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3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1. 呼吸急救
- 确保气道通畅:采取头后仰、下颚抬起等方法,清除阻塞物。
- 辅助通气:采用人工呼吸或呼吸机等方式,维持正常的氧气
供应。
- 治疗原发疾病:根据病情确认疾病原因,给予相应治疗。
2. 心脏急救
- 心肺复苏: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的原则进行心肺复苏,包
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 继续监测:通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监测患儿的心脏
状况,随时调整处理方式。
- 心脏除颤:如情况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电除颤。
3. 循环急救
- 血流支持:及时给予输液、输血等药物治疗,维持患儿的血
液循环。
- 控制出血:如有明显出血,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控制出血量。
- 积极处理原因:根据病情迅速诊断疾病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4. 神经急救
- 神经功能监测:通过观察意识、瞳孔反应等指标判断患儿的神经功能状态。
- 缓解颅内压力:如有颅内压力增高,需及时采取降低颅内压力的措施,如利尿、脑室引流等。
- 神经保护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保护患儿的神经系统。
以上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的简要介绍,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抢救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规范、快速和有效。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一、引言儿科急危重症是指在儿科临床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器官功能衰竭或紊乱,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状况。
为了提高儿科急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抢救预案及流程至关重要。
二、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的主要内容1. 组织结构及职责成立儿科急危重症抢救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抢救工作。
抢救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检验技师、放射技师等。
抢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其他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
2. 病情评估对患儿进行全面、快速的病情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急危重症,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输注药物和液体。
首选头皮静脉,其次是大静脉。
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镇静、止惊、抗感染、升压、降糖、利尿等。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给予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
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6. 循环支持对于循环衰竭的患儿,给予扩容、升压、利尿等循环支持措施。
在循环支持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7. 监测与评估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8. 沟通与协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
与其他科室密切协作,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9. 记录与总结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生命体征等。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文本资料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引言急危重症儿童是指因疾病、外伤等原因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或濒临衰竭的患儿。
对于这类患儿,及时的急救措施和专业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急救措施1. 呼吸道管理- 确认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上的异物、分泌物等。
- 维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儿喉部肿胀、呼吸困难,应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措施。
- 给予辅助呼吸。
如需要,可以使用呼吸机等设备进行机械通气。
2. 循环支持- 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评估患儿的循环状态。
- 给予液体复苏。
根据患儿的情况,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胶体液体,维持循环稳定。
- 如果患儿血压不稳或心功能不良,可以考虑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实施血流支持。
3. 温度调节- 维持适宜的体温。
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使用冷毯或冷却毯降温。
对于体温过低的患儿,使用温暖设备加温。
- 监测患儿的体温。
及时调整降温或加温措施,保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
4. 疼痛管理- 监测患儿的疼痛程度。
采用可靠的疼痛评估工具,如面部表情评分法、生理指标评估等。
- 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等。
护理要点1. 日常护理- 定期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
- 维护患儿的清洁卫生。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物品。
-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保持患儿的营养状态。
2.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足够的安全感。
与患儿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关心和温暖。
- 提供适当的娱乐活动。
如讲故事、玩具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3. 家属教育- 向家属提供正确的护理知识。
教育家属如何正确观察患儿的情况,怎样进行简单的护理措施。
-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儿的护理。
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这事儿!你想啊,那些小宝贝们生病了,情况危急的时候,那可真是让人揪心呐!就好像小树苗遇到了狂风暴雨,得赶紧想办法保护他们呀。
当遇到这样的小患者,第一步得像老鹰发现猎物一样,迅速而准确地判断病情。
看看孩子的呼吸咋样,脸色好不好,精神头足不足。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瞪大眼睛仔细瞧!要是呼吸急促得像小火车似的,或者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那可得高度警惕啦!然后呢,就像消防员救火一样,得赶紧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
把那些阻碍呼吸的东西清理掉,让空气能顺畅地进到小宝贝的肺里。
这可太重要啦,没有通畅的呼吸,那不就像汽车没油了跑不动嘛!接下来就是保证循环稳定啦!就像给小树苗浇水一样,得让血液能好好地在身体里流动。
该输液的输液,该用药的用药,可不能含糊。
要是循环出问题了,那小宝贝的身体不就乱套啦?还有啊,得时刻监测着各项指标。
这就好比开车的时候看着仪表盘,速度多少、油还有多少都得心里有数。
孩子的体温、心跳、血压啥的,都得随时关注着,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得像一个默契的团队一样。
不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得互相配合,就像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胜利呀!而且得动作迅速,可别磨蹭,时间就是生命啊!别忘了和家长沟通好。
家长们那可是心急如焚呐,得让他们知道咱们在干啥,为啥这么干,让他们心里也有个底。
不然他们得多着急多担心呀!咱说这么多,就是希望每个小宝贝都能平平安安的。
这就像是一场和病魔的战斗,咱们得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懈怠。
每一个小生命都那么珍贵,咱们得尽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他们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遇到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就按照这些流程来,争分夺秒,不遗余力,让小宝贝们尽快脱离危险,恢复健康,重新变回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可爱!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的儿童患者。
为了有效应对这类患者,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病情。
以下是一套通用的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一、接诊和初步评估1.接诊患者并了解病情:与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的发展过程,询问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
2.快速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皮肤情况等。
3.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筛选出危急重症患者,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二、应急处理1.立即通知负责的主治医生及儿科专家组,并移动患者至急诊重症监护室或儿科重症监护室,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备妥后续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开始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病情评估,给予适量的液体,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入、输出量。
3.给予氧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决定给予鼻导管、面罩或吸氧袋等不同形式的氧气供给。
4.快速测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及呼吸频率,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变化等。
三、诊断和治疗1.快速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快速诊断,确立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病因(如心衰、呼吸衰竭、严重感染等)。
2.给予及时治疗:根据诊断结果,立即开始有效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3.紧急手术干预:如果病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如进行急性腹腔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4.根据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输血、使用呼吸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四、持续监护和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2.监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
3.严密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面色、尿量、呼吸困难等症状,注意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目录一、输液、输血反应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57(二)发生输液反应时:【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工作流程】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应急预案】1. 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
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
并请患儿家长帮助呼叫其他2.3.5.6.7.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②安慰患儿及其家长,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③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 待患儿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儿家长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在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工作流程】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应急预案】1.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儿,尤其对新患儿、重症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 急救物品做到“四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急用时随时投入使用。
3.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第一步: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和ABC(空气道、呼吸和循环)评估抢救开始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空气道、呼吸和循环进行基本的评估。
确保患者的空气道通畅、呼吸稳定,并检查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急救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医务人员需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急救。
急救可能包括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通路建立等。
第三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紧急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第四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需要给患者注射一些药物来稳定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血压调节药物等。
第五步:监测患者病情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等。
这些监测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步:及时转运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初步稳定,医务人员需要尽快将患者转运到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的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任何突发状况。
第七步:后续监护和治疗当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医务人员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
这可能包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补充液体、调整药物剂量等。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可以因具体疾病类型、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抢救策略,并始终保持沟通与合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儿科临床常有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第一章急诊科部分第一节高热急救流程评估:①体温超出 39.0 ℃,伴头痛、疲备、多汗、食欲不振,或出现发热、盗汗、等症状;②浮躁不安;③严重者出现惊厥、呼吸衰竭初步判断高热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保持呼吸道畅达;② 取舒坦卧位;③ 成立静脉通道;④ 物理降温⑤备好急救器材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遵医嘱赐予药物降温;②增补水和电解质;③感染者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监测:①准时丈量体温,每 2 小时一次;②察看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③ 察看尿量及治疗成效;④精神状态保持舒坦:①保持病室寂静、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合,卧床歇息,减少刺激;②退热时大批出汗实时擦干,改换衣服;③赐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④增强口腔护理;⑤心理支持第二节小儿惊厥急救流程评估:①忽然意识丧失;②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缩短;③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④口吐白沫、牙关关闭,面色青紫;⑤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⑥连续时间多为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初步判断小儿惊厥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就地急救,患儿平卧,头倾向一侧;②吸痰,保证气道畅达;③吸氧;④高热者赐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⑤准备好张口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及急救药品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遵医嘱快速使用止痉药物;②针刺人中、合谷;③治疗脑水肿;④保持水和电解质均衡;⑤病因治疗;⑥注意留取标本,并实时送检,辅助患儿行脑电图等特别检查监测:①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②察看面色、意识、瞳孔等;③察看惊厥发生状况;④察看排泄物性状;⑤用药后反响保持舒坦:①持病室寂静、洁净,减少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②高热者实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③注意安全,专人守卫,防备舌咬伤、碰伤跌伤、骨折等不测事故;④供应充分的热量和水分;⑤对家长予以宽慰、解说,指导家长掌握停止惊厥的紧迫举措,如刺人中、合谷及物理降温等第三节小儿气道异物急救流程气管异物:刺激性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及喘鸣支气管异物: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有高热、咳嗽、咳痰等炎性症状面色发绀、吸气性呼吸困难、无显然发绀、气急憋气、大汗淋漓、呼吸暂停<1 岁>1 岁防止激烈活动、激烈哭吵叩背胸部挤压法:患儿头低位,俯卧,将右手掌根部置患儿肩胛之间向头部方向冲击4~5 次患儿头低位,仰卧,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冲击患儿胸骨下端 4~5 次Heimlich 手法:合用神志清醒者站在患儿背后,用双臂从患儿腋下围抱住胸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放在患儿剑突和脐连线之间,另一手握住拳头,实行 5 次快速的冲击卧位腹部冲击法:合用神志不清者患儿仰卧,操作者位于患儿一侧或骑于髋部,一手掌根位于患儿剑突和脐连线之间,另一手压在该手上,两手同时使劲向头侧快速冲压6~10 次纤支镜术前禁食禁水4~6 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阿托品内镜取异物检查口腔,消除异物或分泌物异物未排出异物为凝胶类异物排出,呼吸恢复憋气显然、濒死状态电动吸痰连续察看,相应办理无呼吸粗针头环甲膜穿刺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恢复无呼吸及用物辅助气管插管连续察看,相应办理成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用药第四节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评估:①接触史 ; ②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③面无人色、出盗汗、发绀、脉纤弱、血压降落;④头晕眼花、四肢麻痹、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初步判断过敏性休克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切断过敏原,如药物过敏立刻停药;②就地平卧、保暖、进行急救;③快速成立静脉通道;④保持呼吸道畅达;⑤吸氧;⑥做好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准备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立刻皮下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②增补血容量;③抗过敏:激素及抗组胺药应用;④呼吸喜悦剂;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⑥纠正酸中毒监测:①察看生命体征,注意心率、心律变化;②意识、瞳孔的变化;③心电图;④尿量;⑤皮肤、黏膜的颜色、湿度及温度;⑥末梢循环状况保持舒坦:①保持病室寂静、洁净;②卧床歇息,未离开危险前不宜挪动。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目录一、输液、输血反应二、误吸三、突发猝死四、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五、小儿惊厥六、窒息七、重症哮喘八、中毒九、急性喉梗阻十、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十一、急性呼吸衰竭十二、高血压危象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院感科、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儿血样→送输血科(二)发生输液反应时:【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备检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送检吸氧过程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应急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长→记录抢救过程【应急预案】1.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