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互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68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互动尽管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遵循着大致相同的基本过程。
本节在介绍有关社会互动过程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期和网络化时代社会互动的过程及其变化加以分析。
一、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中的互动在过程上往往差别很大。
如角色互动、陌生人互动、集合行为情境中的互动、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与群体之问的互动、群体之问的互动等,都可能有不同的互动过程。
这里介绍两种分析社会互动过程的方法和观点。
(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R.Bales)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了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贝尔斯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
贝尔斯把社会互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参加互动的成员在开始互动时往往首先要确认是何种情境。
例如,当大家被召集在一起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要干什么,是社交性的联欢,还是严肃的工作会议。
第二阶段: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明确了互动情境后,成员们往往要考虑自己该对此情境持何态度。
例如,如果是一次社交性的联欢,那么是积极主动参与,还是逢场作戏凑凑热闹,或是消极地旁观。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
如果倾向于积极参与联欢,那么是去表演节目,还是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人聊天,还是多做些服务工作。
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
例如,在控制阶段之后有可能进行重新定向和评价。
参加聚会时,一开始你可能以为是一场严肃的学术讨论,便郑重其事地准备做笔记、发言,但进行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发现大家都并不认真,于是你也就开始敷衍了事。
其次,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互动过程分析可能同时涉及工作任务领域和社会情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