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目精选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0.96 KB
  • 文档页数:42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听琴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说话。朋友家有很好的音响设备,我们交谈时,客厅的喇叭里放着一张弹奏古琴的唱片。开始我并不留意,然而那奇妙的琴声最终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不住中断话题,谛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

这是非常奇妙的声音,单纯、委婉,使人联想起在山间的泉水。这是在月光下流泻的泉水,晶莹清澈,蜿蜒曲折,跌宕起落,时而一脉如壶滴,时而汹涌如奔马。水花撞击着岩石,发出清脆幽远的回响。沉浸在这样的琴声中,人会很自然地想起王维的诗:“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

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王维的诗句,简直就是琴声的绝妙写照。这琴声,也使人想起《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描绘:“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累累乎端如贯珠。”想得更玄一些,仿佛能想见一个宽袍长发的哲人,面对着流水,思绪起伏。抑扬顿挫的琴声就是他自由自在的思想在天地间飞翔。

“那是《流水》,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结知音,弹的就是这曲子。”朋友向我介绍道。

数千年前的琴曲能否流传到今日,我很怀疑。不过,这琴声确实古意盎然,没有丝毫现代人的浮躁和张狂。在七根弦上,能弹出如此美妙而富有内涵的曲子,实在是让人惊叹的事情。古代的文人,曾经将抚琴作为必修的功课,所谓“琴棋书画”,琴列在首位。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有不少和琴有关的逸事,最出名的就是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琴声能代替语言,表明心迹,沟通感情,使两个陌生人成为知己。这样诗意的传说中,凝集着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诸葛亮在城头弹琴退兵的故事,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如此戏剧性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太可能发生,也许这就是民间故事和小说家创作的结合。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诸葛亮的琴艺和琴声没有一字描绘,只是交代情节,然而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诸葛亮怎样才能在琴弦上弹出他的镇静,弹出他的大智大勇,这又需要怎样的心理素质和艺术技巧,且去自由想象吧。司马懿

1 / 42

必定是深谙琴艺的,他能从琴声中听出弹奏者的思想和心情,只是他无法识破一个智者绝顶高超

的骗术。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我看过现代人演的这个场景,演员靠的是脸部表情,而

诸葛亮弹琴时的指法是无法表现的,那迷惑了司马懿的琴声,更是难以展现。历史上有关琴的著

名故事还有《广陵散》,这是一阕叙事曲,记叙的是战国时聂政刺韩傀的故事,据说早已失传。《广陵散》的失传,曾被许多人演绎,《世说新语》中有《广陵散绝》,不到百字,却把故事写得

惊心动魄:“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司马昭无视三千太学生的请愿,杀了嵇康,后悔时已经来不及。嵇康临刑前弹的《广陵散》,应

是此曲最后一次在世间回荡。一个临死的人,能沉着地将一段复杂的叙事曲弹完,也是不可思议

的奇事。至于故事的真伪,恐怕也无从考查了。

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喜欢古琴,业余时间也自习操琴,是现代都市中难得的雅士。听说我

对古琴有兴趣,朋友便赠我一张古琴独奏的唱片,演奏者是龚一和戴晓莲。演奏的曲目中,有

《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名曲,竟然还有《广陵散》。我不明白,这已经绝响的古调,如何又在今人指下复生?或者,关于它绝响的故事,本来就是无中

生有的民间传说?对于唱片里的古曲,我宁信其真:这就是古人弹奏的《广陵散》,就是嵇康临刑

前弹过的《广陵散》。这样的曲子,人们是不应该轻易忘却的。听着这些使人回肠荡气的古琴曲,遐想古人曾经历过的情境,只觉清风袭人,松涛、月色、水光扑面而来,有金属的撞击声,也

有铿锵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情境,已经难以复返。于是想起刘长卿的《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李白当年听着这些曲子,也曾感叹道:“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刻,在古琴的余韵中,我推窗远望,既无碧山,也无

秋云,唯有新建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脚手架,陈杂在天地间,压迫着我的视野。这样的景色和古

琴曲毫无关联。此时,不妨学韩愈,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浮云,一片柳叶:“浮云柳絮无

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有删改)

1.文中对音乐弹奏者伯牙、诸葛亮以及嵇康的描述,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 / 42

答:

2.第二段引用王维的诗句以及《礼记·乐记》中的句子,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答:

3.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5分)

答:

4.根据全文,分析“我推窗远望,既无碧山,也无秋云,唯有新建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脚手架,陈杂在天地间,压迫着我的视野”的深层意蕴。(6分)

答:

一、

1.答案伯牙:单纯、委婉,对知音的渴望。诸葛亮:从容、镇静,大军压境下的智勇。嵇康:对《广陵散》要成为绝唱的内疚、遗憾,直面死亡的沉着、镇定。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原文,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然后抓住文中写伯牙、诸葛亮以及嵇康的相关内容,尤其要关注其中描写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词句。根据“这琴声确实古意盎然……实在是让人惊叹的事情”“琴声能代替语言……凝集着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可总

1 / 42

结出伯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单纯、委婉,对知音的渴望。写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的故事,“怎样才

能在琴弦上弹出他的镇静,弹出他的大智大勇,这又需要怎样的心理素质和艺术技巧”表现了诸

葛亮的从容、镇静,大军压境下的智勇。“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表现了嵇康对《广陵散》要成为绝唱的内疚、遗憾和直面死亡的沉着、镇定。

2.答案①通过引用将作者听音乐的感受化抽象为具象,同时描绘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②表

现了作者对《流水》的喜爱。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解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些文句都是在描述听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描绘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通

过联想,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从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角度分析,所引用的内容表现了

作者对所听音乐的喜爱。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引用的内容都是诗文古语,这样的语言使文章

更有文化内涵。

3.答案①开头写在朋友家听弹奏古琴的唱片,引出话题;②主体借助丰富的联想,引述了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空城计”城头弹琴退兵,失传已久的《广陵散》等故事,表现

主题;③结尾联系现实,抒发感慨,收束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本文谈论的话题是音乐,开头第一段通过写“我”在朋

友家听到弹奏古琴的唱片,“开始我并不留意,然而那奇妙的琴声最终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

不住中断话题,谛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引出“琴曲”这一话题。文章中间部分由琴曲引

发各种联想,引述了历史上与琴有关的名人逸事,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最后又回到

现实中朋友送“我”的古琴唱片上来,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情。

4.答案①对传统音乐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的消失感到惋惜。②对现代人只注重物质生活、

内心浮躁难安表示遗憾。③含蓄地表达了“我”对宁静、优美、自由的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句中写到“我推窗远望”,从对琴曲的无限美好的遐想

中回到现实。眼前的“新建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脚手架”,代表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这个社

会充满了浮躁之气,“我”并不认同这种风气,内心向往的是古琴唱片中那美好、自由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1 / 42

春挑马兰头

刘学刚

①一粒草芽儿往出拱,先是露出两片娇嫩嫩水灵灵的子叶,深深地吸一口掺和着阳光味道的

空气,然后,一根细嫩的茎秆直愣愣地立了起来,抖一抖尘土,都能听见它咔吧咔吧的拔节声,这

就是立春。

②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名称,都有各自特定的声响和色彩,天地因之敏感、细腻、感性,并

经由草木、气候和天况做出响亮的回应。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亦称报春、邀春、打春、迎春、咬春。“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立着的

春天是要用牙齿去咬的,清人叶国观用诗歌保存着“咬春”这一古老的行为艺术。野菜有灵根,

糅合着泥土的清新和阳光的芳香,“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这个“咬”有着做百事之前的

从容和坚定。春盘上一堆白根绿叶,外嫩里鲜,咬上一口,啧啧,真的连舌床也爽爽地淌着鲜味儿,鼻息哧溜哧溜地喷着,全身的经脉被几棵仙草打通了,整个人鲜气得很。

③春天,野菜到处都有。荠菜、苦菜、萋萋菜、灰灰菜、云星菜、马齿菜,春天的大地就是

一个偌大的春盘,盛得满满的,让你一次咬个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

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洁白的纸闪着春盘的光芒,周作人不是在苦吟雕琢,而

是把一个个新鲜、活泼、有趣的汉字请到他的春盘里,把玩品味。挖野菜,也叫打野菜、采野菜、拔野菜。带着剪刀寻野菜,在我们那里,就是采马兰头了。采马兰头,又叫挑马兰头,百里挑一的挑,只挑马兰头的嫩梢梢嫩叶叶,留下它的绿紫茎继续生碧叶,开紫花。春挑马兰头,依然保留着

古代的生活方式,人们就像对待休耕地那样,不去扯断马兰头的根茎,让采撷鲜叶嫩梢成为整个

春天的日常生活。“咬春”不再是一个节气,而是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和说话、走路一样的行为。贯穿一个春天的鲜叶嫩梢,让人感到生活的日日新,感到春天之神的持续眷爱,由此坚定在

土地上过一生的信念。

④马兰头,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地边、路旁、沟畔,野地里也有。小麦

返青的时候,它们开始吐绿,新吐的绿应和着回返的青,这场景,那叫一个春色无边。马兰头高者

可达一米,原名马拦头,明人王磐《野菜谱》有句“马拦头,拦路生”,好个“拦路生”,道出了

马兰头不择地而生的迅猛长势。

1 / 42

⑤民间有谚语云:“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了,新芽在地下的呼吸声依稀可闻,被遥望近看的草在大地上铺陈着。在向阳背风的洪沟河南岸,已有植物竖起了它绿色的旗帜,无遮无拦的阳光洒落下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只只温情的手,把那些碧绿的叶抚摸得更鲜润、更光彩。它直立的绿茎带些许紫红,显得很有深度。叶子是一色的碧绿,却在形状上生出一些姿态来。它的叶儿很薄,叶脉清晰,一条小河一般的主脉从茎株分离出去,径直流向叶端。基部叶尚未脱落,它的茎株就冒出一些长条形的叶子,交互向上攀升,有些迫不及待了。叶缘有羽状的浅裂,那是料峭的风给咬的吧。后发的叶子窄一些,也更长一些,有些柳叶的姿容,无缺刻。这种植物三四月间最为繁茂,春雨足,叶肥嫩。夏五月,淡紫色的花单生枝顶,头状花序,整朵花就像儿童画笔下的大太阳,中间是金黄的一团,放射的紫色光线用波浪线条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来,很有童话情趣。

⑥这早春就站立的植物,其花似菊而色紫,我们叫它“野菊花”,也有人叫它“路边菊”,其茎叶可摘食。“俗以摘取茎叶,故谓之头”,南国北疆皆呼之为马兰头。《本草纲目》载:“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似泽兰,但不香尔。南人多采汋晒干为蔬及馒馅。”很久以前,南方人自制的马兰头干菜让春天的气息和味道蔓延到了秋冬,这是一种向后看的目光。马兰头吃法很多,可以凉拌,苏南地区有一道小吃,叫“马兰头拌花生米”,清爽又脆香,单听这菜名就让人喉结大动。马兰头熟食,爆炒、炖食、煮粥均可。还可以制作马兰茶,马兰叶添以白糖,开水一冲,爽爽的香、微微的苦、美美的甜都跑到你的舌尖尖上了。

⑦马兰头味辛、性凉,凉拌最为爽口。新挑的嫩叶叶细梢梢犹如害羞的雪,落入滚烫的情怀岂不化为热泪一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建议:“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鲜凉、滑爽、甘香,这正是马兰头的本味。洗净的嫩叶嫩梢,沸水里先滚一趟,把涩味赶跑,然后清水养一下,养出一盆绿翡翠,沥干,切碎。备配料,胡萝卜的黄丝丝、嫩黄瓜的青条条、豆腐干的白片片。三者拌入马兰头的嫩叶叶细梢梢,撒一勺精盐、白糖、味精之类的亮晶晶,淋几滴陈醋、麻油、酱油之类的浓浓情,拌匀,就是一道凉拌马兰头。吃吧,吃吧,就在筷子探向盘中菜的一刹那,突然怔住了,这哪里是一道凉拌菜,分明是大地的无边春色、人间的绝美风景。

⑧立春,是一年的初始。早春的马兰头,直立着它的茎,碧绿着它的叶,任你挑,任你咬,让你的身体也跟着发芽,让你整个人一年四季都春天。

1 / 42

(有删改) 5.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6.赏析第⑦段画线部分的句子。(6分)

答:

7.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8.根据全文,分析“咬春”的多重意蕴。(6分)

答:

二、

1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