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课件大青叶

中药鉴定学课件大青叶

中药鉴定学课件大青叶

中药鉴定学课件大青叶

中药鉴定学速记口诀--肖整理

中药鉴定学口诀——肖 药用部位: 块茎:两天三泻胡半白。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延胡索、半夏、白芨。 块根: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天冬、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根及根茎: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紫苑、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根茎及根:虎杖、藁本、羌活】根茎:山药、知母。莪术、射干、姜黄。 常见药物科属: 伞形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蒿芎。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菊科:川木二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显微: 方晶:梵蒂冈,后房黄沙山,红参芝麻养鸡场。方地甘,厚防黄砂山,红参脂麻洋鸡菖。地黄、甘草、厚朴、防己、黄柏、砂仁、商陆、红花、苦参、补骨脂、麻黄、洋金花、鸡血藤、石菖蒲。 针晶:真龙把肉商吓苍白,深山卖藿香。即:龙胆草、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天麻、山药、藿香、麦冬。 砂晶:杀牛请钩心,狗肉草洋金。牛膝、秦皮、钩藤、细辛、枸杞、肉桂、草麻黄、洋金花。 簇晶: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 3.太子参: 4.白芍:。 5.地榆: 7.西洋参:8.三七:.白芷: 0.牡丹皮: 11.辛夷:丁香: 金银花:簇晶细小。山楂: 蓼大青叶: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油室:芎归丁木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实)。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六)有油细胞的品种 1.石菖蒲 2.肉桂 3.厚朴 4.辛夷 5.五味子 6.砂仁 7.白豆蔻 8.细辛 油胞石蒲肉厚,五辛砂细白蔻。 (十)有油管的种类 1.防风2.柴胡3.小茴香油管小柴防风 青蒿:丁字毛及腺毛穿心莲叶:非腺毛--------心莲穿飞线,丁线用青蒿 九、有星状毛的品种石韦-----------星矢 花粉粒类型总结:西红花,球光滑;黄细刺,金银花。洋金花,球长圆,极放雕;红花圆,椭短刺,疣状雕;丁香三,赤双凸,3沟妙。 四)木质部导管排列略呈“V”字形,形成层不圆的品种:川乌、附子(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或略呈“V”字形,形成层环多角形);川芎(木质部导管大多单列或呈 “V”字形,形成层环波状)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趣味记忆、分类复习及分章要点自测 一、中药鉴定学趣味记忆 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2、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3、菊科13种药材 “木香2术冬菊红,茵陈青,北公牛紫。”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款冬花、菊花、红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 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5、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6、含有油室的药 “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7、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8、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9、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10、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11、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12、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13、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14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 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15、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16、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路遇(鲁豫)金银,好爽啊!” 17、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参)圳”。 18、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19、藿香含有间隙腺毛,会想到“物理学家…霍金(间)?”。 20、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21、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22、呋喃香豆素:包括补骨脂内酯(呋补谐音“互补”)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

中药鉴定学 总论习题与答案

(一)总论 一、习题集 A型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在进行显微鉴定时,显微制片用水合氯醛透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使组织细胞壁膨胀透明B.能容易鉴别细胞组织C.能容易看清楚淀粉粒形态D.能容易鉴别油类物质E.能容易鉴别代谢物质 3.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4.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5.在中药的鉴定方法中,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是 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化学定性分析E.化学定量分析6.在进行中药鉴定时,抽取样品的总量一般应是一次检验用量的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7.观察粉末中药中的石细胞,最佳的制装片方法是 A.水装片B.乙醇装片C.稀甘油装片 D.水合氯醛溶液透化后装片E.氢氧化钾溶液装片 8.在显微镜下观察菊糖的形态时,首选的制片方法是 A.水装片B.稀甘油装片C.水合氯醛溶液透化片 D.冷水合氯醛溶液装片E.墨汁装片 9.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 A.《中国药典》B.《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C.《新编中药志》 D.《常用中药鉴定大全》E.《中药大辞典》 10.根据中药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应是 A.含剧毒成分的药材B.含淀粉或蛋白质多的药材C.含无机物成分的药材D.含辛辣味成分的药材E.质地坚硬的药材 1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 A.鉴定和考证中药的质量B.保护和开发中药的资源C.鉴定中药的真伪(品种)D.整理本草著作E.纠正中药的混淆名称 12.对粉末性中药进行品种鉴定时,首选的鉴定方法一般是 A.性状鉴定法B.基原鉴定法C.显微鉴定法D.理化鉴定法E.生物鉴定法13.对中药鉴定保存留样的期限至少是 A.8年B.5年C.3年D.2年E.1年 14.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的采收时间是 A.春末夏初B.秋、冬二季节C.开花前D.茎叶生长最茂盛时E.果实成熟时15.全草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 A.秋、冬二季节B.夏季C.秋季D.花开放时期E.茎叶生长茂盛时期16.皮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 A.随时可采B.春末夏初,植株生长茂盛时C.秋、冬季树叶脱落后 D.果实成熟时E.开花时期 17.含黏液质、淀粉或糖类成分多的药材,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 A.切片后晒干B.蒸或煮、烫后晒干C.用硫黄熏后晒干D.发汗”后晒干E.阴干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鉴定学

一.古代的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最完备参考书 《本草纲目》李时珍 中药鉴定依据《部颁标准》 四大淮药:淮菊花、淮山药、淮地黄、淮牛膝 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二、中药的采收及加工 采收: 1、根及根茎——一般秋冬季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特殊:半夏浙贝母 延胡索太子参——夏季,明党参——春) 2、茎木类——一般秋冬(全年——苏木降香沉香) 3、皮类——春末夏初(秋冬——川梗皮肉桂) 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熟前(秋冬——桑叶) 5、花——花蕾(金银花辛夷丁香槐木)开放的花(花开初期——洋金花,盛开—— 菊花西红花) 6、果实与种子——未熟(枳实青皮)成熟经霜后——山茱萸变红再采摘川梗变黄采 摘 7、全草——充分生长 加工: 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 发汗——厚朴杜仲茯苓续断玄参 熏硫——山药白芷 干燥(不宜晒干(含挥发油的不宜,以免挥发油散失——薄荷)(暴晒易变色白芍黄连大黄红花)(暴晒易爆裂——郁金厚朴) 烘干——芥子不宜缓慢——山药 阴干——薄荷桔梗桑叶 芒硝风化——玄明粉 贮藏: 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 气调养护: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低氧环境,抑制病虫害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达到保持中药质量的目的。密闭(书上只是随便一提) 三、中药鉴定 鉴定的一般程序:取样鉴定结果判断 中药鉴定的方法: 1、来源鉴定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2、性状鉴定(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简单易行,迅速) 内容:○1性状○2大小○3颜色○4表面特征○5质地○6断面○7气○8味○9水试○10火试 显微鉴定 3、理化鉴定 根及根茎 1.狗脊: 表面棕色,环纹;紫外照射:环内—黄色,环外—紫色。蕨科金毛狗脊根茎。 2.绵马贯仲:叶柄残基断面有5-13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蕨类),有效成分:苯三酚---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第二部分来源总结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 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 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 猪苓(菌核) 灵芝(子实体) (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 (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远志科:远志 紫草科:紫草 川续断科:续断 杜仲科:杜仲 马钱科:马钱子 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瑞香科:沉香 桃金娘科:丁香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 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 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 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 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 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 桑科:桑叶、桑白皮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 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 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3)含3个种的科有科 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 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 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 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 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

中药鉴定学总论-1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杨瑶珺 yangyaoj002@sina.com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研究对象 中药:药材-饮片-中成药 任务 ●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 ①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②受历史条件所限,本草记载不详尽。 ③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造成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④有的品种在历史沿革中有变化。 同名异物:防己(防己科、马兜铃科、木通科)透骨草(多种) 药典收载品种: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非药典收载品种:广防已aristolohia fangchi 异叶马兜铃A. kaempferi f. heterophylla(汉防已) ②受历史条件所限,本草记载不详尽 “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的植物。 ③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造成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沙参类有36种,石斛有48种,贯众达31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

尽相同。 ③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造成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又如大青叶华南和四川地区习用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甘肃习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 《唐本草》首次记载了百合的特征,“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可以断定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var. viridulum Baker应是正品;宋代的《本草衍义》中却将一种具紫色珠芽的种类即卷丹L. lancifolium Thunb.作百合的正品。现在《中国药典》将两者均列为百合的来源。 ④有的品种在历史沿革中有变化。 ~唐:牛皮 宋~明:牛、驴皮 清~现代:驴皮 《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évl.)Rap.的块根(关白附),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作白附子用(禹白附)。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实际调查,考证本草。正本清源;如虎掌南星和天南星,虎掌南星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 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药名” 规范名称,尽量作到一药一名。 中药品种理论的新的论点,概括有: ①药材品种延续论; ②药材品种变异论(或变迁论); ③药材新兴品种优选论; ④药材品种(基源)的单一性与有限多原论; ⑤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 ⑥优良品种基因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在因素论; ⑦解决药材真伪劣混乱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地道药材”论; ⑧品种相近,性效相似论;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 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威灵仙 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 江苏:茅苍术薄荷 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重庆:黄连(味)青蒿丹皮枳(壳)实补骨脂使君子巴豆 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 甘肃:当归大黄 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 新疆:阿魏软紫草 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 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 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 广西:蛤蚧钩藤肉桂金钱白花蛇 广东: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鸡血藤穿心莲 山东:阿胶金银花全蝎沙参 河南:菊花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红花 四大怀药:菊花牛膝地黄山药 浙八味: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四大西北药:当归、大黄、党参、甘草 关东三宝:人参、鹿茸、细辛好 半夏天麻白芨; 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 鳞茎—百合川贝浙贝; 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火麻仁、柏子仁 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 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 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 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

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 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等 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蝎、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等 -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皮部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蚯蚓头。 松贝:怀中抱月。 炉贝:虎皮斑。 天麻:鹦哥嘴;红小瓣;凹肚脐。 黄连:过桥。 防己、川木通:车轮纹。 党参:狮子盘头。 桔梗、黄芪、党参:菊花心;金井玉栏。 云木香:菱形网纹。 川木香:丝瓜络状纹理。油头-根头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 黄芩:扭曲纵斜纹理。 三七:铜皮铁骨;骨肉分离。 赤芍:糟皮(栓皮易脱落)粉肠(中心粉红色) 地龙:白颈。 僵蚕:镜面胶口。 牛黄:乌金衣。挂甲、染甲、透甲。 羚羊角:通天眼、合把 何首乌:云锦花纹。 大黄:星点。 商陆:罗盘纹。 肉豆蔻:槟榔样纹理。 炉贝:虎皮斑。 红参:黄马褂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 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枸杞子、大黄、黄柏:然唾液成黄色。 玄参、地黄:染水成墨黑色。 秦皮:染水溶液呈黄绿色,在紫外光下呈天(碧)蓝色荧光。 苏木:染水成桃红色,加酸后显黄色,在加碱后,复显桃红色。

中药鉴定学试卷(1)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BCDE) A.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当归 得分评卷人 1 / 9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二、常用治法 1. 汗法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邪愈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 3. 下法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 肿胀等证。 4. 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软坚散结使体内气、血、痰、水、食、虫等积聚而成的有 形实结缓消渐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5. 吐法极易损伤胃气,所以非实邪壅塞且病势急剧者不宜使用。体虚、新产和孕妇,即使有实邪壅塞,亦须慎用。 6. 清法适用于火热或热毒在里所致的各种病证。 7. 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治疗各种寒证的方法。 8. 补法补法一般是在气、血、阴、阳不足且无邪实的情况下使用的,以免闭门留寇,但扶正又可祛邪。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一般结构,大体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 1.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注:每一方中必须有君药。君药的药味较少,其用量相应要大。 2. 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病或主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2)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或针对某一 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病重邪甚时, 为防止拒药,配用的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的药物。 4.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二、方剂的变化形式 1. 药味加减的变化指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方法,习称“随证加减”。 运用前提:主证不变,君药不变。 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中的次要药物(只是臣、佐、使药的适当调整)。 2. 药量增减的变化指通过调整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 方法。 运用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变化方法:增加或减少方剂组成药物的用量。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鹦哥嘴】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钉角】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罗盘纹】特指商陆根横切面由于三生构造形成的同心性多环维管束,干燥后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馅,呈多个凹凸不平的环层,形似罗盘。【竹节环纹】天麻表面有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鸡肠风】巴戟天药材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心具形似病鸡之肠。【过桥】指黄连根茎部分细长的节间,如桥悬两岸,又称“过江枝”、“蚂蜂腰”。【凹肚脐(肚脐眼)】指天麻底部圆脐状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白颈】指蚯蚓头部第14~16环节,颜色呈黄白,为生殖环带。【方胜纹】指在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大斑纹17~24个,其斑纹顶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似古代书生的方胜帽形状。【连珠斑】专指蕲蛇白色腹部上杂有多数黑色类圆形斑点,又称“念珠斑”。【佛指甲】指蕲蛇尾部渐细,末端呈扁三角形,角质而硬,形如佛之指甲。【挂甲】是指牛黄少许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成黄色,持久不褪,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内。又称“透甲”。【通天眼】专指羚羊角上部无角塞,中空。对光透视,上半段可见一条细孔道直通角尖。【二杠、大挺、门庄、三岔】梅花鹿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的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条痕】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刻时所留下的痕迹。 3.“珍珠盘”银柴胡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 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四大南药:阳春砂

中药鉴定学-3

中药鉴定学-3 (总分:4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42,分数:42.00) 1.有“白颈”的药材是( ) ?A.地龙 ?B.全蝎 ?C.斑蝥 ?D.蕲蛇 ?E.乌梢蛇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2.叶片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的药材是( ) ?A.紫花地丁 ?B.细辛 ?C.淫羊藿 ?D.薄荷 ?E.金钱草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金钱草的性状鉴别:常缠结成团,无毛或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脉,具长梗。蒴果球形。质易碎。气微,味淡。 3.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 ) ?A.木脂素 ?B.挥发油

?C.环烯醚萜类 ?D.生物碱 ?E.蒽醌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等。木脂素为本品的有效成分。 4.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支的药材是( ) ?A.砂仁 ?B.豆蔻 ?C.栀子 ?D.连翘 ?E.小茴香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栀子的性状鉴别:栀子的性状鉴别: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支。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5.茎方柱形,断面中间有白色髓,轮伞花序腋生的药材是( ) ?A.荆芥 ?B.薄荷 ?C.藿香 ?D.金钱草 ?E.益母草 (分数:1.00) A. B.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整理)

总论部分 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 五大任务 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 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 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 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 各论部分 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 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 过桥 狮子盘头 蚯蚓头 网状纹理 连珠状 钉角 铜皮铁骨狮子头 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 怀中抱月 形容折断面的: 菊花心 车轮纹 罗盘纹 云锦花纹 筋脉点 金井玉栏 朱砂点 其他:药用部位 豆科:甘草、黄芪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 龙胆科:龙胆 茜草科:巴戟天 唇形科:丹参、黄芩 子实体:灵芝 菌核:茯苓、猪苓 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 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 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 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 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 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 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 味极苦的药材 刻画显油痕的药材 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 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 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 …… 水试鉴别: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火试鉴别: 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海金沙:置于火中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 雄黄:燃烧易熔融紫红色液体,并产生黄白色烟,有很强的蒜臭气 硫黄:燃烧易熔融,发出蓝色火焰,并有刺激的二氧化硫气体 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非专有名词必须举1-2个例子 道地药材发汗走油星点云锦花纹罗盘纹车轮纹 菊花心金井玉栏蚯蚓头狮子盘头 豆豉尾怀中抱月 鹦哥嘴肚脐疤隔沙线芦头疙瘩丁过桥起霜 镜面胶口当门子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剑脊通天眼白颈乌金衣挂甲二杠茸本色假色外色条痕条痕色 简答题: 中药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列表比较牛膝、川牛膝性状鉴别异同点 列表比较人参(园参)、西洋参性状鉴别异同点 列表比较天花粉、山药性状、显微鉴别异同点 写出天麻(冬麻)药材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单子叶、双子叶根(根茎)类药材性状区别。 写出姜科果实种子类中药性状鉴别的共同特征,并列举出至少3种药材 列表比较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唇形科全草类中药性状鉴别的共同特征,并列举至少3种药材 简述丁香的性状鉴别特征 列表比较茯苓与猪苓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冬虫夏草性状鉴别要点 写出蕲蛇性状鉴别要点 列表比较石膏与滑石性状鉴别要点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 199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四部委公布了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和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作为一名专业药师,特别是作为一名执业药师,掌握国家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及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是基本要求。在药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试及执业药师执业资格准入考试中,育路教育网搜集整理毒性中药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方面的知识也是常 考的基本题目之一。这就促使专业药剂人员必须像掌握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那样熟练掌握28种毒性中药及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很容易记忆,是因为其有非常通俗好记的速记歌诀。28种毒性中药、42种保护药材品种因为没有速记歌诀就显得特别难于记忆掌握。笔者在记忆的过程中,归纳了三首速记歌诀,载录于后供药学同仁们记忆时参考。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

金花、红粉、轻粉、雄黄。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中医内科学 学习

总论: 一、气的生理:气的来源,一为禀受先天父母之气,称为 元气,入藏于肾;其二源于后天 水谷之气,此气承脾胃之输布,充泽于五脏,而 成为个脏之气。两气相合,即成为人体生命活动 的动力。 二、血的生理: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 注之于脉,化而为血。另外,血与肾的关系 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水脏, 主藏精而化血”之说。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 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 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 不赖血之营养。 各论: 感冒: 病名: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病因病机:风。 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虚体质,冬季为多,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

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 白,脉浮紧。风热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 阳盛之体,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 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 浮数为特征。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 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⑴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⑵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汤化裁 咳嗽: 病名: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 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历史沿革: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超全版).doc

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药用植物基本知识药用植物基本知识 高等植物 等植物高等植物 等植物锯锯 汀 等植物 等植物 植物体无 茎 叶的 无胚胎 锯 汁 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植物体 茎 叶的 胚胎 锯 藻类植物 等植物 藓类植物 高等植物高等植物锯锯锯锯 锯锯锯锯 锯锯锯锯蕨类植物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锯种子植物锯锯 锯 锯 藻类藻类植物植物植物 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作用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大都生活在水中。锯 菌类菌类植物植物植物 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一般不具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作 用色素,大多为异养生活方式,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类。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菌类植物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以菌类植物中的真菌门为例,繁殖体包括无 繁殖形成的无 孢子和有 生殖产生的有 孢子。 地衣类地衣类植物植物植物 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藓类 藓类植物植物植物 植物体有茎叶,无真根,无维管束,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喜欢阴暗潮 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 蕨类蕨类植物植物植物 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有维管束,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根、茎、叶中均有 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可以长高。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 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有维管束。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 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有维管束,种子繁殖。胚珠裸露,无子房包被, 不形成果实 维管束有管胞,无导管,有筛胞,无筛管和拌胞。锯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 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根,有维管束,种子繁殖。胚珠被子房包被,形成果 实 维管束有导管、管胞,有筛管和拌胞。锯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药圈| 2015-10-16 00:00 这是2014年药圈蓝伊芊芊分享中药鉴定总结,前几天她也给大家分享了11个中药鉴定学的做题口诀: 中药专业知识一做模拟试题总结的11个口诀 大家可以去支持下,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虽然有变动,但中药鉴定变动的内容不多,药用部位总结:1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花序:菊花、旋覆花 3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柱头:西红花 5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19、枝梢和叶:侧柏叶、紫苏叶 19:近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 20: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1:果肉:吴茱萸 22:未成熟果实:枳壳 23: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果皮:大腹皮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 假种皮:肉豆蔻衣 种皮:绿豆衣 胚:莲子心 24、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25: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 26:地上部分:淫羊藿、鱼腥草、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穿心莲、茵陈、青蒿 27: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8:草质茎:麻黄 29:带叶茎枝:槲寄生 30:茎:石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