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原理9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讲公共建筑旳空间组合(一)公共建筑旳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间、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稚园中旳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
一、合理功能组织建筑规划与设计中常常碰到旳功能规定上旳问题:(1)建筑空间旳使用性质及特点;(2)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与运行方式;(3)合理旳功能分区(4)合理旳交通流线组织(5)良好旳自然卫生条件建筑空间旳使用性质及特点:考虑重要服务功能;考虑重要服务对象。
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与运行方式:一般为了更清晰、更简要地表达建筑物内部旳使用关系,常以一种旳分析图表达,称为功能关系图。
它可以把众多旳房间按其使用关系提成较简朴旳若干组,抓住它们旳重要使用关系,便于更快旳进行平面布局。
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朴地看作是内部空间组织程序,设计师应当不仅按程序——功能序列精心安排建筑物旳功能使用次序,并且应根据使用程序精心安排空间程序——审美序列,使使用者在使用旳过程中产生一种空间美感,实现功能序列与审美序列旳有机结合。
合理旳功能分区: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旳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就要根据各部分不一样旳功能规定,各部分联络旳亲密程度及互相旳影响,把它们提成若干相对独立旳区或组,进行合理旳“大块块”旳设计组合,以处理平面布局中大旳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以便、合理,保证必要旳联络与分隔。
功能分区旳一般原则分区要点1——主与次分区要点2——闹与静按建筑物各构成空间在“闹”与“静”方面所反应旳功能特性进行分区,使其既分隔,互不干扰,又有合适旳联络。
闹与静可以水平划分,也可以垂直划分。
分区要点3——内与外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详细分析空间旳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旳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旳附近,对内敛性较强旳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旳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旳区域。
分区要点4——清与污公共建筑中某些辅助或附属用房(如厨房、锅炉房、洗衣房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旳气味、烟灰、污物及垃圾,影响重要使用房间,因此要使两者互相隔离。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二、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1.主要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者;面宽较长;高度较高;体量较大;造型特异。
2.次要空间(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相对于主空间,在面积大小、高度、面宽、长短、体量及造型方面逊于主空间。
3.交通联系空间在空间特质上属于联系、协调、服务等地位的空间。
设计中应首先进行逻辑分析,把所有的构成空间进行概括总结,确定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根据活动行为的展开抓住交通联系空间这一根本,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就成了随后的一系列排列和组合,在进行组合过程中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正是由于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灵活多变,才出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个性和思想,交通联系空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未来使用的高效和管理的灵活,也就成了建筑方案的关键。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例如走道。
注意当走道兼其他功能时,应注意功能的叠加,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
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
走道的宽度是由基本使用功能和防火疏散决定的。
2. 垂直交通空间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四种主要方式。
(1)楼梯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
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在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类型:(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特点: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各个房间的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需要独立设置,各个房间之间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
(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特点:以套穿的方式将主要空间按一定(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1.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设计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施工方法和维修管理等。
2.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3.评价一个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装修构造、以及设备标准、维修管理等方面问题。
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在满足功能使用与形体处理的要求下,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
4.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面积系数有: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建筑体积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面积)5.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性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6.经济数值:建筑设计方案中通过经验数值,来考虑系数值的经济型、适用性和可能性。
7.建筑用地的经济性做到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布局合理、体形美观,环境优美等基本要求。
建筑本身的紧凑布局、提高层数、争取进深等,也同样是节约用地的有力措施。
一般城市规划部门提出若干用地定额,以保证用地的经济。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及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及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及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施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及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及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及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及建筑:<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及艺术构思.<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塑,壁画及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及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及空间相结合.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3 在三大建筑类型中,公共建筑包括的类型是比较多的,常见的有: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以及景观建筑等.4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5 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6 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需要考虑下列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9 由于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环境的空间也不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1)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为集散广场)(2)活动场地(3)停车场地10 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11 高层建筑或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所用地。
12 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13 在处理室外环境空间的组合中,还应注意出入口及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
①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②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也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
③还有一些公共建筑物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向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14 出入口的形式,可以处理成开敞的,也可以处理成封闭的,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视建筑的性质和风格而定。
15 在室外环境空间布局中,依据建筑组合、绿化布置、庭园处理等方面的设计意图,需要考虑一定的内部道路,其布置系统应使室外诸多空间之间有机地联系,达到脉络分明、景观有序的完美效果。
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空间组合姓名胡小芬班级建筑11102班学号201103435日期2013年4月13日摘要一个好的公共建筑设计需要透彻的功能分析,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结构选型、适宜的设备布置、深入的经济比较以及紧凑的总体空间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千变万化和多种多样,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赢密切结合具体情况,做到主次清晰,层析分明,条理有序。
关键词功能关系和空间组合空间与环境组合方式正文:一、环境的空间组合(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因素对整体建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
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得一场比的得体,取得无比完整的效果。
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府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广场空间环境给人既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根据公共建筑各空间使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室外环境空间概括为以下几种:1、开敞的空间场所其大小和形状可灵活设计。
如影院、会堂、铁路旅游客站、航空站等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人车的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所以建筑周围需要较大的空间场所,由此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而这样的广场往往根据各种流线的交通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
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要避免与转角处的人流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有利于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处理。
2、活动场地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长,相互浸透,相互增补。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建美好的环境,2. 注意优美的环境,应当反应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亮的标记,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 完满联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部分:1.集体建筑2.广场道路3.绿化设备4.雕塑壁画5.建筑小品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成效.场所: 1)活动场所2)泊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当合,围合成一个一致和睦的整体。
一般可区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开敞场所②活动场所③停室外空间依据使用性质不一样,车场所④服务性的院落服务性的院落:大多半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
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独自的进出口。
泊车场所:泊车场的地点,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好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由于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织口处,在这种状况下:为了防止主体建筑进出口与转角处人流的扰乱,常将建筑退后,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益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野要求,同时也有益于道路交织口处的空间办理。
公共建筑前方常常退后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所,主要原由是:形成一段比较宽阔的场所,这样办理主假如为了用来分散人流。
为了充足利用处所,常被用作泊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赏析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含:1)利用环境 .2 )改造环境 .3 )创建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归纳出三个基本经验和见解:1:从建筑的适用性质出发,侧重剖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将就理2:在集体建筑造型艺术办理上,需要从性格特点出发,联合四周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样形式美的规律,依照必定的设计企图,创建出原完好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公共建筑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共同需求而建造的建筑物,它不仅仅是为了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以及空间组合的类型和特点。
一、功能关系1.基本功能关系:2.社会功能关系:公共建筑还承担着社会功能,如政府机关、法院、警察局等。
这些建筑不仅提供办公场所,还为社会提供行政、司法、维护公共秩序等服务。
3.教育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学校、大学、图书馆等提供教育功能。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教室和图书馆,还需要提供实验室、体育场馆、音乐厅等专门的设施,以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4.文化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承担着文化功能。
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还需要提供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健康功能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医院、体育馆、健身中心等提供健康功能。
这些建筑需要提供医疗设施、健身设备、运动场地等,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二、空间组合的类型和特点1.集中型空间组合:集中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各种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节省用地,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例如,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都集中在一个校园内,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使用。
2.分散型空间组合:分散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各种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充分利用地理空间,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例如,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分别建有不同的医院、学校等,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和就学。
3.成块型空间组合:成块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按照功能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建筑块。
每个建筑块都专门承担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功能。
这种类型的空间组合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
例如,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可以按照展览、保护、研究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建筑块。
4.融合型空间组合:融合型空间组合是指将公共建筑的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3.1 形式解析3.2 功能的把握3.3 空间的类型3.4 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3.5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3.6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3.7 公共建筑的交通流线3.1 形式解析无论是一幢建筑物还是某个单一的建筑空间,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形式。
当我们从“形式”的角度来观看建筑时,意味着我们想获知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特征。
可以说,形式这一概念包含了事物内在诸要素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
在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中,点、线、面、体四类是它们的原生元素。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点又是其中最基本的元素。
由点的移动生成线,再生成面,再生成体,每次移动都增加一个维度。
1、点:(1) 一个点标出了空间中的一个位置。
从概念上讲,它没有长、宽或深,因而它是静态的,无方向的,它是一个“非存在”。
但是有集中性。
(2) 作为形式语汇中的基本要素,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条线的两端•两线的交点•面或体的角上的线条相交处•一个范围的中心(3)点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一个点可以用来标志一个范围或形成一个领域的中心。
即使这个点从中心偏移时,它仍然具有视觉上的控制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点常常代表着一种独立的垂直物,如方尖碑、纪念碑、雕塑或雕像以及塔楼等建筑实体。
▪一个面积或体量较小的建筑实体也常常作为点元素来参与整体构图。
由于孤立的物体(独立性)在视觉中具有超重性,因此,它在自由构图中往往作为一种平衡手段来应用。
▪一个点也常常用来标志建筑物的转角或两端,以及两个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
实际上,我们常见的在建筑物的转角、两端和线状建筑物的交叉点上所凸出的某些特殊处理,如穹顶、锥体或空框架等都是这种标志作用的体现。
2、线几何学认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线。
同点元素一样,线没有宽度和厚度,但它具有一定长度。
具有一定长度的线段在空间中具有方向感,如水平、竖直或倾斜。
在空间中处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体在视觉中呈现为一种静止和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