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技能
- 格式:ppt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8
简述课堂教学体态言语特点
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包括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以及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交流、确保信息传输、提高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体态语言的特点包括:
1. 非言语性:体态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主要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2. 高度情境性:体态语言往往只能在特定情境中使用,情境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
3. 多种表达方式:体态语言包括多种表达方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
4. 高度灵活性:体态语言的灵活性非常强,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表达。
5. 传递信息的可靠性高:体态语言的可靠性非常高,可以准确地传递信息,减少误解和歧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促进学生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体态语言,保持良好的姿态和表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来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最后,教师应该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如通过幽默、夸张等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交流师生感情、沟通知识信息的另一种重要语言。
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另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从知识、情感、意念等方面塑造着学生。
教师如能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这门艺术,必能使课堂生动和具有感染力,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艺术地运用眼睛爱迪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人的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情感。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艺术地运用眼睛。
1.把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如能自如、合理地投向每一个学生,则表示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感。
2.学会对每个学生的目光交替“对流”。
师生眼光的接触,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在巧妙地传递和表达。
教师要从课堂上与每个学生的目光交替“对流”。
这样既可以把握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教授内容、方法和速度,又可以随时以眼语对学生施加影响:或赞许、或批评、或制止、或激励等,以期在这种相互“对流”中实现教与学的同步运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巧妙地运用脸语表情能提供和传递大量的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应该和谐、亲切、充满工作热情。
1.把微笑带进课堂。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期许和激励,而面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常常会伴有困难和难以理解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
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
2.富有情感、巧妙地运用表情。
教师授课要富有情感,这也易于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如教师讲述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或分析感情成分浓厚的课文时,如果教师平平板板、言而无情,为生难免怀疑教师讲的是否出自内心,是否具有真理性,因而使讲授内容的可信度下降,减弱教学效果。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举止、姿态、表情传达信息的一种非语言行为。
它是心灵的外露,具有直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是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和完善,有时比口头语言更具体、丰富、感人。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那么它的每个眼神,每个微笑,每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此,体态语言有着口头语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影响作用。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身教反应在许多方面,而体态语言是身教的一部分。
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通过仪表、表情、手势、眼神甚至服装、发型等方面所展示的态度、情感和修养,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而仪表是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感兴趣往往是由对该教师的喜欢、好感、敬佩开始的,教师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就会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并增添教育的魅力。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头发蓬松杂乱,穿着不修边幅、不整洁,或者过于爱打扮,涂脂抹粉,奇装异服,就会给学生不负责任、轻浮、暴躁、敷衍的印象,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私下议论,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仪表应该是既不刻意打扮,又不古板僵化,既能保持和谐端庄,又不失时代风尚、个人风格,应恰到好处的展示出教师的风度和气质,自然得体的通过外表体现自己的职业形象,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教育影响作用。
这样就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传递信息和提高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传递知识、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工具是口头语言,但是,用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更为生动、准确的传递教育信息,交流情感,也是不可缺少和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体态语言有时有直接表意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只用眼神、表情就可以传递肯定或否定的信息,如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者一个蔑视的白眼,都会让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头。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是无形的且无处不在的无声语言,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表演欲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 体态语言运用在课堂调控上面含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会解除课堂的压抑,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学习;面容舒展,用期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重视和鼓励,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把心中的真挚和诚恳、信任和鼓励、赞美和肯定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注意用它们调控课堂,将一些不利学习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引导课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走进教室的姿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应于上课之前,在教室外停留片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那些烦恼心情抛置于教室门外,以良好的心境、轻快的步履、精神饱满、举止大方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
这样良好情绪就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更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试想想: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也必然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
一位老爱打磕睡的学生说:“每当我们的老师精神抖擞,昂首挺胸站在讲台上时,我的磕睡虫立刻被吓跑了。
1.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j陕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
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
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有声语言交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无声语言交流,有时还可能是无声语言占主导地位,譬如,聋哑人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有声世界,但他们用无声的语言可以展现出同样的甚至是加倍的精彩。
看过2021年春节晚会的人们一定对全部由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记忆犹新,他们精湛而步调一致的动作同样能表达出他们的心声,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具有历史意义的毛主席的挥手之间定格在那一刻,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一种我们必胜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举手投足之间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等身体态势不断地发出信息,这些人们在交际过程用来传递情感、表达态度的特定身体态势就是体态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凝视的方向、交谈二者时间的距离、体形及服饰等。
人们的体态语言极其丰富,表达的意思更是精彩非凡。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有分寸地利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加个人的教学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性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个体。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好或坏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如其分,配合言语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分布,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直接反映教师的好恶,学生就是通过这扇窗口,窥视教师的态度,引起相应的心理效应。
当你的目光停留在某个学生身上时,他会接受这种信息:老师注意我了。
而不同的目光注视,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含笑的目光落在一个犹豫不定没有信心的学生身上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心;落在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它代表了肯定与赞赏。
而严厉的目光落在一个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可以使其注意力回到课堂,精神集中。
当然目光的主食是将长短要把握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2012.05学教育114语文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蔡李萍(张家港市南丰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28)[摘要]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与策略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要充分发挥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功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妙用体态语言,创设课堂美的氛围,则更能起到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之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态语言;作用;运用技巧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和体态语言两类。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只重视口头语言的设计和发挥,而体态语言往往比较随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仅用口头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
所谓体态语言表达,是指教师借助身体动作进行表情达义、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
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口头语言表达,使口头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代替口头语言,起到表情达义的效果;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组织课堂教学;助于增进师生感情。
因此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描述教师的体态语言的作用,可谓惟妙惟肖。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体态语言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地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激情,因为只有教师充满激情,师生才能达到最融洽地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濡染着学生的心灵,感染着学生的情绪。
如果教师愁眉紧锁,怎么能描述出《春》的如诗如画?如果声音低沉,怎么能表现出《最后一次讲演》的愤激慷慨?如果无精打采,又怎能表达出《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体态语可用于直观认知、情感体验、形象思辨和组织教学。
一、直观认知课堂教学的首要追求目标是认知,它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
综合2014·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光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则未免显得单调、枯燥、呆板,难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等,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也弥补了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使得教师能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
为此,我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体态语言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体态语言是直接用形象诉诸视觉器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它能将情感之类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化繁琐的语言表达为简单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在上《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充分运用了体态语言,把本课的难点变得既形象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重点与难点。
如第一句“雪花晶晶亮呀啊,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这一乐句出现了音乐上行和音乐下行的旋律走向,在学唱这句乐句时,学生难以把握,他们认为这种旋律很抽象、很空洞。
借此,我运用了雪花飘的手势,让学生根据我的体态动作来体会音高的走向,同时让学生明白音高是怎样通过手势进行变化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旋律的走向来创编更适合的体态律动。
可见,借用体态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态语言应与口头语言有效结合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语言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教师的语言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恰当地、灵活地有效结合,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打开,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除了口头语言之外,教师的体态语言也是传递教育信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我对教师体态语言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要体现尊重与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例如,当我走进教室时,面带微笑,目光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爱。
在课堂上,我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点头鼓励,给予肯定和赞赏。
这样的体态语言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要传递明确的教学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教学意图。
比如,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会用手指着重强调,并配合眼神的交流,让学生知道这是需要他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此外,在课堂上,我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体态语言,以适应不同教学环节的需要,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要具有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保持端庄大方。
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教态自然、举止得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会保持坐姿端正,认真审阅每一份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负责。
此外,教师的体态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体态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我会运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教师的体态语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通过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会微笑点头,给予鼓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会保持耐心,用温和的语气引导他们重新思考。
初中语文县级论文评比此时无声胜有声——如何运用体态语言助推语文课堂教学单位:南照镇中心学校姓名:马姣娇时间:2019年5月此时无声胜有声——如何运用体态语言助推语文课堂教学颍上县南照镇中心学校马姣娇摘要: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体态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和修饰作用,可以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授课效果提升一个高度。
关键词:体态语言规范使用竭力打造改善摒弃正文:语文是一门最具情感性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修养,语文老师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信息传递方式来表情达意,有效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其中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和修饰作用,可以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教学中适时运用体态语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次听特级教师王传扬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王老师讲到“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一段时,边讲解边放低了身子,认真地作出了老态龙钟的姿势,仰起头,慢慢摇晃着向后弯转过去,大家在他滑稽的表演中理解了句子的内容,也明白了多音字“拗”在这里的真正含义……这里体态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诚然,课堂教学主要运用的是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讲授效果,如果老师整堂课都是一个表情,至少可以说老师没进入角色,还没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但如果辅以得体的体态语言,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调控,把授课效果提升一个高度。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呢?一、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规范使用体态语言。
第二节教学体态语技能一、教学体态语的涵义和特征我们把在人际交流中能够传递特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它是人类除言语行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
所谓教学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表达情感态度的一种无声教学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这里有交谈者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一忽儿又好象在怀疑所作结论的正确性而眯缝起来的眼睛,有表情,还有手势……”教师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具体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的体态语言,与人们日常使用的体态语言相比较,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有意性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的体态语言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例如见了熟人,面部会很习惯地、随意地露出笑容以示好感;与人交谈打手势,也是随随便便,无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准备。
而教师则不然。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位于众多学生视线的焦点处,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从而给教学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语言应该时刻加以注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意性”。
有人曾进行过这样一项简单的实验:选取某中学两位青年教师(A、B),他们学历相当,教学能力不相上下。
给每人一份同样内容的文章,要求两人能熟记背诵,只是单独通知A教师准备讲演。
两天以后,从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级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分成C、D两组分别听A 和B的讲演。
A因为事先做了准备,因此讲演时体态调控从容,和谐自然,而且为了配合演讲还特别设计了几个恰切的手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B虽然对演讲内容了如指掌.但因未做体态语言方面的准备,演讲中缺少手势配合,单调呆板,而且出现了一些消极体态语,如翻眼看天花板等,引得学生哧哧发笑。
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出处:现代教育报体态语言是指人体各部位的动作语言。
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包括教师的情绪、举止、表情、运眼、运手等,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
教师如果能掌握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利于师生间信息的传输,情感的及时交流,对课堂活动及其主体进行必要、及时地调节,达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各种体态语言的使用,使之与有声语言最佳组合,协调一致。
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饱满高昂的情绪教师走进教室,给学生的第一个印象不是知识是否丰厚,教法是否得当,而是教师的精神风貌。
学生可以在细微之处领略觉察到教师的情感变化,从而影响到听课情绪。
因此,教师应把三尺讲台作为一片净土,不管其社会际遇如何,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只要一走上讲台,那么他心中的不快、烦恼、委屈、身体的病痛以及一切杂念即一扫而光。
面对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如同一片干裂的土地急待自己去浇灌,如同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急待自己去喂养,这时教师只有一个意念——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事情。
即使走下讲台瘫到在地,那么在讲台上也一定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心到神随,以忘我的投入,让智慧与激情荡漾整个教学空间。
教师通过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来回应老师,并在行动上作出积极的反应。
二、端庄大方的举止课堂上,学生在尊师的同时要观师——几十双、几百双眼睛一齐投向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
学生观察到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后,便建立起教师的威信,由此产生对学生不可动摇的乃至终身的吸引力。
学生处处遵从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和蔼可亲的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的一个著名公式表明:一个信息传达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3%的表情动作。
论教学体态语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教师授课时有意识使用的有声语言伴随物。
本文通过对体态语的类型、特点及其具体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指出体态语的存在及其使用体态语辅助课堂教学的意义,使教师认识到恰当运用教学体态语对提高教学将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体态语;作用;特点;教学;策略人类所构建的神圣的语言殿堂,是由三根坚不可摧的擎天大柱支撑起来的,他们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而在教育教学领域,一说到教学语言,就多论及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伴随有声语言的手势、身体、动作姿态等无声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即体态语。
“我们把手势、身势和眼色以及沟通者和接受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等一系列与沟通者和接受者的身体姿势有最直接关系的伴随语言手段,称为体态语”[1]。
有声语言靠声音传递信息,运用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语义表述准确、鲜明、生动,语音优美、和谐的教学语言,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信息。
而体态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教学中,人们常用它来弥补教学语言的不足,而且体态语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传达比较细腻的思想感情上,往往能起到口语表达所达不到的效果,把人的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直观而且形象,而仅仅靠口语,却难以充分有效的表达出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可以说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一堂好课,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是一杯清甜的甘露,是一支优美的芭蕾,它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这种教学效果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卓越的二度创造。
而在二度创造过程中,教师体态语是直接而有力地影响着教学美感获得的因素之一。
英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的主任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注意,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