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之诊断与治疗共识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13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中部和南方沿海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高发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水平是改善鼻咽癌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早期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单纯放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5年生存率高达95%。
但NPC早期症状与鼻咽良性病变相似,早期筛查亦未广泛普及,早期确诊患者比例不足20%,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放化疗联合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精准性和特异性欠佳,易产生较强的副作用,复发进展风险亦较大,总体生存时间骤减。
鼻咽癌标志物的开发、应用、评价和完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集国内鼻咽癌临床和基础领域专家力量,整理并发表了第一版《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推广、精准治疗、复发进展预测和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提升鼻咽癌临床整体治疗水平。
血浆EBV D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鼻咽癌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标志物非角化鼻咽癌是我国鼻咽癌的主要类型(>95%),几乎所有的非角化鼻咽癌都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EBV参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目前公认的最关键的鼻咽癌致病因素。
重要的是,可直接以外周血为标本检测EBV相关核酸(DNA,RNA)和抗EBV不同抗原成分抗体,从而检测是否感染EBV病毒及感染程度。
因此,EBV相关分子是理想的鼻咽癌标志物来源,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EBV相关标志物应用价值的深度挖掘也是共识关注的重点之一。
①共识推荐将EBV DNA检测作为鼻咽癌高发地区早期筛查的常规项目。
专家解读尽管90%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存在EBV感染,但主要潜伏感染于B淋巴细胞内,且不释放游离DNA入血清,所以健康人血浆中EBV阳性率非常低。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者:朱雪莹李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0期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血涕、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调强放疗等在鼻咽癌治疗中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
肿瘤治疗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及治疗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1.二维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根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常规的二维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放疗方式。
但是二维放射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
现在三维适形治疗运用CT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了放疗的有效率。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 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即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降低邻近器官辐射剂量,极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行IMRT治疗时,脊髓的最大照射剂量下降了10Gy,腮腺的照射总剂量也下降了18Gy,能提高对腮腺和脊髓的保护。
3.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
VMAT 是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精准放疗技术,可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实时的CT扫描监控,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范围,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与IMRT 相比,VMAT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更高,优化后的剂量分布更准确。
4.质子治疗(IMPT)。
确诊鼻咽癌的依据是什么文章目录*一、确诊鼻咽癌的依据是什么*二、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三、治疗鼻咽癌的偏方确诊鼻咽癌的依据是什么1、确诊鼻咽癌的依据是什么1.1、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可作为一种辅助的鼻咽癌的诊断依据。
1.2、查体可发现鼻咽部肿物、颈部肿块和颅神经麻痹,这就是鼻咽癌的诊断依据。
1.3、鼻咽癌的诊断依据是鼻堵血涕、耳聋、耳鸣、头痛、面麻反复视。
1.4、鼻咽镜检查包括间接鼻咽镜和纤维鼻咽镜,可见到鼻咽顶后壁、侧壁、后鼻孔、鼻腔后部、咽鼓管及软腭的背面等,这也是鼻咽癌的诊断依据。
1.5、鼻咽癌的诊断依据还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照片、CT及MRI检查。
X线照片常用鼻咽侧位片和颅底片,可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和颅底骨破坏情况。
2、导致鼻咽癌的常见原因2.1、居住在我国鼻咽癌发病的高发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而且当到了40岁往上的人群应警惕鼻咽癌的发生。
2.2、经常在生活或工作中常常能接触到一些油烟、化学毒物,并且有嗜烟酗酒的人,更是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2.3、导致鼻咽癌的常见原因家人或亲属有鼻咽癌患者的人群也是鼻咽癌的高发人群。
2.4、你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鼻塞、鼻涕带血、鼻衄、耳鸣等症状,而且有些症状反复出现时,应警惕鼻咽癌的发生。
2.5、用手触摸自己的颈部,正常情况下颈部淋巴结是触摸不到的,如果能触及到淋巴结就说明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3、鼻咽癌的饮食禁忌3.1、不要吃高碘食物鼻咽癌病人吃了海产品,比如:螃蟹、虾、无鳞鱼、海带等,包括加碘食品和加碘盐,肿块会破溃。
碘剂广泛存在于海水之中,碘剂能够促使软组织溶解,因此具有化痰作用,对于良性肿瘤和血管硬化,有好处。
但是对于出血性疾病和癌症,历来是忌用的。
3.2、不要吃辛辣做菜时也不能放这些调料。
也是常见的鼻咽癌的饮食禁忌,比如:辣椒、姜、胡椒、生葱、生蒜等。
辛辣发物,极易造成血热妄行。
有些癌病人的病情总是控制不住,其原因就在于在家吃的饭菜,在饭馆吃的饭菜,上街买的饭菜,都放了辛辣之物。
三大症状,警惕鼻咽癌!发布时间:2023-03-23T03:59:17.4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1期作者:周玲玲[导读] 鼻咽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鼻咽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周玲玲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鼻咽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鼻咽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地域及种族差异,被称为“广东瘤”,好发于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等,东南亚地区也是高发地区之一。
鼻咽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30-60岁多见。
中国年发病率约为 3.26/10万,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1-2]。
鼻咽癌发病具有家庭聚集性和遗传倾向。
其真正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有关[3]。
鼻咽部位于咽喉部的上方,双侧鼻腔的后方,向上达颅底,向下延伸至口咽,与中耳咽鼓管、咽旁间隙和颞下窝交通,毗邻重要血管及颅神经。
位置深而且隐蔽,肿瘤又多位于鼻咽隐窝,早期症状不显著,故而早期发病时很难被发现,等症状显著,往往是中晚期了,耽误治疗。
罹患鼻咽癌的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不胜枚举。
如被圈内人誉为中国大陆男演员中“四大演技派高手”的李雪健老师,就是一位鼻咽癌患者。
凭《皇家饭》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香港电影明星成奎安因鼻咽癌去世。
马来西亚著名羽毛球体育名将李宗伟也因鼻咽癌中断事业退出体坛。
鼻咽癌虽然听起来很可怕,其预后与诊断的时间关系密切。
早期的鼻咽癌预后通常较好,经过放射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90%[4]。
但是随着肿瘤的增大,一旦引起鼻塞、耳闷、颈部肿块等症状,患者确诊时多数已经是中晚期,而中晚期患者预后通常是不良的,疗效则要大打折扣,通常需要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降至50%。
所以,良好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疾病。
但是,基于鼻咽的解剖位置比较隐蔽,鼻咽癌往往很会伪装,它总是能带上面具让你认不出它,从而耽误治疗。
《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要点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鼻咽部的黏膜上皮细胞,常常发展成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旨在统一对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标准和处理方式,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以下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一、复发和转移的定义:1.复发:指在治愈或根治性手术、放疗后的原发灶区域出现原发病灶。
2.引流区复发:指在颈部淋巴结纵隔内、锁骨上下和颈动脉鞘内如病灶出现。
3.弥漫性纵隔转移:指沿纵隔脂肪间隙,如沿喉返神经后行的转移。
4.血行转移:指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远处器官如肺、骨、肝等处的病变。
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1.细致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是否复发和转移的首要步骤。
2.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超声、CT、MRI和PET-CT等,以评估原发病灶、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3.对于疑似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可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活检从原发灶。
三、复发和转移的分期和预后:1.TNM分期是评估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参考依据,病人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
2.早期TNM分期的复发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较小,预后相对较好,而中晚期TNM分期的复发患者颈部淋巴结阳性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四、复发和转移的治疗:1.对于颈部淋巴结复发,可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对为单侧淋巴结亦可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避免大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
2.非颈部淋巴结转移如胸腺或纵隔,联合全身放疗和化疗可能是比较有效且常规的治疗方式。
3.对于单个病灶或局部诱发的复发,可考虑手术切除,但需权衡手术风险和另一次放疗的荷尔蒙代谢干扰。
4.对于远处转移如肺、骨等,在进行全身治疗的同时,可考虑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以提高局部控制。
以上是《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的要点。
这份共识在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上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鼻咽癌治疗指南疾病简介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
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大多在30-50岁之间。
国内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和广西省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
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
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
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手术及化疗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
病因: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遗传因素:(1)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
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2)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3)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
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4)易感基因: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
病毒感染: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
电镜下可见疱疹型病毒颗粒。
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故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即EB病毒。
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
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
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鼻咽癌诊疗规范(第一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委员会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肿瘤五区(鼻咽癌中心)2016年6月执笔(按姓氏笔画排序) 成浩黄朝刚史俊文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成浩黄朝刚潘桂华任益民史俊文张宜生1、分期标准采用鼻咽癌2008年分期系统及2010年AJCC第7版分期系统2、治疗原则参考头颈部鳞癌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及2015版NCCNGuidelines Head and Neck Cancer3、T1-T2N0M0采用单纯根治性放疗4、T1N1-3M0;T2-4NxM0采用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2A类)或者诱导化疗1-2程+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3类)或者单纯同步放化疗(2B类)5、TxNxM1采用化疗4-6疗程,完全缓解行原发灶及颈部的根治性放疗;不完全缓解行原发灶及颈部的姑息性放疗6、可切除的局部复发肿瘤,推荐手术切除,术后考虑加再次放疗±化疗。
如果复发肿瘤不可切除,采用再次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结束后行联合化疗。
方案:1)顺铂/卡铂+多西他赛/紫杉醇 2)顺铂/5-FU 3)西妥昔单抗/卡铂。
对于不适合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患者,治疗原则同转移性鼻咽癌,对于合适的患者可推荐参与再放疗的临床试验。
诱导化疗方案:1、多西他赛或者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
2、多西他赛或者紫杉醇+顺铂方案(2B类)。
3、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PF方案)。
4、顺铂+表阿霉素+紫杉醇方案同期化疗:推荐DDP 80-100 mg /m2,每3周一次。
,5-Fu 辅助化疗:1、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PF方案)。
DDP 80-100 mg /m2 d1(静脉滴注或持续静脉输注)。
2、卡铂+5氟尿嘧啶方案(2B 600-750mg/m2 d1-5类)。
3、多西他赛或者紫杉醇+顺铂或者卡铂方案。
4、口服化疗:卡培他滨、替吉奥及替加氟。
鼻咽癌进展可改用化疗:1、卡铂+西妥昔单抗方案。
>> 放疗有哪些不良反应?◆ 放疗不良局部反应,主要是指局部皮肤干性皮炎和湿性皮炎,以后可形成放射性纤维化。
◆ 照射口腔可引起涎腺分泌功能下降,出现口干。
◆ 照射膀胱和直肠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小便次数多、尿痛、血尿)和放射性直肠炎(大便次数多、坠胀、红白胨子)。
◆ 脑照射量过大可引起脑坏死,脊髓照射量过大可引起截瘫。
◆ 全身治疗反应比较轻,部分病人可有食欲下降,重者可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白细胞可下降,但不会严重,一般来讲不必暂停放疗,只要我们合理进行放疗就不会出现严重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 放疗病人在饮食上如何进行调整?病人在接受放疗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放疗反应,如口腔粘膜反应,食欲不振、口咽痛、血象下降等,由于这些反应的出现会影响患者食欲,导致反应的加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中断治疗,所以,放疗病人的饮食调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病人饮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则。
所谓三高即指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如瘦肉、海产品、新鲜水果、蔬菜等;一低指的是低脂肪;◆其次,病人进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油腻及辛辣,尽量做得味美醇正,使病人易于接受;◆第三:根据放疗中出现的反应进行食物调整,如白细胞下降后应注意吃一些动物肝脏、菠菜、豆制品等。
如果病人因放疗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予少量多餐,在总摄入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分多次进食。
在放疗期间不主张忌口。
>> 放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不需忌口,患者宜多服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加强营养,配合放疗。
◆应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避免日晒、摩擦或机械性创伤,不滥用酸性、碱性、碘酒、油膏等药品,发现受照皮肤溃破时找医生处理。
照射野标记线,必须清晰可见;每日可用水清洗皮肤,严禁用香皂类清洗防止标记线洗掉,稍有模糊时要找医生用专用墨水重划,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自己描或家属划,以免造成治疗部位失误或不准确◆一般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一些体质很差的患者,即使已不能接受手术或化疗,但亦可完成放疗。
放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全身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因照射部位及体积剂量不同,加之有体质差异,每个病人对治疗反应不尽相同,少数患者稍有乏力,食欲欠佳或有恶心感,另有少数病人白细胞下降;后一类病人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或大面积放疗所致,一般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后,很快就会恢复;而单纯局部、小面积的放疗则无明显的白细胞下降。
◆局部放射反应程度与受照面积大小、剂量高低和组织器官有无其它病变有关。
一般脑瘤患者,头部照射后照射部位,毛发可能脱落,但治疗结束后,头发一般很快会生长出来;面颈部分照射后,可有口干;胸部照射一定剂量后,出现吞咽时疼痛,一般能耐受,可继续照射,照射结束后疼痛感很快消失;腹部照射发生腹泻,照射结束后,腹泻很快停止。
>> 放疗结束后为什么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1.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而目前任何一种治疗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可能,只是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率。
放射治疗也同样如此。
因此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必须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复发肿瘤。
2.有些肿瘤对放射线不太敏感,放射治疗期间消退不明显,而当达到足量照射放射治疗结束后肿瘤会渐渐消退。
这种情况下患者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根据情况作进一步治疗和处理。
3.放射线不但能杀伤肿瘤对正常组织同样也有杀伤作用,而射线对一部分正常组织的损伤是迟发性慢性反应,在放射治疗结束后才逐渐表现出来。
有些反应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否则造成严重的后果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上所述患者务必对复查给以足够的重视,切不要以为放射治疗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
复查的时间一般可以在治疗后的3~6个月,有些情况可以按医生的要求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
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
>> 放疗期间病人会有哪些全身反应?如何进行处理?在放疗期间常见的全身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等,一般都不十分严重,多是因放疗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所致,也有的是因为脑干受到照射或放疗野太大,加上患者精神紧张,忧虑、疼痛等都会加重这些反应。
可以服用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如维生素 B 6 ,胃复安或吗叮啉、胃蛋白酶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
另外,应确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把吃好饭当作首要的治疗,饮食上要作到色、香、味俱佳,种类多样,易消化,无特殊气味,饭后适当作些运动。
如果反应十分严重,可采用配合输液,静滴止吐药物,甚至暂时中止治疗的办法来解决。
另外,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也是全身反应之一,可予补血食物如猪肝、猪蹄、升血药物及中药配合治疗,必要时可输成分血并暂停放疗。
在放疗期间应至少一周查一次血象,监测血细胞的变化,及早对症治疗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当白细胞小于 3 X 10 9 / 升,血小板小于 70 X10 9 / 升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
>> 放射治疗中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放疗的副作用轻微,和化疗相比小的多。
2.治疗前所确定的照射部位,切不可自行描划或更改,以免漏照肿瘤组织,伤及健康组织。
3.治疗中心保持照射野在体表标记的完整、清晰,否则应及时找主治医师确定体表标记。
4.照射时病人要按医生叮嘱,摆好姿势。
5.摆完照射部位后,切不可自行移动所照部位,因有时自觉有症状的部位,不一定就是肿瘤所在部位。
6.治疗过程中不可自行用药。
7.每周医生检查1-2次,每位病人均有固定时间。
如遇不适可不受时间限制,应随时找给您看病的主治医师检查处置。
8. 一定按预约时间到指定的治疗室治疗,切不可迟到。
治疗结束后注意事项:1.治疗结束后要按医生的要求,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治疗结束要把治疗预约卡片保存好,可随时持此卡片来门诊,终生都可查到治疗时的病历。
3.按预约时间定期来院门诊复查,如遇不适可随时来院检查。
4.病人如长期同医院失去联系,本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您去信,届时请按所问内容回信。
5.随诊复查中如发现肿瘤复发或有放射后改变,将设法给予积极治疗。
鼻咽癌之診斷與治療共識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印行本共識手冊內所提之各種診治意見,為原則性之建議,希望能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但對臨床醫師之醫療行為無絕對之法律性約束力!由於醫藥科技持續在進步,每位患者的病情亦不盡相同;醫師應就病人之病情做個別的考量,病人和家屬亦應與醫師溝通討論,以決定最適當之診治方式。
著者:TCOG鼻咽癌研究委員會委員癌症治療共識建立之源由自1982年起,癌症已成為國內十大死因排名的第一位,每年罹患癌症人數已突破三萬人,可說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但是癌症之治療,在各醫學中心間或同一醫學中心內不同醫師間,有時也會有不同的作法,如此常對患者或家屬帶來困擾,甚至影響癌症治療之進行。
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集合臺灣20多家重要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並網羅癌症相關領域專家,依據臺灣目前重要癌症成立不同的疾病委員會,經由不斷的開會、討論及溝通,並藉助國外及國內專家的經驗累積,對癌症診斷、手術方式、分期標準、放射與化學治療的適用性…等,凝聚出治療共識。
這些共識可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並規範醫師治療的方向,不啻是醫界摒棄成見、尋求共識、走向合作的開始。
我們不希望臺灣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後,盲目信從非正統、不正確的治療方式;有了正確的治療共識,即可讓病患及其家屬有所遵循。
集合醫學界基礎及臨床方面專家的力量,來提昇臺灣本土臨床醫學的水準,是國家衛生研究院一向努力的目標,此次發佈癌症醫療標準的治療共識,對國內之臨床治療,可說影響深遠。
我們將秉持此一精神,次第將臺灣常見之癌症,訂定出治療共識。
此外,所有的共識皆會刊載於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網頁 (.tw) 上,單行本亦會出刊,提供民眾索取。
藉此,我要對所有參與草擬共識的醫師及專家學者們表達由衷的謝意。
他們在百忙之中南北奔波,只求對臺灣癌症尋求最佳的治療共識,其參與之熱忱和苦幹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吳成文目錄一、簡介 1二、鼻咽癌之臨床表現與診斷 3三、鼻咽癌之放射線診斷與病理 6四、鼻咽癌之分期9五、鼻咽癌之治療通則12六、鼻咽癌遠端轉移之治療15七、鼻咽癌局部復發之治療16八、鼻咽癌之追蹤17鼻咽癌研究委員會名單18鼻咽癌共識撰寫小組 20參與評論之各學會代表名單21一、簡介鼻咽癌,乃中國人特有之癌症。
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
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
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鼻咽癌之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
其診斷需要經活體切片作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診斷確立之後,需要先行判定其臨床分期,其中包括耳鼻喉科之常規理學檢查、腦神經理學檢查、肺部X光、肝臟超音波、全身骨骼同位素掃瞄、頭頸部之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等。
臨床分期確立以後,才施行治療。
鼻咽癌之治療主賴放射治療,早期 (第一、二期) 單用放射治療之結果就很好,但晚期 (第三、四期) 或復發之病人可能需要併用化學及手術治療。
經正規治療之結果,全部病人五年之存活率約有60%,早期病人可高達80%以上,而晚期病人也有30%以上。
除了少數病人在治療開始就有遠端轉移其病情較難控制之外,鼻咽癌並不是絕症,是一種可以控制及治癒的癌症。
經正規方式治療以後,病人多數能夠恢復,而回去工作。
台灣鼻咽癌之早期診斷率以及治療成績,如今在世界上是相當突出而有名的。
治療後,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二、鼻咽癌之臨床表現與診斷鼻咽部位於鼻腔後方與口咽上方 (即軟 後上方,無法直接目視),經由後鼻孔與前面鼻腔相通,經由側壁之耳咽管與中耳腔相通。
鼻咽部經由豐富之淋巴管與咽後淋巴結及其他頸部淋巴結相通,鼻咽癌之臨床表現與這些解剖學特性相當有關。
鼻咽癌常見之症狀如下:1. 頸部腫塊: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