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

中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这同时代的变迁与地区的差异有关。总的看来,中药的命名多是根据产地、性能、生长特性、形态气味、入药部份及发现者的名字等。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另:对寒症、热症作用不明显(寒热偏性不明显)的药物,称为平性药。)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另: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血、滋补润养的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另: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作用。另:涩:收敛、固涩作用与酸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潜降之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临床用药时,首先要审清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治疗作用中的趋向。升浮药物,主向上向外,沉降的药物,主向下向内。

毒性:毒性有广义的毒性和狭义的毒性之分。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是由于药物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药物的“毒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此即广义的毒性;专指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此即狭义的毒性。

1、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2)相使:即性能不相同的药物相伍为用,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

(3)相畏:即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者抑制。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者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

(二)禁忌

配伍禁忌、妊娠和服药禁忌。

1、配伍禁忌古人提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

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敛、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细辛、芍药。

十九畏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现代曾经对十八反、十九畏做过一些研究,但未曾经得出明确结论。临床配伍用药,对此必须采取审慎态度。

2、妊娠禁忌凡能伤害胎元,造成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的药物,均属妊娠用药禁忌。临床常分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者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甘遂、三棱、莪术、穿山甲、水蛭、虻虫等;慎用,包括活血、通经、祛瘀、通利、重镇及辛热类药物,如桃仁、红花、牛膝、王不留行、薏

苡仁、条葵子、代赭石、磁石、附子、肉桂等。禁用药物妊娠期中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药物可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谨慎选用,能避免的尽量不用,非用不可的亦要避免

长期使用,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禁忌普通指服药的同时或者治疗期间的饮食禁忌,俗称“忌口”。大体有

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服用某药的同时,要求不能进食某种食物,如同药物禁忌。例如:人参忌萝卜,地黄、蜂蜜忌葱,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二是在治疗期间

要求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三)用量

中药的用量,普通指干燥后的药材饮片,成人一日内汤剂服量。药物剂量的大小,

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如病重而药轻,则药力不够,难以奏效;反之,病轻而药重,

则又易损伤正气。因此掌握药物的剂量是十分重要的。普通来说,药物性质平和者,用量可大些;毒性药物,剂量应严格控制。质轻者量宜轻;质重者量宜重。单味药

物用量宜重;复方中量宜轻。汤剂的用量普通比丸、散剂用量大。重病、急性病用

量宜重;轻病、慢性病用量宜轻。体壮实者用量可重;虚弱者用量宜轻。儿童、老

人普通比成人用量轻。同时,还应注意时令气候、地域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灵便掌握。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禁忌口。服用发汗药应忌生冷;调理脾胃药应忌油腻;消肿、理气药应忌豆类;止咳平喘药应忌鱼腥;止泻药应忌瓜果。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指药物的加工过程。药物效力的发挥,首先决定于药物本身的作用,其次,同炮制也有直接关系。经过炮制的中药,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能减低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有时还增加和改变某些性能,更好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炮制方法可分为普通炮制、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四大类。

1.炮制目的

(1)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份,使药纯净,达到用量准确,疗效可靠。

(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

(3)降低或者消除毒、副作用。

(4)矫味、矫臭。蜜炙、酒炙、醋炙通常都有矫味、矫臭作用。

(5)便于制剂、煎服及贮藏。

2.常用的炮制方法

(1)水制法:能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并能减低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包括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法。

(2)火制法:是把药物直接或者间接放置火上炮制以达干燥、松脆、焦黄或者炭化之目的。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

(3)水火同制法:包括蒸、煮、燀三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除去非药用部位。

六、中药的用法用量

中药用法,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剂型除传统的汤、丸、散、膏、酒等外,目前还有片剂、冲剂、注射剂温和雾剂等,以适应临床的不同需要。中医最常用的是汤剂,应用汤剂尚须注意煎服法。

1、煎药法煎药的器血宜用砂锅,忌用铁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药浸泡20 至 30 分钟,水量以淹没药物为度,然后煎煮。煎药应注意火候,质轻、气味芳香的药,宜武火急煎;质重或者滋腻补益药,宜文火久煎。同时要注意某些药物煎煮的不同要求,如石膏、鳖甲、附子宜先煎;薄荷、砂仁、钩藤宜后下;滑石、车前子当包煎;人参、羚羊角宜另炖或者另煎;动物性胶质药如阿胶等,可用药液或者水烊化(另蒸) 后,和入药液中服,不可与其它饮片同煎。每剂药普通煎二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每次煎成药汁 250 至 300 毫升摆布,早晚分服,亦可将各次药汁合并和匀,分次服用。

2、服药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服药时间应根据药性和病情而定。普通补益药多在饭前服,健胃药或者对胃肠刺激性

胶大的药物可在饭后服,安神催眠药最好在睡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在晨起或者

睡前空腹服,妇科调经药可在经期前数日服,急性病可不拘时间,慢性病或者服用丸、散等成药要有定时。无论饭前或者饭后服用,都要间隔一小时摆布为宜。服

药方法,普通每日一剂分 2 至 3 次煎服。急危重者,一天可煎服二、三剂,连续

给药。病情较轻的慢性病,也可隔日一剂。普通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有呕吐倾向的,宜少量多次服用:丸散等固体药剂,宜用温开水送服。用量即中

草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分量。包括分量(克)、数量(片、支)、容量(汤匙、毫升)。各类药物用量大致规律如下:花叶、芳香走窜之品3-9 克;根茎类9-15 克;矿

石贝壳类 15-30 克;特殊药物例外;细辛普通不超过 3 克,沉香、麝香普通用 1

-1.5 克。

3、用量普通原则是:

(1)根据药物性能确定用量:凡有毒的,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质重的药物用量要大;质轻的用量宜轻;芳香类药物用量宜轻。

(2)根据病情需要确定用量;病情轻或者慢性病,用量宜轻;病情深重顽强用量

宜大;还有些药轻用、重用作用不同,如柴胡轻用升阳,重用疏肝。

(3)根据配伍、剂型确定用量:一味单用、用量宜重,复方配伍,用量宜轻。方中主药用量宜重,辅药用量宜轻;汤剂用药宜重, 丸散剂用量宜轻。

(4)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确定用量:妇女、老年、体弱、儿童用量宜轻,

男子、体壮、年轻用量宜重。

中药调剂系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者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

过程,又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

中医处方是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而发挥药物群效的,惟独调剂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才干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因此,中药调剂工

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安全。

中药调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其丰富,它与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中药调剂根据所

调配中药的性质不同,分为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中药饮片调剂是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剂成可供患者内服或者外用汤剂的过程。调剂人员除了解或者熟悉上述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掌

握中医处方常用术语、调剂工作制度与操作常规,以及毒、麻中药的调剂与管理、中药斗谱的罗列原则等专业知识。

中成药调剂是根据医师处方调配各种中成药的过程。调剂人员应掌握各种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剂型特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服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经营企业还应正确掌握患者问病购药的专业知识。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

苍耳子、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木贼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胡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

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第一节袪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第二节袪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第三节袪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

山查、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灶心土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虎魄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远志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石决明

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叶、生铁落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第一节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

第二节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胡芦巴、韭菜籽、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

第三节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

第四节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椿皮、鸡冠花

常山、瓜蒂、胆矾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

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中医药健康科普课件

中医药健康科普课件 简介 本课件旨在向广大公众科普中医药知识,提高大家对中医药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介绍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 目录 1. 中医药的概念 2.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 阴阳五行学说 - 脏腑学说 - 经络学说 - 八纲辨证 3.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感冒和发烧 - 咳嗽和喉咙痛 - 头痛和偏头痛 - 高血压和糖尿病 4. 中医药的预防保健知识

- 中医养生理念 - 中药膳食疗法 - 中医经络保健法 课件内容 1. 中医药的概念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草药、针灸、 推拿等多种疗法。它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强调平衡人体 阴阳、调和气血,旨在保护和改善人体健康。 2.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2.1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和阴阳两极。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有关。 2.2 脏腑学说 中医药认为人体内有五脏(心、肺、肝、脾、肾)和六腑(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不同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疾病的 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2.3 经络学说 中医药强调经络的重要性,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程度,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健康。 2.4 八纲辨证 中医药通过八纲辨证对疾病进行分类,包括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邪正辨证等。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采用相应的治 疗方法。 3.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3.1 感冒和发烧 中医药治疗感冒和发烧常用草药汤剂,如银翘散、葛根汤等。 同时可采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缓解症状。 3.2 咳嗽和喉咙痛 中医药治疗咳嗽和喉咙痛常用草药,如川贝、蜜炙生姜等。也 可采用按摩、拔罐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3.3 头痛和偏头痛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第一章药品概论 1. 药品的定义和分类 1.1 药品定义 1.2 药品分类 2. 药品管理制度 2.1 药品注册制度 2.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2.3 药品流通管理制度 2.4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章药品生产 1. 原料药的生产 1.1 原料药的定义和分类 1.2 原料药的生产工艺 2. 制剂的生产 2.1 制剂的定义和分类 2.2 制剂生产工艺 3. 药品质量控制 3.1 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3.2 药品质量控制体系 3.3 药品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章药品检验 1. 药品检验的概念和意义

1.1 药品检验的定义 1.2 药品检验的意义 2. 药品检验的方法和标准 2.1 药品检验的方法 2.2 药品检验的标准 3. 药品质量安全评价 3.1 药品质量安全评价的意义 3.2 药品质量安全评价流程 3.3 药品质量安全评价方法 第四章药品流通 1. 药品流通的概念和意义 1.1 药品流通的定义 1.2 药品流通的意义 2. 药品流通的形式和环节 2.1 药品流通的形式 2.2 药品流通的环节 3. 药品流通的监管 3.1 药品流通监管的意义 3.2 药品流通监管的法律法规 3.3 药品流通监管的措施 第五章药品使用 1. 药品使用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1 药品使用管理的定义 1.2 药品使用管理的意义 2. 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2.1 药品使用程序 2.2 药品使用人员的要求

2.3 药品使用监测和反馈 3.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3.1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3.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 3.3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和汇报 结语 本课件旨在让药品专业人员了解药品的定义和分类、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流通和药品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企业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精品教学课件设计|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 中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这同时代的变迁与地区的差异有关。总的看来,中药的命名多是根据产地、性能、生长特性、形态气味、入药部份及发现者的名字等。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另:对寒症、热症作用不明显(寒热偏性不明显)的药物,称为平性药。)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另: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血、滋补润养的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另: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作用。另:涩:收敛、固涩作用与酸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潜降之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临床用药时,首先要审清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治疗作用中的趋向。升浮药物,主向上向外,沉降的药物,主向下向内。 毒性:毒性有广义的毒性和狭义的毒性之分。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是由于药物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药物的“毒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此即广义的毒性;专指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此即狭义的毒性。 1、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2)相使:即性能不相同的药物相伍为用,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

中药销售的培训课件

中药销售的培训课件 中药销售的培训课件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随着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销售行业也蓬勃发展。为了提高中药销售 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销售技巧,制作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培训课件势在必行。 一、中药的基本知识 在培训课件的开始部分,可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定义、分类、 功效和应用范围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文字和图片,让销售人员对中药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为后续的销售工作打下基础。 二、中药市场分析 中药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了解市场状况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在培训课件中,可以对中药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 消费者需求等方面。通过市场分析,销售人员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 合理的销售策略。 三、中药销售技巧 中药销售的核心在于销售技巧。在培训课件中,可以列举一些中药销售的常用 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说明。比如,如何进行产品推介、如何与客户建立 良好的关系、如何解决客户的疑虑等等。通过实例的展示,销售人员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销售技巧。 四、中药销售的道德规范 中药销售行业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在培训课件中,可以对中药销售的道 德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不夸大药效、不虚假宣传、保护客户隐私等方面。

通过强调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的职业操守,保证中药销售行 业的良好形象。 五、中药销售案例分析 在培训课件的最后部分,可以通过中药销售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成功 案例和失败案例的剖析,让销售人员从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销售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销售人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促进团队之间的学习和 交流。 总结: 中药销售的培训课件应该全面、实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对中药的基 本知识、市场分析、销售技巧和道德规范的介绍,帮助销售人员全面提升自己 的专业素养。通过案例分析,让销售人员从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 能力。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中药销售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推动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药学培训课件

药学培训课件 药学培训课件的重要性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药理学等多个 领域。在药学领域中,不断更新和深化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而药学培训课件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对于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更新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首先,药学培训课件能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药学的知识体系庞杂而复杂, 涉及到药物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多个方面。药学培训 课件通过系统化的组织和分类,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学员能够全 面了解药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知识体系不仅方便了学员的学习,也为他们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药学培训课件能够及时更新最新的研究进展。药学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新的药物研发、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药学培训课件能够及时收集和整理这 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纳入到培训课件中。这样,学员就能够了解到最新的 药物研发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此外,药学培训课件还能够提供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药学领域是一个实践性 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学习的第一步。通过药学培训课件,学员可 以了解到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了解药物在不同病例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一些经验丰富的药学专家也会在培训课件中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这对 于学员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药学培训课件的编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课件的内容要准确、 全面。药学领域的知识点繁多,有时候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理论和技术。课件的

编制者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将其简化和梳理,使其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次,课件的形式要生动、有趣。药学知识本身可能有些枯燥,如果课件的形式也很单调,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降低。因此,课件的编制者需要通过图表、动画、案例等方式,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药学培训课件对于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最新的研究进展,提供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同时,课件的编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准确、全面地呈现药学知识,并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只有做好这些,药学培训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药学人员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加工制作的 固体剂型制剂,具有方便服用、易保存、用量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 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和中药生产领域。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药饮片的 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饮片。 一、中药饮片的定义和分类 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草药材经过破碎、筛选、炮制等工艺处理后,制 成固体制剂的中草药药物形式。依据中药饮片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 可以分为片剂、颗粒剂、粉剂等不同类别。其中,片剂是将制好的中 药质地均匀饱满地平铺在片剂机上,经过一定的压制和干燥工艺制成 的一种中药饮片剂。 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 1.破碎:将药材进行适当大小的破碎,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2.筛选:通过筛网,将破碎后的药材进行去杂,确保饮片的纯净度。 3.炮制:炮制工艺是指将药材经过炒、煮、蒸等处理方式,使其质 地更适合饮片制作。 4.调制:根据不同的配方要求,将炮制好的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 混合调配。 5.制片:将调制好的药材放置在片剂机上,经过压制、切割等工艺 制成中药饮片。

三、中药饮片的优势与应用 1.方便服用:中药饮片通常采用片剂、颗粒剂等形式,服用方便, 可避免繁琐的煎煮过程。 2.用量准确: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中,会按照一定规格和比例进行制剂,使每片饮片的药材含量相对固定,用量准确。 3.易保存:中药饮片制剂通常经过干燥等工艺处理,具有较长的保 质期,便于保存和携带。 4.临床应用广泛:中药饮片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进行个性化配方,适用于各种临床实践。 四、中药饮片质量控制 1. 外观特征:对饮片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进行直观判断,确保饮 片的外观符合要求。 2. 成分含量:采用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试,确保成分含量符合标准。 3. 微生物污染:检测饮片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指标,保证饮片 的卫生安全。 4. 重金属含量:对饮片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确保饮片不受重 金属污染。 五、中药饮片的储存和用法

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一、中药饮片相关GSP要求 1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应当有专用的库房和养护工作场所。 2采购药品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货日期等内容,采购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当标明产地等。 3中药饮片验收记录应当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验收合格数量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记录批准文号。 4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分库存放。 5养护人员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并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 6中药饮片销售记录应当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等内容。 7中药饮片的包装或容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及符合药品质量要求。中药饮片的标签需注明品名、包装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整件包装上有品名、产地、生产

日期、生产企业等,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需注明批准文号。 二、中药饮片概念 最初饮片的含义:将药材切制成供煎汤饮服的药片。——原药材饮片。凡药材经炮制加工,供配方使用的制成品(即炮制品),都称为饮片。传统饮片:大包装饮片、小包装饮片现代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超微饮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的超微粉,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一定质量标准、供中药配方使用的颗粒剂。) 中药配方颗粒——用传统饮片的干浸膏制粒 中药超微饮片——用传统饮片的超微粉制粒。 三、中药储存的变质与防治 中药饮片和炮制品的变异现象主要有: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等 1.虫蛀虫害侵入药物内部引起组织破坏的现象。一般易在饮片重叠空隙处或裂痕以及碎屑中发生。 1.从产地采收时收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 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一、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1、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一)产地 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 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二)采集 一。植物药 (1)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2。动物药 (1)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 (2)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矿物药 全年皆可采挖。 (三)干燥 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等。 1.晒干法 主要适用于肉质类药材。 2.阴干法主

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类及草类药材。 3。烘干法 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 求的药材。 四)贮存 a.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 象,导致药材变质。 b。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 2、中药的炮制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增强药效 3。改变药物性能 4.利于贮存 5。便于服用 (二)炮制方法 1.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序。 2。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 3。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4。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5。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 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二)五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细辛、当归)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学习要点: 1.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 2.四大鉴定要点 3.中药安全性检测 4.中药质量评价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1.国家药品标准 ①中国药典 一部2603=药材饮片618+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制剂1493 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 ②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中成药、进口药材 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 2.地方药品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标准 3.中国药典内容 ①凡例 为正确地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药典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包括:正文,附录,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 精确度专题——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①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2:1.5~2.5 2.0:1.95~2.05 2.00:1.995~2.005 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约:取用量不得超过±10%

②恒重: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差异<0.3mg ②正文质量标准基本内容 X:下列属于《中国药典》基原部分内容的是 A.原植物的科名 B.原植物名 C.中药拉丁名 D.采收季节 E.产地加工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C中药拉丁名属于名称。 X:《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有 A.杂质 B.水分 C.灰分 D.有关物质 E.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D不是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查项目。

中药煎煮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煎煮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煎煮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将草药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 出有效成分,以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在中医临床中,合理的煎煮方式不仅可 以提高草药的疗效,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掌握中药煎煮的知识 和技巧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中药煎煮的基本原理 中药煎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热水将草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中药煎煮的过程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被溶解出来,直到达到最大溶解度。因此,煎煮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影响草药的疗效。 二、中药煎煮的常用方法 1.传统煎煮方法 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是将草药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中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煎煮时间 不易控制,容易煎煮过久或过短,影响草药的疗效。 2.现代煎煮方法 现代煎煮方法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比如煎药机。煎药机可以通过预设程序 来控制煎煮的时间和温度,使得煎煮的过程更加精确和可控。此外,现代煎煮 方法还可以使用微波煎煮、超声波煎煮等技术,提高草药的煎煮效果。 三、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 1.草药的选择 在煎煮中药时,首先要选择质量良好的草药。草药的品质直接影响煎煮的效果

和药物的疗效。因此,在购买草药时,要选择有信誉的药材市场或药店,确保 草药的质量。 2.煎煮时间的掌握 煎煮时间是影响草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草药煎煮时间也不尽相同, 需要根据草药的性质和用途来确定。一般来说,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草药的有 效成分过度溶解,影响疗效;而煎煮时间过短则会导致草药的有效成分未能充 分溶解,影响疗效。 3.火候的掌握 火候的掌握也是中药煎煮中的重要环节。火候过大会导致草药的有效成分被破坏,影响疗效;火候过小则会导致草药的有效成分未能充分溶解,影响疗效。 因此,在煎煮中药时,要掌握好火候,保持适当的温度。 4.水量的控制 水量的控制也是中药煎煮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水量过多会导致草药的有效成分 稀释,影响疗效;水量过少则会导致草药的有效成分未能充分溶解,影响疗效。因此,在煎煮中药时,要注意控制好水量,保持适当的浓度。 四、中药煎煮的应用 中药煎煮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的煎煮方式,可以提高草药 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中药煎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草药 的性质,调整煎煮的时间和温度,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中药煎煮的基本 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 合理的煎煮方式,可以提高草药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医临床的

中药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药知识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二、中药材、中药材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1、验收管理 2、贮存条件:分类管理 3、防霉防虫 第一部分中药简介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一、简介: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按功效分为: 解表药香薷、紫苏、清热药黄芩、黄连等、泻下药大黄、祛风湿药乌梢蛇、雷公藤、化湿药砂仁、利水渗湿药茯芩、泽泻、温里药吴茱萸、理气药木香、消食药山楂、驱虫药槟榔、止血药三七、活血化瘀药丹参、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牡蛎、开窍药冰片、补虚药人参、白术、收涩药五味子、涌吐药胆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白矾、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21类; 二、公司现有中药情况:

1、7个品种39味中药,其中植物药36种,矿物药1种,其他2种; 2、贮存分类: 1阴凉、防蛀1种:三七; 2阴凉干燥13种:广藿香、车前子、甘松、白芷、当归、吴茱萸、陈皮、茵陈、砂仁、香附、香薷、薄荷、紫苏叶; 3通风干燥、防蛀、防霉防潮12种:大黄、山楂、甘草、麦芽、桔梗、柴胡、槟榔、葛根、稻芽、地黄、黄芩、川木通; 4干燥12种:木香、丹参、龙胆、白扁豆、连翘、泽泻、茯苓、栀子、黄连、滑石、白芍; 5密封、凉处1种:冰片; 3、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6种:三七、大黄、丹参、甘松、甘草、龙胆; 2根茎1种:黄连 3根9种,其中块根1种地黄:木香、白芍、白芷、当归、桔梗、柴胡、黄芩、葛根; 4茎3种,其中块茎1种泽泻:川木通、香附; 5地上部分4种:广藿香、茵陈、香薷、薄荷; 6果实8种:山楂、白扁豆、麦芽、连翘、吴茱萸、栀子、砂仁、稻芽; 7果皮1种:陈皮; 8种子2种:车前子、槟榔; 9叶1种:紫苏叶; 10矿物药1种:滑石 11其他2种:冰片、茯芩干燥菌核 第二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一、概述: 一概念 1、中药材:系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的采收、捕获或开采后,经产地加工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可描述为“经过产地加工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