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黄于民

广州光与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色彩现象是一种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没有色彩就没有花红柳绿,没有色彩就没有碧海蓝天,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没有色彩的世界无疑是个黑暗死寂的世界。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绚丽的色彩包围之中,并在这包围之中感受到时光的美好,时间的温馨,人生的愉悦。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永恒。

一、光的基本知识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至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到780nm (1nm=10-6m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

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们的不同色彩感觉。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二、光的视觉性质

视觉是由进入眼睛的可见光引起的一种感觉。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从外部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与眼睛的视觉特性、照明条件以及视觉舒适感有关。眼睛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它的明暗视觉和视觉效能。影响视觉舒适感和引起视觉疲劳的主要因素是照度水平、照明均匀度、眩光和明暗视觉的变化等。这是研究光学的基础知识。

明暗视觉

视觉分为明视觉、暗视觉和中间视觉。明视觉主要由眼球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起作用,通常要求的亮度至少为每平方米几个坎德拉(cd)。暗视觉主要由视网膜的杆状细胞起作用,所需的亮度一般低于每平方米百分之几坎德拉(cd)。中间视觉介于上述两种视觉之间。杆状细胞不能起分辨颜色的作用,只有锥状细胞感受光刺激时才有颜色的感觉。杆状细胞对波长为 510纳米的光最敏感,而锥状细胞对波长550纳米的光最敏感。

视觉效能

眼睛完成视觉工作的能力称视觉效能。常用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对比灵敏度、视敏度、视感受速度来综合评价眼睛的视觉效能。眼睛能够识别某背景上的任一物体,主要依赖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

度差别和颜色差别,即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

眼睛所能辨别的物体与背景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用临界对比的倒数来评价眼睛辨别最小对比的能力称为对比灵敏度。

视敏度是眼睛分辨两个相邻物体(点或线)的视角间隔(通常用角分表示)的倒数;视敏度也是视力的倒数。

视感受速度是人们感受形像所必需的最小时间的倒数。

三、光的色彩

自然界中只有光,本没有色,人的眼睛为了区别光的不同,建立了色的概念,大部分关于色彩的理论都建立在对人们的感觉实验的基础之上。在人的眼中有三种蛋白酶,分别敏感于某一特定波长的红、绿、蓝三种光中的一种,这样实际上人只能感觉到一个光谱中的三个特征方向。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对于自身发光的物体,颜色是由他所发出的光在人眼所能感知的三个方向的刺激来决定的。然而对于反光的物体,颜色由照射他的入射光和被他所吸收的光来决定。用一组与白光在这三个特定方向上对人眼刺激值相同的红绿蓝三色光就可以在人眼中模拟出白光的效果,但当这个白光和红绿蓝三色光分别照在同一物体上时,被吸收掉的光

不同,反射出来的光也不一定相同,人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可能就不同。

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对光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谱决定,不同的入射光线可能造成物体的颜色不同。我们说"花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白色光中400~500nm的蓝色光和500~600nm的绿色光,仅仅反射了600~700nm的红色光。花本身没有色彩,光才是色彩的源泉。如果红色表面用绿光来照射,那么就呈现黑色,因为绿光波长的辐射能被全部吸收了,它不包含可反射的红光波长。可见,物体在不同的光谱组成的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色彩”并不是物质本身的物理性实体,只有光波波长才是物理性现实存在,物体的固有性质只是它对可见光谱中某些波段吸收或反射的能力。

四、光色的生理特性

从视觉眼睛的生理特征出发,经剖析发现人眼的锥状细胞处于视网膜中央,它对于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很强,而杆状细胞则处于视网膜边缘,它更能感受微弱光的刺激,而对于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较弱。明视觉状态下人眼中主要是视网膜中央的锥状细胞产生视觉效果,其最大的视觉响应在光谱蓝绿区间中的55nm 处。随着照明水平的下降,处于视网膜周边的杆状细胞逐步被激活,到了暗视觉状态下,主要为杆状细胞产生视觉作用,其峰值视觉响应为507nm。介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的中间视觉状态下,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同时发生作用。周

边视觉能力主要受杆状细胞的影响,此时人眼对短波长光更加敏感。正是由于此,环境的明暗不同时,人眼中起作用的细胞类型不同,颜色的感觉就会有差异。

不同颜色的光波,在能量相当的情况下眼睛感受的刺激程度不一样,如:在同样能量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感觉亮度不同。比如感觉红色的比深蓝兰色的亮。我们通常把白色、黄色、浅红等淡色称为亮色,翠绿、普蓝、黑色等重色称为暗色。

五、光色的心理感觉

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心理颜色和色度学颜色的另一区别是,色度学所研究的是色光本身,而不牵涉到研究的环境和观察者在空间的位置以及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因素。例如,色光的背景,在CIE系统中是暗黑无色,并且用实验证明了不同的背景并不改变匹配数值。但是,在心理颜色视觉上则不然,当背景改变时,许多心理作用如颜色分辨力、色相、饱和度、

明度等都会改变。

凡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光,两种颜色相混呈现灰黑色,那么这两种色光和这两种颜色即互为补色。补色的位置,在色相环上属一直径的两端,也就是对顶角的位置。

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例如看黑色的物体和闭着眼睛的感觉是不同的。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经作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有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有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一些感受。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有退却的感觉,暖色有逼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颜色引起的物质性的心理错觉,是艺术家或设计家最可利用的手段之一。通常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远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感到更接近方形。

各种色彩的象征:

红色――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

橙色――光明、华丽、兴奋、甜蜜、快乐……

黄色――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

绿色――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蓝色――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白色――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

黑色――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色彩本身是不体现思想感情的。但是,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却逐步给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受,以及由色彩所产生的种种联

想。例如,从红色联想到火焰,蓝色联想到大海,这种联想便产生了明确的概念,使人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总之,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光线的一部分经有色物体反射刺激我们的眼睛,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反映。

六、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此外,观视距离的远近、物体的大小、物体表面粗糙度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物体颜色的感觉。

1、亮度的变化

自然光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时刻发生亮度的变化,很不稳定。如晴天和阴天的太阳光强度相差很大。人造光源比自然光源稳定,但也有亮度的变化。例如白炽灯,亮度增大时,颜色趋向于白;亮度减弱时,颜色趋向于红。光源的亮度变化对物体颜色有直接的影响。物体的固有色在入射光亮度适中的时候表现最充分。太亮的强光会使固有色变浅,太暗则会使固有色灰暗乃至消失。

2、距离的变化

光源与观察者距离的变化,会使光源色发生改变。如白炽灯光,随着距离的推远,其颜色由黄逐渐向橙、橙红、红色变化。

光源色对物体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光亮部位。不同的光源

色对物体色彩变化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大致以红光最强﹑白光次之﹑再次为绿、蓝、青、紫等。

3、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物体在标准日光下的颜色,称为固有色。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其固有的本征频率,对入射的白光都有固定的选择吸收特性,也就具有固定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因此人们在标准日光下看到的物体颜色是稳定的。固有色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了记忆,又称为记忆色。

环境色对物体色的影响在物体的暗部表现得比较明显。环境色对物体的颜色的影响取决于环境色的强弱,邻近物体与被观视物体的距离,被观视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颜色等性质。一般地说,邻近物体与被观视物体靠得越近,被观视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线越强,则环境对被观视物体的颜色所施加的影响也越大。反之,与邻近物体距离越远,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浅,物体受环境色的影响越小。

环境对颜色的影响还有另一种形式,如图所示,中央的小方块都具有同样的灰度,但由于受到周围的颜色的影响,使人对每一块色块有的不同感受。因此,如不把观视条件确定下来,无法把同一色块的物理性质和它所引起的视觉感受统一起来的。为此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CIE)推荐了一套标准观视条件。

物体的基本颜色特征是固有色,但由于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使物体表面的色彩丰富多变。在特定的光源与环境下物体呈现的颜色称为条件色。每一物体的颜色都是物体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综合体现。

一般说来,物体的固有色很容易确认,而条件色却很复杂。一件好的灯光艺术作品,恰恰是通过条件色来充分体现其复杂的空间关系的。参考文献

1、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安宁

2、色彩艺术[瑞士] 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

3、色彩史话[日] 城一夫著.亚健,徐漠译

4、中间视觉浅析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姚佩玉林燕丹邵红陈大华

由印象派绘画作品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引发的思考

由印象派绘画作品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引发的思考 文ˉ山西省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ˉ韩曦 [内容摘要]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开创者,印象派画家作品中包含了许多新的造型因素。尽管在当时这种画法有悖于传统的表现风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 不仅动摇了传统的绘画观念,而且促成了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 [关键词]色彩印象派静物画 印象派画家按照自身的审美和情感表达,不再更多地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是将光线和色彩作为重点表现物体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所带给人的视觉感受。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莫奈绘画作品色彩观念的分析 19世纪之前的绘画风格追求的是画面形与色并重且要互补分离的特点,在色彩表现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固有色的真实客观表达。随着这种风格成熟之后出现的印象派从根本上动摇了模拟自然界客观色彩为表现目的的传统绘画观念。印象派中的代表画家莫奈致力于自然环境与光线关系的研究,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画在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奇妙的变化。印象派画家依据自身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将光线和色彩作为新的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表现物体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所带给人的视觉感受。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因此莫奈的色彩观念是值得我们去深深领会和探讨的。莫奈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充分运用色彩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唤起人们的视觉留意与情感共鸣,从而使其绘画作品表现出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我们通过学习和观察大师的绘画作品了解到,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将本人的真实情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莫奈作品感染我们观者的并不仅仅是扎实的写实才能、画面中所包含的故事情节,还有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情感表达的画风。艺术家在平凡的世俗世界中捕捉到有价值和感兴味的事物,用丰富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并将本人的心血和感情凝聚在作品中。 莫奈常常关注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他在绘画中用色彩去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常常消逝在光色之中,这种风格的表现使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构造。其绘画所表现的光线、颜色的生机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的构图来塑造外形的传统表现方式。 莫奈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领会着色彩的魅力。在其画作《日出·印象》中,莫奈捕捉日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形成雾气融合的日光,画面的暗部或阴影的部分并不是纯黑色的浓淡变化,而是由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组成的,并构成奇妙的过渡。正是由于这样,莫奈可以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在创作中变得十分关键,他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四周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 因此,莫奈在创作作品时将景物的体积感淡化,加强了色彩方面的要素,根据光反射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构成空间,表现出鲜明生动的景物印象。从观者以及后世的美术评论家的角度来说,莫奈的景物画,突破了“固有色”对物体的限定,这是莫奈特殊色彩艺术语言的表现,表现出大自然给予物体的灵动之美。 莫奈并不满足于可以画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描画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弥漫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对同一主题重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写生描画,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氛围,用极具纯熟和精练的色彩言语描画的《睡莲》,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二、塞尚绘画作品色彩情感的表达

补色概念

补色概念 补色(ComplementaryColors)又称互补色、余色。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如黄与蓝、蓝与红、红和绿均为互补色。 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做个简单的实验即可得知。当我们用双眼长时间地盯着一块红布看,然后迅速将眼光移到一面白墙上,视觉残象就会感觉白墙充满绿(青色)味。这种视觉残象的原理表明,人的眼睛为了获得自己的平衡,总要产生出一种补色作为调剂。 这种现象还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有些作品画面色彩单调,而且生,这是由于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不能满足视觉补色的平衡要求而造成的。在约翰内斯·伊顿先生设计的色彩环形轮上,对比色(互补色)是每条直径两端上的色彩。互补色还具备两种特征:[1] (1)两个互为对比的颜色如红和绿,靠近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各自的色彩都在视觉上加强了饱和度,显得色相、纯度更强烈。 (2)这两个色彩调和后成为明度、纯度都降低的中性灰黑,这种灰黑色是这一组对比色互相连结的最调和的颜色。 作用介绍 在观察颜色的时候,补色会随时随地的跟着主色的出现而产生,这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的疲劳程度或是错觉有关。当人们注视色彩的时候,视觉范围内的各种颜色的色光便刺激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而产生所看到的色彩;但是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一直受到同一色光刺激后,便会有刺激疲劳现象产生,形成补色。另外我们都知道环境色是影响物体色的因素之一,而环境色对物体颜色,最主要的影响是环境色和物体色的对比现象,引起物体色的变化。例如:将洋红色与绿色并列,会显示出洋红色的更红、绿色的更绿,这是因为在洋红色与绿沟彼此交接的边缘分别引发其补色绿色和洋红色,所以加强了各别色彩的颜色,产生洋红色更红、绿色更绿的现象。由于颜色对比使得每一个颜色在自己的周围产生与自身颜色色相相反的对立色,此一对立色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视觉上的错觉造成的补色。就像黑色和白色单独存在时,并不会显得白的很白、黑的很黑,但是如果将两者放在一起,就会有白的很白、黑的很黑的现象,这就是对比作用引起的错觉。 所谓补色,就是色相环上相距120°的色相,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色等色组。补色的调和和搭配可以产生华丽、跳跃、浓郁的审美感觉,然而,倘若补色以高纯度、高明度、等面积搭配,会产生比对比色组更强烈的刺激性,使人的视觉感到疲劳而无法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运用

第2课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运用 课时:1 课型:基础知识课 授时:第4周 教学目标:掌握类似色和对比色的运用,以及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配置使用。 教学重点:类似色与对比色的含义,什么叫补色 教学难点: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运用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在美术设计和绘画中,我们常常运用到类似色的配合,以造成和谐,悦目的视觉感受,或运用对比色的配合,以产生鲜明,振奋的色彩效果。 我们今天开始就来了解一下有关色彩的一些知识。 二.新授: 板书课题:类似色和对比色的运用 (一)。类似色的配合 1.类似色配合的含义: 类似色的配合是指色环上相邻或相近的色相之间的组 合,如红,橙,橙红这一组色彩的组合。 2.运用: 类似色在运用时,主要变化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等。 3.特点: 类似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受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 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类似色的运用中, 要避免过多的使用相近明度和纯度的色彩,有意识的加强 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以取得即和谐又鲜明的色 彩效果。 4.让学生通过刚才所讲的,分析课本作品。 (二)。对比色的配合: 1.对比色配合的含义: 由于两色之间的差别而造成明显不同的视觉感受的 一对色彩,就叫做对比色。 2.运用: 对比色的配合方式很多,如补色对比,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以及冷暖对比等。其中补色对比 最强烈。 所谓的补色,是指色相环上相距180度的一对颜色, 由于双方能够互相不足对方三原色的成分,故称补色。如 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对比色的配合可以使色彩更 鲜明,更强烈。但如果配合不当,也易造成刺目,不和谐 的感觉。 3.特点: 在对比色的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采用许多方法减

色彩在设计中的意义和运用

色彩在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和运用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011 石其华 现代的造型设计产品大都离不开色彩的装饰,一个完善的造型设计产品、色彩装饰是其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离开了色彩装饰,造型设计的产品仅仅是一个坯子,一个半成品。 自然界创造了变幻无穷的生态环境,并予其个体上赋于不同色彩,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以感受和观察到色彩的魅力,如果我们的世界上没有了色彩,那么,整个周围将呈现出一派死气沉沉、毫无朝气的景象。可见,生机勃勃、鲜艳亮丽的色彩已成为我们人 类生命的一部分或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件工业设计产品,由结构、材料、技术、使用功能、外观色彩等要素组成,而色彩作为其最后一道工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销售方面,尤其重要),产品的销售方式,几乎都是通过各商家或展销方式最终进人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一环节里,消费者首先是通过观看产品的外观、色彩来感受到商品形态而引起兴趣,而目的性很强的消费者,也是在同类产品中首先对视觉冲击力强的产品感兴趣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色彩一种本能的反应。色彩传达的信息,虽然没有语言那么明确清晰,但是速度很快,它联想的面很宽,它具备了语言的功能,甚至超过了语言,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因为如此,设计人员必须深人地研究色彩语言,准确给产品色彩定位,将设计意图明确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达到产品销售的最终目的。 所有的设计和色彩都有密切的联系和内在的关系,色彩可使人产生快感,也可以令人不安,当我们面对色彩时,心理会受到色彩的影响而起变化,所以恰当的色彩运用,能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来传达你内心的语言,及你所设计产品的特征、功能给消费者。 大多数的人在观看色彩的同时,除了直接受到色彩的刺激外,在思维方面,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民族特性,个人的喜好等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因年龄、所受教育以及职业的不同,从心理上对色彩的感受也各异。特别是在变化较小的细微之处,更是如此。当然,在一般较明确的范围内,色彩给人的感受还是有其共性的。 在色彩学理论中,简单地来说,色彩分为两大系列:①暖色系列,此类色有红、黄以及偏此类色的色系列,暖色系列的色彩相对来说给人心理上的感受是积极地、向上地、温暖的、有前进、兴奋、爽朗、华丽的感受。②冷色系列,这一类色主要以蓝色以及偏此类色调为主,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寒冷的感觉,另外,一种属于中性的色彩如黑白灰,则让人心理上感受到消极、失望、朴实、空灵,给人以一种保守的感觉,这些感受均受到人们在生活中一些经验的影响,所以便形成了一种对色彩的心理联想。 此外,色彩还具有音乐感和味觉感。音乐的高低和情感可用色彩来表示,红色代表热情的音感,黄色则可表达快乐的声音,绿色表示悠扬的曲调,而蓝色等冷色则可表达优伤的音符。在味觉方面大都由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联想而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概念性的心理反应,如“酸”使我们联想到未成熟的果实、柠檬等,那么这类食物的颜色多以绿、橙、黄、蓝等色为主,这些颜色的组合,则在人们的心理上有酸味的感觉。 辣:主要以辣椒的红绿色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色彩组合而成,形成一个辣味的色调。 苦:以咖啡的色及晒干的中草药的颜色组合,如:黑、咖啡色的浑色等,这些颜色给人以苦的感觉。 甜:这类色主要以暖色为主,熟透的果实的深红色、橙色有甘甜的感觉,粉红色及奶油黄色组合更有甜腻的感觉。 一、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共性分析 产品色彩可以吸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同的色彩,给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以不同的感觉。好的色彩配合,不仅能使人们获得精神愉悦的美感,而且还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1)产品色彩影响消费者的冷暖感,进而影响其消费者心理。一般地讲,黄、橙和红等色彩是暖色,蓝、青和紫等颜色是冷色。消费者对商品颜色色性的要求是适度的,如果暖色过分,会给人刺眼不适的感觉;如果商品的色调过冷,即使其显得清静高贵,也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此两者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掌握了产品色彩的这种心理感受,我们就应根据 不同的需要设计出不同色性的商品。如夏天用的电风扇、电冰箱多用冷色;结婚用品多用红色、黄色之类的暖色,以示新婚的兴奋、快乐和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之情等等。 (2)产品色彩影响消费者的轻重感,进而影响其消费心理。一般地说,表面为浅色的商品,看上去显得轻一些;表面为深色的商品,看上去显得重一些。因此,商品的颜色应与商品本身轻重特性相联系。在设计商品的色彩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色彩的这一特性,对于重量大的商品,为了不

对比色和补色

在色环上成180度角的两个颜色 1、红+绿 2、黄+紫 3、蓝+橙 4、绿+紫 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光学中指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不过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的时候,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一般情况下,补色运用有得有失。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对比色的弱化效果.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互补色对比指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度左右的颜色组对比,视觉效果强烈刺激,色彩对比达到最大的程度,一般红黄蓝中红的补色是黄+蓝,蓝的补色是黄+红…… 对比色对比,指24色相环上间隔120度左右的三色对比 如: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黄橙-青绿-紫等视觉效果饱满华丽,让人觉得欢乐活跃.容易让人兴奋激动等。 对比色和互补色首先你要知道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我们把桔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暧极,把天蓝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并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上茶余备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凡近暖极的称暖色;近冷极的称冷色。与冷极距离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与暖极距离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由此可知,红、橙、黄等同暖色,蓝绿、蓝、蓝紫等同冷色,黑.白、灰.彩、紫等色,都属中性色。 精典配色方案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浅谈色彩在VI设计中的应用

齐鲁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色彩在VI设计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VI design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设计) 班级2012级七班 学号2012100292 姓名孙强 指导教师张传起 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O一六年五月

齐鲁师范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齐鲁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 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本人完全了解齐鲁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浅谈色彩在VI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艺术元素的全球化和多样化,使我们国家和国际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不断影响着海外形式,特别是中国从自古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人才,其使民间的绘画风格蕴含色彩自然、清晰、轻松愉快的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传播设计理念,打破固执的思维,拓宽设计散发点,只有革命性的将传统绘画的用色方法,融入艺术设计中才能实现。 关键词:艺术设计;元素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VI design ABSTRACT Globalization and diverse artistic elements, so that ou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clos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nique cha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nd art and design continue to affect overseas form. Especially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have high artistic attainments of personnel, the folk painting style has a natural color, clear and pleasant features, this is a nation purest light emitting point. In art design, communication design, to break the stubborn thinking, broaden the dissemination of design points, only revolutioniz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ainting with color, into artistic designs can be achieved. Keywords:Art design; element

2018秋冬流行色的分析与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13674658.html, 2018秋冬流行色的分析与运用 作者:高雅 来源:《美术文献》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时尚界,潮流风格更迭频繁,每年度均会产生流行色,引领时尚潮流。流行色调的出现,使街头服饰更具美感,在众多具有特色的服饰中体现出统一感。在各种领域中运用流行色,能够获得更强艺术感,并且强化公众对流行色的归属感。本文对2018年秋冬流行色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分析其内在逻辑,探究其流行趋势,从中得出潮流变化规律,研究流行色运用方式,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经验。 [关键词] 流行色冬秋季节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识别码:A 一、前言 流行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美妆、美发、珠宝、箱包、鞋子、装修、家居等行业,具有很强文化输出性。对流行色系进行了解,能够在市场中抢占先机,夺得市场领导权。相对而言,对流行色系最为敏感的是服装行业。对流行色进行研究,能够有效跟随潮流,引领潮流,使自身服装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服装行业对流行色系的运用技术相对成熟,且创意发挥较为领先,能够直观地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在流行领域,流行色系是决定服装风格与样式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流行色研究机构中,潘通( Pantone)被称为流行色风向标,其得出的流行色结论相对较权威,能够为相关行业指引方向。 二、2018秋冬流行色分析 据全球流行色专业机构潘通分析,2018年度流行色共有16种,分别为草地云雀黄、樱桃番茄红、小男孩蓝、辣油红、粉紫薰衣草、绽放大理菊、世外桃源绿、紫外光、金峰石褐、浅浅淡紫色、青柠调酒黄、番红花紫、宫殿蓝、港湾迷雾灰、暖柔沙色、椰奶白。其中,主要的流行色系为黄色、红色、紫色与蓝色。 (一)黄色及其内涵 黄色属于暖色调,在色彩中饱和度中等,整体搭配上,黄色能带给人成熟美感。相对明亮的黄色能够表现出活泼感,使人看起来更具亲和力,整体样貌也更加有活力;而相对暗色调的黄色,表达能力则相对缓和,整体上有温柔美,蕴含情感丰富但未能大量表露的感觉,拥有较丰富的内涵。黄色系具有明亮鲜艳的特点,在人眼视觉敏感区,相对来说较为显眼,能够在人群中突出醒目,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在秋冬季节,黄色系相对易于搭配,能够配合多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摘要: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与古典学院派相比,印象派在艺术创作中推崇的是人的感觉,而不是人的理智。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及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迷恋,为西方绘画技法、观念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印象派、光与色理论、色彩视觉、莫奈、德加、凡高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阿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彩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羁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的表现。色彩成为了印象画作的主旋律,而整个画面的自然气氛则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目标。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他们开始觉悟。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

这种视觉的艺术家。1874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完全突破了形、传统用色的束缚,更多的是随心所欲,但也不乏色彩的科学存在性。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要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这样更有利于观众及其作品的交流。 印象派画家不单纯只研究阳光对色彩的影响,也还研究室内灯光,室内舞台光线的魅力。德加是一个喜欢表现舞台题材的印象派画家,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画",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 凡高是最具有情感个性的画家!他的每一笔都几近疯狂的流露出他的情感的内心世界。应该说他的画上的色彩并没有脱离印象派画的客观性,只是他这种客观加入了情感而已。心高的《星夜》显示了如何运用色彩获得强烈的表现效果。深紫色的天穹,黄色的星光,向上缭绕的绿色柏树侧影都给人一种极其不安和骚动。他的这幅画运用了许多不安份的带有色彩的线条,略不同于点彩,但其空间混合的原理则是一致的。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又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人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斗争。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印象派把精力主要用在探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上,在光和色的追求中表现内心感受,表达客观物象的美,不仅为风景画开辟了新画风,而且还由此引发了西方绘画革命。这种变革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更主要在观念层面,那就是艺术的自由。艺术从过去“画什么”变为“怎么画”,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不断争论的话题。印象派告诉我们“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这是印象派的一个成就,它引起了艺术史上对于形式的变革,使艺术不断地花样更新,使艺术表现手

互补色的应用

按照教程能调出来,可是自己拿到一张图就没思路了,脱离不开那些数值。为什么我按照教程做出来调不出来那种感觉呢我想有很多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想要动自己照片的时候无从下手,就算找个教程做出来也没人家教程上的漂亮,调来调去就失去了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多少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同学有点帮助。 先看一张lainka色调。

看到这张图什么感觉?第一感觉是好看,对不对。哪里好看?说不出来了。下面,让我们一步一步分析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当分析完成后,虽然水平得差距是不会马上缩进的,但是你至少知道你差在哪里了。 首先,一个好的摄影师在照相的时候光线是打的很均匀的,明暗很均匀,因为我讲的是PS,所以撇开前期不管,毕竟对于层次的调整,我们有强大的工具---色阶。这也是要学习的第一个关键的工具,色阶。不会用色阶?不要紧,平时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打开片子后先ctrl+shift+L——自动色阶,很简单的一个命令却会让你的片子明暗及色彩拉开层次。看下面的图: 自动色阶前:

自动色阶后:

不用仔细看也能感觉到照片的层次感一下拉开了,相信你自己的眼睛,我真的只是用了自动色阶。所以要养成打开图后自动色阶的习惯。Lainka的那张作品如果我用了自动色阶是没有任何变化,这更证明了色阶的重要性,不信吗?可以拿那张图去试。你说我自动色阶后发上来的?我发誓我真的没有。 其次,色彩构成,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先看下面这幅图:

天空的蓝色没了,和原图对比下就减分很多了是不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城市大多数污染都很严重,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没有了本来的蓝色,这个片子的天空左上角却有那么一抹青蓝色,给人就一种清新的感觉,其实有一点基础的朋友都可以看出来左上角的那抹蓝是用渐变拉出来的,那咱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啊!好,和大师的距离原来越近了。 再看下面这幅图: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日期: 2010-7-12 10:03:50浏览: 18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摘要]色彩的表现无限,它具备各种存在的意义,同时潜藏着一种神秘的魅力。自古以来,在宗教、文学、戏剧、音乐、诗歌、建筑、工艺、绘画等方面表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艺术创造包含着色彩的辉煌业绩,传播出人类对美的追求达到了无限广泛的境界。同样,色彩也是广告设计中的一种必要技巧和研究领域,使广告色彩奥妙无穷。 [关键词]广告设计色彩联想商业广告色彩倾向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世界万物与色彩紧密相关。每当我们环顾四周,五彩缤纷的色彩立刻映入眼帘。色彩的细腻、温雅、淑静以及浪漫气息令人心醉。色彩是人通过眼睛感受可见光后的产物,是人类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反映最快的一种信息。色彩的表现无限,它具备各种存在的意义,同时潜藏着一种神秘的魅力。自古以来,在宗教、文学、戏剧、音乐、诗歌、建筑、工艺、绘画等方面表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艺术创造包含着色彩的辉煌业绩,传播出人类对美的追求达到了无限广泛的境界。同样,色彩也是广告设计中的一种必要技巧和研究领域,使广告色彩奥妙无穷。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首先,色彩能吸引观众对广告的注意力,调查表明,色彩能刺激人的视觉神经,绚丽多彩的画面更富有吸引力。在色相上,黑色背景上的黄色比其他色彩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彩色广告的悦目性和装饰性也非常强,常常使人们能长时间的注目。从而把广告中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快捷、完整地传达给受众,发挥出广告的重要作用。 其次,色彩能强化广告中文字的宣传效果,一幅广告包括有很多因素,文字和语言能够更直接地传达某些信息,但有时在广告中仅靠文字和语言是很难使宣传效果达到及至。而色彩就比文字更能生动地表现出主题内容的形象、质感和量感。广告中的形象能够被真实地表现出来,是离不开色彩的,而正是这种真实感,才能够促使广大的受众对广告中所宣传的内容产生信任感和好感。借助色彩的魅力就可以达到广告主题的作用和目的。 再次,色彩可以强化广告中象征的宣传效果,在广告中文字和形象是主要的宣传内容,但色彩的融入更能强化象征的宣传效果。因为无论何种色彩都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和情绪等生理和心理过程,能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如冷暖、轻重、远近、强弱、动与静、华丽与朴素等等,某些特定的色彩对应着不同的心理反应,也具备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色彩的这种强化象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广告也正是利用色彩的情感象征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广告主体内容独特的色彩语言,使受众更易辩识和产生亲近感,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 上述的几种色彩在广告中的作用促使设计师日益重视广告色彩的设计。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色彩的使用要仔细推敲,切不可使用色彩时过多过滥,使人眼花缭乱,只识别色彩而忽视了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广告中不在于使用色彩的多少,而关键在于色彩运用是否恰如其分。

印象派绘画特点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

高三美术培训美术色彩如何运用补色调色学会细节让你多拿十分

高三美术培训美术色彩如何运用补色调色学会细节 让你多拿十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高三美术培训 色彩如何补色为什么老师总说画的太平为什么画面色彩就是丰富不起来为什么都是用的一样的颜色老师画的颜色就是好看,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正确的调色方法。你觉得自己进步慢,怎么办考试不理想,进了战场,补色还不会画。我来了一招,是小编为了满足线下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场景,以趣味性,碎片化,高效率的知识点和小方法为切入,帮助广大美术爱好者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掌握黑科技调色方法,新手一秒变大狮。好了,开始今天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看色相环。了解什么是对比色与补色在色相环中,对应180°左右徘徊的颜色称之为对比色。在对比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对比色。他们在色相环中承180°对角,称之为补色。补色即黄紫,蓝橙,和红绿,补色或对比色相调,也就是冷色和暖色相叠加的方式相调。比如说绿色,不需要直接添加大红色,只需要添加一点红颜色去调和就可以,或者是偏橙色,或偏紫,而且颜色也不需要调的太匀,最好让一些紫红或者是偏黄的一颜色展现出来,这样一些绿味才会影影约约的透出来。 那么如何调色呢?比如淡绿:绿色加白,在绿的基础上加补色,不加大红直接加一点偏红的颜色,加一点肉色或者蔷薇。比如翠绿:重一点的颜色,不要加大红,深红依然加最浅的红色,肉色或者蔷薇,包括中黄在调亮部灰色的时候,可以用高明度的补色相调,像拿坡里黄、浅

灰蓝、肉色、紫丁香、蔷薇这一类明度较高的亮灰色来调色,这样的调色方式是用于大面积的空间或者平面的颜色,包括一些浅色的衬布。 用拿坡里黄加白、拿坡里黄就是明度最浅的色系,在它的颜色里加入一定的浅灰蓝、量比较少一些用浅灰蓝加春日青在加少量的蔷薇,这样会透漏疑似红色在里边,会比较漂亮。紫丁香加白加一点蛋黄。比如说,在一定纯的淡黄中加入一定的浅灰蓝、淡黄相对来说就是一个很纯的黄色。浅灰蓝就是它的对比色它是一个明度比较高的对比色。 本次就讲解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虽然简短,但是精辟,就是打造一招就能学会的技法不啰嗦,不废话。

色彩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色 彩作为商品最显著的外貌特征,能够首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色彩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在工业设计中,任何产品设计都离不开色彩的设计,可以说色彩是商品的皮肤,色彩也是商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其运用的好坏将左右产品的品位和销售及人们的消费欲望,决定着产品在消费者脑海中是去是留的命运,并且色彩还可以为产品创造出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现代产品使用一定的色彩来装饰外观,往往能够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记忆的识别,影响消费者心理和传达某种意义的作用,所以在给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设计产品时,在色彩上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 专家们提倡把色彩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当消费者购买一部手机时,首先是对其颜色发生兴趣,才会有心去仔细了解产品的功能、特性。如果颜色看不上,那么对于产品的功能就更谈不上去了解了。因为消费者明白,他所购买的产品将会天天伴随着他,如果他买一部自己不如意的产品,那么等于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企业家们都明白,产品再好,色彩设计跟不上,等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产品的颜色是产品促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 黑色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 白色 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 红色 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妒忌、控制

ps5种流行色调

A中国女子人像拍摄最受欢迎人物--阿宝 阿宝的出现源于大约一年多以前,大约半年前,网上PS论坛里出现越来越多的题头是“糖水片”的帖子,出于好奇便点了进去看个究竟,于是便于阿宝结下了不解之缘。阿宝的片子之所以被称作糖水片,原因就是在他的片子里,女人都如同糖水一般甜美清纯。阿宝的拿手绝活就是皮肤修正,他在修正皮肤的技术上做出了一项前人都没有尝试过的技术---- RGB转LAB色。 皮肤在LAB色中调节完成后,会完全失去青色和黄色两种颜色,而这正是阿宝色皮肤真正的精髓,当女生皮肤呈淡粉红色,略偏蓝时,就会显得格外白嫩,如同婴儿的皮肤一般。除去皮肤外,阿宝的照片整体颜色亮丽,高饱和度,高光成分偏多,让人看到会有很清新的感觉。阿宝一出现就马上受到了广大少女同志的欢迎,但也同时受到了许多负面的评论。大多数玩PS玩的多的人都会认为阿宝色技术含量极低,只能骗骗那种对PS没有了解得人们,因为仔细放大看阿宝色的皮肤时会发现,皮肤细节几乎100%损失殆尽,为了追求高光粉嫩的效果,损失细节是自然无法避免的了。也有帖子说过关于阿宝雇推手在网上为自己做广告的事情,关于这个已经无从考证,我们唯一现在需要知道的就是,阿宝已经在PS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似的一笔,他想出了RGB转LAB,别人却没有。PS说白了,技术只占30%,真正把高手和伪高手分别开来的,是那70%的思路。 出淤泥而不染,中性色女王--波西(BOXI STUDIO) B波西中性色,在任何PS论坛上说起来都是让人敬畏三分的,原 因很简单,没有人可以模仿得出100%的波西色。波西的照片于阿宝的照 片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是茶和咖啡的感觉,阿宝走的是新潮亮丽的风格,能 让人看一眼就立刻被其所吸引,而波西走的是华丽中性色调,第一眼看去 绝对没有阿宝亮眼,但再仔细欣赏后会发现其真正的美丽隐藏于她完美的 前期,化妆,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后期中。波西的片子黄棕色居多,这 也是人们说到波西色会第一个就会想到的颜色。波西的人物肤色一般都调 得很柔,不会给人像阿宝色那样的刺眼感,而且放大以后肤质损失也不是 非常严重,这就是波西功底上比阿宝要深厚的地方,真正的高手磨皮是在 不损失细节的前提下完成的。小弟已经模仿波西色大概2,3个月了,一 直到现在依然只能学个样子,始终没有进展,记得以前有人在论坛上说过 BOXI的调色大多数是在CMYB颜色中完成的。波西对女子人像拍摄有其 独到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她本身也是个女人,女人对女人的了解有时候是 男人永远都无法超越的。 波西(BOXI STUDIO) C孤独的淡雅PS高手--TOFU

[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浅析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浅析 【文章摘要】 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迅速的从欧洲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印象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可以体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自然形态,同时印象派绘画作品还比较热衷于对于那些忽隐忽现和稍纵即逝的景物的描写和创造,通过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来表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种自然美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一种向往。光与色本身就是大自然所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印象派的一种艺术表达,可以发挥出更高艺术价值。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于古典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印象派;文化内涵;光与色;研究;分析 每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艺术的发展都有其时代相关的特性特点,而每当一种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艺术背景进行必要的创新形式的发展,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印象派绘画,它的根源其实是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也可以说印象主义所产生的理论实践基础就是古典浪漫主义。但是每一种新鲜事物或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长时间的理论实践的发展结果,对于印象派的绘画来说,更是一种和其他绘画界的主流思想相悖的新的艺术流派,因此纵观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史,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对于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研究,并集中表现于他们的绘画作品之中,由此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由此而生。本文将从印象派的由来出发,对于印象派绘画的恩华内涵以及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于印象派绘画之中的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于当代的影响价值进行了论述,以此来表现印象派绘画的重要艺术价值所在。 1 对印象派的由来分析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它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印象派的发展由来来看,印象派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具体的说是在1863年,当时候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历程,而很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认为是和当时时代潮流思想相违背的,同时备受歧视和批判。其中最典型的一幅作品就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作品在展出之后就收到了社会的各种批判与指责,被受到了人们的各种歧视,但是马奈的绘画思想并不是没人接受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作家,比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都纷纷的和马奈进行联合,并于1874年4月的巴黎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的展览会,这次画展展出之后,随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受到热议,而有的嘲讽者这位这是一次“印象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