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41 KB
- 文档页数:13
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一、野外考察调查法野外考察调查法是指到自然条件下的山林、草地、河滩、田野等地调查搜集中药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产量、质量等相关资料。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药材资源调查、分布状况及其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采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建立科学的采样、标本处理和保存方法,并在考察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市场调查法市场调查法是指到药材市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等场所进行调查研究,获取中药资源产量、价格、质量、种类等相关情况。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药市场调查、药材市场价格变化及其市场流通环节等方面的研究。
在采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遵守市场规则和商业机密,避免误导和偏误,保护商业机密和商业利益,并注意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三、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调查法是通过查阅和分析中药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药材鉴定书、中药资源论著、历代中药大辞典、民间传统医学文献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药资源调查、药材鉴定、生产工艺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在采用该方法时需要细心、耐心、准确地查阅和分析文献,避免片面和主观臆断,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现代技术手段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调查法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GPS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获取中药资源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数学统计和计算机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在采用该方法时需要关注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和应用前景,适当结合其他调查方法,保证数据及结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五、传统知识调查研究法传统知识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民间传统医学及相关文化中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对中药资源的调查和研究。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药的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在采用该方法时需要深入了解和尊重当地社会文化、民族习俗和传统知识,保护和利用好传统医学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之,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综合考虑,保证数据可靠性和结论正确性,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我国药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据1984年统计,全国中药材种类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0%以上)、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常用大宗植物药320种,总蕴藏量为850万t。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汉、藏、蒙、维、傣等许多民族对中药和民族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仅云南省25个民族统计,民族用药有3781种。
因此,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科学管理,为医药卫生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充足而质优的植物性药的原料,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第一节概述一、药用植物资源概念及其研究范围1、概念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2、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合理采收方法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利用。
(3)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道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评价,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出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4)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我国位于世界最广阔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自北到南可分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植被。
使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地区性的特点,许多名贵的、医疗用途广、药用价值大的药用植物,在我国不同的气候区域内均有分布。
现将各地比较著名的药材分区简要介绍如下:1、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
是我国“关药”(关药指山海关以北或指“关外”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的最主要产地。
药用植物资源工程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收集1.确定调查目标:明确所需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等信息。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人员及设备等。
3.实地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样本、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获取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
4.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5.编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写报告,提出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1.确定保存目标:选择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2.选择保存方法:根据植物种质资源的特性,选择长期保存或短期保存的方法,如基因库保存、离体保存等。
3.建立保存体系:建立完善的保存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
4.定期检查与评估:对保存的种质资源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5.信息管理:建立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保存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等。
三、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1.确定繁殖与栽培目标: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药用植物种类,研究其繁殖与栽培技术。
2.选择繁殖方法: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如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等。
3.制定栽培技术方案: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要求,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4.技术实施与监控:按照技术方案进行栽培实践,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方案。
5.采收与加工: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采收时间和方法,并进行初步加工和干燥处理。
6.质量检测:对采收和加工的药用植物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药用标准。
7.储存与运输:根据药用植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和运输方式,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8.信息管理:建立药用植物种植档案,记录种植过程的相关信息,以便于质量追溯和管理。
9.技术推广与应用:将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调查目的: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特征,用途等,了解以及预测其发展前景。
调查结果:1、抗菌和抗寄生虫中草药:穿心莲、黄芩、茉莉花、番木瓜茉莉花药用部位:花、叶、根药理功能:具有辛、甘、凉、亲热解表、利湿作用药用的相关研究:茉莉花可提取莱莉花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及其酯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酯。
根含生物碱、甾醇。
动物实验表明:茉莉根醇浸液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可延长环已巴比妥纳所引起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小白鼠被动活动的能力。
因此,可认为茉莉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茉莉花、叶和根都可药用。
具有辛、甘、凉、清热解表、利湿作用。
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用适量茉莉花煎水熏洗;或配金银花9克,菊花6克,煎水服。
治续筋接骨止痛,把茉莉根捣碎,酒炒,包患处。
治鹏齿,用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龋齿内。
治失眠,用茉莉根1.0?.5克,磨水服。
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备用;夏秋采花,晒干备用。
2、心血管疾病中草药:猕猴桃、柠檬、山楂山楂药用部位:果肉药用功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驱虫药用的相关研究:主治肉食积滞、小儿乳食停滞、胃脘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等。
具体可以治如下病:1.消食导滞:用于食滞不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泄泻。
对肉食滞效果尤佳;2.化瘀散结:山楂能入血分而散除瘀结,可用于产后血瘀腹痛、瘀血停滞肿痛、瘀血阻滞经脉等病症。
山楂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胃、消积,中药中有名的焦三仙,是助消化的常用药对,山楂即是其中的“一仙”。
中药中的消食健脾药各有特点,有的消面食,有的消油腻肉食,山楂就是专于消肉食积滞的上品。
此外,现代研究证明,山楂还有减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红花菊花药用部位:头状花序、根、嫩茎叶、叶药用功能:菊花味甘、辛、苦,性微寒,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功效。
云南大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步研究云南大关县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北部,是一个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优越,因此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旨在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以下是初步研究结果。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样线法和样方法两种调查方法。
样线法:在药用植物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在地面上绳子拉直,一步步走过,每隔一定距离,在左右两侧分别采集距离绳子1米以内的所有药用植物。
样方法:在药用植物分布较散的区域,设立样方,记录样方内所有药用植物。
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药用植物种类80余种,其中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20余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名录及其药用价值。
1、当归(Angelica sinensis):可活血调经、养血补血、益气补气、消肿止痛等。
2、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防止癌症、抗疲劳等。
3、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痛经、头痛、中风等。
4、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可活血化瘀、促进心脑血管细胞再生、调节血脂、抗菌等。
5、越桔(Polygonum hydropiper):可消肿、止痛、散瘀、解毒、消炎等。
7、秦艽(Artemisia annua):可防治疟疾、湿疹、痱子、湿毒等。
8、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可开窍清热、平喘抗痛、调节血压、抗氧化等。
9、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可清热解毒、利胆通便、抗炎消肿等。
三、结论1、云南大关县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2、其中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种类约20余种。
3、药用植物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较为广泛,甚至普遍存在于该地区的草地、山腰、灌木丛等地。
4、针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药用植物资源,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六章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的途径和⽅法第六章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的途径和⽅法药⽤物植资源开发利⽤的⽬的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已有药⽤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持久地发掘药⽤植物新资源、新⽤途,增加新产品,满⾜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节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的层次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的层次按采⽤的主要⽅式分为;以农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以⼯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和以科学研究⽅式为主的三级开发。
⼀、以农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以农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是指通过引种驯化、组织培养、⼈⼯栽培、科学管理、病⾍害防治、合理采收等农业⽣产⼿段,来开发那些贵重、紧缺、稀有、濒危的药⽤植物资源,以增加其品种和数量,提⾼质量,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品种齐全的药⽤植物。
在这⽅⾯,不乏有⼀些成功的例⼦。
如西洋参原产美国、加拿⼤等地,近年国内采⽤引种、⼈⼯栽植等⼿段,在东北、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试种成功,为社会提供出⼤量的国产西洋参。
⼜如胡黄连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尼泊尔等国,我国⼀直依赖进⼝。
1971年在云南丽江拉美容林区进⾏引种,⼈⼯栽植获得成功、使这⼀濒危植物得到了发展。
再如⼈参原为野⽣,由于资源少、⼗分珍贵,后在吉林等省通过引种,⼈⼯栽植获得成功,为社会提供出⼤量、价廉质优的⼈参、使⼈参⾛进普通百姓家⾥。
⼆、以⼯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以⼯业⽣产⽅式为主的⼆级开发是指利⽤制药⼯业⽣产⼿段将已有资源加⼯出新的药品、保健制品等,以扩⼤药⽤植物资源的应⽤范围。
如对三尖杉、红⾖杉、喜树、美登⽊等乔灌⽊以及莪术草等森林药物资源,采⽤先进的加⼯⽅式提取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喜树碱及获术醇等抗癌活性物质。
这些物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的⾼达100万元/kg以上。
⼜如对沙棘(Fructus Hippophae)果实采集加⼯,将其果汁加⼯成沙棘保健饮料、沙棘粉、沙棘果油,将其种⼦加⼯成沙棘籽油等。
硕士研究生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用于医疗目的的植物,它们通常含有药用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形式如药材、药品、药酊等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研究药用植物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不仅需要掌握植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就药用植物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药用植物研究的内容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是药用植物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生长在不同地区的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和采集,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挖掘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
2.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用植物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植物的药用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是药用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现代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可以对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药用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药用植物药理研究药用植物的药理研究是指探讨药用植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等方法,可以验证药用植物的药效学效果,从而为药用植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在对药用植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新药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通过提取纯化活性成分、研制药物剂型等手段,将药用植物转化为临床上可应用的治疗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药用植物研究的方法1. 野外调查和采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需要走出实验室,深入实地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
需要熟悉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了解植物资源的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规律,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2.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药用植物研究的重要手段,包括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化学分析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3. 药理实验技术药理实验技术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在研究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时需要借助这些技术手段,通过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对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基本程序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物质准备(1)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1、线路调查2、样地调查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3S”技术调查法: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不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研究,并处理各种以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途径1.野外勘察: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2.传统知识挖掘: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医学,并从中发掘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3.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药用植物进行研究,提高其药用价值。
4.人工培育:通过选择和培养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选育新的植物品种,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采购进口:根据实际需求,从国内外购买药用植物材料,供药品制造、保健品生产等行业使用。
6.资源共享:通过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方法1.药用植物普查和调查:对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普查和调查,了解其分布、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等信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药用植物资源评价: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理学、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评价其药用价值和潜在利用的可行性。
3.植物材料提取和分离:通过采用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含有活性成分的部分。
4.药用植物成分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技术对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5.药用植物的功能研究:对药用植物的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6.药用植物种植和栽培: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求,进行相应的种植和栽培工作,以保证药用植物资源的稳定供应。
7.药用植物的加工和制备:对药用植物进行适当的采集、研磨、干燥、加工等处理,以便于药物制备和后续的利用。
总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
以上提到的途径和方法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还需要不断创新和严格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基本程序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物质准备(1)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1、线路调查2、样地调查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3S”技术调查法: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不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研究,并处理各种以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
62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调查结果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1.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中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文献,收集和整理中药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等相关信息。
2.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记录并采集目标中药资源的信息。
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记录中药资源的地理位置,同时拍摄照片进行记录。
3.样方调查法:在中药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样方进行调查,通过计算样方内的中药资源数量、密度等指标,推算出整个调查区域的中药资源状况。
4.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中药资源相关从业者、民间传统医师等的观点和意见,辅助判断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
二、中药资源的调查结果中药资源的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密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信息。
1.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调查结果可以获得中药资源的分布范围,从而确定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区域分布差异性。
2.中药资源的数量与密度:通过采集样方内中药资源的数量或计算样方内中药资源的密度,可以估算出整个调查区域的中药资源数量和分布密度。
3.中药资源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调查记录中药资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采收季节等信息,了解中药资源的生物学特性,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三、中药资源的评价指标中药资源的评价指标可以从生物学、化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价。
1.生物学评价指标:包括中药资源的种类丰富度、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中药资源的生物学价值。
2.化学评价指标:包括中药资源的有效成分含量、化学成分物种、药效评价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中药资源的化学特性和药用价值。
3.经济评价指标:包括中药资源的产量、市场价格、利用价值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中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性。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正文: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
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一)、山茱萸简介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
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
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
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
花期5—6月,果期8—10月。
药用功效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
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
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当地药用植物的种类、用途及重要性,为保
护和发展当地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XXX市的XXX地区。
三、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先对当地植物进行初
步调查,再向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数据。
四、调查结果
1. 当地药用植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中草药和野生草药两种类别。
前者包括人参、黄芪、桔梗等,后者包括马鞭草、旋覆花、
红景天等。
2. 药用植物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草
药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治疗疾病,而野生草药则用于治疗一些外
伤或皮肤病。
3. 药用植物在当地居民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超过80%
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认为药用植物非常重要且必要,还有一些被
调查者表示他们非常关注当地药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五、调查结论
药用植物是当地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以确保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
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对药用植物保护和发展的意识和参与度。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药用物植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已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药用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节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和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
一、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指通过引种驯化、组织培养、人工栽培、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采收等农业生产手段,来开发那些贵重、紧缺、稀有、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增加其品种和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品种齐全的药用植物。
在这方面,不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如西洋参原产美国、加拿大等地,近年国内采用引种、人工栽植等手段,在东北、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试种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的国产西洋参。
又如胡黄连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尼泊尔等国,我国一直依赖进口。
1971年在云南丽江拉美容林区进行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使这一濒危植物得到了发展。
再如人参原为野生,由于资源少、十分珍贵,后在吉林等省通过引种,人工栽植获得成功,为社会提供出大量、价廉质优的人参、使人参走进普通百姓家里。
二、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指利用制药工业生产手段将已有资源加工出新的药品、保健制品等,以扩大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范围。
如对三尖杉、红豆杉、喜树、美登木等乔灌木以及莪术草等森林药物资源,采用先进的加工方式提取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喜树碱及获术醇等抗癌活性物质。
这些物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的高达100万元/kg以上。
又如对沙棘(Fructus Hippophae)果实采集加工,将其果汁加工成沙棘保健饮料、沙棘粉、沙棘果油,将其种子加工成沙棘籽油等。
沙棘油对癌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前言: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了解艾叶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二、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三、调查范围:四、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艾叶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艾叶株数记录。
5,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6,小组成员分工: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1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1人测海拔高度:1人五、调查内容与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艾叶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开发现状等。
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叶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艾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次的资源调查比较成功。
六、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社会经济概述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29550人,现有农业人口13.6万,耕地面积15.9万亩。
3.中药资源:区内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南北成分兼有、亚热带植被性质显著,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主要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树脂树胶植物、保健植物等。
自然环境条件栖霞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水面、滩涂资源丰富,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81.2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6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可以用来制药、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植物物质。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医疗价值。
在许多国家,药用植物资源被广泛用于制药和保健品产业。
然而,由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开发利用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为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采集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采集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第一步。
药用植物资源可以通过野外采集或人工种植两种方式获得。
在野外采集药用植物资源时,需要注意保护植物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
人工种植药用植物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自然植物资源。
二、鉴定和筛选优良品种药用植物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是确保其药用价值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植物样本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用植物资源的种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特性。
根据鉴定结果,筛选出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品质的优良品种,以满足药物生产和临床应用的需求。
三、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活性成分药用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是制药和保健品行业重要的原料。
通过化学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等方法,可以得到药用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其药理作用和机制。
此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可以提高活性成分的产量和质量,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药学研究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环节。
药物研究包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药物的研究,可以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建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药用植物资源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应建立科学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确保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培育高效品种、制定法律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药用植物资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产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基本程序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物质准备(1)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1、线路调查2、样地调查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3S”技术调查法: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不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研究,并处理各种以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通过GPS接收机接收来自6条轨道上的24 颗GPS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发射的载波,来实现全球实时定位,这一用途已在遥感的野外验证,药用植物的样品采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用于定位,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许多GPS接收机本身也能用于野外感兴趣区域的面积测量,但需要采用多次测量保证其精度。
标准样方:n≥30当样方的面积扩大10%而植物种类增加不超过10%确定样方的最小面积。
对某种特征的总体进行调查时,样方的数目一般不少于30个。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一、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地理环境:行政区划位置、经纬度、地貌、交通、气候、土壤、植被等。
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劳动力情况、从事中药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专业教育程度等。
资源背景调查:中药产品的种类、结构、产量、市场情况,资源保护与更新等气候资料收集:温度、降水量、蒸发量、无霜期、光照、灾害性天气等。
二、生态条件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地下水等。
植被条件:植物种类的组成、优势种群及其高度、盖度、密度或多度等.植被条件:(1)植物群落的名称(2)多度(或密度) 即某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
记数记名法;目测估计法非常多(背景化+++++)、多(随处可遇++++)、中等(经常可见+++)、少(少见++)、很少(个别,偶遇+)等5级(3)盖度和郁闭度:植物(草木或灌木)覆盖地面的程度称盖度,以百分数来统计;郁闭度是指乔木郁闭天空的程度,以小数表示。
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70%,其郁闭度则为(4)频度即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
二、生态条件调查土壤条件:土壤形成环境与剖面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土地利用情况、植物根系分布情况等。
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按调查目的分类:资源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野生药材资源储量的调查。
(一)、资源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基本程序:选定调查区域→初步踏勘→设置调研标准样方→鉴定和统计药用植物种类→记录伴生植物群落→采集并压制3-5份带花种子果实和药用部位的全株药用植物标本→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株高、冠幅、分枝数、生育期等)、种群密度、地面覆盖度、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
种群密度:(株/m2)是单位面积上某种药用植物的的数量。
种群盖度(coverage):(%)指群落内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级个体数量之间所占的比例。
繁殖特征:繁殖方式和繁殖力。
药用植物种类调查的一般过程1、药用植物种类的调查包括原植物标本的采集。
2、采集到的原植物应制成蜡叶标本,一般每种应采集制作3~5份,并做好野外记录,如生长习性和生境等。
3 、野外化学成分检验。
4、药用植物资源名录的编写。
标本采集应注意的问题(1)采集的标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一些草本植物的基部叶与上部叶形状不同(如菊科、十字花科、桉树的异形叶等),叶上的附属物(茸毛、蜡被等)在新老叶上也有不同,应尽量采全。
(3)一些丛生的草本植物,应保留其丛生的特征(4)雌雄异株的植物(麻黄科、桑科、葫芦科等)应注意采集雌株和雄株。
(5)对于含水分较多(如景天科、仙人掌科、马齿苋科等(6)水生藻类植物采得标本,到驻地后要重新放在水里,使其恢复原貌,然后用硬台纸将其托起,压成标本。
(7)木本植物的树皮是鉴别上的特征。
(8)每种植物至少采集3份以上标本,每份标本应有野外记录。
(9)供绘图的标本,应保持原貌,不宜压制成蜡叶标本。
(二)药材蕴藏量的调查(几个概念)药用植物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区域的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产量的总和。
药材蓄积量(amount of growing stock):某一区域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
药材蕴藏量(standing stock):是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蓄积量。
野生药材资源储量的调查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
主要包括:样地地理坐标、样地与样方号、样方面积、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群落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胸径、冠径等。
调查样地总记录表草本与木本的调查记录表乔木调查记录表野生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踏查和详查两种方式。
踏查也称概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详查是在踏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二、样线调查沿直线1m的范围内,直线长度不短于50m,直线的数目不少于5~10条。
三、样地调查样地的大小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而定,一般草本植物为1~4 m2,灌木为4~50 m2,乔木为100~10 000 m2,样地可以是方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一)样地选择的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二)样方的设置1、样地的类型2、样方的大小和数目的确定一般草本植物为1~4 m2,小灌木16~40 m2,大灌木和小乔木100 m2。
样方设置的数目应从统计的角度考虑,样方数目不得少于30个。
3、样方产量的计算方法(1)投影盖度法盖度是指某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比例。
投影盖度法估算蓄积量U= X · YU——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单位g/m2X——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Y——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单位g2. 样株法估算蓄积量W=X · Y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X——样方内平均株数,单位:n/m2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单位:g适用于木本,单株生长的灌木和大的稀疏生长的草本植物。
4、样方记载的内容调查地点、日期、样方面积、样方编号、植物所在的群落类型、生境、药用植物种类和伴生植物等。
二、野生药材蕴藏量的计算蕴藏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总面积经济量=蕴藏量×比率指达到采收质量标准而又有经济效益的药材量年允收量R:是指平均每年可采收药材的经济量(波里索娃)→ R=经济量 P(T1/T2+ T2)T1:可采收年限 T2:该植物的更新周期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调查研究方法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自然因素制约,人类活动影响栽培技术措施的调查: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
抚育技术措施的调查:排灌、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及整枝等抚育措施。
采收与产地加工调查:入药部位、采收时间、加工技术和方法、品质标准等。
药用植物栽培研究观测项目草本植物:发芽率、种子萌发时间、出苗天数、根系类型,茎的长度、分枝、叶的数目、花蕾期、花期、幼果期、果实成熟期等。
木本植物:和草本类似,茎的粗度,枝条数及树高生物量与药材蓄积量测定。
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对区域性调查收集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地区分专题内容进行汇总编表。
对标准样方的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同一个地区的样方按生境类型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测定数据的平均值等统计参数,最后按生境类型将统计结果填写到专门设计的汇总表中。
对采集的动植物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和专家鉴定,对采集的药材样品进行质量分析。
根据调查鉴定结果,应着手编写中药资源物种名录。
每种物种应包括:中文名、俗名、拉丁学名、生境、分布、花果期、功效等。
按调查目的和要求,依据调查资料估算资源蕴藏量,分析资源质量,对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对策,编写调查报告。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调查任务下达部门组织,由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和鉴定,通过鉴定后方可作为调查成果予以应用。
药用资源的评价一、中药资源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目标:1、判断药用资源的经济价值(潜在的经济效益)2、判断目前的开发是否合理。
二、主要的评价指标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2、生态效益评价指标3、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评价指标选择: 体现中药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解决问题:判断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潜在的经济效益),判断目前开发利用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原则:中药资源评价指标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最终要为中药产业的建设和经营决策服务。
中药资源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药材规格和质量、种群年龄结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