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资源引种栽培调查

植物资源引种栽培调查

植物资源引种栽培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掌握资源植物引种栽培气候相似性程度的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指定地区或单位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现状;分析资源植物引种栽培成败的原因。

一、概念

乡土树种:

每一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外来树种:

某一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外来树种。

引种:

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或本国所没有的新树种,经驯化培育成引进地域栽培种的过程称为引种。

在树木引种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情况:

(1)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相似,或引进树种的适应性广,因此对引进树种不需采取特殊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的环境,能正常生长发育,称为引种。

(2)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引进树种的适应性窄,只有采取改变引进植物遗传特性的措施,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

二、引种的意义

引种是一条有效的育种途径,是实现林木栽培良种化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世界各地森林树种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有的地区树种多,资源丰富,有的地区树种少,资源贫乏。既是在同一树种的自然分布区,也存在着某些分布区域资源优良,而另一些区域资源低劣。因此引种的潜力很大。

1、提高木材产量和木材质量

如浙江引进湿地松,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比马尾松生长快40%。在北京地区引种的沙兰杨、I-214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其生长量比加杨快一倍以上。

2、满足对材种的需要

引进不同用途的树种,满足材种需要。水土保持林应具有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等特点。以豆科居多。刺槐和紫穗槐都是固沙造林树种。刺槐是1897年引入我国,紫穗槐也是从国外引进,在我国华北、华东、东北南部等地区都有栽种,提供了大量的绿肥,饲料、编织材料、和燃料。桉树、黑荆树等用于薪炭林。

3、xx和工矿区绿化

引种用于绿化。如我国中部地区引种悬铃木(梧桐),雪杉等。我国特有树种银杏、水杉现已被世界各地引种,作为绿化树种。

4、增加林产品

如黑荆树树皮生产栲胶,桉树生产桉油,橡胶、油橄榄、金鸡纳、咖啡等.

三、选择外来树种时考虑的因素

一、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经济性状表现

当我们引进一个树种时,首先要知道树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一般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在原产地的性状表现和原产地相似。

二、对生态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一)对树种原产地和拟引入地区的生态条件进行比较

如果新的地区条件和原产地生态条件相差不大,往往容易引种成功,否则难度就大些。

但也不是说凡是与原产地生态条件有差异就不能引种,有许多事实证明,引种地与原产地条件有差异,仍能引种成功,有的甚至比原产地还好。另外,自然分布区相似的树种引进到同一地区,其表现也不完全一致。

(二)各生态因子分析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因子。由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也发生变化。在一般情况下,由南往北移1000公里,平均温度下降6oC,气温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及持续时间,无霜期长短,季节交替速度等。其中低温和绝对低温往往是一个树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把树种引进到它的临界最低温度地区,多导致冻害、死亡。

2、降水和湿度

根据生态环境条件中的水分条件,陆生植物可划分为湿生、旱生、中生三类,引种时必须加以注意。在雨量稀少的地区,不宜引种湿生树种;在降雨量多的地区,又不宜引种旱生树种。

由湿润地区向干旱地区引种,除非采取灌溉,成功的例子很少。

空气湿度在引种中也应注意,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旱,许多南方树种在北京地区不是最冷时刻冻死的,而是在冬末初春干热风袭击下因生理干旱脱水干死的。

3、日照

在引种时应充分注意光周期问题,并设法利用南方的树种生长期长,要求短日照;北方树种生长期短,但生长季节日照长的特点,通过适当培育措施,使树木不但生长期长,而且适应短日照,以达到树木改良的目的。

4、风

引进树种时,有些情况下还要考虑到凤的因素。华南特别是沿海地区常有大风出现,使许多不耐强风的树木不能生长,使引种失败。

5、土壤条件

土壤酸碱度、排水状况、质地和肥力状况也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对引种成败影响很大。不同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能在重盐碱土上生长的树种很少,主要有柽柳、藜科和部分蓼科植物较耐盐碱;有些树种适应性较广,

如榆树、柳树、刺槐、紫穗槐、等;松属、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适宜中性和酸性土壤,而不适宜碱性。

北方部分地区含盐量高是引种的限制因子。

6、土壤微生物

有些树木的根部组织都与菌类共生,成为树木生长的必须生物条件,所以引种有根瘤的树种时应注意共生菌的引进。

7、地形

地形对树木生长是一个间接的,但又具有综合影响的因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