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5
XX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各职能科、各学科、各科室:根据省卫计委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 xx成员:xx xx xx xx xx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
工作要求:妇产学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应及时报医务科组织抢救、会诊。
儿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新生儿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三、工作要求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对需转诊的孕产妇、新生儿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
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新生儿,应立即请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一、预备工作1.应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每季度进行抢救培训和演练。
2.确定救治地点,保证抢救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安排专业的抢救小组,确保抢救所需设备和药物已准备齐备。
二、现场评估和警觉提醒1.医务人员进入现场后,应快速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提醒同行医务人员保持警觉。
2.评估儿童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HR、意识状态、体温等。
确定急危重症抢救的紧急性和程度。
三、急救流程1.ABCDE评估法a.A代表评估和维持通气道的通畅性。
-确定通气道是否阻塞,必要时进行物理翻身清除异物等。
-维持通气道的通气,如氧疗和呼吸机支持。
b.B代表评估和纠正呼吸功能。
-评估呼吸频率和质量。
-必要时辅助通气或进行胸外按压。
c.C代表评估和纠正循环功能。
-评估HR、血压和组织灌流。
-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胸外按压和除颤等。
d.D代表评估和纠正儿童神经功能。
-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反射等。
-必要时进行神经系统抢救,如镇静和抗惊厥治疗等。
e.E代表评估和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评估血气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平等。
-必要时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2.特殊情况下的抢救a.心肺复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通气、药物应用等。
b.电击除颤: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和体重,确定适当的电击能量和次数。
c.临床穿刺:根据需要进行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操作。
d.高级抢救措施:包括颈动脉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气管插管等,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四、记录和报告抢救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抢救流程、用药和治疗反应等,并对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抢救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主管医生、家属和上级汇报抢救情况。
五、后续工作1.医务人员应根据抢救情况,制定妥善的治疗计划,包括继续观察、康复护理等。
2.根据抢救反馈和总结,及时修订和优化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3.进行抢救后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
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汇总1.早期识别和评估:儿科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来判断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同时,在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等方面也应进行评估。
早期识别和评估是决定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2.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是为了给予患儿必要的药物和液体支持。
通常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为外周静脉置管,一般选择手背静脉、手掌静脉或头外侧静脉。
3.辅助呼吸和氧合支持:如果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或氧合不足的情况,需要给予辅助呼吸和氧合支持。
常见的方法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给药和机械通气等。
4.心脏复苏:对于心跳停止的患儿,需要进行心脏复苏。
首先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和人工呼吸,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电除颤或给予心脏按摩。
5.控制出血:对于出血性疾病或大出血的患儿,需要进行出血控制。
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血液制品,如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以及进行手术止血。
6.其他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可能需要给予其他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7.监测和评估: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尿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疗。
8.进一步处理和转运:如果患儿的病情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或需要进一步的专科医疗治疗时,需要考虑转运患儿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进行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时,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重症患者;二是重视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抢救措施的有序进行;三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四是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抢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六是根据患儿的抢救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科室临床工作流程医疗管理流程科室主任一主治医师一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一实习医师科室主任一护士长一护士一清洁工疾病处理流程患儿办理入院手续一入科室一安置床位一值班医生或主管医师接诊一下医嘱一三级检诊一治疗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一、患儿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时:【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血一更换输液管一改换生理盐水一报告医生一遵医嘱给药一严密观察并记录一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一上报院感科、输血科一怀疑严重反应时一保留血袋一抽取患儿血样一送输血科【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皮条,改换为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儿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儿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对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7.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通知中心血站派人到场(二)发生输液反应时:【应急程序】立即停止输液一更换液体和输液皮条一报告医生一遵医嘱给药一就地抢救一观察生命体征一记录抢救过程一及时上报一保留输液皮条和药液一送检吸氧过程【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液体和输液皮条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4.观察和记录患儿生命体征5.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记录救治经过6.保留输液瓶条和药液备检7.患儿家长有异议时,立即按输血处理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二、住院患儿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与程序【应急程序】立即抢救 f通知医生 f继续抢救 f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 f告知家长 f记录抢救过程【应急预案】1.住院患儿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当患儿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儿处于俯卧位,医务人员进行拍背。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值班人员。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教科、护理部和分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执行主持抢救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
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
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七、八、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九、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教科或分管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十、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十一、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十二、各科每日须留有1-2张床位,以备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目的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杜绝任何推诿、推迟抢救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医院。
(二)参考文件《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
(三)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四)基本要求1.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下列情形的患者:(1)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2)急性起病,如不立即处置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3)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立即处置;(5)预计可能会处出现严重后果从而必须处置的病情等。
2.各临床科室可根据上述情形制定本科急危重患者范围、建立抢救制度与流程并加以培训,使各阶层医护人员熟知并能紧急处置危急病况。
3.临床科室急危患者的抢救由科主任(副主任)负责主持。
科主任(副主任)不在时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工作。
4.遇到重大抢救事件及需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抢救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或)主管院长,根据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对各项因抢救所需设施、设备、血液、药品、临床科室、医技后勤部门及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指挥协调,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如超出本院诊疗范围的患者,严格评估病情符合转诊条件后给予协助转诊。
5.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无条件服从现场抢救主持者指挥。
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师到来后及时向其汇报现场情况及处置措施,并听从现场主持者指挥。
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第一步: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和ABC(空气道、呼吸和循环)评估抢救开始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空气道、呼吸和循环进行基本的评估。
确保患者的空气道通畅、呼吸稳定,并检查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急救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医务人员需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急救。
急救可能包括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通路建立等。
第三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紧急情况,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第四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需要给患者注射一些药物来稳定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血压调节药物等。
第五步:监测患者病情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等。
这些监测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步:及时转运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初步稳定,医务人员需要尽快将患者转运到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的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任何突发状况。
第七步:后续监护和治疗当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医务人员需要继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
这可能包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补充液体、调整药物剂量等。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可以因具体疾病类型、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抢救策略,并始终保持沟通与合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儿科临床常有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第一章急诊科部分第一节高热急救流程评估:①体温超出 39.0 ℃,伴头痛、疲备、多汗、食欲不振,或出现发热、盗汗、等症状;②浮躁不安;③严重者出现惊厥、呼吸衰竭初步判断高热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保持呼吸道畅达;② 取舒坦卧位;③ 成立静脉通道;④ 物理降温⑤备好急救器材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遵医嘱赐予药物降温;②增补水和电解质;③感染者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监测:①准时丈量体温,每 2 小时一次;②察看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③ 察看尿量及治疗成效;④精神状态保持舒坦:①保持病室寂静、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合,卧床歇息,减少刺激;②退热时大批出汗实时擦干,改换衣服;③赐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④增强口腔护理;⑤心理支持第二节小儿惊厥急救流程评估:①忽然意识丧失;②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缩短;③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④口吐白沫、牙关关闭,面色青紫;⑤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⑥连续时间多为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初步判断小儿惊厥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就地急救,患儿平卧,头倾向一侧;②吸痰,保证气道畅达;③吸氧;④高热者赐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⑤准备好张口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及急救药品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遵医嘱快速使用止痉药物;②针刺人中、合谷;③治疗脑水肿;④保持水和电解质均衡;⑤病因治疗;⑥注意留取标本,并实时送检,辅助患儿行脑电图等特别检查监测:①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②察看面色、意识、瞳孔等;③察看惊厥发生状况;④察看排泄物性状;⑤用药后反响保持舒坦:①持病室寂静、洁净,减少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②高热者实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③注意安全,专人守卫,防备舌咬伤、碰伤跌伤、骨折等不测事故;④供应充分的热量和水分;⑤对家长予以宽慰、解说,指导家长掌握停止惊厥的紧迫举措,如刺人中、合谷及物理降温等第三节小儿气道异物急救流程气管异物:刺激性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及喘鸣支气管异物: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可有高热、咳嗽、咳痰等炎性症状面色发绀、吸气性呼吸困难、无显然发绀、气急憋气、大汗淋漓、呼吸暂停<1 岁>1 岁防止激烈活动、激烈哭吵叩背胸部挤压法:患儿头低位,俯卧,将右手掌根部置患儿肩胛之间向头部方向冲击4~5 次患儿头低位,仰卧,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冲击患儿胸骨下端 4~5 次Heimlich 手法:合用神志清醒者站在患儿背后,用双臂从患儿腋下围抱住胸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放在患儿剑突和脐连线之间,另一手握住拳头,实行 5 次快速的冲击卧位腹部冲击法:合用神志不清者患儿仰卧,操作者位于患儿一侧或骑于髋部,一手掌根位于患儿剑突和脐连线之间,另一手压在该手上,两手同时使劲向头侧快速冲压6~10 次纤支镜术前禁食禁水4~6 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阿托品内镜取异物检查口腔,消除异物或分泌物异物未排出异物为凝胶类异物排出,呼吸恢复憋气显然、濒死状态电动吸痰连续察看,相应办理无呼吸粗针头环甲膜穿刺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恢复无呼吸及用物辅助气管插管连续察看,相应办理成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用药第四节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评估:①接触史 ; ②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③面无人色、出盗汗、发绀、脉纤弱、血压降落;④头晕眼花、四肢麻痹、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初步判断过敏性休克立刻通知医生紧迫办理:①切断过敏原,如药物过敏立刻停药;②就地平卧、保暖、进行急救;③快速成立静脉通道;④保持呼吸道畅达;⑤吸氧;⑥做好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准备确认有效医嘱并履行:①立刻皮下注射 0.1% 盐酸肾上腺素;②增补血容量;③抗过敏:激素及抗组胺药应用;④呼吸喜悦剂;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⑥纠正酸中毒监测:①察看生命体征,注意心率、心律变化;②意识、瞳孔的变化;③心电图;④尿量;⑤皮肤、黏膜的颜色、湿度及温度;⑥末梢循环状况保持舒坦:①保持病室寂静、洁净;②卧床歇息,未离开危险前不宜挪动。
儿童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过敏性休克多突然发生且严重,若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在儿科,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是过敏性休克最主要的病因,本文通过病例回顾复习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流程。
1. 病例回顾患儿,女, 9 岁,体重 25 kg,身高 150 cm ,主因「发热伴咽痛」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口服头孢丙烯片 0.25 每日 2 次,疗程 3 天,布洛芬混悬液 10 ml/ 次,发热时口服。
3 天后患儿仍有反复发热,最高体温 39.5℃,咽痛较前未有明显缓解,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5.4×109/L,考虑合并细菌感染,故给予头孢曲松针 2 g/ 次+0.9% 盐水 250 ml 静点。
静脉滴注约 5 分钟,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胸闷、心率 120 次 / 分,测血压至 70 /35mmHg,双肺听诊无干湿性罗音,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给予吸氧,换用 5% 葡萄糖液250 ml 静点,给予盐酸肾上腺素针 0.5 mg,肌肉注射,给予地塞米松针 5 mg 静脉注射抗过敏治疗,约 10 分钟后患儿面色恢复红润,胸闷好转,心率 100 次 / 分,复测血压 110/75 mmHg,测体温 38.5℃。
检查肝功能、心肌酶、电解质无异常。
后继续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患儿病情平稳,未再出现休克征象。
该患儿在输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的体征,所以诊断没有异议,经积极治疗,患儿休克症状得到控制。
儿童用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急救措施,下面详述过敏性休克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2. 儿童过敏性休克的常见临床表现3. 儿童过敏性休克的急救(1)就地抢救,迅速查明过敏原,脱离过敏环境如考虑为药物过敏,立即停用该药物,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在脱离生命危险前不要急于搬动,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畅通呼吸道,给予吸氧防止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器官损伤,如有呼吸抑制者,可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措施,伴有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立即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