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命年回想

本命年回想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简洁地概括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能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自己过年时的亲身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的对比,能体会到春节的变化与传统民俗的魅力。

一、预习.导学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红火()烙()饼簸箕( ) 糁( )儿盛()中()彩涿()州疙瘩鬏()抠()秫秸()打更()鬼祟()阖()家天麻麻()亮渍()酸菜

2、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县儒林村。40多年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娥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黄花闺女池塘》获得20世纪90年代优秀小说奖。1992年5月,北京通县建立刘绍棠文库,被授予“人民作家,光辉乡土”纪念牌。

3、了解:“本命年”

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转一次。比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

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4、背景资料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

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课文开头的诗句工整严谨,每句一季,每季六节,每句一、四两个字相同,字面上都是季名(实际上表示节名),使二十四节的季节划分十分明确。

二、学习.研讨

(一)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问题研究:学习第1段,第5段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年龄?从哪里知道?

2.作者在本命年回忆起什么往事?

3.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互动生成:学习课文第2—4段

1.齐读第2段,完成表格

(运河)地方特色:()

春节

(、)乡土风味:()

2.朗读第3段

思考: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

()()()()

3.回忆我们过年的情景是从腊月二十以后开始有点过年的气氛的,和我们相比,作者那时候可有趣多了,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我们来看他们在忙什么?(请用三四个字以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出这些习俗。)这些活动中,你们最想参与其中的哪些活动?

腊月初一:()——————————————预热

腊月初八:()

()——————————————增温

()

( )

( )

腊月二十三:()

()

()——————————————发烧

正月初一:()

2、文章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习俗的?

3.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三、课文小结

四、课外作业:收集一些关于春节的趣事、民间传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