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策略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公共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是指公共机构或政府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一个政策能否顺利执行直接影响到它既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政策的唯一途径。
然而,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策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政策内容的偏离。
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部门难免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偏离执行政策的内容。
擅自改动部分政策内容,存在选择性执行或者替代性执行,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二)公共政策执行不到位。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象征性执行。
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
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抑或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消极执行。
,甚至还存在私自抵制执行。
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公共政策扩大化执行扩大化执行指的是公共政策在执行中,为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原政策外延,将一些相近或者相似却不可行的政策与原政策捆绑执行,从而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等都有所扩大。
它改变了原政策的功能,超越了原政策的目标,影响了目标实现。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我国政治和行政体制的影响依然较依赖传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体制。
尚未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政策决策的机制。
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监督各要素间缺少独立且又相互协调整合的运行机制。
许多政策存在“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严谨的考察和专业的论证,有些政策甚至仅仅依靠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决策来确定。
试论我国政策公共性的实现路径——基于实例分析的开题报告摘要政策公共性的实现,是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公共性的实现一直是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双拥政策的实例分析,探究我国政策公共性的实现路径。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政策评估、完善政策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等建议,以实现政策公共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政策公共性、双拥政策、实例分析、建议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commonalit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commonality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leaders at all leve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double-support policy, this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olicy commonality in China.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olicy evaluation, improving the polic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enhancing decision-making transparenc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commonality.Keywords: policy commonality, double-support policy, case analysis, suggestions一、研究背景政策公共性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谈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以下是其中几点:1. 突出问题导向。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我国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
政策制定者会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民众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政策的目标明确、具体,解决现实问题。
2. 强调科学规划。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我国注重科学规划,实现政策目标与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
政策执行者会对政策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细致评估资源需求与供给,确保政策能够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
3.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者。
政府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推行和监督,社会组织和行业企业则负责具体实施。
各方协作配合,形成了有效的执行机制。
4. 推进信息化建设。
我国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了公共政策执行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建立了信息化平台,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全程可视化、数据化管理,便于监督和评估。
同时,信息化手段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获取政策信息和参与评议的便利。
5. 强化监督考核。
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我国强化了监督考核机制。
政府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对各级政府和政策执行机构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公务员提高执行效果。
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以上是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谈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的变革,我相信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方面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执行效果。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实现政府目标和改善公众生活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执行的阻力、效果评估的困难、差异化执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各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是执行阻力。
政策的成功实施通常要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如政治行为、不愿意接受改变、官僚体系的阻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沟通合作:政府应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市民、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开展多方合作,能够减少阻力来源,增加政策的成功实施机会。
2.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透明度。
同时,应进行详尽的实证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二是效果评估的困难。
很多时候,政策执行结束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评估指标: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以便对政策执行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政府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评估框架。
2. 提高数据共享: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以便于政策执行后的数据收集和评估。
政府还可以与学术机构或独立机构合作,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测。
最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三是差异化执行。
很多时候,政策在不同地区或群体中的执行效果存在差异,这给政策执行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个性化执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或群体的差异性。
通过个性化的执行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或群体的需求,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2. 增强监督能力: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各个地区和群体中得到均等的执行。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政策执行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浅析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及其有效利用内容摘要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及其手段的有效利用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字: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①。
而政策执行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执行手段的多样性。
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主要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等特点。
(二)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①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和效度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11期.第232页15行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
行政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性,行政手段容易做到协调统一,令行禁止,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紧迫的,爆发性的问题。
行政手段对上级机关的要求较高,上级如有失误将会导致连锁反应。
另外,执行过程中的无偿性和下级的被动地位都不利于充分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把行政手段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滥用。
主要特点是:权威性、强制、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策略探析
作者:闫文杰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执行,拟或是取得更好的执行效果,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因此,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公共政策; 执行; 策略
一、引言
公共政策的能否顺利执行是保障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的唯一途径,因此,应该加以重视,尤其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更需要公共政策加以维护。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国进行改进,笔者认为,只有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公共政策执行策略,才能有效改变这种处境。
因此,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具有众多的民族,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亦不均衡,使得影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着一系列的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包括政策的宣传、分解、物质组织准备、实验、全面实施,以及协调和监控等多个环节。
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简单罗列一些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存在选择执行的问题
所谓选择执行问题,是指公共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行为主体偏离主观意愿,不重视政策的整体要求,对公共政策实行选择性执行的行为。
这样一来,公共政策就不能在整体上得到切实的落实。
当然,公共政策在形成的时候,就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部分,由若干个部分组成。
2.存在机械式执行的问题
机械执行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下级政府没有真正领悟政策制定的初衷、目的、精髓,也没有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生搬硬套上级文件规定,形成了“上级利好的政策,被下级念歪经,办坏事”,貌似执行,实际上则是南辕北辙。
机械执行影响了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的严肃性,使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流于形式。
同时也束缚了地方政府和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一些“懒惰”政府的不作为现象。
3.敷衍执行的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主观上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注重政策的宣传,不注重政策落实,只注重表面发动,不积极采取行动,落实政策执行的组织、人员、资金等各种要素,存在着一定的敷衍执行的问题。
他们只是“原原本本地传达,大哄大嗡的宣传,彻彻底底的落空”,不去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对政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
三、促进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政策也一定要向着更加规范和科学的道路上前进。
笔者根据以上出现的实际问题,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
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共政策本身的有限性、公平性、法定性而造成的,说到底是公共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可操作性。
因此,必须要全面提高公共政策自身的质量,增强可操作性。
2.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公共政策的执行中,公众是影响执行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提高他们在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方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还要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培养服务公众的意识,这些都是保证公共政策可以顺利执行的关键所在。
3.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和环境进行完善
公共政策执行环境的好坏,对公共政策执行力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只有好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才可以有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推进和执行。
首先,要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对其中影响执行机制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其次,要加强对公众的舆论宣传,让公众自发的去接受和自动去接受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三,要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环境治理,这也是保障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良好执行的一个重要基础。
四、结语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政治手段,而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借着市场化改革的步骤,深入贯彻执行我国的公共政策,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根甫.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148-149
[2]周颖.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难题及破解对策[J].领导科学,2015(3):16-17
[3]韩娜娜.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现状与展望[J].宜春学院学报,2014(5):32-35
[4]王丽清,冯杨.公共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与效能提升[J].人民论坛,2014(14):42-44
[5]罗觅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