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氏数学教具使用

蒙氏数学教具使用

蒙氏数学教具使用
蒙氏数学教具使用

蒙氏数学部分教具使用方法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纺锤棒箱

一、教具构成:

45根纺锤棒,纺锤棒箱(两个样式相同的木箱各分为5格,印有数字,一个箱子印0-4,一个箱子印5-9)。

二、教育目的:

1、练习数量与数字的配对

2、理解“0”的概念

3、数序的感知

4、为学习十位数作准备

三、教具操作:

1、介绍教具,纺锤棒箱端放,安0-9的顺序并排一起,放有纺锤棒的整理箱放在纺锤棒箱的右下方

2、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读纺锤棒箱中1-9的数字。

3、家长指着纺锤棒箱中写有1的格子读“1”,然后右手从整理箱中取出1根纺锤棒放在左手心,两手握住棒的中间将棒垂直竖起向幼儿展示,并同时说明:这是1。说完将棒放进纺锤棒箱中写有1的空格中。

4、同样展示2之后,引导幼儿以此方法依次操作3-9纺锤棒。

5、操作结束后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纺锤棒箱的每个格子中都有纺锤棒吗?“0”的格子里没有纺锤棒?为什么没有?

6、家长小结,“0”就是没有,一个都没有就是表示0,所以0的格子不能放纺锤棒,它应该是空的。带幼儿读“0”。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数字与筹码

一、教育玩具配置

1、圆形红色筹码55个

2、1-10的数字卡片10张(或1-10的活动数字字形)

3、文字卡片“奇数”、“偶数”各五张

二、主要学习目标:

1、数字和数量相结合的概念,以及数字的关系;

2、认识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4、认识数的大小

三、活动提示

1、筹码和数字的对应

a)从盒中取出1……10的数字从盒中取出来,请孩子按数的顺序横向排列且互相间留有一定间距;

b)指着…1?,请宝宝拿出相应数量的筹码放在数字卡的下方;

c)依次方法,请幼儿取和…2?一样多的筹码,放在…2?下方分开排列,横向对齐,中间留一指宽间距;

d)以同样方法做筹码和数卡…3?的对应的排列。排第三个筹码时,要另起一排,并放在上排两个筹码的下方,与上排左边的筹码垂直对齐;

e)请幼儿按以上方法做余下的筹码与数卡间的对应排列。

2、认识奇数和偶数

a)指着…1?卡和它下面的1个筹码,说…1下面的筹码是1个,它没有朋友,…1?就是奇数;

b)指着…2?卡和它下面的2个筹码,说…2?下面的筹码2个,它们是朋友,…2?是偶数;

c)指着…3?卡和它下面的3个筹码,说…3下面的筹码是3个,上面2个筹码是朋友,下面还有1个筹码没有朋友,…3?就是奇数;

d)依此类推,将引导幼儿认识奇数和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a)加法:如计算3+2=?题,“3”对应3个筹码,“2”对应2个筹码,两部分筹码合在一起,小朋友就能数出5个筹码,那么就算出“3+2=5”。这使加算不再抽象与枯燥,非常具体与好玩的操作使小朋友很容易学习加法。

b)减法:10以内的减法练习,课例与加法类似。

c)合成加法练习:如计算3+2+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3+2+5=10”。

d)合成减算练习:如计算9-3-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9-3-5=1”。

e)加减混合运算:如计算9-3+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9-3+5=11”。

f)10以内数的分解:如“5”由哪两个数组成,通过5个对应筹码的分列,可以得出结论:“5”可分解成“4”和“1”、也可分解成“2”和“3”。

4、认识数的大小

通过数量的对应与比较可以轻松掌握数字大小的关系,如“2”与“3”哪个大?小朋友通过数数,可以观察到“3”的筹码比“2”的筹码多,那么“3”大于“2”。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长棒

一、教具构成:

红色木棒10根,每根之间的差数为“1”

二、教育目的:

1、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一次元)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2、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

3、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

三、教具操作:

A.依长短顺序排列:

1、让幼儿取出10根长棒,用手摸一摸(从头到尾),感觉每根棒的长度变化。

2、家长可以与幼儿每人任取一根,对齐一头对比一下,谁的长,谁的短,强化幼儿辨别长短的概念。

3、让幼儿从10根棒中找出最长的一根,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找次长的放在最长一根的下面,左端要对齐,一直排列最短的一根。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摆出的图形象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让幼儿取最短的一根,从第二根开始接,第二根+第一根与第三根一样长,一直比较到第9根(每次都用第一根接)。

5、任取一根长的棒,让幼儿想一想哪两根接起来与之一样长,(锻炼幼儿的目测能力),(可两根也可三根接)。

B.改变排列方式的序列练习

1、以最长的棒为底,左端对齐,垂直往上积高

2、以最长的棒开始,顺次排列成直线或折线或发展幼儿想象摆出更多的图形(要求从长-短递减)。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数棒

一、教具构成:

由1到10的10根木棒组成,其尺寸与“长棒”相同,木棒每隔2CM分别漆上红、蓝两色,红色部分表示奇数,蓝色部分代表偶数。最短棒为4CM,代表“1”的量。数棒是代表连续“量”的教具。

二、教具目的:

1、了解数的集合体(量)

2、记忆数词名称(从1-10)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

初步认识

1、让幼儿取出10根红蓝棒。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特征(有长、有短、有红蓝色)。

2、让幼儿找出最长的,最短的,可以象操作长棒一样从最长到最短排列,把红色一端朝向左侧。

3、也可以让幼儿从最短的“1”开始,左手捏住棒左端,右手二、三指并拢摸棒,边从头

到尾摸,边数“1”(摸过一个颜色数一个数,要连续),最后排好。

4、象操作长棒一样用“1”去补棒,得知两根之间相差“1”

提示(二)

1、可以象以上方法去摆好棒,让幼儿观察有何现象出现:所有的代表奇数部分,都是用红色表示的1、3、5、7、9;所有的代表偶数部分,都是用蓝色表示的

2、4、6、8、10

2、取数字卡(未提供),让幼儿把每一章卡片放在相同数量的数棒旁(数字数量相对应)。

提示(三)

1、首先让幼儿安1-10的顺序把长棒排列好,再把数字卡对应放好。

2、取长棒10放在最上面,让幼儿想一想。取“1”放在10的下面,左端红色对齐放,想一想“1”和?合起来是10,再拿9接在1 的后面,数一数从1-10,1+9从此类推,做2+8,3+7,4+6,5+5(用长棒代替另一个5)。

3、还可以启发幼儿倒过去想一想8+2,7+3,6+4,9+1=?(学习加法交换率)。

4、启发幼儿再想一想哪三根棒连起来是10(连加)。

5、也可以用数棒做其它“10”以内数的加法。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1-100连续数板

一、教具构成:

1、1-100数字排列板,有10行*10列方格;

2、100枚数字片,大小可以填入数字板上的方格;

3、订正板,印有小数字1-100的表格,在数字排列时作参考,或用于确定正误;

二、教育目的:

1、感知1-100的数字次序,知道每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2、为了理解连续数排列的概念,以便更灵活的使用各个数字。

3、培养幼儿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三、操作方法:

1、从1-100数字袋子中取出数字,从1开始取,从桌子左上端开始摆;

2、摆数字时要有秩序,第一排1-10(第二排11-20以此类推),每次只拿一组10个数字。

3、取订正板放在左侧,100数字排列板放在右侧;

4、用左手指订正板上的1,右手取1数字小片放在排列板左上角第一个格子中,以此类推玩完10,放一个数字的同时读出数;

5、从袋子中取11-20,对应放置。以此类推放到100;

6、收数字片时从100-1倒数着收,每次收5个,边收边读;

变化与延伸:

1、数字的消除:在写有1-100的方格纸上,听成人指令,找到并划掉数字如“请划掉16”。

2、数字的填空:画有10*10的方格纸,最上行的格子印有1-10,最左列的格子印着1-91的数字,其他方格全部空白,如家长说:写出56,家长左手食指指3,右手手指指5,让幼儿在交叉处的空格处写53。

3、数字连线画:一幅画全部用点子来表示,点子上端有数字,分别是1-100,幼儿可以从1开始连线,一直连到100,边读边连,最后可以看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奇数和偶数:家长和幼儿一起从1开始找出奇数和偶数分开放好。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加法板

一、教具构成:

在画有横向18格,纵向12格的方格的板子上,上端写1-18的阿拉伯数字(1-10是红字,11-18的蓝字),10的旁边画一条纵的红色分隔线。

定规尺:

红色和蓝色板子各9枚装在盒中,每枚木板各有规定的尺寸。

蓝定规尺:

作为被加数使用,有1-9共9枚,数字写在板的右端。

红定规尺:

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枚,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二、教育目的:

1、更清楚的帮助幼儿了解数的组合及其结果。

2、对于1位数+1位数,答案在1-18之内的数有更清晰的认识。

3、用此计算板作练习,促使计算更进步,并导入心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练习

1、取出加法板和定规尺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其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蓝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摆在加法板的上方左侧。

3、红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对准加法板上的中间红线摆好。

4、取一个蓝色定规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个方格中,然后用右手指数后面的空格,数到10,得出结论“9”,“1”和“9”和起来是“10”。取红色定规尺9接放到“1”的后面,再从1-10数一下(验证),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蓝色定规尺“2”及红色定规尺“8”做10的合成。以此类推。

6、家长还可以口头或写出作业单给幼儿出题目练习,也可以用此方法练习10以内各数的合成。

提示二:构成11-18的加算练习

1、先把红蓝定规尺的“1”取走。

2、取蓝色定规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红色定规尺“9”,“2加9等于。。。。。。11”得出“11”的结果。

a)从第一个格开始数1、2、。。。。。。11。

b)看定规尺终点上方标出的数字“11”。以此类推,分别放在3+8,4+7,。。。。。。9+2等于11。

c)用此方法练习11-18各数的加法。

家长可以出一些小作业单,每张作业单上要得数相同,待幼儿能力提高后再出混合得数的作业单。幼儿操作正确,家长要给予奖励。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减法板

一、教具构成:

画有横18格,纵12格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数字。1-9是蓝色,10-18是红色,在9 的地方用1条蓝色直线隔开。

定规尺:A、红、蓝色1-9板条各9枚,红色定规尺上有刻度。

定规尺;B、自然色的木制定规尺17枚,上面没有数字与刻度。

蒙氏数学部分教具使用方法(2)

二、教具目的:

练习1-18以内的减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0以内数)

1、取出减法板和红、蓝色定规尺。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在减法板的上方左侧按从9到1的顺序自下而上摆好红色定规尺,再沿中间蓝色直线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摆好蓝色定规尺。

3、取一个圆环放在减法板上沿“10”的数字上面。

4、取红色定规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蓝条“9”接在“1”后面。先指“10”,后指“1”和“9”并说:“10可以分成1和9”,边说边指,做完后把定规尺向下移一行。

5、取红色定规尺“2”放在“1”的上边,取蓝色定规尺“8”接在“2”的后面,叙述方法同前。

6、以此类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励幼儿做其它数的练习(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8以内)。

1、告诉幼儿试试看“18减9”用右手指减法板上的数字“18”,拿蓝色定规尺9,定规尺一头“9”字要刚好放在数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侧空格,报出“9”之后,开始数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红色定规尺和蓝色定规尺并排。让小朋友注意到红色定规尺和减法板上段的数字同样是蓝色字

3、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举一反三,练习18以内的其它数。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

1、家长可以从17-?开始练习。

2、如“试一试17-9”。操作时先从自然色定规尺中拿起最短的盖在减法板18的数字上面(因为18与这次计算无关)(把尺盖在方格里)。

3、其次取蓝色定规尺9,一端对齐17下面排好(右侧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规尺)。

4、进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红色定规尺8排在蓝色定规尺旁边。

5、做后把每枚定规尺还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规尺中6个格长度的一枚(从右顶端)盖在减法板上,前面从1-12个空格。取蓝色定规尺8,再取红定规尺4

提示:给幼儿出的题目,答案一定要是个位数。

减法板的蓝色分隔线(在9和10之间)表示减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红色规尺一定出现在蓝色线的左侧。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乘法板

一、教具构成:

乘法板横纵10排,100个圆穴,小筹码1个,1-10的数字片,100粒红色珠子。

二、教育目的:

1、学习乘法板的使用方法

2、理解乘算的概念

3、记忆100以内的乘算

三、教具操作:

1、家长给幼儿准备10以内数的乘法,如:4*3,5*8等的作业题目。(幼儿首先要会手口一致点数100)

2、取乘法板和数字片,数字片在板的左侧从1-10纵向排列好,用一个小碗装100粒红色珠子,小筹码放在左上角的洞里。

3、让幼儿随机抽一个题目,先读出题,如6*4

4、以故事的形式说出题目“分苹果”。有4个小朋友,每个朋友需要6个苹果,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

5、把小筹码取出放在横排数“4”的上面,取数字板“6”,插入左侧的空隙中,取红色珠子,从“1”下面开始竖行放,边放边数1、2、3、4、5、6放完一行,再从2下面放1-6,“3”。。。。。。“4”。。。。。。放完以后再拿起一个空碗从第一粒珠开始收回,边收边点数,一竖行,一竖行的收“1-24”。我们来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苹果?24个苹果。

6、提示幼儿观察摆出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

7、可以让幼儿再作一次4×6,比较一下摆出图形的不同。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除法板

一、教具构成:

除法板、绿色插孔珠子81粒、绿色小人9个

二、教育目的:

直接导入除算的练习,导入数的分割(除数和被除数)

三、教具操作:

A进行可以整除的除算练习

1、家长给幼儿准备题目,开始可以准备简单一些的:一位数的除法,幼儿掌握后可以再逐渐加难度到两位数除以1位数(整数)。

2、取除法板,分别用小碗装绿色珠子及绿色小人任取一题目卡,讲一讲,如“9÷3。

3、以故事的形式给幼儿交待题目,“我有9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几

个苹果?“

4、取一只空碗,从绿色珠子中边读数边取出9粒,取3个绿色小人,从板上端第一行的绿框穴从从1-3开始放小人。

5、取绿色珠子,从第一个绿色小人开始分起,边读“你一个”,“你两个”“你三个”,三个人每人一个,第二行每人分一个,第三行每人分一个,碗中绿色珠子发完为止。

6、取一个红环,圈住板左侧的数字“3",3就是得数,说出“9除以3得3”,“每个人能分到3个苹果”

7、用后让幼儿收拾好。

B使用除法板进行不能整除的除算练习

1、家长准备一些不能整除的作业单,开始数字不要很大,先进行一位数的除法练习,然后加大难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

2、以故事的口吻讲述题目,如“24÷7”,请幼儿在小碗中装上24颗绿色珠子,然后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3、取7个绿色小人放入最上行绿色框圆孔穴中。

4、从第一行小人开始分起,“你一个” 。。。。7个,第一行分完分第二行,直至碗中的珠子分完。

5、“果子不够了,不能平均分”再说明“把这些余下的放到一边,这些就叫作余数3”

6、这个题目24÷7=3……这是得数,就是除法里面的商,然后再写出余数3,教幼儿问题和答案的写法及余数(…..)的记号,24÷7=3……3,写余数的笔最好和题目想区别。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邮票游戏

一、教具构成:

绿色邮票。。。。。。。印有“1”的数字。

蓝色邮票。。。。。。。印有“10”的数字。

红色邮票。。。。。。。印有“100”的数字。

绿色邮票。。。。。。。印有“1000”的数字。

二、教育目的:

使单独加算的概念更深刻,加强定位的练习。

三、教具操作:

加算

提示(一)邮票游戏的加算(没有交换)

1、家长要为幼儿准备一些4位数,每位相加都不超过9的作业题。

2、取邮票每种一枚让幼儿观察、认识、并记住各表示是几。

3、如:3142+3526+1231=?

4、让幼儿分别按题目的数字取邮票。

5、个、十、百、千按位放好

6、进行计算:从个位开始,把所有个位上的邮票收到一起,然后算一算是等于几“2+6+1=?”,进行十位,百,千位的收拢点数。点数以后,让幼儿用一张纸写好各位所得数字。

7、读出答案“7899”。

提示(二)邮票游戏加算(有交换时)

1、家长可以给幼儿准备四位数与四位数相加,有进位的数字题,如:3456+1846=?

2、让幼儿从加数开始从盒中取邮票,取后按要求分别放好:

3、3456=个位6枚绿色;十位5枚蓝色;百位4枚红色;千位3枚绿色

4、1846=个位6枚绿色;十位4枚蓝色;百位8枚红色;千位1枚绿色

5、从个位开始收拢,然后点数6+6=12=10+2,十枚“1”可以换1个“10"。幼儿逐一进行计算、更换。每次更换要把换后的邮票向上一位的格中放。

乘算

提示(一)邮票游戏的乘算(没有交换)(完成加算有票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玩)

1、家长可以给幼儿出题,但是不要进位。乘数最好是一位数,并且要小。如1121×2=?

2、让幼儿先看被乘数1121,取出相应数量的邮票,象加算方法一样摆出来。放时要从右端个位开始放。

3、讲解乘数“2”就是同样的邮票取2次,所以取了第一次,还要取第二次,让幼儿安“1121”在取一次,摆放在第一次的下面。

4、从个位开始收拢点数,记数(作加算)

5、得出答案“2242”

提示(二)邮票游戏的乘算(有交换)

1、家长为幼儿写出数学题,被乘数可以是4位数,乘数要小些,可以有进位。如:1367×2=?

2、幼儿按“1367”取出相应的邮票,分别摆好。

3、×2的“2”意思是取2次,所以让幼儿按“1367”再取一次邮票摆好。

4、从个位开始收拢点数(作加算)。个位邮票有14枚,10枚1可以换1个10,把10放到十位处,再作收拢点数,更换。

5、把四位数全部点数完毕,得出结果:2734。

减算

提示(一)邮票游戏减算(没有交换)

1、家长给幼儿出题,减数的个位数要够减。如:4839-2327=?

2、让幼儿取出邮票“4839”摆好

3、把“2327”分别放到相应位置下

4、从个位开始减:从9个“1”中减去“7”,边取边点数。然后排在下段,上段只剩下2枚邮票,十位,百位,千位也一样,最后上段剩下的邮票个位2个,十位1个,百位5个,千位2个

5、告诉幼儿,上面剩下就是得数2512。

提示(二)邮票游戏的减算(有交换)

1、家长给幼儿出题,减数减被减速要不够减。如:8475-3687=?

2、让幼儿取出邮票“8475”摆好

3、把“3687”分别放到相应位置下

4、从个位开始减:从减数个位是7被减数个位是5,不够减;从十位上取一个“10”的邮票送回,换10个“1",与原摆好的”5"放在一起,交换后再从中拿走7个,十位,百位,千位也一样,最后说一说各位上剩下的邮票是多少

5、剩下就是得数4788。

除算

提示(一)邮票游戏除算(能整除,没有交换)

1、家长给幼儿出题,要可以整除的数。如:8444/4=?

2、取出“8444”,按位排列好

3、首先从千位邮票开始分配,分成4份,第一回每份各1个,第二回每份再给1个,同一位数字必须每次只分1个,8000分4份,共分2回,每份各2个“2000”

4、以此对百,十,个位进行分配

5、邮票都分完,开始清点,得出结论2111。

提示(二)邮票游戏除算(能整除,有交换)

1、家长给幼儿出题,要可以整除的数。如:8576/4=?

2、取出“8576”,按位排列好

3、首先从千位邮票开始分配,分成4份,第一回每份各1个,第二回每份再给1个,同一位数字必须每次只分1个,8000分4份,共分2回,每份各2个“2000”

4、其次分配百位,第一回每份分1个“100”,剩下1枚,家长提示幼儿可以更换成10个“10”

5、以此类推,对十位,个位进行分配

6、分配完后,清点,得出结论2144。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构成三角形

(一)三角形盒

一、教具构成

大的白色等腰三角形1片、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片,黄色钝角三角形3片,红色小三角形4片;

二、教育目的

1、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和变化;

2、建立相等的概念和类概念;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具操作

1、请幼儿把盒中所有的三角形板一一取出,边取边观察,并把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2、家长取白色的大等腰三角形,让幼儿观察颜色、边数(三条)

3、鼓励幼儿分别用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红色正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每当幼儿拼出一个三角形时,提醒幼儿用白色三角形放在刚拼好的图形上比一比,有什么现象(一样大)

4、鼓励孩子想办法创意,如两个重新拼好的三角形合起来,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边,三个重拼的合起来是梯形,让幼儿发挥想像说说象什么。估计幼儿大胆创意,并可用笔把自己的创意记录下来。还可以4个三角形在一起拼出一个大三角形。

(二)长方形盒

一、教具构成

1、2对直角等腰三角形、黄色2片,绿色两片。

2、3对直角不等边三角形,白色2片,绿色2片,黄色2片。

3、1对正三角形,黄色2片;

4、两个相异的三角形,红色2片(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

二、教育目的

学习构成和分解四边形。

三、教具操作

家长可以让幼儿把全部三角形片片取出来后观察,找出相同的,不同的。把形状、颜色相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摆在一起。也可以以很神秘的口吻与幼儿游戏,单个单个摆出,拼出更大三角形或其他形状(适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从盒子中很神秘的取出两个黄色的正三角形,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示范〕用右手食指摸板上的黑线,左手压住板,然后左右手各压一块板手推,合拢在一起(黑线并行),变成一个新的图形-菱形,可以告诉幼儿新图形的名称,让幼儿边摸边数一数共有几条边。

2、可以再取出两片绿色的直角等腰三角形,让幼儿尝试拼成正方形。

3、取两片黄色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4、取白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拼成长方形,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黄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5、取出两片红色的相异三角形,告诉幼儿形状和大小不一样,但是颜色一样,可以放在一起拼成梯形。

延伸教学:

1.幼儿把各图形组好以后,引导幼儿观察三个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特别是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使用的边不同,得出的平行四边形形状不同。

2.在硬纸上画出相应大小的图形让幼儿练习。

(三)小六角形盒

一、教具构成

1、灰色小正三角,绿色小正三角,红色小正三角

2、黄色大正三角,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二、教育目的

1、学习图形中彼此间的关系与图形的对称。

2、用正三角形组成六边形。

三、教具操作

1、让幼儿从教具盒中取出三角板,观察一下,哪些是一样的,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哪些是不一样的,互相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与家长说一说(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达能力)。

2、取六枚灰色小正三角形,先摸黑线然后再拼,将每块上标的黑线靠在一起。A组成三个菱形;B组成三个平行四边形;C用平行四边形组成六角形

3、取绿色小正三角,先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尝试一下,摸黑线后拼一拼,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形状?(梯形)。

4、取红色等腰钝角三角形,鼓励幼儿尝试可以组成三个菱形(在提问幼儿同时,家长可以作示范或语言提示)。

5、将三组红色的菱形组成大六角形(家长作)

6、家长引导幼儿作以下的比较工作:

绿色梯形与灰色六角形比较,刚好是正六边形的一半。灰色六角形与红色大六角形进行比较大小相同(可重叠求证),其各2枚构成的菱形大小也相同。

延伸活动:

1、让幼儿自由排序,再重叠比较。

2、尝试观察环境,并寻找相同的图形,或将图形画在纸上,剪下来进行发展活动。

蒙特梭利生活练习及教具操作手册

蒙台梭利生活练习及教具操作手册 目录 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介绍…………………………………………日常生活练习的目标………………………………………………选择教具的标准和教具的操作……………………………………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部分常见练习……………………………………………如何演示一项工作…………………………………………………建立一项工作应考虑的因素………………………………………行为控制——一把抓………………………………………………用整只手拿碗倒豆…………………………………………………玻璃杯倒豆…………………………………………………………用海绵移水…………………………………………………………滴管倒水……………………………………………………………滴管…………………………………………………………………剪刀剪纸的练习……………………………………………………用刀子切菜…………………………………………………………行为控制——三指抓………………………………………………用勺子舀豆…………………………………………………………用眼药瓶子的空瓶子运水…………………………………………用镊子夹取运送小球………………………………………………衣服夹的使用………………………………………………………行为控制——手腕的活动…………………………………………螺母和螺钉…………………………………………………………瓶子和瓶盖…………………………………………………………

打蛋器的使用………………………………………………………颜色的分类…………………………………………………………照顾自己 衣服框的种类………………………………………………………衣饰框——按扣…………………………………………………… 拉链…………………………………………………… 纽扣…………………………………………………… 皮带扣………………………………………………… 蝴蝶结…………………………………………………拿布料………………………………………………………………清洁——洗手……………………………………………………… 清洗头发和梳理头发…………………………………… 洗衣服…………………………………………………… 打鞋油……………………………………………………穿毛衣/夹克…………………………………………………………收拾行李和背包……………………………………………………照顾环境——预备练习……………………………………………擦桌子………………………………………………………………优雅和礼仪——社交技巧…………………………………………打招呼和告别………………………………………………………欢迎客人……………………………………………………………怎样打断别人讲话…………………………………………………走线…………………………………………………………………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发展……………………………………………动作能力评估………………………………………………………结语………………………………………………………………… 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介绍 日常生活练习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设计的。它是用来帮助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从而形成独立的性格。她细致地观察孩子的玩耍后发现;大人的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 一、粉红塔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把粉红塔最小的放置于手心盖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个粉红塔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小到大将粉红塔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粉红塔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大”和“小”(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大的粉红塔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老师重点提示:每个粉红块以2边对齐的方式堆叠成塔,进行物归原位

二、棕色梯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将最细的棕色梯双手握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根棕色梯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细到粗将棕色梯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棕色梯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粗的棕色梯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

三、带插座圆柱体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老师提示用三指抓的方式将带插座圆柱体依序由粗到细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最细的圆柱体如果无法站立,可以水平呈放) 5、指示孩子看到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的排列方式,反之是由细到粗排列的方式 6、教导孩子将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放置原位示范二: 1、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带插座圆柱体,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 2、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蒙台梭利教具的作用

蒙台梭利之感官教具 色板: (核心提示:色板就是专门进行色彩识别的训练,帮助幼儿辨别细微的差异,更敏锐地感知世界。幼儿使用色板的过程,不仅是认识颜色、分辨差异的训练,还是对于幼儿记忆力、注意力的特殊训练。) 教具构成 由三盒组成,每盒侧重不同,容如下: 第一盒:红、黄、蓝三原色,各2枚,合计6枚。适合年龄3-6岁 第二盒: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11色,各2枚,合计22枚。 第三盒:红、蓝、黄、橙、绿、紫、粉、棕、灰9色,各有七级明暗度渐变化,合计63枚。 适用年龄3-6岁 目的: 1、培养儿童分辨颜色的能力和对颜色的美感。 2、学会颜色的对比,为组合能力做准备。 基本操作 第一盒:颜色配对及名称练习 1. 向幼儿介绍色板,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两端的白边,轻轻拿出,进行示。 3.提示幼儿,不要触及颜色部分,不要倾倒。请幼儿练习拿色板,依次取出散放在桌面上。 4. 任意取出一块色板放在中间,从剩下的色板中寻找相同的颜色的进行配对,然后左右并排摆放。依次进行,直到全部完成。 5. 请幼儿尝试进行,反复练习。 6.三种颜色各取一枚色板,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略)。 7.完成工作后,将色板打乱顺序,放回盒子里(以便下次操作),轻轻送回原处。

第二盒:颜色配对练习 1.向幼儿介绍色板2,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复习色板1的容,先取出红、黄、蓝色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并说出颜色名称。 3.再取出橙、绿、紫色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4.最后取出黑、白、灰、粉、棕色各2枚,进行配对练习,由于之前粉红塔、棕色梯的经验,幼儿已经熟悉。黑、白色更是非常熟悉。 5.视幼儿个人具体情况,可全部或部分混合在一起练习,反复进行。 6.完成工作后,把色板打乱顺序地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提示:配对过程中,摆放方式是纵向,由上至下。 第二盒:名称练习 1.请幼儿找出红、黄、蓝三色,说出颜色名称,进行复习。 2.在余下的色板中,请幼儿找出自己知道的颜色,进行练习。 3教师介绍其他颜色,以三阶段方式进行,若颜色超过4种,分两次进行。 4.反复练习。完成工作后,把色板顺序打乱,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提示:棕色不要说成咖啡色,橙色不要说成桔黄色。

蒙特梭利教具88件使用方法

由 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作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由 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力。 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由 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 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 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摇动时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由 的能力。 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板不仅强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强腕肌的协调力,而且透过描绘的练习,更可增强笔触力道的熟练度,重叠描绘不同的几何图形板使图形变化无穷。 由 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角柱、圆柱、圆椎、三角椎、四角椎,另有 述几何体的一个侧面相等的投影板组成。培养儿童对实体的感觉,认识各种几何体,了解其特征;进入几何学的准备,刺激肌肉的感觉。 粗糙与光滑的触觉感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何嵌板 触觉的联合,帮助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和观察力;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空间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可作为计算体积 的代数教具。 元的辨别能力,数学的思考能力,可作为三项式 ( (a+b+c)3 c

蒙特梭利教具家庭装20件套装操作手册1

【邦宝】蒙特梭利教具家庭装20件套装详细清单 1.插座圆柱体。四组:圆柱体A:直径一定,高度渐减。圆柱体B:高度一定,直径渐减。圆柱体C:直径与高度同时渐。圆柱体D: 直径渐减,高度渐增。每组五个穴。 2.粉红塔。0.7*0.7CM至7*7CM,十块正方体及形式卡10张,每块边上以0.7CM递增。 3.棕色梯。0.7*14CM至7*14CM,十块长方体及形式卡10张,每块正方形侧面以0.7CM递增。 4.色板。11对色板 5.构成三角形。五盒:长方盒一:蓝色8块,长方盒二:灰色2块,红色2块,绿色4块,黄色6块。大六边形盒:灰色2块,红 色2块,黄色7块。小六边形盒。绿色3块,灰色6块,红色8块,黄色1块。三角形盒:灰色1块,绿色2块,黄色3块,红色4块。 6.几何立体组。十个几何立体组,一个神秘布袋。立体组分别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卵形体,圆锥体,三角锥,四 角锥,椭圆体,三角体。 7.二项式。木盒,红黑面长方体三块,蓝黑面长方体三块,蓝色正方体一块,红色正方体一块。 8.数棒。5CM至50CM,十根长方体,红蓝相间,每根以5CM递增,1-10数字卡10张。 9.纺锤棒及箱。0-4及5-9两个木盒,45根纺锤棒组成。 10.数字与筹码。1-10数字及55块红色筹码组成,形式卡2张。 11.1-100连续数板。1-100数字各一个,操作板一块,形式卡2张 12.邮票游戏。1的板38个,10的板30个,百的板30个,千的板10个,蓝色小人9个,红色小人9个,绿色小人9个,筹码12个。 13.加法板。底板,蓝木条10块,红木条10块 14.乘法板。底板,红色珠100个,红色筹码1块,白色1-10数字片10块。 15.减法板。底板,配件与加法板共用。 16.除法板。底板,蓝色珠81个,蓝色小人9个。 17.分数小人。1的整体小人1个,二分之一小人2个,三分之一小人3个,四分之一小人4个,加底坐及形式卡。 18.接龙游戏。10的金色串珠10串,1-9的灰白串珠1套,1-9黑白串珠1套,1-9的彩色串珠2套。数字卡片:1-10数字卡片各2 张,加减乘除等号符号各2张。 19.十进位系统。千的正方体珠1块,百的片珠10片,十的串珠10串,个的珠10粒。数字卡片:1000数字2张,100-900各1张, 10-90各1张,1-9各1张,加减乘除符号各1张。 20.笔划砂纸板。笔划板14块。

蒙台梭利教具介绍[试题]

蒙台梭利教具介绍[试题] 蒙特梭利教具介绍 教具介绍 插座圆住体(4组) 由4组圆柱体组成。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作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粉红塔 由10块立方体组成。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和肌肉运动的控制力;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棕色梯 由10块长方体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 认识,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长棒 由10根方长棒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 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彩色圆柱 由4盒、每盒10个圆柱组成。培养视觉上识别大小、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 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力。 色板

由大、中、小3盒各种颜色的小色板组成。培养分辨颜色的对色彩的美感,颜色的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几何图形嵌板橱及图形卡片 由几何嵌板操作1个屉、6层几何嵌板橱1个、几何嵌板36块、几何图形卡片99张组成。通过肌肉和触觉的联合,帮助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和观察力;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构成三角形(5盒) 由5盒不同的三角形块组成。透过视觉认识三角形,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二项式 木制立方体和长方体共8块组成。培养视觉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可作为计算体积(a+b)3 的代数教具。(a+b)3=a3+3a2b+3ab2+b3 三项式 木制立方体和长方体共27块组成。培养视觉对三次元的辨别能力,数学的思考能力,可作为三项式(a+b+c)3的代数教具使用。 (a+b+c)3=a3+3a2b+3a2c+b3+3ab2+3b2c+c3+3ac2+3bc2+6 abc 几何立体组及投影板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椭球体、卵形体、三角柱、圆柱、圆椎、三角椎、四角椎,另有11枚与上述几何体的一个侧面相等的投影板组成。培养儿童对实体的感觉,认识各种几何体,了解其特征;进入几何学的准备,刺激肌肉的感觉。 铁制几何嵌板 铁制嵌板10块,2个木盒,喷塑组成。培养视觉上正确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发展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是写字的预备练习。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1.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教具构成 工作用的地毯。 (一)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 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人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兴趣点 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 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 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 1.学会正确地搬运地毯。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二)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它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兴趣点 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 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训练手指的动作。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 3.地毯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2.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长方形海绵。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3.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做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1、圆柱体插座 活动名称:圆柱体插座 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 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 操作方法:配对: 1、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 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 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 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如此示范2-3个后请孩子尝试。 7、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 8、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1) 排序: 1、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 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 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铡,依次类推将 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 5、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2) 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 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2-3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2-3次。 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 “请你指一下哪个是大的/小的?” “请你把大的/小的放在我的手上” “请你摸一下,这个是大的还是小的?”等。 第三段:发音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现,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这是什么?”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1 1. 圆柱体插座9 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 12 2.粉红塔 12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或能熟练操作圆柱体插座的孩子 14 3.棕色梯 15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17 4.色板17 适合年龄:3岁以上19 5.构成三角形 19 适用年龄:3岁半以上 23 6.几何立体组 24 适用年龄:4岁以上25 7.二项式 25 适用年龄:4岁以上27 8.数棒27 适用年龄:3岁或3岁以上 28 9.纺锤棒箱(Spindle Box) 29 适用年龄:熟悉数棒和量练习的孩子30 10.数字与筹码30 适用年龄:能熟练操作纺锤棒箱的孩子32 11.1-100板32 适用年龄:4岁以上的孩子 34 12.邮票游戏35 13.加法板39 14.乘法板42 15.减法板45 16.除法板48 17.分数小人51 18.接龙游戏53 B.适用年龄 57 完成十进法提示的小朋友57 19.十进位法认识63 适用年龄:4岁以上或对10以内数量非常熟悉的孩子64 20.笔划砂纸板65 适用年龄:4岁左右66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目具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一、视觉教具—粉红塔 教具构成 1、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cm递减。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cm 3,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 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至于手心,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拿取较大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搬运。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它的四周欣赏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 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拆除方法。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不需按顺序放置。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8、工作结束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1、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2、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3、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4、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间接目的 1、精神抑制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具有三次元变化的粉红塔有10个立方体,为学习立方根做准备,它们是:13:23:33:43:53:63:73:83:93:103。8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二个立方体;27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三个立方体;64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四个立方体……1000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十个立方体(粉红塔的分解教具可进行此项工作)。 3、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 4、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变化活动 变化1——同棱垒高 (1)将立方体的两面以其夹角对齐,垂直向上积高。 (2)将1cm3的小立方体依次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排列,比较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别。 变化2 将10个立方体水平排列,最大的一块在左边。 变化3 可以排列成螺旋状及玫瑰花状。 延伸活动 1、记忆练习。 2、蒙上眼罩。 3、基础卡片。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操作步骤

数学教具操作步骤 一、数棒 示范一: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搬运到工作毯上(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4、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这是1”;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2,这是2”,进行三阶段教学法 5、依序点数到“10” 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示范二: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与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 4、先将数字卡从1—10水平排放在工作毯上 5、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这是1”,再拿出1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2,这是2”,再拿出2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6、依序点数与符号相结合到“10”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二、砂纸数字板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把砂纸数字板盒搬运到桌上 4、取出1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1”,用2指触摸书写“1”进行3次书写(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5、取出2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2”,用2指触摸书写“2”进行3次书写。完成后进行三阶段教学法 6、用上述的方法依序完成“3—9”的书写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蒙特梭利日常教具操作步骤

、倒水 操作步骤: 示范一:有柄倒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 桌上 到什么声音”) 5、把水全部倒完后,用海绵擦拭杯口 6、用同样的方 法再把水倒回去,并用海绵擦拭杯口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 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二:无柄倒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 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单手握住杯子,另一手托住杯身,把水倒入杯中(提示语: 5、将杯子的水全部倒完后,用海绵擦拭杯口 6、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把 水倒回去,并用海绵擦拭杯口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 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教具操作步骤 4、 手三指握住杯子手柄,另一手托住杯身,把水倒入另一杯中(提示语: “注意听,你听 “注意听,你听到什么声音”)

二、舀豆子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张开3指,将勺子放在虎口处,握住勺子,腾空做舀的动作5、将碗里的豆子舀到旁边的空碗中(左手扶住碗) 6、提示孩子,碗里“空空的没有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它舀回去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三、夹 操作步骤: 示范一:镊子夹物品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3指,将镊子放在虎口处,并提示孩子“压下去” 5、 、“打开”腾空做夹的动作 把蝴蝶面从盘子中夹到旁边空盘子中(左手扶住盘子) 6、提示孩子盘里“空空的没有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它夹回去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二:夹衣夹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3指,拿住衣夹腾空做夹的动作提示孩子“压下去”、“打开”,将衣夹夹在相应的位置上 5、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三:筷子夹物品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张开手掌,依序将2支筷子放在虎口处定位,腾空做夹的动作5、把花生从碗中夹到另一空碗中(左手扶住盘子)6、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1.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地毯的卷起和展开教具构成 工作用的地毯。 (一)搬运工作用的地毯 准备工作 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 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 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人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兴趣点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 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 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 1.学会正确地搬运地毯。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二)地毯的卷起和展开 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 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 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它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 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 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左手也相同。 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兴趣点

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 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 1.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训练手指的动作。 注意事项 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2.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长方形海绵。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蒙特梭利式日常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 一、倒水 操作步骤: 示范一:有柄倒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一手三指握住杯子手柄,另一手托住杯身,把水倒入另一杯中(提示语:“注意听,你听到什么声音”) 5、把水全部倒完后,用海绵擦拭杯口 6、用同样的方法再把水倒回去,并用海绵擦拭杯口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二:无柄倒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单手握住杯子,另一手托住杯身,把水倒入杯中(提示语:“注意听,你听到什么声音”) 5、将杯子的水全部倒完后,用海绵擦拭杯口 6、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把水倒回去,并用海绵擦拭杯口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二、舀豆子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3指,将勺子放在虎口处,握住勺子,腾空做舀的动作 5、将碗里的豆子舀到旁边的空碗中(左手扶住碗) 6、提示孩子,碗里“空空的没有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它舀回去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三、夹 操作步骤: 示范一:镊子夹物品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3指,将镊子放在虎口处,并提示孩子“压下去”、“打开”腾空做夹的动作 5、把蝴蝶面从盘子中夹到旁边空盘子中(左手扶住盘子) 6、提示孩子盘里“空空的没有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它夹回去 7、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二:夹衣夹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3指,拿住衣夹腾空做夹的动作提示孩子“压下去”、“打开”,将衣夹夹在相应的位置上 5、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示范三:筷子夹物品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工作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张开手掌,依序将2支筷子放在虎口处定位,腾空做夹的动作 5、把花生从碗中夹到另一空碗中(左手扶住盘子) 6、操作示范结束,提示孩子工作完成后,把工作物归原位

蒙台梭利、蒙特梭利教具操作手册

爱学宝贝https://www.doczj.com/doc/8c10460427.html, 蒙特梭利教具操作手册 1、圆柱体插座活动名称: 圆柱体插座教具构成:圆柱 体插座 4 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第 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第 三组:反比例组第四组:直径 不变高度递减 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一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 操作方法: 配对: 1、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 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如此示范 2-3 个后请孩子尝试。 7、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 8、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 排序: 1、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 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 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 的右铡,依次类推将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 5、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 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 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的”教 给孩子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 2-3 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 2-3 次。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 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

蒙台梭利教具使用

蒙台梭利教具使用(感官教具20多种;数学教具40多种;语言、科学、文化教具20多种;日常生活教具10多种) 色板 通过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培养儿童视觉分辨渐进色的能力,建立初步对美术的审美观念。属感官教具 。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教具构成: 色板11对--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各1对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物体的粗细。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培养孩子的色彩美感。 3、启发孩子的艺术感觉。 操作方法: 配对练习: 1、准备好工作毯(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 2、取出红、黄、蓝的色板6块,散放在工作毯(桌子)上。 3、进行配对的工作。 名称练习:

1、略。 2、右手拇、食指捏住色板白色的边缘将红色和蓝色取出拿到桌上(每种颜色的色板只拿一片)。 3、用三阶段教学法教给孩子颜色名称。 4、请孩子在屋子里找了色板的物品进行配对。 变化与延伸: 1、在生活中发现学过的颜色。 2、做涂色和调色的练习。 3、自由的用颜色画画。 适用年龄:3岁以上。 错误控制:视觉控制。 神秘袋 教具构成:5个原木色的几何立体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小篚子一个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透过视觉和触觉,让孩子感知并了解几何立体组的特征。 操作方法: 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组的工作。 2、取来教具放在桌子的右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 3、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

蒙特梭利教具操作手册

蒙特梭利教具操作手册 一、圆柱体插座 活动名称:圆柱体插座 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 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2.为书写作准备。 操作方法: ●配对: 1.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 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如此示范2-3个后请孩子尝试。 7.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 8.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 ●排序: 1.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 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铡,依次类推将其按照由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 5.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 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 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2-3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2-3次。 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请你指一下哪个是大的/小的?”“请你把大的/小的放在我的手上”“请你摸一下,这个是大的还是小的?”等。 第三段:发音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现,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这是什么?”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的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练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变化与延伸: 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 2.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 3.名称练习:第一组:大的——小的 第二组:粗的——细的 第三组:又粗又矮的——又细又高的 第四组:高的——矮的 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二、粉红塔 活动名称:粉红塔 教具构成: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立方体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 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 操作方法: 感官展示一垂直积塔: 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 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右侧

11种蒙氏数学教具的使用方法

11种蒙氏数学教具的使用方法 2011-08-18 01:34:00| 分类:幼师培训|字号订阅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纺锤棒箱 一、教具构成: 45根纺锤棒,纺锤棒箱(两个样式相同的木箱各分为5格,印有数字,一个箱子印0-4,一个箱子印5-9)。 二、教育目的: 1、练习数量与数字的配对 2、理解“0”的概念 3、数序的感知 4、为学习十位数作准备 三、教具操作: 1、介绍教具,纺锤棒箱端放,安0-9的顺序并排一起,放有纺锤棒的整理箱放在纺锤棒箱的右下方 2、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读纺锤棒箱中1-9的数字。 3、家长指着纺锤棒箱中写有1的格子读“1”,然后右手从整理箱中取出1根纺锤棒放在左手心,两手握住棒的中间将棒垂直竖起向幼儿展示,并同时说明:这是1。说完将棒放进纺锤棒箱中写有1的空格中。 4、同样展示2之后,引导幼儿以此方法依次操作3-9纺锤棒。 5、操作结束后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纺锤棒箱的每个格子中都有纺锤棒吗?“0”的格子里没有纺锤棒?为什么没有? 6、家长小结,“0”就是没有,一个都没有就是表示0,所以0的格子不能放纺锤棒,它应该是空的。带幼儿读“0”。 蒙氏数学教具之——数字与筹码 一、教育玩具配置 1、圆形红色筹码55个 2、1-10的数字卡片10张(或1-10的活动数字字形) 3、文字卡片“奇数”、“偶数”各五张

二、主要学习目标: 1、数字和数量相结合的概念,以及数字的关系; 2、认识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4、认识数的大小 三、活动提示 1、筹码和数字的对应 a)从盒中取出1……10的数字从盒中取出来,请孩子按数的顺序横向排列且互相间留有一定间距; b)指着…1?,请宝宝拿出相应数量的筹码放在数字卡的下方; c)依次方法,请幼儿取和…2?一样多的筹码,放在…2?下方分开排列,横向对齐,中间留一指宽间距; d)以同样方法做筹码和数卡…3?的对应的排列。排第三个筹码时,要另起一排,并放在上排两个筹码的下方,与上排左边的筹码垂直对齐; e)请幼儿按以上方法做余下的筹码与数卡间的对应排列。 2、认识奇数和偶数 a)指着…1?卡和它下面的1个筹码,说…1下面的筹码是1个,它没有朋友,…1?就是奇数; b)指着…2?卡和它下面的2个筹码,说…2?下面的筹码2个,它们是朋友,…2?是偶数; c)指着…3?卡和它下面的3个筹码,说…3下面的筹码是3个,上面2个筹码是朋友,下面还有1个筹码没有朋友,…3?就是奇数; d)依此类推,将引导幼儿认识奇数和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a)加法:如计算3+2=?题,“3”对应3个筹码,“2”对应2个筹码,两部分筹码合在一起,小朋友就能数出5个筹码,那么就算出“3+2=5”。这使加算不再抽象与枯燥,非常具体与好玩的操作使小朋友很容易学习加法。 b)减法:10以内的减法练习,课例与加法类似。 c)合成加法练习:如计算3+2+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3+2+5=10”。 d)合成减算练习:如计算9-3-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9-3-5 =1”。

蒙特梭利的教具制作

蒙特梭利的教具制作 蒙特梭利的教具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感官教具、日常生活教具、语文教具、数学教具。 感官教具主要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感觉,让他们提高领会、辨别、理解、判断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采取三阶段教学法。 这是xxx。(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哪个是xxx。或请把xxx给我。(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 这是什么?(记忆相应的物品) 视觉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可以自制: 插座圆柱体:4组。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CM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5.0。。。。。。 1.0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5.0。。。。。。 1.0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CM的等差地减至1.0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CM的等差递减到1.0CM,高度由1.0CM以0.5CM的等差递增至5.5CM。 制作方法:1、四个一样大小的塑料泡沫,至少要40CM*7CM*7CM。按照每组的规格挖洞,可以先画好线,再用钳子夹住粗粗的缝衣针,置火上烧红,再沿线轻轻划下到底,就比较整齐。把划出来的泡沫用手指轻轻顶出,留着。这样座体就好了。 2、将划出来的泡沫柱按规格用烧红的缝衣针修整好,多余出来的垫回原来的洞去,圆柱也做好了。 3、用厚纸皮(牛皮纸或广告纸没有图案的那面),将座体底部、周围包好,用双面胶粘牢。 4、40枚小螺钉,涂上强力胶,拧入柱体。 基本上就完成了,缺点就是,不太经得折磨。 也可以到五金店,购买螺丝、螺帽组合,规格跟教具不一样,但是也比较标准,可以按照四组的规则购买,这个就经久耐用,还可以当作螺丝螺帽组合用。 粉红塔:可以用俄罗斯套娃或其他的套合代替,注意不要选那种有图案的,实在不行,就给它二次加工,全部刷成粉红色。市面价格大约是30元左右。 棕色梯:市面上也有一种这样的玩具,是塑料的,木制的也有大约是20多元。 长棒短棒,有一种磁力魔棒可以代替,市面价60多元,是等长的磁铁小棒,可以任意组合。 形状教具:几何嵌板、几何学立体、构成三角形。 这些市面上都有卖,我买的几何嵌板,40多元,是一个盒子,里面装了园、三角、四边形、多边形,盒盖就是图形的嵌格,那些形状板还有孔,不影响形状的整体,还能用配给的绳子将它们分组串起来。 立体几何体大约是50元左右,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四角锥等等都有。 构成三角形也有,大概是15CM*3CM,10元,构成圆形也是10元。 触觉教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