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方各论——气血双补

药方各论——气血双补

药方各论——气血双补
药方各论——气血双补

三、气血双补

【八珍汤方论】

明·吴昆: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气血,人身之阴阳了,两相得则治,一有失则病。故阴血虚损,则阳气独治,阳气亲上,故令头痛、眩晕。是方也,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味厚养血之品也。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养气者,何哉?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兼用此辈以益气耳。或问头痛而用人参,阳邪不益亢乎?余曰:虚火可补,人参、黄芪之类,此之谓也。(《医方考》)

清·张秉成:治气血两虚,将成虚损之证。细阅方意,止能调理寻常一切气血不足之证。若真正气血大虚,阴阳并竭之证,似又不宜再以归、芎之辛散扰阴,地芍之阴寒碍阳耳。(《成方便读》)

清·张山雷:四君、四物合为八珍。按之药理功能,可谓四君气药,能助脾胃之阳;四物血药,能养脾胃之阴。一属于气,一属于血。只可专主脾胃讲,决不能泛泛然谓四君补气,四物补血。然汪庵但认得一个气字,即曰肺主气,而遂谓四君即是补肺补气药;又居然认得一个血字,即曰心主血,而遂谓四物即是补心补血药。其《医方集解》之八珍汤下,竟曰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又注之曰,心主血,肺主气云云。于是八珍汤之专补心肺,乃为确切不移。究竟此八物之实在功用奚若?其他方书言之已详,分而审之,宜悟物理之真;合而参之,当识调剂之妙。(《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十全大补汤方论】

明·吴昆: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因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气血以充之。经曰:气主之,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于肌肉矣;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味厚之品以补血,血生则能润泽其枯矣。(《医方考》)

清·王子接:四君、四物,加黄芪、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胃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芪,维持柔气;肝为刚脏,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独补肝脾而曰大者,《太阴阳明论》云: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者也,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后天立命之本。肝虽牡脏而位卑,不使其有虚实乘胜之患,故必补益之中仍寓刚柔互制之法,俾肝和脾健,中宫生化不息,一如天地位而万物育,故曰大补。(《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非惟阳虚可温,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

无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属于阴,莫不生于春夏而杀于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阴亏损,欲成痨瘵等证,总宜以甘温之品收效。或虚之甚者,即炮姜、肉桂,亦可加于大队补药之中,自有神效。若仅以苦寒柔静,一切滋润之药,久久服之,不特阴不能生,而阳和生气,日渐丧亡,不至阳气同归于尽不止耳。每记为人治阴虚内热一证,屡用甘寒润静之剂,而热仍不退,于原方中加入炮姜五分,其热顿退,神乎其神,因录之以助学者之参悟。(《成方便读》)

【人参养荣汤方论】

明·吴昆:脉者,血之府。脉极者,血脉空虚之极也,此由失血所致。心主血脉,脉极则无血以养心,故令忽忽喜忘。荣血有余,则令人悦泽颜色;荣血不足,则令人色夭而颜色少也。眉发者,血之所养,荣血不足,故令眉发堕落。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皆补气药也,荣血不足而补气,此《大易》之教,阴生于阳之义也。阴者五脏之所主,故用当归泽脾,芍药调肝,熟地滋肾,五味益肺,远志宁心,五脏和而阴血自生矣。桂性辛热,热者入心而益火,辛者入经而利血,又心为生脉之原,故假之引诸药入心,而养荣血于脉耳。(《医方考》)

清·柯琴:古人治气虚以四君,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加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至,血易亏难成,苟不有以求其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神明,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以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王子接: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补汤中减川芎行血之品,独用血分填补收敛之药,则营行之度缓于气分,药中加广皮行气之品,则卫行之度速。观其一减一加,便能调平营卫,使其行度不愆。复远志、五味者,经言营出中焦,心经主之,以远志通肾,使阴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摄神明,一通一敛,则营有所主而长养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剂,柯韵伯病其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药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正非过贬语。而人参养荣汤之妙,从仲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药为君知之也。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若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急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虽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药为君,建中汤诸品俱在,恶饴糖之过甜动呕,故以熟地、当归、白术、人参诸种甘润之品代饴糖,以补至阴。然饴糖制造,主以麦蘖,麦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远志之入心;麦造为蘖,能疏达而畅气也,故又代以陈皮之行气。建中汤中原有胸满去枣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细思其用意,无非从建中套来,故气血两虚变见诸症者,皆可服也。其以养荣名汤奈何?心主营而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无归也。按《神

家本草经》云:芍药气味平苦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是没其苦泄攻坚之性,而加以酸敛和阴之名,则芍药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补药之滞,皆朴蒙忠┮晕梗且陨忠┲苟弥病5忠┲月酝蠡疲残剐罕匚袢ブ耸シㄒ病!侗揪凡幻鳎巍⒃院螅薏晃笕衔崃仓坏貌患闭#ā妒狈礁枥ā罚?span>

清·唐宗海:此方即中焦取汁,奉心化赤以为血之义。参、芪、术、草、大枣,大补中焦,中焦谷化则汁益生,故加陈皮以化谷;中焦水停则谷不化,故加姜、苓以别水。水谷既化,中焦之汁自生矣。再用归、地多汁以引其汁,凡系妇人催乳,用此足矣。若必令其奉心化血,则宜芍、味以敛之,使荣行脉中而不外散;加桂心、远志启导心火,以助其化赤之令。补中者,开血之源也;导心者,化血之功也;敛脉者,成血之用也。此心火不足之治法,与炙甘草汤、建中汤相近。(《血证论》)

【炙甘草汤方论】

清·喻昌:炙甘草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一名复脉汤。《千金翼》用之以治虚劳,即名为《千金翼》炙甘草汤。《外台》用之以治肺痿,即名为《外台》炙甘草汤。……究竟本方所治,亦何止于二病哉!昌每用仲景诸方,即为生心之化裁,亦若是而已矣。《外台》所取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无出是方。至于桂枝辛热,似有不宜,而不知桂枝能通荣卫,致津液,荣卫通,津液致,则肺气转输,浊沫以渐而下,尤为要药,所以云治心中温温液液者。(《医门法律》)

清·张璐:细绎其方,不出乎滋养真阴,回枯润燥兼和营散邪之剂。必缘其人胃气素虚,所以汗下不解。胃气转伤,真阴枯竭,遂致心悸脉代,与水停心悸之脉,似是而非。水则紧而虚则代,加之以结,则知正气虽亏,尚有阳邪伏结,凌烁真阴,阴阳相搏,是以动悸不宁耳。邪留不解,阴已大亏,计惟润燥养阴,和营散邪,乃为合法。方中人参、甘草,补益胃气;桂枝、姜、枣,调和营卫;麦冬、生地、阿胶、麻仁,润经益血,复脉通心。尚恐药力不及,更须清酒以协助成功。盖津液枯槁之人,预防二便秘涩之虞,其麦冬、生地,专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枯药,免致阴虚泉竭,火燥血枯。此仲景救阴退阳之特识也,(《伤寒缵论》)

清·徐彬:此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谓虚劳不足者,使阴阳不至睽隔①,荣卫稍能顺序,则元气或可渐复。若汗出,由荣强卫弱,乃不因汗而爽,反得闷,是阴不与阳和也。脉者,所谓雍遏荣气,令无所避,是为脉,言其行之健也。今脉结,是荣气不行,悸则心亏,而心失所养,荣气既滞,而更外汗,岂不立槁乎?故虽内外之脏腑未绝,而行动如常,断云不出百日,知其阴亡而阳自绝也。若危急,则心先绝,故十一日死。谓心悬绝,该九日死。再加火之生数,而水无可继,无不死也。故以桂、甘行其身之阳,姜、枣宣其内之阳,而类聚参、胶、麻、麦、生地润养之物,以滋五脏之燥,使阳得复行于荣中,则脉自复。名曰炙甘草汤者,土为万物之母,故既以生地为主心,麦冬主肺,阿胶主肝肾,麻仁主肝,人参主元气,而复以炙甘草为和中之总司,后人只喜用胶、麦等,而畏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阳不能化耶!(《金匮要略论注》)

清·柯琴:仲景于脉弱者,用芍药以滋阴,桂枝以通血,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地黄、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代结,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良。(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程知:此又为议补者立法也。曰伤寒,则有邪气未解也。心主血,曰脉结代,心动悸,则是血虚而真气不相续也。故峻补其阴以生血,更通其阳以散寒,无阳则无以绾摄②微阴,故方中用桂枝汤去芍药,更渍以清酒,所以挽真气于将绝之候,而避中寒于脉弱之时也。观小建中汤,而后知伤寒有补阳之方;观炙甘草汤,而后知伤寒有补阴之法也。(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

清·钱潢: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又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甘草生能泻心下之痞,熟能补中气之虚,故以为君。生姜以宣通其郁滞,桂枝以畅达其卫阳,入大枣而为去芍药之桂枝汤,可解邪气之留结。麦冬生津润燥,麻仁油滑润泽,生地黄养血滋阴,通血脉而益肾气。阿胶补血走阴,乃济水之伏流所成,济为十二经水中之阴水,犹人身之血脉也,故用之以导血脉。所以寇氏《本草》云,麦冬、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也;人参补元气之虚,同麦冬又为生脉散之半;更以清酒为使,令其宣通百脉,流行血气,则经络自然流贯矣。(《伤寒溯源集》)

清·魏念庭:仲景用炙甘草汤,盖不问其表里,而问其阴阳,不治其气血,而理其神志,然究何尝外于补阳益阴、生卫养营之为治乎?甘草、生姜、桂枝、参、枣,补阳生卫,助其气也;麦冬、麻仁、生地、阿胶,益阴养营,滋其血也。气旺精足,而神有昭昭朗朗者乎!缘此证不见气血之为病,而实为病甚大,仲景用阴阳两补之法,较后人所制八珍、十全等汤纯美多矣。(《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清·尤怡: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甘、枣以益营气。营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此又扩建中之剂,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伤寒贯珠集》)

清·王子接: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至真要大论》云:燥淫于内,金气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药味不从心肺,而主乎肝脾者,是阳从脾以致津,阴从肝以致液,各从心肺之母以补之也。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发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与心肺矣。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中之圣方也。仲景方每多通利,于此处特开门户,重用生地,再借用麦冬手经药者,麦冬与地黄、人参气味相合,而脾胃与心经亦受气相交。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蔚:病久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此脉结代,惊动国悸所由来也。方中人参、地黄、阿胶、麦冬、大枣、麻仁,皆柔润之品以养阴;必得桂枝、生姜之辛以行阳气,而结代之脉乃复;尤重在炙甘草一味,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源;佐以清酒,使

其捷行于脉道也。其煮法用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以煎良久,方得炉底变化之功,步步是法。要之,师第言结代者,用此方以复之,非谓脉脱者以此方救之也,学者切不可泥。(《伤寒论浅注》)

日·丹波元坚:此方,仲景滋阴之正方,而《千金翼》文出于仲景,必有其证,故宋人取附于此也。《医学入门》称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者,其言为当。盖此方炙甘草为君,生姜、大枣为臣,地黄、麻仁、阿胶、麦冬为佐,专以滋阴润燥为务,然惧其粘腻凉湿,不利中土,故人参、桂枝为使。更用清酒,并以救护元阳,旁宣达诸药之力,与肾气丸之桂、附,救肾中之阳,其趣似异而实同。如后世滋阴诸方,徒裒③合群队凉润之品,诚非知制方之旨者矣。(《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清·吕震:按脉结代而心动悸,则心悸非水饮搏结之心悸,而为中气虚馁之心悸矣。经文明以结阳代阴,昭揭病因,证津注衰竭,阴气不交于阳,已可概见。君以炙甘草,坐镇中州;而生地、麦冬、麻仁、大枣、人参、阿胶之属一派甘寒之药滋阴复液;但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复以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更以清酒通经隧,则脉复而悸自安矣。(《伤寒寻源》)

清·唐宗海: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光辈杨西山言,此方亟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之义。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枝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不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时方养荣汤,亦从此套出。第养荣汤较温,此方多用生地、麦冬,则变为平剂,专滋生血脉。若催乳,则无须桂枝;若去桂,加枣仁、远志,则更不辛烈;若加丹皮、桃仁,则能清心化血;加山栀,又是清心凉血之剂;加五味,则兼敛肺金。此虽加减,而仍不失仲景遗意,又何不可?(《血证论》)

清·田宗汉: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滋阴邪已退,而燥涸复起,若非本方滋阴和阳,不足以化生津液而润枯槁。(《医寄伏阴论》)

清·张锡纯:炙甘草汤之用意甚深,而注疏家则谓方中多用富有汁浆之药,为其心血亏少,是以心中动悸以致脉象结代,故重用富有汁浆之药,以滋补心血,为此方中之宗旨。不知如此以论此方,则浅之乎视此方矣。试观方中诸药,惟生地黄(即干地黄)重用一斤,地黄原补肾药也,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盖脉之跳动在心,而脉之所以跳动有力者,实赖肾气上升与心气相济,是以伤寒少阴病,因肾为病伤,遏抑肾中气化不能上与心交,无论其病为凉为热,而脉皆微弱无力,是明征也。由斯观之,是炙甘草汤之用意,原以补助肾中之气化,俾其壮旺上升,与心中之气化相济救为要着也。至其滋补心血,则犹方中兼治之副作用也,犹此方中所缓图者也。

又方中人参原能助心脉跳动,实为方中要药,而只用二两,折为今之六钱,再三分之一,剂中止有人参二钱,此恐分量有误,拟加倍为四钱,则奏效当速也。然人参必用党参,而不用

辽参,盖辽参有热性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今·曹颖甫:夫血统于脾,而出于胃中之水谷,胃虚则无以济生血之源,生血之源不继,则营气不足。脉见结代者,心阳不振,而脉中之血,沾滞不得畅行也。故炙甘草汤用炙草、生姜、人参、大枣和胃以助生血之源,麦冬润肺以溉心脏之燥,阿胶、生地黄以补血,桂枝以达心阳,麻仁润大肠,引中脘燥气下行而不复熏灼心脏,与麦冬为一表一里。和胃养血,则脉之结代舒;润肺与大肠,而心之动悸安。更加桂枝以扶心阳,而脉之失调者顺矣。(《伤寒发微》)

今·岳美中:仲景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显然是以甘草为君。乃后世各注家都不深究仲景制方之旨,意退甘草于附庸地位,即明如柯韵伯,精如尤在泾,也只认甘草留中不使速下,或囫囵言之,漫不经意。不知甘草具“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而各注家只依从甘草和中之说法,抛弃古说不讲。顾甘草命方,冠诸篇首,日人丹皮元坚还知注意。若方中大枣,无论中外医家,多忽而不谈,不知此方用大枣至30枚之多,绝非偶然。在《伤寒》、《金匮》诸方中,大枣用量居多者,惟此方为最,而本方中药味用量之中堪与比肩者,惟生地黄为500克。考大枣,《神农本草经》主“补少气、少津液”;可互证此义者,在仲景十枣汤用十枚,煎送甘遂等峻药,皂荚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也用枣膏,大枣量很重,都是恐怕峻药伤津,为保摄津液而设。生地黄,《神农本草经》主“伤中,逐血痹”;《名医别录》主“通血脉,利气力”。则大枣、地黄为辅助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辅无疑。乃柯氏只认大枣与生姜相配,佐甘草以和营,直看作如卒徒之侣,不知仲景在大枣、生姜相配之方,从未有如此方为30枚者。此方生姜是合人参、桂枝、酒以益卫气,各有专职,非寻常姜、枣配伍之例。前医把炙甘草汤各味药量平列起来,而欲取复脉之效,何怪其无验。

问曰:“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干④,又怎能润枯泽槁呢?此方煮服法中以水、酒浓煎,取汁多气少,其用意也是可以理解到的。(《岳美中医案集》)

【注释】①睽(kui)隔:隔离。

②绾(碗)摄:控制。

③裒(pou):聚集。

④(希)干:干燥。

补气血食谱大全

补气血食谱大全 甜汤类: 银耳红枣汤 银耳又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却价格昂贵。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所以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太补易上火。银耳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燥气和火气就像急性慢性病,火气来得急去的快。但是火气太久未消就会转成燥气所以吃银耳最有效银耳、用桂圆干、枸杞、红枣银耳熬汤,银耳红枣汤不但是美味的丰胸小点,还能使你的脸色白里透红,体态轻盈苗条。 黑糯米补血粥 黑糯米、桂圆和红枣是大家都知道的补血好咚咚,再加上营养价值很高的山药,益气养血的功效更显着,每个月记得喝哦,黑糯米、红枣、桂圆、山药、红糖,小小提醒,桂圆虽然可以补血气、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因为不易消化,每次尽量下7.8个就可以(寒胃的朋友可以下2片红参)。 当归红枣排骨 治皮肤转季干燥粗糙,皮肤瘙痒……排骨一根,枸杞,红枣12枚,当归4片 排焯水,洗净血水放入沙锅加入枸杞红枣当归,葱,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炖至排骨苏烂,盐,鸡精调味即可。以上几种食材配在一起炖煮,就能收到滋阴润燥,养颜护肤的辅助作用。 养颜补血燕麦粥 先泡好核桃.红枣.龙眼干.把燕麦清洗干净倒进电饭锅里,加适量的水,开煮咯!记得要看时间啊!粥滚开了就换到熬粥档啊!出锅前放了些红糖。 双红补血汤 红薯50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清水2000毫升然后一起下锅煮开,红薯熟才下红糖这个夏天经常吃的甜品,喜欢吃南瓜的也可以把红薯换成南瓜。 养颜的木瓜银耳汤 银耳、木瓜、红枣、冰糖,把泡发的银耳下锅煮开下红枣关小火熬半个钟头,下冰糖和木瓜煮开就可以盛起了。 咸汤类 ◆一、补血养颜---归圆炖鸡肉 用料:鸡肉150克、当归30克、桂圆肉100克。 制法:将归、圆、鸡肉洗净,鸡肉切片,放入锅中,文火炖3小时,调味服食, 功效:适用于血虚诸症,症见肌肤不泽、面部色素斑沉着,皮肤干燥无华或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形瘦体弱或产后虚弱诸症。 ◆二、美容护肤---黑木耳红枣瘦肉汤 用料:黑木耳30克,大红枣20枚,瘦猪肉300克。 制法:将黑木耳、红枣(去核)浸开、洗净,文火炖开后调入瘦肉。煲至肉熟,服食。 功效:适用于气虚血淤诸症,症见面部色斑,面色萎黄,暗黑。 黑木耳能凉血止血,健脾润肺,滑肠解毒;红枣健脾益气,滋润肌肤;瘦肉益气养血,健脾补肺,三者合用,共奏洁肤去斑,美容护肤之功。 ◆三、除皱养肤---猪皮蹄筋大枣汤 用料:猪皮100克、猪蹄筋15克、大枣15枚。

补气血的中药材

补气血的中药材 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气血不足,会使人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至疾病缠身,过早衰老。补气血可以用中药来治疗,那么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1、黑枸杞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2、甘草中医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3、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现在医学更是将其用于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方面。这也说明,这味补气血的中药是一个多面手,什么病都敢医治。 4、三七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5、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6、白术中医认为,白术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7、西洋参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8、人参人参是补气血的中药。人参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糖类、人参皂甙、人参酸、胆碱等,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胃的作用。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9、太子参中医认为,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10、党参党参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

补气血的几种菜肴

当归红枣生姜炖羊肉 材料:当归一适量、红枣12粒、生姜8片、羊肉500克。 调味:小茴香一钱、草果2个。 做法:将所有材料同炖两个半小时即可。 当归煲牛 材料:当归五钱、党参、北芪、首乌、牛各适量。 做法:先用大火煲,水滚后转慢火煲2小时。 红枣煲大鱼鱼头 材料:红枣10粒、当归、白芷、天麻各适量,生姜六片、大鱼鱼头一个。做法:水滚后转慢火煲个半小时。 红枣粥 材料:红枣十二粒、糯米适量、淮山、片糖适量。 做法:将所有材料煲约2小时。 冬虫草炖水鸭汤 材料:冬虫草、陈皮、杞子各适量、三蒸米酒一茶匙、去皮去脂水鸭一只。做法:水滚后,以慢火隔水炖两小时。 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益母草、丹参、龙眼肉各适量,鸡蛋2只。 做法:鸡蛋煮熟后剥壳,加入其他材料再煲。 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15枚,粳米50-100克。 [制作]将龙眼肉,红枣和粳米一并加水煮粥,加入红糖少许。调味即可。

[用法]温热食用,常服。 [功效]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功效,适宜于产后贫血,心悸失眠,体质虚弱者食用。 蒸鸭血 [原料]1只鸭的血,黄酒20毫升,盐适量。 [制作]将鸭血加清水、盐适量,隔水蒸熟,入黄酒,再蒸片刻。 [用法]饭后顿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 [功效]适用于肝肾阳虚型贫血。 菠菜猪肝汤 [原料]菠菜125克,猪肝125克,熟猪油、生姜、葱白、清汤、食盐、水淀粉和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烫片刻脱去涩味,切段;然后、将鲜猪肝切成薄片,与食盐、味精、水豆粉拌匀。将清汤烧沸,加入已洗净拍破的生姜、切成短节的葱白、熟猪油等。煮几分钟后,放入拌好的猪肝片及菠菜,至肝片、菠菜煮熟即可。[用法]常服。 [功效]养血生血,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萎黄、视力减退、大便涩滞等症。 [注意事项]菠菜质滑而利,善能润燥通肠,故肠胃虚冷泄泻者禁用。 若由于经血量大,造成血虚和月经不调,每次月经后可用5克当归煮水,20至30分钟后打入2个鸡蛋,再加红塘,温热服下。 妇女怀孕分娩后,再加上哺乳,往往是气血两亏,但过多用药调理,某些药物可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故此时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以食补为主,如鸡汁粥、罗卜炖羊肉等,适当辅以药膳,以药性温和为主,比如在食用归参炖鸡时宜选

补气血补肝肾的中药方有什么

补气血补肝肾的中药方有什么 1、桂圆 配料:桂圆6枚,红茶1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桂圆、红茶分别整理干净,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旺火烧开,加入红茶文火 煮20分针,过滤取汁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温暖肠胃。适用于贫血、惊悸怔仲、失眠健忘、虚寒腹痛、体虚怕 冷等。 2、芝麻、红枣 配料:黑芝麻10克,红枣5枚,冰糖适量。 制法:把红枣洗净,与整理干净的黑芝麻、冰糖一起放入杯中,冲入冰糖闷10分钟 即可。 功效:补血明目,润肠通便。适用于倦怠无力、失眠、便秘等。代茶频饮。 3、当归 配料:当归10克,红茶8克,冰糖10克。 制法:把当归去杂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旺火烧开,加入红茶文火煮30分针, 过滤取汁,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补血养血,温暖肠胃。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体虚怕冷、肠燥便秘等。代茶频饮。 4、山楂、决明子 配料:山楂10克,决明子10克,冰糖适量。 制法:把山楂、决明子分别去杂洗净同放锅中,加入冰糖文火煮10分钟,过滤取汁 即可。 功效:消食通便,活血明目。适用于肠燥便秘,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等。代茶 频饮。 稠即可。 1 猪血粥

材料:猪血100克,菠菜25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取猪血放入开水中稍煮片刻,捞出切成小块;再将新鲜菠菜洗净放入开水 中烫3分钟,捞出切成小段;将猪血块、菠菜及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 放入适量食盐、味精、葱、姜调味即可。 功效:宜温热服食,作早晚餐。具有润肺养血、消烦去燥功效,适用于贫血及痔疮便血、老年便秘等症。 2 红枣木耳汤 材料:红枣30枚,黑木耳25克。 制作方法:先将黑木耳拣杂,用冷水泡发,清洗干净,撕成小朵状,放入沙锅,加水 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待黑木耳熟烂时,放入红枣和红糖,煨煮至沸,红糖完全溶化即成 功效:补血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淡白,体虚无力,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者。 3 韭菜炒猪肝 材料:猪肝100克,韭菜50克,洋葱80克,色拉油1大匙。 制作方法: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并调好味。 功效: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贫血、慢性肝炎等。 4 羊肉丝炒鸡蛋 材料:羊肉100克,鸡蛋2只,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炒锅下油,爆香姜、葱,投入羊肉丝炒至九成熟,加入蛋清,顺同一方向 快速炒熟上碟,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主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萎黄,口唇、指甲淡白,头晕乏力。 5 盐水鸡蛋 材料:鸡蛋2个。 制作方法:取鸡蛋打散,水煮开后加少量盐,煮熟。每日吃两次。 功效:补铁,对缺铁性贫血有疗效。 6 杞果牛骨汤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国医大师提供的补气血良方 选自《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编撰:Niuniuyumami 王玉川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1.看眼睛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俗语有云:“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巩膜)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另外,

有些人还会有眼袋变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你气血不畅了。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皱纹、斑点等,代表气血通畅。反之,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畅。3.摸手的温度如果一年四季手都是温暖的,就代表人体气血通畅;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手冰冷,则表示气血不畅。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一般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且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畅,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病。5.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通畅;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畅。那么,针对气血虚,我们该如何从饮食和运动方面补养呢?血虚 相对于男人来说,女性有月经、妊娠(怀孕)等生理现象,这使得女性更容易出现血亏现象。再加上现代女性不仅上班劳累,下班后还要操持家务,照料老人、孩子等,家庭琐事相对较多,身体亏虚现象更加普遍。此外,女性减肥又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正常的体质是阴阳平衡,人感觉顺畅舒服,但这样的人仅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体质有所颇偏,平时能感觉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如果检查身体没有实则性的病变,那就是体质问题,这种情况中药就大有用武之地,用中医的话来说“以药性质偏纠身体之偏”。现在人都忙,喝中药的汤剂麻烦,那就可选用中成药来解决问题。 调理性的中成药大都平和,一般可以长期服用,何况调理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如果服了感觉症状有所好转,则贵在坚持。 气虚体质和血虚体质 气虚症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特征: 一、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饮食不化大便溏泻。 二、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三、气的固定作用减弱,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血虚症状: 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一黄五白四不养”。“一黄”指面色萎黄,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五白”,指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体淡白,这五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养”,指血不养心、血不养肝、血不养头目、血不养肢体。 造成血虚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损,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

另外,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有“气能生血”的说法,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因此,对于血虚,补气是关键。气虚常用的中成药有: 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 用于血虚体质的中成药有: 归芍地黄丸、阿胶补血膏; 气血双补的中成药有: 十全大补丸、八珍丸等。此外被誉为妇科圣药的乌鸡白凤丸也可作为男性气血双补的良药。 补中益气丸 【药方组成】: 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蜜炙)。 【方解】: 本方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浓缩xx 【药方组成】党参、白术(炒)、甘草(蜜炙)、茯苓、当归、白芍、黄芪(蜜炙)、熟地黄、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生姜、大枣(去核)。

补气血的20种食物

精心整理 补气血的20种食物 女性朋友是最容易患贫血症的人群,所以补血补气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补血补气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补血补气食物,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让你气色红润、气血充盈的哦。 分享补气血的20种食物 红枣 ???红枣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可以止渴生津,还能健脾养胃,针对各种贫血和气血不足,有非常好的功效。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了单食以外还可以泡茶、煲汤、熬粥食用。 ???红糖 ??????红米 ??????黄豆 ??????猪肝 ??????荔枝 ??????人参 ??????阿胶 ??????花生 ???食用。湿证、气滞证、腹泻者应忌食;切记花生不宜与香瓜同食。 ???黑芝麻 ???黑芝麻不仅口感好,还有补血的功效,对于有白头发的女性来说,吃黑芝麻还能有效养发哦,还有补肾养肝的好功效。小编个人认为,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就非常不错,不仅方便,而且有助人体消化吸收。 ???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个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小编建议用黑豆炖乌骨鸡。 ???葡萄 ???味甘酸、性平,归脾、肺、肾经。其作用: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适合于血虚便秘,脾虚食少,脾虚水停以及湿症大量食用。但是感冒者应忌食。

精心整理 ???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 、C ,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道食谱,胡萝卜玉米排骨汤。 ???旗黄膏 ???旗黄膏选取了阿胶、桃仁、核桃仁、枸杞、桑葚等多种药食同源的食材,作用:活血通络,调节内分泌,补血益气、清除瘀滞,可调整经期不规律,经血少,痛经,帮助女性朋友解决月经不调的困扰。 ???龙眼肉 ???味甘、归心、性温,脾经。作用: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宜于脾虚证兼有心悸、失眠、健忘等。湿证、热证、气滞证、胃腹胀满、食少便稀者应忌食。 ???菠菜 ???菠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萝卜干 ??????乌鸡 ???择。 ???莲藕 ??????黑木耳 ???

补气血药膳食谱

补气血药膳食谱 儒医认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搭载气,气血彼此滋长,身体虚弱则血少、血少则身体虚弱,故在儒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或称为气两虚、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即儒医学中的身体虚弱和血虚。气血不足的成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身体虚弱即脏腑功能阑珊抗病能力差,身体虚弱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惊悸气短、发育迟缓。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 血虚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血少。血虚者症状为脸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睡不着多梦、忘记惊悸、精神恍惚。 俗语说,药补不比食补,气血不足最佳是接纳食补的方法,不外食补贵在持之以恒,固然,你也能够去看儒医,适当吃一些成药或汤剂调理,这样有可能会见效快些。 底下给你介绍一些简单的经常使用食疗方,可以平时饮食上多注重调理。以下为大家保举十二道最佳补气血药膳食谱: (1)当归炖猪蹄 原料:猪蹄两只,当归50克,葱、姜、料酒、花椒、盐等数量适宜。 制法: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捞出。然后再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作料数量适宜,用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2)清蒸人参鸡 原料: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水发喷鼻菇15克,精盐、味素、葱、生姜、鸡汤各数量适宜。 制作:将母鸡屠宰后,退毛去净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喷鼻菇,葱、生姜均切片;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置入人参、火腿、玉兰片,喷鼻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素,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大火上蒸至烂熟;将蒸熟的鸡放在海碗内,将人参切碎,与火腿、玉兰片、喷鼻菇摆在鸡肉上,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烧开,撇去泡沫,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3)归参薯蓣猪腰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O克,薯蓣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未、喷鼻油各数量适宜。 制作: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放入铝锅内;将当归、党参、薯蓣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铝锅内;在铝锅内加数量适宜水,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将酱油、醋、姜丝、蒜未、喷鼻油等与猪腰片拌匀即成。 (4)五喷鼻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盐巴90克,白糖24克,红酱油60克,姜块2块,葱结3只,料酒、茴喷鼻、桂皮、红米汁各数量适宜。 制作:选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纤维用刀直切开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块,然后用刀根戳出一排排刀洞,东南西北戳到。板上先撒上少许盐巴,将肉块放在上边反复推擦,擦至盐粒熔解(俗称出汗),然后放在缸内腌3~4天(夏日腌一天),经过屡次翻动,腌至浅红色、硬、喷鼻;将锅内加水数量适宜,用大火烧滚(水要多),投入肉块,翻卷频频,捞出洗擦干净;在锅底先放锅垫,垫上放牛肉块,加入茴喷鼻,桂皮、葱结、姜块、料酒、白糖、酱油和红米汁,在大火上烧滚,至牛肉变红色时,再加入白汤淹没牛肉,放入数量适宜盐巴,试味后,加盖烧至沸滚,再移文火上焖煮2钟头左右,等用筷子能戳进牛肉时捞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纤维横向切片即成。 (5)荔枝肉 原料:猪腿肉300克,鲜荔枝肉(净)100克,2个鸡蛋的蛋清,水小粉25克,白糖60克,米醋30克,食用红色素一滴,精盐、料酒各数量适宜,菜油1000克(实耗50克)。

补气血菜谱

山药排骨养颜汤(补气血) 材料 猪排骨500克.山药1000克.红枣8粒.党参15克.黄芪20克.姜1块.葱白1根.料酒1汤勺.盐.鸡精少许 1、排骨切小节洗净后用凉水泡4小时以上,其间換几次水.让血水充分泡出来,再焯水沥干备用,党参.红枣.黄芪分别洗净备用。 2、锅放少许油加入姜片.葱节炒出香味再放入排骨翻炒出油.加入开水.料酒.党参.黄芪大火烧开倒入砂锅小火炖40分钟。 3、山药去皮洗净切滾刀加入排骨里再放入红枣.中火炖30分钟加入少许盐.鸡精调味即可。(这样炖出的汤呈奶白色.味浓.香) 滋补清润羊肉萝卜汤 跟同事领学 原料:羊腿肉,白萝卜,当归,黄芪,蜜枣,桂圆干 1、羊腿肉切块洗净后入热水锅中汆烫10分钟后沥干水份备用 2、白萝卜洗净后切块备用 3、锅中注入足够的冷水,然后将汆烫好的羊肉块,白萝卜块,及所有药材大火烧开后,小火炖煮40分钟即可,出锅前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食盐 1、羊肉具有温补的功效,对于冬天手脚冰凉的人尤为适合 2、当归黄芪这两味中药在药店或超市均可以购买的到 3、此汤对于男士也同样有补气壮身之功效

羊肉煲白萝卜 材料 主料:羊肉(瘦)250克,白萝卜20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盐3克,酱油5克,鸡精1克,胡椒粉2克 1.将白萝卜去皮,切斧头形块; 2.将羊肉洗净,抹干水分,切方形块,加料酒拌匀略腌; 3.羊肉用滚水焯过,捞出备用; 4.把除鸡精、胡椒粉外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内,煲至羊肉、萝卜熟烂; 5.去掉姜片,调入其余味料,拌匀即成。 健康提示: 本菜是冬令佳肴。羊肉性温,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对于虚痨瘦弱、腰膝酸软、产生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等有食疗作用。由于羊肉温而偏热,凡热象较重、心肺火旺、牙痛、骨蒸、肝炎、高血压等不宜多吃。现代营养学发现,羊肉和猪肉相比,脂肪量少,蛋白质较多,是冬季进补食品。 白萝卜具有下气宽中,消积化滞,润肺除痰之功。现代研究发现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淀粉酶、氧化酶、锰。近年来认为萝卜有抗癌作用。另外,它含有某种酵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亚硝胺。亚硝胺是致癌物。羊肉、萝卜一同做菜,不仅是营养的互补,而且可互相促进某些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相克: 白萝卜:白萝卜忌人参、西洋参同食。 女人补血调气色四食物女人补血调气色的四种食物 前言:女人补血很重要,尤其是经期后,很多女人往往会出现血虚,这时候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调气色、补血防血虚。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种女人补血食物和食谱。 1、牛奶 在著名的养生《寿亲养老新书》里有记载:牛奶最宜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面目光悦、志不急,故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因此在

补气血中成药方

2009-02-17 11:01:32来自: 香(结雨安居) https://www.doczj.com/doc/8c6391230.html,/110090191.html 防病益气养血的十全大补汤 九牧林医家导读:上次写了抗衰老经典十大中药和“四物汤”后,引起朋友的很大回响。看来中医和中药,许多朋友们还是挺相信的,并希望能够多多介绍,说说益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女性方面的中药,并介绍一些方法。博主现在特地介绍“十全大补汤”,以供朋友们参考。 “十全大补汤”,出自宋代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与补血基本方“四物汤”合并而成的“八珍汤”,再加补气之黄芪、补阳之肉桂二药而成。 “十全大补汤”,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而偏有阳虚寒象的患者。 下面把“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详尽作一个介绍,并推荐一些食疗方。 一、“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中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党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此方最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量: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服法:可研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一盏,通口服;可水煎服。 二、“四物汤”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中药组成。 方解: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

补气血的汤谱(精)

补气血的汤谱 1红枣桂圆汤配方:红枣20g,桂圆15g,红糖30g,水500g。功效:补气血,益脾胃。适用于贫血、神经衰弱、失眠、脾胃虚弱症。 制作:①红枣洗净、去核,桂圆去皮、核、待用。②将红枣、桂圆肉同时放炖杯内,放入清水500g,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min,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2红枣黑豆汤配方:红枣30g,黑豆80g,黄芪25g,龙眼肉30g,冰糖30g。功效:补气血,治盗汗。适用于贫血、气虚、失眠等症。制作:①红枣去核,黑豆洗净,去泥沙,泡4h,黄芪切薄片,洗净。②将黑豆、红枣、黄芪、龙眼肉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40min,加入冰糖搅匀即可。 3花生红枣汤配方:带衣花生米、红枣、冰糖个50g。效果:适应早期慢性肾炎及急慢性肝硬化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 制作:文火煎汤。 4红枣生鱼汤配方:红枣10个,生姜2g,生鱼1尾。功效:有清补之效。 制作:炖服。 5归芪大枣汤配方:当归15g,黄芪30g,大枣20枚。功效:益气养血、健脑安神,可治疗继发性脑萎缩症。 制作:以冷水适量泡发后,用小火煎煮30min为1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吃枣喝汤。6红枣绿豆汤配方:红枣、绿豆各50g,红糖适量。功效:清热补血。 制作:将红枣、绿豆置于水中,煮至绿豆开花,加入红糖即可。 7红枣大耳汤配方:红枣15个,黑木耳15g,冰糖适量。功效:清热补血。 制作:将红枣、黑木耳以温水泡发,放入碗中,并加水和冰糖适量。将碗置于蒸锅中蒸1小时。吃红枣、木耳,喝汤。

8红枣葱白汤配方:红枣20g,葱白7根。功效:治失眠症。制作:煎汤。 9党参大枣汤配方:党参大15g,大枣20枚。功效:治贫血、神经衷弱、消瘦、疲乏等症。制作:煎汤。 10红玫瑰汤配方:红枣7枚,花生米50g,冰糖适量,玫瑰花30g。功效:健脑护肝、安神,兼治过敏性紫癜。 制作:同煮煎汤。 11大枣党参桂圆汤配方:大枣30g,党参15g,桂圆肉20g.功效:治气血两虚。制作:煎汤。12杞枣蛋汤配方:枸杞30g,大枣10个,鸡蛋2个。功效:滋下清上,宁志安神,有益于肝肾阴虚型神经衰弱病人。 制作:枸杞、大枣放砂锅内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共煎片刻,吃蛋、枣,饮汤。 13红枣芹菜汤配方:鲜芹菜梗120g,红枣30g。功效:清热平肝,健脾养心,适宜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肝炎、证属肝经有热、心脾不足者。 制作:洗净后水煮半小时. 14红枣莲子汤配方:莲子50g,红枣7枚,白糖适量。功效:常食能加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稳定血压,增强食不厌精欲,促进睡眠。 制作:开水泡胀,剥皮后加入水2碗,小火炖1h,煮烂食用。 15姜枣桂圆汤配方:干姜10g(切薄片,红枣30g,桂圆30g,红糖20g,加水500ml。功效: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 制作:水煎服。 粥类

中医补气补血药方.doc

中医补气补血药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补气补血药方》的内容,具体内容:血气不足是中医的一种说法,血气不足的症状有很多。那么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女性血气不足就容易阴阳失调,表现在外就是脸色不佳、皮肤发黄和眼睛浑浊。如果血气不足,可... 血气不足是中医的一种说法,血气不足的症状有很多。那么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 女性血气不足就容易阴阳失调,表现在外就是脸色不佳、皮肤发黄和眼睛浑浊。如果血气不足,可以多喝滋补的汤水,鸡汤最补气血,此外,可以加入当归、鹿茸、黄芪、党参等补血养气的药材。 日常膳食,也可以适量增加兔肉、羊肉等温补的红肉。兔肉和羊肉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配上相应的药材,食疗效果更加。譬如,兔肉可以加党参、山药、枸杞等;羊肉则可以加上姜、葱,慢火熟炖。还可以将红枣、枸杞、芝麻等当零食吃,有助于补血养血。 头发 头发与肝、肾密切相关。如果肝血充分,头发就会有充足的供血。肾的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与肾有密切联系。如果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短期内出现白发,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多是由于肝郁血热。如果还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因为肾气不足。如果头发出现大量脱落,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可能是气血问题。如果头发油腻,则是脾肺不和,脾的气太过,肺的气

太虚。因为头发的生长速度与肝血有关系,如果肝血不足,头发就会长得慢、易干枯。 皮肤 皮肤主要看是否有光泽、弹性和皱纹。其实,皮肤与肺关系密切,如果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表示肺的气血充足。如果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白、发青、发红、发黄、长斑,表示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除此以外,面色与气血有关。面色苍白表示肾气不足,面色萎黄则是肝气不足。 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表示气血充足,但如果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说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有密切关系,若眼白有血丝,通常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眼袋很大则表明脾虚;两目呆滞,晦暗无光,则是气血衰竭。 补气血的中药一、八珍。 八珍汤有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因此得名"八珍"。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1芎、芍药、地黄养血,其补血与补气是同步进行的。 补气血的中药二、当归。 所用药材更简单,只有当归和黄芪两味,补气血的效果相当好。 补气血的中药三、四味。 这款汤的主料是羊肉。何为四味呢?"四味"指的是四味药材,即当归头、

女性虚食谱

你是阴阳两虚啊这么年轻需要找个好中医调养一下啊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侯。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男子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肾阴虚:是肾赃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腰膝酸疼,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两证最明显的区别是:肾阳虚怕冷;肾阴虚怕热。 ★中成药治疗: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阳虚可服用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食疗:肾阴虚可用滋阴补肾的中药,如熟地、黄精、枸杞子、女贞子等褒汤;肾阳虚可以炖鹿茸、海马、冬虫夏草等,也可用杜仲、巴戟等褒汤。 ★补肾药膳: 1、杞子胡桃猪肾汤 【来源】民间药膳方 【原料】猪肾2个,枸杞子15克,胡桃肉30克,首乌60克,巴戟30克,生地15克,生姜3片。 【制作】枸杞子、首乌、巴戟、生地洗净,胡桃肉用开水烫去衣。猪肾洗净,切开去白脂膜,切片,下油起锅用姜片略炒。把全部中药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最后加入猪肾片,煮5分钟后,加盐少许调味,饮汤吃猪肾。每天1料。 【功效】补肾填精,乌须黑发。用于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头晕耳鸣等。 2、杞子胡桃猪肾汤 【来源】民间药膳方 【原料】猪肾2个,枸杞子15克,胡桃肉30克,首乌60克,巴戟30克,生地15克,生姜3片。 【制作】枸杞子、首乌、巴戟、生地洗净,胡桃肉用开水烫去衣。猪肾洗净,切开去白脂膜,切片,下油起锅用姜片略炒。把全部中药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最后加入猪肾片,煮5分钟后,加盐少许调味,饮汤吃猪肾。每天1料。 【功效】补肾填精,乌须黑发。用于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头晕耳鸣等。 3、虫草枸杞淮山羊肉汤 【来源】民间方 【用料】冬虫草10克,枸杞子15克,淮山药20克,羊肉500克,生姜3片,蜜枣3枚,大蒜头4个。 【制作】将冬虫草、枸杞子、淮山药洗净;大蒜头去皮;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洗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入适量酱油、味精食用。

快速补肾补气血的方法

快速补肾补气血的方法 肾跟气血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这两个方面没有协调好或者说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便。肾跟气血有些一定本质上的联系,它们两个密切相关,肾有问题就会间接影响到气血,一般如果这两个中间一个出现了问题,就应该及时检查一下另一个是否也有问题,那么,如何快速补肾补气血呢? 睡前方法: 1.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2.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 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3.双手握拳,贴在身后,随着身体的上下轻微抖动!! 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 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这个方法还适合中老年人养生,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时动一动,肾气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弯了。 4.太溪穴,无副作用的补肾法 专治肾脏疾病,如肾虚、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5.关元穴(丹田),千年野山参 位于脐下四横指处。该穴是任脉上全身性强壮要穴。

产后补气血食谱

1、.山药枸杞粥 原料:山药30-60克,枸杞20-30克,粳米50-10克 做法:前二味水煎取汁,水适量与粳米煮成粥食用 2、蛋类,每天1碗,每碗300-500毫升 功效:补充优质蛋白,促进机体恢复 原料:主料为新鲜土鸡蛋、鹌鹑蛋、鸽蛋50-100克,配料为枸杞或松仁10克或/和首乌汁120毫升 首乌煮鸡蛋 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调料:精盐、味精。 1. 将何首乌洗净,浸润切片。 2. 将何首乌放入砂锅内,注入适量清水,放进鸡蛋,煮至鸡蛋熟,捞出 去掉蛋壳,鸡蛋、盐、味精放进锅内,再煮片刻,盛入碗中即成。 阿胶炖蛋\阿胶煮蛋 阿胶一片,鸡蛋3只、水2碗半、糖适量 做法: 1、将阿胶用刀剁成小块 2、慢火将阿胶跟糖煮溶,边煮边搅拌,以防烧糊,建议用筷子搅拌 3、鸡蛋打成蛋液,将蛋液加入放凉的阿胶液体里,搅拌均匀 4、把搅拌均匀的阿胶蛋液倒入炖盅,改上盖子 5、上锅大火10分钟,关小火20分钟,就可以了。 3、黄精圆肉乳鸽汤 主料:雏鸽200克 辅料:黄精40克,桂圆肉20克,陈皮5克 调料:盐3克 教您黄精圆肉乳鸽汤怎么做,如何做黄精圆肉乳鸽汤才好吃 1. 乳鸽刮洗净,去毛及内脏。 2. 黄精,龙眼肉(桂圆肉)和陈皮分别洗净。 3. 加适量水,猛火煲至滚,然后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煲约3小时 4. 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4、灵芝养心汤 材料:猪心1个,灵芝15克 [制法]:猪心洗净,剥除白色油脂;灵芝洗净,切碎,纳入猪心内,将猪心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供用。 5、黄花杞子蒸瘦肉 材料:瘦猪肉100克,黄花菜15克,枸杞子10克,油,水适量,低盐 做法:1、将手猪肉洗净切片;黄花菜用水泡发后,洗干净,与瘦猪肉、枸杞子(去核)一起剁成茸 2、将猪肉、黄花菜、枸杞子的碎茸放入盆内,加水油、淀粉、盐搅拌匀,摊平,入

补气补血的中药

补气补血的中药 传统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母,血顺则气顺”,女性一旦气血两亏,就会出现皮肤干涩、面色萎黄、头发干枯等现象,脸上还可能出现斑点。所以,如果想面色红润、肌肤细腻润滑,就要补气血。给大家推荐如下几种补气补血的中药材: 一、当归;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合理使用当归能促进机体排毒、抗衰老、护秀发,是女性的养颜佳品。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等。但服用当归的人尽量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外出时要采取防晒措施。 二、阿胶;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发黄、头晕眼花、心慌等症,是补血的佳品之一,面色暗黄、气血不佳的女性朋友不妨以阿胶进行不养,只要使用得当就能达到滋润肌肤、改善面色的目的。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等。但要注意;阿胶滋腻,有碍消化、消化不良、胃弱、大便稀薄的人慎用。 三、熟地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熟地黄“熟地黄能够大补血衰、滋培肾火,填骨髓,益真精,专补肾中元气。”一直以来,熟地黄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精血亏虚所致的耳聋、视物昏花、

牙齿松动、须发早白、面色而不华,是美容方中使用最频繁的重要之一。中医认为;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心、肝、肾经。应当注意的是:熟地黄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还有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功效不同。生地黄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多用于血热出血或壮热神昏、口干舌紫等,因此生地黄为滋阴凉血的要药。经过加工后的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养血滋阴、精血阴液亏虚偏寒或热轻者都可用,是补血的要药。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不能互相替代。 上述中药调养均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弊端,目前值得推崇的是茶疗调养,古方雪彦搽能从根本上起到补气血养颜的效果。

补益气血是中医的特长 气血不足当然首选中药方

补益气血是中医的特长气血不足当然首选中药方 2013-03-23 | 阅:1 转:38 | 分享 修改 气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肢体感觉障碍,或肢体痿废不用等。 气血是人之根本,气血的充足,经络的通畅是身体生存、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那么,补气血吃什么好呢? 一、气血虚的人需要哪些中药补品 1、气虚的人需要的补品有人参,人参有很多种类之分,有西洋参、野山参、 红参还有白参等。像生晒参就是白参,朝鲜参和高丽参是红参。 2、血虚的人需要的补品有当归、阿胶。这两种药材是补血的经典药,阿胶被 誉为“补血圣药”,可以用来补血止血和滋阴润肺。 二、气血不足吃什么 1、补气要吃什么?像人参、党参、淮山药、白术、黄芪还有荔枝肉等这些东 西都是有着补气作用的。 2、补血要吃什么?可以补血的东西有很多,除了药物之外还有些食物也具备补血的功效,如胡萝卜、黄牛肉、鸡肉还有花生,药材的话有熟地黄和白芍等。 三、补气血经典食品 补气血的经典食品就是枣。蛋白质、糖类、有机酸还有很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枣当中所含有的成分。红枣既营养又美味,枣还可以拿来治疗身体的一些虚证,起到补血益气、健脾健胃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内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枣为脾之果,脾病益食之”。 采用这些中药补气血,可以帮助女性调理月经问题。月经不调或者是月经量多的女性,可以选人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来调节。一些中成药也可以帮助女性补气血,例如乌鸡白凤丸和阿胶不血浆等。女性补气血除了药补之外,还应该注意食补,多吃鱼虾、猕猴桃、桂圆、芝麻、菠菜等有益。 四、严重的气血不充足佐以补血产品 女性进补,应从调养入手,保持身体内外平衡、气血通畅,再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补。进补要因人而异。女性进补要做到事半功倍,就应该选对产品,在加上适当的食疗进步。经过最近的调查研究,怀参阿胶桂圆膏是现在女性们想 要补气血

男人补气血吃什么中成药

男人补气血吃什么中成药 补气血不单单只是女性,对于男性来说,也容易引起气血不足的情况,男性一旦出现气血不足,也容易引起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心悸腿软等症状表现,对于男性来说,可以平时通过一定的中药材来加强进补和调养,这方面的药材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当归,黄芪,甘草,都具有很好的补气血的效果。 ★男性补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1、当归。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 2、甘草。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以质坚实而重,皮细而紧有柚沟,断面黄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纤维少者为佳。内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等,动物实验证明甘草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此外,尚具有镇咳,镇痛,抗惊厥作用。

3、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补气血的食物有哪些 ★补气血的食物有哪些: 1、粳米。粳米是南方主食,也是一个好东西,只要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其味甘淡平和,每日食用时滋补之物。用来煮粥可以养生延年,最上一层粥油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合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和大病初愈的人食用,具有健脾胃、补中气等作用,但糖尿病者不宜多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