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中的公理化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学几何公理体系_公理化方法与中学几何公理化方法与中学几何一、公理化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所谓数学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尽可能少的无定义的原始概念(基本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命题(基本公理)出发,利用纯逻辑推理法则,把一r一J数学建立成为演绎系统的一种方法。
这里所说的基本概念,是不加定义的,是真正基本的,它不能用比其更简单、更原始的概念来确定它的含义,只能用描述的方法来确定其范围,如点、线、面等等。
公理是对基本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性质所做的一种I }}述和规定,不是随意可以选定的。
一个良好的公理系统,设置公理应当满足三个条件: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
一般认为,公理化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公理化方法的产生、公理化方法的完善和公理化方法的形式化。
从其发展史去考察,公理化方法的作用,至少概括出如下三点:①这种方法具有分析、总结数学知识的作用。
②公理化方法把一门数学的基础分析得清清楚楚,这就有利于比较各门数学的实质性异同,并能促使和推动新理论的创立。
③数学公理化方法在科学方法论上有示范作用。
二、中学几何中的公理化方法中学几何教材大体上是按照下面的逻辑结构、采用演绎方式展开的基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考虑,各章节教材在具体展开时增添了便于理解教材的实例。
从总体上看,教材体现出公理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其结构框图如下:(见下页) 甚本元案和甚本圈形中学几何课本中提到:y,线、面或丁古干个点、线、面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几何图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公理系统中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系统,原则上应按公理化思想方法展开.特别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内容,应明确地列出公理组.在一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大体_n是按照下面的逻辑结构,采用演绎方法展开的: 原始概念的描述) 定义的叙述公理的叙述命题定理--一推论公式各章节教材在具体展开时,为便于学生接受,一般都增添了便于理解教材内容的实例,采用如下的块状结构: 感性材料实例、背景设置公理、定义、概念引进并证明定理、公式从逻辑结构和具体内容看,总体上体现了公理化的基本思想,但就其公理系统而论,由于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教材的精简,因而对公理独立性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而且公理系统也不完备,有时还要借助于直观.例如,平面几何教材,从它的逻辑结构和具体内容看,基本上沿用了欧氏的不完善的公理系统.首先选定一批基本元素和一批关系(包括基本关系)作为基本概念,采用扩大公理体系,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用形式逻辑方法定.义有关概念,推导一系列定理,把有关的几何知识贯穿起来.其中公理之间是相容(不矛盾)的,但所选取的公理既过剩又不足,是不独立和不完备的.20世纪末我国的平面几何教材中共引进几何公理16条,等量公理5条,不等量公理6条。
几何公理体系是指一组基本的几何公理,它们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规则和假设。
这些公理是几何学中所有其他定理和推论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几何学的基础。
几何公理体系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欧几里得几何公理体系。
它包括五个基本的公理,以及一些其他的推论和定理。
这些公理是:
1.结合公理:给定直线上的两点,存在一条且仅存在一条通过这
两点的直线。
2.顺序公理: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两点A和B被另一点C所分
隔,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小于C、B两点间的距离。
3.合同公理:给定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两边及夹角相等,则
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平行公理:通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平行。
5.连续公理:所有给定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这些公理是几何学的基础,所有的其他几何定理和推论都可以从这些公理推导出来。
欧几里得几何公理体系是第一个系统地使用公理化方法的科学体系,对后来的数学和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何学》辅导纲要第一章 公理化方法与非欧几何主要内容:1.几何学公理化方法的构造和原理及其作用、意义 2.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结构3.公理系统的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 4.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的数学模型 重点掌握:1.公理法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相容性问题、独立性问题、完备性问题。
2.公理法的结构是原始概念的列举;定义的叙述;公理的叙述;定理的叙述和证明. 3.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与欧氏平行公理等价。
4.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本质区别为平行公设不同。
5.公理系统的完备性: 如果公理系统的所有模型都是同构的,则称这个公理系统是完备的,或称其具有完备性。
6.几何公理: 公理是作为几何基础而本身不加证明的命题,是建立一种理论体系的少数思想规定。
在几何演绎体系里,每条定理都要根据已知定理加以证明,而这些作为依据的定理又要根据另外的已知定理加以证明,如此步步追寻起来,过程是无止境的,必须适时而止。
因此,需要选取一些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作为证明一切定理的基础,这就是公理。
7.公理系统的相容性: 一个公理系统及其一切推论不含有矛盾命题时,称这个公理系统是相容的或无矛盾的。
8.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在一平面上如果直线l 与另外两条直线b a ,相交,有一侧的两个同侧内角βα,的和小于两直角,则直线a 与b 在同侧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的那一侧相交。
baαβl9.公理法的基本思想:若干个原始概念(包括元素和关系)、定义和公理一起叫做一个公理体系,构成了一种几何的基础。
全部元素的集合构成了这种几何的空间。
在这个公理体系的基础上,每个概念都必须给出定义,每个命题都必须给出证明,原始概念、定义、公理和定理按照逻辑关系有次序地排列而构成命题系统——逻辑结构,这就是公理法思想。
10.公理系统的独立性:如果一个公理系统中的某条公理不能由其余公理证明,即不时其余公理的推论,则称这条公理在公理系统中是独立的。
如果一个公理系统中的没一条工理都是独立的,则称这个公理系统是独立的。
【题目】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正文】1.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几何学著作,被认为是古代几何学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欧几里得的公设5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2. 公设5,即平行公设,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一个公设,它表述为“通过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与给定直线平行的直线”。
这一公设在几何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引发了一场反思和重构的运动。
3. 公理化方法的提出为数学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
公理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学基础建立在一系列不需要证明的公设上,通过这些公设推导出更加复杂的数学定理。
公理化方法的出现,使得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那么,欧几里得的公设5是否真的需要成为基础的公设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学家们。
在公设5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出完善的几何体系,但是也存在一些几何体系不满足公设5的情况。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修改公设5或者找到替代的公设来构建更加完善和广泛适用的几何体系?5. 对于公设5的证明,数学家们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尝试和探索。
有人试图使用反证法来证明公设5的必然性,也有人尝试构建基于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几何体系来证明公设5的可替代性。
这些努力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6.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公设5的证明是数学领域一个非常有趣和挑战性的问题。
无论是从欧几里得的原本还是公理化方法的角度出发,都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深刻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出发,去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以寻求更加严密和丰富的几何体系。
7. 总结回顾: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的讨论,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还能够思考数学基础和逻辑推演的本质。
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将为数学领域带来丰富的思想碰撞和新的发展方向。
【结尾】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几何公理和公理系统1.几何公理公理是作为几何基础而本身不加证明的命题,是建立一种理论体系的少数思想规定.在几何演绎体系里,每条定理都要根据已知定理加以证明,而这些作为根据的定理又要根据另外的已知定理加以证明,如此步步追寻起来,过程是无止境的,必须适时而止.因此,需要选取一些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作为证明一切定理的基础,这就是公理.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推理论证的演绎性质.为了建立某种理论或得出某个结论,天文学家必须借助观察,化学家必须借助于实验,但数学却不行.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不是通过测量得出和证明的,它的真实性是经事先假定为真实的命题,按逻辑的原则推证出来的.几何的其他命题也是如此.公理是怎样选定的呢?有的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它们是人们经过反复实践从客观世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人们公认的,如“两点确定惟一直线”这条公理;有的就是为了建立某种理论体系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而被规定下来的,它们不甚直观显然,甚至暂时不被人们接受,如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中的平行公理.公理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实践,绝非科学家随心所欲的空想.譬如罗氏平行公理的出现,它首先是以欧氏几何的某些事实(概念、理论、方法)作为基础,受试证欧氏第五公设的启示;其次是受科学认识论的支配,克服认为公理是先验的唯心主义思想,承认公理的正确性必须靠实践来验证;再次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所决定的,这些都为罗氏平行公理的出现做了必要的准备.这就是为什么到19世纪才产生罗氏几何的原因.理论的产生以实践为基础,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它也往往走在实践的前头,“虚数”和“非欧几何”等等都是这样.判断一个理论或公理是否正确,不是依据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几何公理系统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一门几何学演绎体系时,最根本的是确立该几何学的公理体系.作为一门集合学基础的原始概念和全部公理称该几何学的公理系统,满足公理系统的几何图形的集合称为几何空间.例1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几种不同的公理系统.(1)希尔伯特(D.Hilbert,公元1862年~1943年,德国人)给出的公理系统.希尔伯特公理系统纲要:几何基础五组公理计20条,其中连续公理组和平行公理组与希尔伯特给出的顺序不同,根据需要这里把他们的顺序作了对调.其中平行公理是:欧氏平行公理平面上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最多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学几何中的公理系统.(3)别列标金著《初等几何教程》(上卷马忠林译,下卷赵慈庚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公理系统.(4)科士青著《几何学基础》(苏步青译,商务印书馆)中的公理系统.该公理系统以运动公理组代替希尔伯特公理系统中的合同公理组,原始概念采用“运动”,用运动关系定义“合同”关系.(5)伯克霍夫(G.Birkhoff,1884年~1944年,美国人)在1932年提出以“距离”和“角度”作为原始概念的公理系统.其欧氏平面几何的公理系统大意如下:原始元素为“点”“直线”;原始关系为“距离”:两点A、B的距离是一个非负的实数,记做d(A,B);“角度”:三个不同的有序点A、O、B的角度是一个实数,记做,其值域为≤≤公理1(刻度尺公理)任意直线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任意两点A、B所对应的数、之差的绝对值称为A、B两点间的距离,即d(A,B)=公理2通过两已知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公理3(量角器公理)通过一点O的射线l、m…与实数α一一对应,≤α≤.若异于O的点A、B,分别在l、m上,则l、m 所对应的数、之差就是,即变动.公理4(相似公理)若与,对于某一常数k>0,有,,且夹角,则必有,,.这个公理系统不再需要顺序、合同、连续、平行等公理.相似形的存在是与平行公理等价的.例2罗巴切夫斯基(1793年~1856年,俄国人)几何的公理系统.罗氏几何是非欧几何之一,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主要是围绕着对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的研究和证明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在下一章及第五章里将详细地叙述罗氏几何的基本内容.这里仅给出罗氏平面几何的公理系统,其纲要如下罗巴切夫斯基平行公理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以上纲要表与欧氏平面几何的希尔伯特公理系统纲要表相比较,绝对公理系统部分完全相同,所演绎出来的全部内容为两种几何所共有,称为绝对几何,所差的是平行公理不同.在罗氏几何产生后不久,又产生了一另一种非欧几何,即黎曼(B.Riemann,1826年~1866年,德国人)几何.它不是完全建立在绝对公理系统之上的,需对合同公理等加以改造,其平行公理是:黎曼平行公理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不存在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即平面上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由于欧氏、罗氏、黎氏三条平行公理的差异很大,根据它们所推出的几何命题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欧氏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罗氏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黎氏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公理法选取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基本概念)和无条件承认的规定(公理)作为出发点,再加以严格的逻辑推理,将某一数学分支建成演绎系统的方法,叫数学系统的公理化方法,简称“公理法”.两千多年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传播几何知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一直被人们作为标准的教科书使用.《几何原本》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几何体系,提出了几何学的“根据”和它的逻辑结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几何原本》的体系还存在不少破绽和漏洞,例如使用一些未知的定义来解释另一个未知的定义,这样的定义既不能逻辑地确定几何名词和术语,也不能在逻辑推理中起作用;《几何原本》也使用了一些未曾定义的概念,如“连续”的概念就未定义而被使用.正是由于对《几何原本》在逻辑结构方面存在的破绽和漏洞的发现,推动了几何学的不断发展.1899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的《几何基础》一书中,首次用公理化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几何学的公理系统,即希尔伯特公理体系,克服了《几何原本》中的一些缺点.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主要思想包含:(1)把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等概念,作为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叫基本对象.(2)给出几何元素的一些基本关系: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3)规定了五组公理,用它阐述基本对象的性质.希尔伯特还提出建立一个公理化体系的原则,即在一个公理体系中,取哪些为公理,应包含多少公理,必须考虑以下三点:第一,相容性,即各公理必须是互相不矛盾的,同存于一个体系中.第二,独立性,即每条公理都是各自独立的,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第三,完备性,即体系中所包含的公理应足以推出本学科的任何命题.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实际上是公理化体系的雏形,常称之为古典公理体系.公理化方法给几何学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点.在公理体系中,由于基本对象不加以定义,因此就不必考虑研究对象的直观形象,只要研究抽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性质.凡符合公理体系的元素都可以作为这个几何体系的直观解释,或称几何学的模型.因此,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更广泛,其含义也更抽象.20世纪以来,由于公理化方法在研究几何基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促使公理化方法渗透到数学的其他分支,诸如代数、泛函、拓朴等比较抽象的数学分支的研究.公理化方法对近代数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公理化方法早已超过数学理论范围,进入其他自然科学的领域.如本世纪40年代波兰数学家巴拿赫完成了理论力学的公理化,物理学家还将相对论表述为公理体系等等.当然,公理化方法若不与实验方法相结合,不与科学方法相结合,也不会更好地解决和发现问题.公理法选取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基本概念)和无条件承认的规定(公理)作为出发点,再加以严格的逻辑推理,将某一数学分支建成演绎系统的方法,叫数学系统的公理化方法,简称“公理法”.两千多年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传播几何知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一直被人们作为标准的教科书使用.《几何原本》的特点是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几何体系,提出了几何学的“根据”和它的逻辑结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几何原本》的体系还存在不少破绽和漏洞,例如使用一些未知的定义来解释另一个未知的定义,这样的定义既不能逻辑地确定几何名词和术语,也不能在逻辑推理中起作用;《几何原本》也使用了一些未曾定义的概念,如“连续”的概念就未定义而被使用.正是由于对《几何原本》在逻辑结构方面存在的破绽和漏洞的发现,推动了几何学的不断发展.1899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的《几何基础》一书中,首次用公理化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几何学的公理系统,即希尔伯特公理体系,克服了《几何原本》中的一些缺点.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主要思想包含:(1)把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等概念,作为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叫基本对象.(2)给出几何元素的一些基本关系: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3)规定了五组公理,用它阐述基本对象的性质.希尔伯特还提出建立一个公理化体系的原则,即在一个公理体系中,取哪些为公理,应包含多少公理,必须考虑以下三点:第一,相容性,即各公理必须是互相不矛盾的,同存于一个体系中.第二,独立性,即每条公理都是各自独立的,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第三,完备性,即体系中所包含的公理应足以推出本学科的任何命题.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实际上是公理化体系的雏形,常称之为古典公理体系.公理化方法给几何学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点.在公理体系中,由于基本对象不加以定义,因此就不必考虑研究对象的直观形象,只要研究抽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性质.凡符合公理体系的元素都可以作为这个几何体系的直观解释,或称几何学的模型.因此,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更广泛,其含义也更抽象.20世纪以来,由于公理化方法在研究几何基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促使公理化方法渗透到数学的其他分支,诸如代数、泛函、拓朴等比较抽象的数学分支的研究.公理化方法对近代数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事实,公理化方法早已超过数学理论范围,进入其他自然科学的领域.如本世纪40年代波兰数学家巴拿赫完成了理论力学的公理化,物理学家还将相对论表述为公理体系等等.当然,公理化方法若不与实验方法相结合,不与科学方法相结合,也不会更好地解决和发现问题.。
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公理欧式几何原理是指欧几里得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公理。
欧几里得几何是一种传统的几何学,它基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建。
欧几里得几何主要研究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的几何性质,其中包括点、线、面、角、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一系列公理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欧几里得几何的五条公理(公设):1.从一点向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2.任意线段可以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所有直角都相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这些公理构成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通过它们可以推导出许多几何定理和性质。
其中第五条公理被称为平行公理,它描述了平行线的性质。
然而,平行公理并不像其他公理那么显然,它在过去曾经受到质疑。
在19世纪,通过构造非欧几里得几何,人们发现平行公理是不能被证明的。
因此,平行公理可以看作是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假设,而非必然的几何真理。
现代方法中,欧几里得几何的构造通常使用解析几何的方法。
通过解析几何,可以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几何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用坐标系来表示点,并使用距离公式来计算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像证明定理一样证明欧几里得几何中的公理和定理。
尽管这种方法没有公理化方法那么漂亮,但它更加简洁直观。
总结起来,欧式几何原理包括以下内容:1.欧几里得几何的五条公理,包括从一点向另一点引一条直线、任意线段可以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给定线段可以作一个圆、所有直角相等以及平行公理。
2.平行公理是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一个假设,无法从其他公理中推导出来。
3.现代方法中,欧几里得几何通常使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进行构造和证明。
公理化方法和中学几何公理体系12数学陈婷12220620摘要:数学公理化方法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对于近代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有过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它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而数学的教育更多的是方法和思想的教育,公理化方法在教学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几何发展简史、公理化方法的意义与作用等方面探究公理化方法对中学几何公理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公理化方法;几何学;发展史;中学几何;教学启示正文:一、几何学发展简史几何学是一门研究『空间』与『移动』的学问.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正统的『几何空间』, 包括各种具体或抽象的几何图形,甚至是整个宇宙空间的几何构造;而『移动』则是这些几何空间的表现,例如:平移,旋转, 对称,波动等等.因此,几何学可说是真实世界与抽象世界的舞台与演员的演出.而数学家Descartes (笛卡儿, 1596 1650)曾说:『人类心智与生俱来有完美,空间,时间和运动等观念.』不论是实际生活上为了丈量与计算的需要,或是对於宇宙空间的好奇与探索,亦或是对於『美』的追求,自从人类开始生活在地球上,几何概念的演进便未曾停歇.而几何学的发展,也使人类开始真正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宇宙空间。
在史学中,几何学的确立和统一经历了二千多年,数百位数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欧氏几何的创始公认的几何学的确立源自公元300 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著作《原本》。
欧几里得在《原本》中创造性地用公理法对当时所了解的数学知识作了总结。
全书共有13 卷,包括5 条公理,5 条公设,119 个定义和465 条命题。
这些公设和公理及基本定义成为《原本》的推理的基础。
欧几里得的《原本》是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数学中确立了推理的范式。
他的思想被称作“公理化思想”。
欧几里德几何自诞生两千多年来,因其论证的严密性而被誉为完美无瑕。
但到了19世纪,由于非欧几何的创立,大大提高了公理化方法,数学的严格性标准大为提高,从而欧几里德几何的逻辑缺陷逐渐暴漏出来了,具体将有以下几点:1、在欧式几何中用了重合法来证明全等:在重合法中,首先使用了运动的概念,这样就定性了欧氏几何属于经验综合知识,他与人的经验有关,不属于纯粹知识。
几何原本公理化方法
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由于其特殊的抽象性,最初大部分是以图形记叙的。
然而,20世纪早期,几何被开发出了一套证明性论证方法——公理化几何。
公理化几何指的是采用一组特定的、完全一致的公理以及定义从而陈述几何命题。
这套公
理通常被认为的坚实的,无需证明的事实,它们定义了空间的基本属性及欧几里得几何的
基本概念,如点,线段等。
它们有助于建立对几何形状的概念,把一组基本概念扩展成一
组相关的复杂定理,从而建立几何的结构。
一个完全公理化的几何系统具有许多特点。
首先,基于这些公理,一组相关的定理可以完
全从演绎,这将确保每个定理都是正确的。
其次,这些公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几何
形状,而不用猜想和图形实践。
最后,公理化几何系统也有一个良好的结构,即它可以被
逐级推导出定理,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定理。
此外,公理化几何对数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并激
发了泛几何的发展;其原理也给出一种新的逻辑论证方法,从而推动了数学方法的重大发展。
总而言之,公理化几何是一门独特而有益的数学课程,它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坚实的几
何描述,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希尔伯特几何学公理化方法希尔伯特类域(hilbert class field)亦称最大非分歧阿贝尔扩张。
一种重要的类域。
最早由希尔伯特(hilbert,d.)于年至年猜出,后来发展为系统而一般的类域论。
数域k的希尔伯特类域k有下列性质:1.伽罗瓦群g(k/k)与k的理想类群同构。
2.k的素理想p在k完全分裂当且仅当p为主理想。
3.k就是k的最小非分歧(对非常有限和无穷素除子)阿贝尔收缩。
4.k的任一理想到k均为主理想。
阿贝尔收缩阿贝尔扩张是一类重要的域扩张。
设k是域f的伽罗瓦扩域,若其伽罗瓦群g(k/f)为一阿贝尔群,则称此扩张为阿贝尔扩张,此时,k称为f上阿贝尔扩域。
这是一类较广泛的域扩张。
循环扩张、分圆扩张及库默尔扩张等均为阿贝尔扩张的特例。
域扩张域扩张是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若域k包含域f作为它的子域,则称k是f的一个扩张(或扩域),f称为基域,常记为k/f。
此时,k可以看成f上的向量空间。
研究扩域k(相对于基域f)的代数性质,是域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若域e就是f的扩域,k就是e的扩域,则表示e就是域扩张k/f的中间域。
若k/f就是域扩张,s就是k的子集,且f(s)就是k的含f与s的最轻子域,表示f(s)为f嵌入s的扩域。
当s={α1,α2,…,αn}就是非常有限子集时,f(α1,α2,…,αn)称作嵌入α1,α2,…,αn于f的非常有限分解成扩域(或者f上的非常有限分解成收缩)。
它由一切形似f(α1,α2,…,αn)/g(α1,α2,…,αn)的元共同组成,其中α1,α2,…,αn∈s,f,g就是f上的n元多项式且g(α1,α2,…,αn)≠0。
由于这个原因,当f(α1,α2,…,αn)关于f的超越次数≥1时,f(α1,α2,…,αn)也称为f上的代数函数域。
当s={α}时,称f(α)为f的单扩张域,也称本原扩域。
f的有限代数扩域k是单扩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扩域k与基域间存在有限个中间域。
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一、引言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公设5的证明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涉及到几何学中的基本公设和定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欧几里得原本和公理化方法出发,探讨公设5的证明,并分析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二、欧几里得原本1. 欧几里得几何在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创作了《几何原本》,其中包含了许多基本的几何公设和定理。
这部著作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著作之一,对后来的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公设和定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主要包含了几何学的公设和由公设推导出的定理。
这些公设和定理构成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基础,为后来数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公理化方法1. 公理化方法的概念公理化方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数学对象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公理化,从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逻辑体系。
这种方法在数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公设5在公理化方法中,公设5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公设。
它是平行公设的一种形式表述,也是欧几里得原本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设5的证明一直是数学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四、公设5的证明1. 公设5的重要性公设5是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公设,它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几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公设5的证明一直是数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2.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公设5的证明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课题。
它涉及到了几何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性质,需要对这些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才能进行证明。
公设5的证明也需要借助于公理化方法的思想,对数学对象进行逻辑化和抽象化的处理。
五、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从欧几里得原本和公理化方法出发,讨论了公设5的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主题。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欧几里得几何和公理化方法的内涵,同时也对公设5的证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对数学的发展有所启发。
公理化方法的特征及功能数学家欧几里得以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为工具总结了人类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大量几何知识,于公元前300年完成了他的名著《几何原本》,它是演绎逻辑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它的出现使演绎逻辑第一次成功的应用于数学。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有史以来用公理思想建立起来的第一门演绎数学,后来成为公理化方法的初级阶段,既然是初级阶段,就少不了后来人的应用和发展。
它不仅作为基础为后来人的研究打下基础,也激发了许多杰出数学家的研究几何演绎与公理化的热情。
希尔伯特在1899年出版的名著《几何基础》就是在之后的研究热潮中的重要成果的突出代表。
他在《几何基础》中放弃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公理的直观显然性把那些在对空间直观进行逻辑分析时无关重要的内容加以摒弃,着眼于对象间的联系,强调了逻辑推理,首次提出了一个简明、完整、逻辑严谨的形式公理系统。
从此,公理化方法不仅是数学中一个重要方法,而且已经被其他学科领域所采用。
以下介绍希尔伯特在《几何基础》中对于几何的应用提出的公理化方法,以及上面所提到在其他领域中应用的几个例子,总结公理化方法在教学中的启示。
几何学公理化方法结合公理:Ⅰ1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点A、B,存在着直线a通过每个点A、B.Ⅰ2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点A、B,至多存在着一条直线通过每个点A、B.Ⅰ3在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两个点;至少存在着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Ⅰ4对于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个点A、B、C,存在着平面α通过每个点A、B、C.在每个平面上至少有一个点.Ⅰ5对于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个点A、B、C,至多有一个平面通过每个点A、B、C.Ⅰ6如果直线a上的两个点A、B在平面α上,那么直线a上的每个点都在平面α上.Ⅰ7如果两个平面α、β有公共点A,那么至少还有另一公共点B.Ⅰ8至少存在着四个点不在一个平面上.顺序公理:Ⅱ1如果点B在点A和点C之间,那么A、B、C是一条直线上的不同的三点,且B也在C、A之间.Ⅱ2对于任意两点A和B,直线AB上至少有一点C,使得B在A、C之间.Ⅱ3在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点中,至多有一点在其余两点之间.Ⅱ4设A、B、C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直线a在平面ABC上但不通过A、B、C中任一点;如果a通过线段AB的一个内点,(①线段AB的内点即A、B之间的点.)那么a也必通过AC或BC的一个内点(巴士(Pasch,1843—1930)公理).合同公理:Ⅲ1如果A、B是直线a上两点,A′是直线a或另一条直线a′上的一点,那么在a或a′上点A′的某一侧必有且只有一点B′,使得A′B′≡AB.又,AB≡BA.Ⅲ2如果两线段都合同于第三线段,这两线段也合同.Ⅲ3设AB、BC是直线a上的两线段且无公共的内点;A′B′、B′C′是a或另一直线a′上的两线段,也无公共的内点.如果AB≡A′B′,BC≡B′C′,那么AC≡A′C′.Ⅲ4设平面α上给定∠(h,k),在α或另一平面α′上给定直线a′和a′所确定的某一侧,如果h′是α′上以点O′为端点的射线,那么必有且只有一条以O′为端点的射线k′存在,使得∠(h′,k′)≡∠(h,k).Ⅲ5设A、B、C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也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如果AB≡A′B′,AC≡A′C′,∠BAC≡∠B′A′C′,那么∠ABC≡∠A′B′C′,∠ACB≡∠A′C′B′.平行公理:过定直线外一点,至多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连续公理:Ⅴ1如果AB和CD是任意两线段,那么以A为端点的射线AB上,必有这样的有限个点A1,A2,…,An,使得线段AA1,A1A2,…,An-1An都和线段CD合同,而且B在An-1和An之间(阿基米德公理).Ⅴ2一直线上的点集在保持公理Ⅰ1,Ⅰ2,Ⅱ,Ⅲ1,Ⅴ1的条件下,不可能再行扩充.注1.有些《几何基础》书中,常以康托(Cantor,1845—1918)公理代替上述的Ⅴ2:“一条直线上如果有线段的无穷序列A1B1,A2B2,A3B3,…,其中每一线段都在前一线段的内部,且对于任何线段PQ总有一个n存在,使得AnBn<PQ,那么在这直线上必有且只有一点X落在A1B1,A2B2,A3B3,…的内部.”注2.也有的书中,用与V1,V2等价的戴德金(Dedekind,1831—1916)公理作为连续公理:“如果线段AB及其内部的所有点能分为有下列性质的两类:(1)每点恰属一类;A属于第一类,B属于第二类;(2)第一类中异于A的每个点在A和第二类点之间.那么,必有一点C,使A、C间的点都属于第一类,而C、B间的点都属于第二类.”各个领域的应用应用公理化设计,进行可用于在轨组装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步骤为:1) 了解组装服务的需求:根据任务的实施环境、任务类型及任务特点,获取“5WlH”(why、what、where、when、who、how)等需求信息;2) 定义满足这些需求所需解决的问题:将任务需求转化;3) 通过综合分析产生或选择解决方案,将由组装服务需求转化而成的功能需求和设计参数进行“之”字型展开,根据独立公理调整FR 或DP,使得二者层级上各层次的射矩阵为对角阵或三角阵。
思考题:《几何原本》和《九章算术》的思想方法特点是什么?1.《几何原本》思想方法的特点?答:(1)封闭的演绎体系因为在《几何原本》中,除了推导时所需要的逻辑规则外,每个定理的证明所采用的论据均是公设、公理或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并且引入的概念(除原始概念)也基本上是符合逻辑上对概念下定义的要求,原则上不再依赖其它东西。
因此《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另外,《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
所以,《几何原本》是一个封闭的演绎体系。
(2)抽象化的内容《几何原本》中研究的对象都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它所探讨的是这些概念和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讨论这些概念和命题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也不考察这些数学模型所由之产生的现实原型。
因此《几何原本》的内容是抽象的。
(3)公理化的方法《几何原本》的第一篇中开头5个公设和5个公理,是全书其它命题证明的基本前提,接着给出23个定义,然后再逐步引入和证明定理。
定理的引入是有序的,在一个定理的证明中,允许采用的论据只有公设和公理与前面已经证明过的定理。
以后各篇除了不再给出公设和公理外也都照此办理。
这种处理知识体系与表述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
2.简单叙说《九章算术》思想方法的特点?答:(1)开放的归纳体系从《九章算术》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而成的书,因此它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开放体系。
在《九章算术》中通常是先举出一些问题,从中归纳出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再把各类算法综合起来,得到解决该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最后,把解决各领域中问题的数学方法全部综合起来,就得到整个《九章算术》。
另外该书还按解决问题的不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从这些方法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最后再以数学模型立章写入《九章算术》。
因此,《九章算术》是一个开放的归纳体系。
(2)算法化的内容《九章算术》在每一章内先列举若干个实际问题,并对每个问题都给出答案,然后再给出“术”,作为一类问题的共同解法。
几何中的公理化方法
定义:所谓公理化方法,就是指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公设)出发,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其他命题,建立起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的意义:公理化方法能系统的总结数学知识、清楚地揭示数学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比较各个数学分支的本质异同,促进新数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公理是对诸基本概念相互关系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必要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此,一个严格完善的公理系统,对于公理的选取和设置,必须具备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相容性:这一要求是指在一个公理系统中,不允许同时能证明某一定理及其否定理.反之,如果能从该公理系统中导出命题A和否命题非A(记作-A),从A与-A并存就说明出现了矛盾,而矛盾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公理系统本身存在着矛盾的认识,这是思维规律所不容许的.因此,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要求是一个基本要求,任何学科,理论体系都必须满足这个要求.
独立性;这一要求是指在一个公理系统中的每一条公理都独立存在,不允许有一条公理能用其它公理把它推导出来,同时使公理的数目减少到最低限度.
完备性:这就是要求确保从公理系统中能推出所研究的数学分支的全部命题,也就是说,必要的公理不能减少,否则这个数学分支的许多真实命题将得不到理论的证明或者造成一些命题的证明没有充足的理由.
从理论上讲,一个公理系统的上述三条要求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合理的.至于某个所讨论的公理系统是否满足或能否满足上述要求,甚至能否在理论上证明满足上述要求的公理系统确实存在等,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应该指出的是,对于一个较复杂的公理体系来说,要逐一验证这三条要求相当困难,甚至至今不能彻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