) 一个点标出了空间中的一个位置。
从概念上讲,它没有长、宽或深,因而它是静态的,无方向的,它是一个“非存在”。
但是有集中性。
(2) 作为形式语汇中的基本要素,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条线的两端•两线的交点•面或体的角上的线条相交处•一个范围的中心(3)点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个范围或形成一个领域的中心。
即使这个点从中心偏移时,它仍然具有视觉上的控制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点常常代表着一种独立的垂直物,如方尖碑、纪念碑、雕塑或雕像以及塔楼等建筑实体。
▪一个面积或体量较小的建筑实体也常常作为点元素来参与整体构图。
由于孤立的物体(独立性)在视觉中具有超重性,因此,它在自由构图中往往作为一种平衡手段来应用。
▪一个点也常常用来标志建筑物的转角或两端,以及两个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
实际上,我们常见的在建筑物的转角、两端和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上所凸出的某些特殊处理,如穹顶、锥体或空框架等都是这种标志作用的体现。
2、线几何学认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线。
同点元素一样,线没有宽度和厚度,但它具有一定长度。
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段在空间中具有方向感,如水平、竖直或倾斜。
在空间中处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体在视觉中呈现为一种静止和稳定的状态。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一空间组合形式
并联式组合: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空间单元以重复的方式并联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简便、快捷,适用于功能相对单一的建筑空间。
如教室、宿舍、医院病房、旅馆客房、住宅单元、幼儿园等等,这类空间的形态基本上是近似的,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相互联通也可以不联通。
串联式空间组合: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和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
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
前者适用于那些人们必须依次通过各部分空间的建筑,其组合形式必然形成序列。
如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后者适用于分支较多,分支内部又较复杂的建筑空间,如综合医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创造威严的气氛,设计了结构完整、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也属于此种组合方式,如北京故宫建筑群。
在串联式组合的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的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的首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的转折处等。
另外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将各层空间在竖直方
向上串联在一起。
(并联式和串联式空间组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配合各种场地情况,线型可直可曲,还可以转折,适用于功能要求不是很复杂的建筑。
)
集中式组合方式:集中式组合通常是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图,它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构成。
处于中心主导空间一般为相对规则的形状,应有足够大的空间体量以便使次要空间能够集结在其周围;次要空间的功能、体量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适应功能和环境的需要。
一般说来,集中式组合本身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其入口及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次要空间。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用于体育馆、歌剧院等以大空间为主的建筑,西方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采用这种空间组合方式。
辐射式组合: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兼有集中式和串联式空间特征。
由一个中心空间和若干呈辐射状扩展的串联空间组合而成,辐射式组合空间通过现行的分支向外伸展,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
这些辐射状分支空间的功能、形态、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长度可长可短,以适应不同的基地环境变化。
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常用于山地旅馆、大型办公群体等。
另外设计中常用的“风车式”组合也属于辐射式的一种变体。
单元式组合: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
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密,
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征。
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或可以采用某种几何概念,如对称或交错等,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网格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将建筑的功能空间按照二维或三维的网格作为模数单元来进行组织和联系,我们称之为网格式组合。
在建筑设计中,这种网格一般是通过结构体系的梁柱来建立的,由于网格具有重复的空间模数的特性,因而可以增加、削减或层叠,而网格的同一性保持不变。
按照这种方式组合的空间具有规则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结构标准化,构件种类少,受力均匀,建筑空间的轮廓规整而又富于变化,组合容量,适应性强,被各类建筑所广泛使用。
轴线对位组合:这种组合方式由轴线对空间进行定位,并通过轴线关系将各个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
轴线对位组合形式虽然不一定有明确的几何形式,但一切均由轴线控制,空间关系清晰有序。
一个建筑中的轴线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多条轴线之间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
轴线可以起到引导行为的作用,使空间序列更有秩序,在空间视觉效果上也呈现出连续的景观线,有时轴线还往往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使空间的艺术性得以增强。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种类虽然繁多,但在结构组成及功能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特点。
就其结构组成来讲,不同用途的各类型建筑都是由下列基本部分所组成。
1、主要使用部分:主要使用部分是直接为这种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房间,包括一般的工作房间及群众大厅。
前者如行政建筑的办公室,学校建筑的教室,医院建筑的病房、诊室等。
后者如演出建筑中的观众厅,体育建筑的比赛厅等。
在有些建筑物中,包括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因此也就有各种类型的房间。
如文化中心,既有小型的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又常有较大的报告厅。
旅馆建筑中既有居住的客房,又有公共活动用的多功能厅及各种文娱活动室等。
它们都是主要使用房间。
2、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是为保证基本的使用目的而需要的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
如影剧院中的售票室、放映室、化装室、体育建筑中运动员的服务房间(更衣室、淋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都共有的公共服务房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间、贮藏室等。
这些大多都是供使用者直接使用,此外,还包括一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如办公室、库房、工作人员厕所等)及设备用房,如锅炉房、通风机房及冷气间等。
3、交通使用:交通使用部分是为联系上述各个房间及供人流、货流来往联系的交通部分,包括门厅、川堂、走道及楼梯间、电梯间等。
上述三大部分是按它们的功用而划分,但有时也不能绝对分开,常常彼此寓于其中。
如门诊所的走道,一般除作交通外,常兼候诊,剧院的门厅也用作休息;又如厨房,有时可算为主要使用部分,有时也作为辅助使用部分。
就是主要使用空间内也有交通空间,供人通行。
目前,交通空间作为交往空间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新建筑设计中。
所以国外一些新的学校将走道设计较宽,川堂作为交往大厅。
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由于用途、性质的不同,它们所需要的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用房的大小、数量很不相同,一般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设计时,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上述三个基本的空间构成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通过交通联系部分,把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使用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空间组合主要是摆好这三者的关系。
不同摆法可以形成不同特点的空间组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