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俄国近代教育概况
1.彼得一世改革(2★选择)
17世纪中叶以前的几个世纪里,俄国的初等教育进展缓慢。17 世纪后半叶,俄国统一,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状况,沙皇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引进西欧的科学技术,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主要内容是: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设普通学校,传授读、写、算等初级知识,强制贵族子弟学习文化;
(3)设立专门学校,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4)创建科学院。
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陷于停滞。
这一时期,俄国教育事业突出的成就是1775年莫斯科大学的创立,这所大学是在俄国科学罗蒙诺索夫的倡导下设立的,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大学打破传统的惯例,只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而不设神学系。莫斯科大学在俄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选择)
2.《国民学校章程》(1★选择)
18世纪后半叶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又开始了教育改革,颁布了《国民学校章程》,法令规定:各地设立国民学校,由当地政府领导,聘请校长进行管理。办学经费由当地政府、贵族、商人共同承担,还对国民学校学制形式、课程内容、师生品德、教学乃至生活及宗教信仰提出严格要求。此法奠定了近代俄国国民教育的基础。
3.《国民教育暂行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在内政和教育方面采取了较为自由的政策。180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暂行章程》,1804年颁布了《大学附属学校章程》,规定了大学不仅有教学和科研的权利,还有管理本学区各级普通学校的权利,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学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然而,1815年以后,沙皇政府又开始反动政策的实施,教育又开始倒退、落后。
4.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世纪中叶,是俄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农奴制废除以后,开始了教育上的改革。初等教育是这次改革的重点。
1864年的《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规定,文科中学是无等级的学校,可以招收各阶层子弟入学。
60年代的《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推动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1★选择)
在大学方面,《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也给予了大学一些自由和权利。
以上方案颁布后,俄国教育的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好景不长,从19世纪70年代起直到20世纪初为止,俄

国政府为抵制革命运动,在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政策,俄国教育再次倒退。
二、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1★简答)

1.论教育的作用
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
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
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
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
2.论教学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目的上,他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据此,他得出课程设置也要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知、能并重)
在教学过程上,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心理+生理)
在教学原则上,他所提倡的原则有: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3.论道德教育(首要地位)
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德育方法上,他主张以下几方面:
(1)通过教学进行德育;(2)教师本身的榜样;(3)说服;(4)机智地对待学生;(5)预防;(6)奖励和惩罚。还有就是强调劳动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学艺。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