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 格式:ppt
- 大小:17.96 MB
- 文档页数:56
论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功能关系摘要:本文主要就公共建筑的空间与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概括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探讨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问题,以期为日后的公共建筑设计工作提供相关依据,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组合;功能关系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性活动不可或缺的建筑场所,其包含的种类较多,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也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公共建筑的设计是一项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创作公共建筑过程中,应首先理清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及功能关系等问题。
1 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什么是建筑的功能?功能即为人们建造房子的目的和使用要求,在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与功能有着直接联系的要素就是空间,空间也是建筑艺术区别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典型的特征。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曾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强调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这里的建筑形式也就是指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既有形式也有内容,这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建筑中的内容与形式分别为功能与空间。
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转换到建筑中也就是功能决定空间,空间反作用于内容。
彭一刚先生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构思时需要着重分析功能与空间的关系,这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2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分析公共建筑的种类较多,包括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体育建筑等等多种类型,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及组成类型也较为繁多。
但总的概括起来,可将公共建筑的空间划分为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以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部分。
主要使用空间,即在建筑中居于主要地位的空间。
部分公共建筑空间按使用性质划分较为明显,如中小学校中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办公建筑中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图书馆建筑中的阅览室、目录室等等。
次要使用空间,即在建筑中居于次要地位的空间。
如学校建筑中的卫生间、储藏室,电影院建筑中售票厅、放映室、办公室等空间,虽然这些空间也是属于有使用性质的空间,但相较主要使用空间而言,这些空间居于次要地位。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二、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1.主要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者;面宽较长;高度较高;体量较大;造型特异。
2.次要空间(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相对于主空间,在面积大小、高度、面宽、长短、体量及造型方面逊于主空间。
3.交通联系空间在空间特质上属于联系、协调、服务等地位的空间。
设计中应首先进行逻辑分析,把所有的构成空间进行概括总结,确定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根据活动行为的展开抓住交通联系空间这一根本,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就成了随后的一系列排列和组合,在进行组合过程中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正是由于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灵活多变,才出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个性和思想,交通联系空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未来使用的高效和管理的灵活,也就成了建筑方案的关键。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例如走道。
注意当走道兼其他功能时,应注意功能的叠加,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
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
走道的宽度是由基本使用功能和防火疏散决定的。
2. 垂直交通空间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四种主要方式。
(1)楼梯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
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联系部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这种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各个房间的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需要独立设置。
所以各房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道、过厅、门厅与之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通常称这种组合方式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
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布局形式,特别是对于某些公共建筑类型来说尤为适用,例如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等。
这种布局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走廊在中间联系两侧的房间,称为内廊式;二是走廊位于一侧联系单面的房间,又称为外廊式。
内廊式:主要优点:走道所占面积比较小,较外廊式布局经济。
主要缺点:房间朝向有一半基本不好;处理不当易形成黑走廊。
外廊式:主要优点:所有用房基本可得到良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主要缺点:走廊过长、偏大的辅助面积、过小的建筑进深。
(二)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这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这种布局形式具有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洁明确;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优但也有流线不灵活、人多时易拥挤、不利单独使用某空间等缺点。
主要用于展览性建筑。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向将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加以组合,是这种布局的基本特点。
优点是:流线简单、使用灵活,各空间可独立使用。
缺点是:流线不够明确、易造成交叉干扰、各空间内呈袋状流线,易产生迂回拥挤的毛病。
3.串联兼走道的空间组合形式这种形式优点在于能使各个主要空间单独串通,又能通过走廊间接联系,所以具备串联与放射组合空间的双重优点,灵活适应性强。
但处理不当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多等缺点。
4.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这种布局的特点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走道相联系的优点,但是也易出现人流大时易拥挤与秩序混乱现象。
学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几种方式比较本文通过对五种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方式的建设、用地、采光、遮阳、通风、节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混合式三(内外回廊式)是具有自然通风、采光、遮阳,节能的学校公共建筑的最佳空间组合方式。
Key words: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spatial combinations;comparison;saving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条件、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平面关系、空间关系和造型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功能要求,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
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下面选择单内廊式、单外廊式、混合式一(内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内回廊式)、混合式三(内外回廊式)等五种组合方式进行比较其特点。
建筑造价经济,用地也经济;采光为单侧采光,室内光线不均匀,内廊光线不好,进深不能过深,通风不畅,内廊空气不新鲜;冬季保温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阳设施以阻挡太阳直接照射到房间里,增加结构成本。
根据以上五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比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内外廊式)是一个最佳的学校公共建筑组合方式。
其走廊面积虽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却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阳和自然通风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1] 刘云月编著.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1.[2] 王晓、彭逊志、夏为威.武汉地区公共建筑采光节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与绿色建筑,2011.8.[3] 许锐.建筑设计中通风采光及日照问题简议.民营科技,2011.05.[4] 孙小燕.谈建筑设计中的采光与日照及通风问题.山西建筑,2010.12.[5] 孙紫强.北京地区公共建筑遮阳对自然采光影响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09.6.[6] 马晔.公共建筑单侧采光与能耗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6.[7] 田智华、续晨、王陈栋.深圳地区某公共建筑活动外遮阳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建筑节能,2011.01.[8] 杜翠娥.建筑采光节能设计策略探讨.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15.。
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在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类型:(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特点: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各个房间的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需要独立设置,各个房间之间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
(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特点:以套穿的方式将主要空间按一定(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1.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设计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施工方法和维修管理等。
2.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3.评价一个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装修构造、以及设备标准、维修管理等方面问题。
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在满足功能使用与形体处理的要求下,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
4.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面积系数有: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建筑体积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面积)5.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性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6.经济数值:建筑设计方案中通过经验数值,来考虑系数值的经济型、适用性和可能性。
7.建筑用地的经济性做到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布局合理、体形美观,环境优美等基本要求。
建筑本身的紧凑布局、提高层数、争取进深等,也同样是节约用地的有力措施。
一般城市规划部门提出若干用地定额,以保证用地的经济。
第二章公共建筑及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绪言一、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抓住公建功能要求的某些特性二、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1. 空间构成2. 功能分区3. 人流疏散4. 与室外环境的联系三、重点空间的使用性质与人流活动四、设计方法:运用三大块空间的不同排列关系(根据具体条件如采光、通风、朝向、立面造型等),组合出不同方案第一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一、功能的涵义二、主要使用部分三、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四、交通联系部分一、功能的涵义⏹特点:以“行为单元”为衡量尺度,注重基本的空间尺度;⏹内在的(足迹、人的需求):如流线、功能关系等,以功能关系图为主要内容;⏹外在的(具体环境):如位置、朝向、风向、道路等;⏹人体工程学⏹单一功能/复合功能1、空间的体量与功能空间的大小、形状因人的活动(功能)的情况不同而变化2、空间的形状与功能a.长方体;b.非长方体●电影院的钟形平面形状由视、听两方面的效果来确定,其剖面形状应考虑无视线遮挡、放映和声学方面的要求。
●剧院根据视觉质量分区的特点,剧院观众厅的平面形状较电影院短些、宽些。
●体育馆比赛厅的平面多呈纵横两向对称的几何形状二、主要使用部分的设计常见的几种基本间设计●病房(医院)●客房(旅馆)●教室(学校)●活动室、寝室(幼儿园)●阅览室三、辅助部分设计公共建筑的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室、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
⏹空间组成实例剖析●幼儿园的空间组成;●学校的空间组成;●宾馆的空间组成;●影剧院的空间组成。
四.交通联系部分⏹要求:1)适宜高、宽度、形状;2)流线简单明确,不曲折迂回,对人流有明确导向作用;3)有良好的采光,照明,防火设计.一). 水平交通1. 布局分类a.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通廊:不应再设置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如旅馆.办公等)b.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它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如医院门诊部、小学等)c.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过厅(如展览厅)2. 水平通道宽度(分析人流的性质)a.专供通行的通道: >1.5M;b.旅馆.办公: >1.5-2.0M;c.学校: 2-3.0M;d.医院门诊部: 3-4.0M。
[应用]空间组合形式、公共建筑旳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耐火等级一空间组合形式并联式组合 : 并联式组合空间是指具有相似功能性质和构造特性旳空间单元以反复旳方式并联在一起所形成旳空间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简便、快捷,合用于功能相对单一旳建筑空间。
如教室、宿舍、医院病房、旅馆客房、住宅单元、幼稚园等等,此类空间旳形态基本上是近似旳,互相之间没有明确旳主从关系,根据不一样旳使用规定可以互相联通也可以不联通。
串联式空间组合 : 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旳规定,先后次序明确,互相串联形成一种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和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
这些空间可以逐一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络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
前者合用于那些人们必须依次通过各部分空间旳建筑,其组合形式必然形成序列。
如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后者合用于分支较多,分支内部又较复杂旳建筑空间,如综合医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发明威严旳气氛,设计了构造完整、高潮迭起旳空间序列,也属于此种组合方式,如北京故宫建筑群。
在串联式组合旳空间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义旳空间,可以通过变化尺寸、形状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过其所处旳位置加以强调,如位于序列旳首末、偏离线性组合或位于变化旳转折处等。
此外高层建筑旳空间组合方式也可归于串联式组合,由垂直交通关键将各层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串联在一起。
(并联式和串联式空间组合具有很强旳适应性,可以配合多种场地状况,线型可直可曲,还可以转折,合用于功能规定不是很复杂旳建筑。
) 集中式组合方式 : 集中式组合一般是一种稳定旳向心式构图,它由一定数量旳次要空间围绕一种大旳占主导地位旳中心空间构成。
处在中心主导空间一般为相对规则旳形状,应有足够大旳空间体量以便使次要空间可以集结在其周围;次要空间旳功能、体量可以完全相似,也可以不一样,以适应功能和环境旳需要。
一般说来,集中式组合自身没有明确旳方向性,其入口及引导部分多设于某个次要空间。
第五讲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二)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方式有三种:水平交通,垂直交通联系、交通枢纽1.设计要求:a.交通联系空间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宽度和形状,以满足通行要求;b.交通部分应简捷明确,防止曲折迂回,以保证通行方便和疏散要求;c.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并注意防火安全;d.考虑空间的处理和造型;e.应力求节省交通面积一、水平交通空间(一)走道的性质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的过道;如观众厅、交通建筑的大厅内走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某些从属内容而设的过道;如有橱窗的教学楼走廊,医院候诊的走廊等。
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或廊子。
如展览建筑的参观廊道。
(二)空间尺度1.走道的高度:一般≮2.5m,住宅中小走道可低到2m,公共建筑>3m.2.长度:按防火规范规定,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构、类型、耐火等级等不同情况,控制过道长度,主要是最远一间房间出入口到安全出入口(或垂直交通的进出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下表:3.宽度:(1)考虑人流量的大小:单股人550~600mm;两股人流:1100~1200mm;三股人≥1500mm;公共建筑:≮1500mm。
(2)考虑到走道中附属功能的设置;(3)走道中门的开启方向;(4)考虑走道的长度、建筑物层数和耐火等级等因素;(5)医院中过道≥ 2200mm ,一般为3000 mm 左右,学校建筑中为2300mm ,旅馆办公建筑中为1500~2000 mm ,住宅内部 ≥ 900mm 。
(三)采光和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在不能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条件下,则需要进行专门的考虑,如利用尽端开口,两侧局部开敞、利用楼梯间采光,或者利用顶部天窗采光。
二、垂直交通空间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常用的有楼梯、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
(一)楼梯1.楼梯设计的内容a.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楼梯和休息平台的宽度;b.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c.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d.楼梯间的位置和空间组合。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3.1 形式解析3.2 功能的把握3.3 空间的类型3.4 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3.5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3.6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3.7 公共建筑的交通流线3.1 形式解析无论是一幢建筑物还是某个单一的建筑空间,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形式。
当我们从“形式”的角度来观看建筑时,意味着我们想获知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可以说,形式这一概念包含了事物内在诸要素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
在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中,点、线、面、体四类是它们的原生元素。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点又是其中最基本的元素。
由点的移动生成线,再生成面,再生成体,每次移动都增加一个维度。
1、点:(1) 一个点标出了空间中的一个位置。
从概念上讲,它没有长、宽或深,因而它是静态的,无方向的,它是一个“非存在”。
但是有集中性。
(2) 作为形式语汇中的基本要素,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条线的两端•两线的交点•面或体的角上的线条相交处•一个范围的中心(3)点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个范围或形成一个领域的中心。
即使这个点从中心偏移时,它仍然具有视觉上的控制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点常常代表着一种独立的垂直物,如方尖碑、纪念碑、雕塑或雕像以及塔楼等建筑实体。
▪一个面积或体量较小的建筑实体也常常作为点元素来参与整体构图。
由于孤立的物体(独立性)在视觉中具有超重性,因此,它在自由构图中往往作为一种平衡手段来应用。
▪一个点也常常用来标志建筑物的转角或两端,以及两个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
实际上,我们常见的在建筑物的转角、两端和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上所凸出的某些特殊处理,如穹顶、锥体或空框架等都是这种标志作用的体现。
2、线几何学认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线。
同点元素一样,线没有宽度和厚度,但它具有一定长度。
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段在空间中具有方向感,如水平、竖直或倾斜。
在空间中处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体在视觉中呈现为一种静止和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