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痴呆和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010
- 格式:pdf
- 大小:612.93 KB
- 文档页数: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概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定义:MCI是一临床情况,有这种情况的人群或个体具有发展为痴呆的高度危险性。
根据国外文献,MCI患者转化为痴呆的年发病率为10%~15%。
对多数MCI患者而言,MCI是老龄和痴呆的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state);而MCI的遗忘型(amnestic form)被认为是可能性Alzheimer病(AD)的前驱期(prodrome state),MCI是最适合治疗的阶段,特别是预防性治疗阶段。
MCI是一异质性(heterogeneous)病种,具有不同的认知功能特点和临床进展过程,这种差异是由于基因、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一个MCI患者的转归都难以肯定,一些人可长期保持正常,甚或恢复到原有正常状态,而一些人则发展为痴呆。
【诊断要点】(一)遗忘型MCI(amnestic MCI)的诊断标准1.客观的记忆障碍主诉本人、家属或医生发现患者有记忆障碍,与本人以前的水平相比出现减退。
2.客观检查记忆障碍的证据至少在2项延长回忆检查发现1项的评分比正常同龄人平均值低1.5 SD。
但神经心理详细检查未发现其他方面的有意义缺陷。
3.日常生活能力维持正常,一些复杂的日常活动可受到轻微影响,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足以达到目前的痴呆诊断标准(NINCDS-ADRDA的可能性AD的标准)。
4.MMSE评分24和CDR评分为0.5。
5.需要排除抑郁症、其他精神心理疾患、神志障碍和服用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
(二)辅助检查影像学发现颞叶萎缩、脑脊液tau蛋白浓度增高和Aβ-42水平降低,以及发现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E4和事件记忆缺损(episodic memorydeficits),有助于判断预后,有以上发现的MCl个体更易发展为AD。
【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目的是阻断或延缓MCl个体发展为AD患者,MCI虽是预防治疗的最佳时期,但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手段能达到此目的。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The Writing Goup of the Dementia and Cognitive Society of Neurology Committee of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Chinese作者单位:刊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年,卷(期):2010,90(41)被引用次数:0次1.Das SK;Bose P;Biswas A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Kolkata,India 20072.Posner HB;Tang MX;Luchsinger J The relationship of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to AD,vascular dementia,and cognitive function 20023.Petersen RC;Thomas RG;Grundman M Vitamin E and donepezil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5(23)4.Zhou A;Jia J A screen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s for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2009(12)5.O'Sullivan M;Morris RG;Markus HS Brief cognitive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20056.Zhou A;Jia J Different cognitive profiles betwee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origin 20097.MacKnight C;Rockwood K;Awalt E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Canadia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 20028.Monastero R;Mangialasche F;Camarda 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99.Hsiung GY;Alipour S;Jacova C Transition from cognitively impaired not demented to Alzheimer's disease: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functional abilities in a dementia clinic cohort 2008(6)10.Perneczky R;Pohl C;Sorg C Complex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mild cognitiveimpairment:conceptual and diagnostic issues 2006(3)11.Ferris S;Lane R;Sfikas N Effects of gender on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rivastigmine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post hoc statistical modeling approach 200912.Ferris S;Nordberg A;Soininen H Progression fro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Alzheimer's disease:effects of sex,butyrylcholinesterase genotype,and rivastigmine treatment 200913.Feldman HH;Ferris S;Winblad B Effect of rivastigmine on delay to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the InDDEx study 200714.Novarti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vastigmin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615.Koontz J;Baskys A Effects of galantamine on working memory and global functioning in patients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05(5)16.Jacobs DH;Adair JC;Macauley B Apraxia in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199917.Mitchell AJ A meta-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in the detection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9(4)18.Zhou A;Jia J The value of the clock drawing test 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for identifying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200819.Gavett BE;Poon SJ;Ozonoff A Diagnostic utility of the NAB List Learning test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920.Litvan I;Bhatia KP;Burn DJ Movement Disorders Society Scientific Issues Committee report:SIC Task Force apprais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ian disorders 200321.Salloway S;Ferris S;Kluger A Efficacy of donepezil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0422.DeKosky ST;Williamson JD;Fitzpatrick AL Ginkgo biloba for prevention of dement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08(19)23.Dodge HH;Zitzelberger T;Oken B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Ginkgo biloba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200824.王炜;王鲁宁;张晓红尼莫地平对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6(4)25.Herrmann WM;Stephan K;Gaede K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cergoline in patients with multi-infarct dementia 199726.Flicker L;Grimley EJ Piracetam for dementia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027.Shepherd J;Blauw GJ;Murphy MB Pravastatin in elderly individuals at risk of vasculardisease(PROSPER):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00228.Group HPSC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536high-risk individuals: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0229.Jick H;Zornberg GL;Jick SS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200030.Meneilly GS;Cheung E;Tessier D The effect of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the elderly patient with diabetes 199331.Feigin V;Ratnasabapathy Y;Anderson C Does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treatment prevents dementia or cognitive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2005(0)32.Diener HC;Sacco RL;Yusuf S Effects of aspirin plus extended-release dipyridamole versus clopidogrel and telmisartan on disabil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fter recurr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stroke in the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Strokes(PRoFESS)trial:a double-blind,active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0833.Peters R;Beckett N;Forette F Incident dementia and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in the 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 cognitive function assessment(HYVET-COG):a do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trial 2008(8)34.Di Bari M;Pahor M;Franse LV Dementia and disability outcomes in large hypertension trials: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SHEP)trial 200135.Prince MJ;Bird AS;Blizard RA I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older patients affected by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Results from 54 months of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 trial of hypertension in older adults 199636.Bosch J;Yusuf S;Pogue J Use of ramipril in preventing stroke:double blind randomised trial 200237.Forette F;Seux ML;Staessen JA Prevention of dementia in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urope(Syst-Eur)trial 1998(9137)38.Lithell H;Hansson L;Skoog I The Study on Cognition and Prognosis in the Elderly(SCOPE):principal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intervention trial 200339.Portet F;Ousset PJ;Visser PJ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in medical practic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cept and new diagnostic procedure.Report of the MCI Working Group of the European Consortium on Alzheimer's Disease 2006(6)40.Ono M Molecular imaging of beta-amyloid plaques in the brain 200741.De Santi S;de Leon MJ;Rusinek H Hippocampal formatio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volume losses in MCI and AD 200142.Schroeter ML;Stein T;Maslowski N Neural correlat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systematic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nvolving 1351 patients 2009(4)43.Desikan RS;Cabral HJ;Hess CP Automated MRJ measures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2009(8)44.Du AT;Schuff N;Amend 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entorhin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in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2001(4)45.Mitchell AJ CSF phosphorylated tau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51 studies 2009(9)46.Mattsson N;Zetterberg H;Hansson O CSF biomarkers and incipient Alzheim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9(4)47.Andreasen N;Minthon L;Vanmechelen E Cerebrospinal fluid tau and Abeta42 as predictors of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1999(1)48.Smith T;Gildeh N;Holmes C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validity and utility in a memoryclinic setting 200749.Nasreddine ZS;Phillips NA;Bedirian V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a brief screening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5(4)50.Loewenstein DA;Barker WW;Harwood DG Utility of a modifie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with extended delayed recall in screening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elders 200051.Winblad B;Palmer K;Kivipelto 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beyond eontroversies,towards a consensus: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2004(3)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x201041003.aspx授权使用:(scorcese),授权号:22866d46-a74a-4f40-98c2-9f0401288598下载时间:2011年6月16日。
中国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诊治指南(一)--------痴呆诊断流程1. 证据分级:Ⅰ级:有力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结果评价明确可靠;或者基于以上资料的系统性综述。
满足一下条件:a随机、盲法b.主要观察指标明确c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明确d脱失率低,不会造成结果的偏倚e明确描述人群基线期的特征,而且基线期的特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匹配。
Ⅱ级:前瞻性的、匹配的队列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结果评价明确可靠,符合以上Ⅰ级证据中的a-e点;或者一个随机、对照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但不符合a-e中的某一条件。
III级:其他对照研究(包括描述明确的自然病程对照研究或自身对照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
IV级:非对照研究,病例分析,个例报道,专家意见。
2. 推荐强度:A级(结果确定):至少1个有说服力的Ⅰ级证据,或者至少两个结论一致的、有说服力的Ⅱ级证据B级(结果很可能):至少1个有说服力的Ⅱ级证据,或大量的III级证据C级(结果可能):至少2个有说服力的III级证据。
专家共识:不符合上述推荐标准,但与临床治疗紧密相关的研究结论3.诊断思路a.明确痴呆,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所致)以及短暂的意识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b.痴呆类型(病因诊断):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有无运动障碍有无明显情感障碍有无脑积水c.根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评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
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GB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
补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1~60岁男性,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于发病后2~3年内出现下列症状。
1.精神症状:逐渐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智能衰退,很少至严重痴呆。
2.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最早为向下注视障碍,继则发生上视运动困难,最后不能水平运动,眼球同定于正中位,瞳孔多缩小,对光反射存在。
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和早期痴呆症之间的状态。
它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但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对于MCI的准确诊断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受损;2. 语言能力下降,表现为词汇量减少、说话速度减慢等;3.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4. 失去方向感和迷失在熟悉环境中;5. 日常生活能力保持正常,但在复杂任务或新环境下表现不佳。
二、神经心理学评估。
对于疑似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评估内容包括,1. 认知功能评估,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测试;2. 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3. 心理社会功能评估,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是否受损。
三、影像学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1. 头颅MRI 检查,观察脑结构是否出现异常变化;2. 脑电图检查,了解脑电活动是否异常;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脑代谢和血流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包括,1. 血液生化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2. 脑脊液检查,了解脑脊液中蛋白质、细胞等指标是否异常。
五、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诊断,1.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且符合MCI的临床表现;2. 神经心理学评估显示认知功能下降,但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保持;3. 影像学检查显示脑结构和功能异常;4. 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
六、诊断注意事项。
中国认知障碍和痴呆诊断与治疗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认知障碍和痴呆诊断与治疗指南1. 引言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问题。
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症是一种智力和记忆力逐渐丧失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则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症之间的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首先,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智力和记忆力的逐渐退化。
病情的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最终可能导致个人无法正常生活。
常见的痴呆症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前额叶痴呆等。
相比之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较轻的认知衰退状况,其中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方面的轻微问题。
这种状态通常比正常的衰老状态更严重,但尚未达到痴呆症的水平。
有些人可能会继续保持稳定,并不进一步发展为痴呆症,但另一些人最终可能会发展为痴呆症。
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有所不同。
痴呆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记忆力的丧失、语言能力的退化、理解力的减退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衰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力问题,尤其是新事物的记忆力较差,但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基本保持正常。
那么,导致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痴呆症而言,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脑损伤等都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的因素。
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一些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都与其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诊断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检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估。
然后,可以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等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最后,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症状的原因,如缺乏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对于痴呆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进展。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全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1]。
MCI诊断标准最早由Petersen等于1999年提出,该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但该标准对MCI的诊断过于局限,主要是遗忘型MCI 的诊断。
2003年国际工作组对MCI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这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MCI诊断标准。
该标准将MCI分为4个亚型,即单认知域遗忘型MCI、多认知域遗忘型MCI、单认知域非遗忘型MCI和多认知域非遗忘型MCI[2]。
除此之外,该标准还对MCI病因进行了更全面的阐述,如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路易体病、额颞叶变性等缓慢起病的痴呆类型在临床症状达到痴呆前,轻度的病理变化均可引起MCI。
而脑外伤、脑炎、营养缺乏等可导致持久的MCI。
虽然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2011年标准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A)2011年标准、2013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分别就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MCI及MCI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但其基本内容均与2003年MCI诊断标准一致[3]。
MCI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4点[2]:(1)患者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发现认知的损害;(2)存在一个或多个认知功能域损害的客观证据(来自认知测验);(3)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但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4)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
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A)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MCI的诊断标准,在上述MCI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标志物的内容,包括Aβ沉积的生物标志物和神经元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但该内容只用于临床或基础研究,并不是临床诊断所必需。
以上标准只是MCI的一般标准,实际操作中如何对认知障碍但是没有达到痴呆程度进行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化和早期痴呆症之间的认知障碍状态。
对于MCI的诊断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对于延缓痴呆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患者。
一、认知功能表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但尚未达到痴呆症的程度。
这种受损主要表现在记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复杂操作能力等方面。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执行功能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日常生活功能。
除了认知功能的受损外,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
这些情况需要通过详细的观察和评估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三、脑影像学检查。
脑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MRI、CT等脑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海马体萎缩、脑萎缩等情况。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神经心理学评估。
神经心理学评估是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功能测试,如MMSE、MoCA等,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等方面。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方式,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缺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病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日常生活功能、脑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信息,才能更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要点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
近日,由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写作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正式发表。
指南的第一部分为“痴呆及其分类诊断标准”,对痴呆的临床诊断思路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推荐。
临床诊断思路主要分三个步骤:1.确立痴呆诊断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功能下降(记忆、执行、语言或视空间能力损害)或精神行为异常,影响工作能力或日常生活,且无法用谵妄或其他精神疾病来解释的患者,可拟诊为痴呆。
认知功能或精神行为损害可通过病史采集或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且至少具备以下5项中的2项:(1)记忆及学习能力损;(2)推理、判断及处理复杂任务等执行功能受损;(3)视空间能力受损;(4)语言功能受损(听、说、读、写);(5)人格、行为或举止改变。
国际痴呆诊断标准主要有两个: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R)。
2.明确痴呆病因引起痴呆的病因很多,不同病因,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诊断痴呆后,要结合患者认知障碍起病形式、各认知域和精神行为损害的先后顺序及特征、病程发展特点以及既往史和体格检查提供的线索,对痴呆的病因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最终确定痴呆综合征的可能病因,尤其注意识别可治性、可逆性痴呆。
神经变性性痴呆多隐匿起病,呈慢性进展性病程;非神经变性性痴呆多急性起病,呈快速进展性病程。
变性性痴呆若单纯表现为认知/行为异常,则考虑患者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AD)、额颞叶变性(FTLD)、路易体痴呆(DLB)等;痴呆叠加其他症状,如合并锥体外系症状则考虑是否为帕金森病痴呆(PDD)、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综合征等,合并运动神经元病症状则需排除额颞叶痴呆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FTD-ALS)。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断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引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年人与痴呆症之间的疾病状态,其特征是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的轻微衰退,但尚未达到痴呆的程度。
MCI被广泛用于早期诊断和干预痴呆症,因此对其诊断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制定1. 国际标准国际上最早提出MCI概念并制定相应诊断标准的是美国老年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AGS)和美国神经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
2001年,AGS和AAN联合制定了首个MCI诊断标准,即“Petersen标准”。
该标准包括以下要点: - 主观记忆问题的自述; - 客观记忆损害的证据; - 没有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没有满足痴呆症诊断标准。
2. 中国标准中国在制定MCI诊断标准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
2004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Neurology, CSN)发布了第一个中国版MCI诊断标准。
该标准主要参考了Petersen标准,并结合了中国老年人口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该标准包括以下要点: - 主观记忆问题的自述; - 客观记忆损害的证据; - 没有满足痴呆症诊断标准。
此后,中国的MCI诊断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2011年,CSN发布了第二版MCI诊断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细化和优化。
第二版标准在主观记忆问题、客观记忆损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描述。
标准的执行1. 临床评估根据MCI诊断标准,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 - 病史采集:包括患者自述的主观记忆问题、家族史等; - 认知功能评估:通过一系列认知功能测试,如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客观评估患者的记忆、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等;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判断是否受到影响。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痴呆的认知和功能评估(全文)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语言、执行、视空间等认知域,其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评估通常包括认知功能(cognition)、社会及日常生活能力(daily activity)、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可以概括为ABC。
其中,认知功能评估又涉及上述的多个认知域。
总体认知功能评估总体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包括多个认知域的测查项目,能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认知状态和认知特征,对认知障碍和痴呆的诊断及病因分析有重要作用。
一、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内容覆盖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
Mitchell[1]、Velayudhan等[2]、Blackburn等[3]都对MMSE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记忆门诊等专业机构或者在社区医院中,MMSE区别正常老人和痴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80%以上,对筛查痴呆有较好的价值,但对识别正常老人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以及区别MCI和痴呆作用有限(均为Ⅰ级证据)。
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覆盖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力和定向力等认知域,旨在筛查MCI患者。
以26分为分界值,MoCA 识别正常老人和MCI及正常老人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敏感度分别为90%和100%,明显优于MMSE(分别为18%和78%),而且有较好的特异度(87%)[4](Ⅱ级证据)。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四):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要点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包括体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等。
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可以有效辅助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疾病进程。
体液检查一、血液检测1. 认知障碍疾病病因诊断相关的血液检测指标:血液的检测目的包括:(1)揭示认知障碍疾病的病因;(2)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3)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
首次就诊的认知障碍患者应进行一下血液学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电解质、血糖、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血沉、HIV、梅毒螺旋体抗体、重金属、药物或毒物检测、肿瘤标志物、副肿瘤抗体、免疫全套,以及其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2. 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血液标志物: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在A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早期的AD患者中,GSK-3水平明显升高(级证据)。
血浆中的Aβ也是AD患者一个重要的体液指标。
家族性AD患者中血浆总Aβ或Aβ42水平增高(级证据)。
散发性AD患者在初始阶段,血浆Aβ42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在AD患者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时,血浆Aβ42水平及Aβ42/ Aβ40比值均下降(级证据),提示血浆Aβ测定水平虽然尚不能用于诊断,但感觉其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辅助评估AD的进展和监测疗效。
其他与AD相关的血液标志物中,血浆蛋白酶C1抑制剂、胰腺激素原和纤维蛋白原γ链的特异度较高(级证据)。
此外,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抗胰凝乳蛋白酶、巨球蛋白、白介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AD标志物(级证据)。
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低油磷脂和鞘磷脂(级证据),低24-脱氢胆固醇,高神经酰胺/神经鞘磷脂比值和脂质过氧化代谢异常(均为级证据),也是AD潜在的标志物。
二、尿液检测1. 认知障碍疾病病因相关尿液检测指标:与血液检查相似,可对首次就诊的痴呆患者进行如下尿液检测仪明确认知障碍的可能病因或发现伴随疾病:激素代谢产物、尿磷、尿钙、尿糖、尿液酸碱度、肌酐清除率、药物或毒物检测、重金属浓度检测等。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1痴呆诊断1.1 痴呆概述1.1.1痴呆定义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
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
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特点。
1.1.2痴呆分型痴呆综合征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型。
最常见的为病因分型,可分为三大类: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痴呆、神经系统以外疾病导致的痴呆和同时累及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疾病导致的痴呆。
第一类包括神经变性性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血管性痴呆、炎症性痴呆(如Creutzfeldt-Jakob病等)、正常颅压脑积水、脑肿瘤、外伤、脱髓鞘病等;第二类包括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痴呆(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等)和中毒性痴呆(如酒精中毒、药物慢性中毒等);第三类包括艾滋病(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梅毒、Wilson病等。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皮质性痴呆、皮质下痴呆、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和其他痴呆。
皮质性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变性(额颞叶痴呆、语义性痴呆、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等);皮质下痴呆类型较多,如锥体外系病变、脑积水、脑白质病变、血管性痴呆等;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包括多发梗死性痴呆、感染性痴呆、中毒和代谢性脑病;其他痴呆包括脑外伤后和硬膜下血肿痴呆等。
根据治疗效果可分为不可逆性和可逆性,前者包括变性性痴呆和部分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如Creutzfeldt-Jakob病等),后者主要包括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脱髓鞘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痴呆(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等)。
1.1.3痴呆临床诊断思路痴呆是一类综合征,痴呆的诊断分三个步骤进行:①首先明确是否为痴呆;②明确引起痴呆的原因;③明确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有无精神行为异常综合征,了解患者目前需要处理的主要矛盾。
需要根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作出痴呆及其病因的诊断。
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与药物干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相关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作为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早期诊断和及时的药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一、轻度认知障碍的定义及表现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个体出现超出其年龄和文化所允许范围的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但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患者可能在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
常见的表现包括:经常忘记重要的约会或事情;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复杂的任务;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语言表达不如以前流畅;对新事物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下降等。
然而,这些症状通常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容易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忽视。
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诊断轻度认知障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延缓病情的恶化,有可能阻止或延缓向痴呆的转化。
其次,早期诊断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心理和生活上的准备,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再者,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早期诊断有助于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三、早期诊断的方法1、神经心理评估这是诊断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等方面。
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观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例如,MRI 可以发现大脑的萎缩情况,尤其是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区域的萎缩;PET 则可以检测大脑的代谢活动,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3、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血液中的标志物,如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等,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