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进展_陈鹏典
- 格式:pdf
- 大小:316.48 KB
- 文档页数:4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失眠是指无法获取足够的、质量良好的睡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心理调节三个方面。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针灸对失眠的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刺激针灸点,改变脑电图波谱,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度。
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对松果体、丘脑和下丘脑的刺激,调节睡眠中的神经元放电活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可以调节脑内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抑制脑内组织胺的释放,以及调节睡眠中的活动水平。
针灸对失眠的内分泌调节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下丘脑-垂体-卵巢(HPG)轴的功能。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调节睡眠激素如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还能够影响甲状腺功能并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对失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灸对失眠的心理调节主要通过刺激针灸点,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针灸点,促进神经系统中的微循环,改善脑供血状况,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率较高。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降低失眠评分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不同的针灸点和经络,对失眠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如百会穴、神门穴等针灸点对失眠的治疗效果较好。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表明,针灸能够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对失眠的疗效和机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针灸治疗失眠。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的休息时间内难以入睡、不能保持睡眠、睡眠质量差等表现。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脾肾气的虚弱或者心火上炎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烦意乱、多梦等。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
本文将介绍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失眠针灸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近年来,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针灸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方法的优化上。
1.针灸穴位选择研究发现,在失眠患者中,Yintang、Shenmen、Neiguan、Sanyinjiao等穴位的针刺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其中,Yintang是位于额头正中线的穴位,针刺能够促进心神安定、缓解焦虑情绪,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良好的效果。
2.针刺方法优化针刺方法的优化是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
传统的针刺方法主要包括旋转针、扎刺和泻法等。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优化针刺方法,如微刺、连刺等,减少针刺刺激,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微刺针灸方法治疗失眠,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药治疗失眠中药治疗失眠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中药通过调节心脾肾气的功能,改善心火上炎的症状,从而恢复正常的睡眠。
近年来,对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配方的优化上。
1.药效成分研究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药效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调节睡眠。
例如,一种名为天然杜冷丁的中药成分,能够改善睡眠,缓解失眠的症状。
2.配方优化研究传统的中药治疗失眠通常采用多味中药复方,研究人员通过优化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调节剂和补益剂的配伍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推拿按摩治疗失眠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本文通过搜索2007年~2012年中英文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系统阐述了目前针灸对于失眠的研究进展,列出针刺、电针、耳穴、腹针、头针、艾灸等方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标签:针灸;失眠;综述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和早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等症状[1],严重者会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甚至引起机动车事故伤害等社交、工作障碍[2]。
我国香港地区调查显示成年人中失眠发病率为39.4%[3]。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抗焦虑抑郁药物等,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反跳反应等。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本文选取2007年~201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多数研究者采用针刺联合疗法,有些研究者则采用单一疗法,或采用针法、或采用灸法,或采用其他单一疗法,其临床总有效率多在80%以上。
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归纳如下。
1.1 针刺疗法1.1.1 从脑论治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从脑治神来治疗失眠,《医宗金鉴》中就指出:“头为诸阳之会,位居之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体。
” 韩西荣等[4]的醒脑安神针法、刘晓娟[5]的健脑安神针法、姜翠花等[6]的镇静安神针法都是以脑神为主体,主穴采用百会、四神聪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配穴。
于雪萍[7]采用清脑调神针刺法,体针针刺神门、三阴交、安眠、印堂、太阳为主,同时配合舌针,用针灸针在患者舌面横向及纵向轻滑几下,若舌下有瘀络,点刺金津、玉液,427例总有效率为100%。
1.1.2 从背俞穴论治滑伯仁在《难经本义》中论述背腧穴说:“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说明背腧穴与五脏六腑的疾病都有联系,而五脏藏五神,调理五脏神治疗失眠,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张伟等[8]对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五脏背腧穴。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5877-1588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219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阿依夏·马路坤1,李陶1,宋昳星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收稿日期:2023年9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摘要失眠又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病因繁多、机制复杂。
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失眠通常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问题,使得许多失眠患者对此有一定的顾虑,造成了失眠的人数虽多但治疗此病的患者量少的情况。
中医治疗失眠已取得可观的疗效,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疗法,具有不易成瘾、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等特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以及现代人的广泛认可,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的文献,对失眠的认识作以下阐述。
关键词失眠,不寐,针灸治疗,临床研究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Acupuncture Therapy for InsomniaAyixia·Malukun1, Tao Li1, Yixing Song2*1The Four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2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Received: Sep. 11th, 2023; accepted: Oct. 5th, 2023; published: Oct. 12th, 2023AbstractInsomnia, also known as “sleepless”, or “can not sleep”, is a sleep disorder disease; its causes are various, and the mechanism is complex. Long-term insomnia will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daily life and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re difficult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Western medicine usually uses sedative and hypnotic drugs to treat insomnia. Although it has *通讯作者。
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导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了不少不适与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治疗失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穴位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失眠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医对失眠的认识1.1 失眠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以分为入睡困难型、睡眠中断型和早醒型三种类型。
入睡困难型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眠,多反复翻身,躁动不安;睡眠中断型则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入睡;早醒型则指早晨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
1.2 失眠的中医病因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情志不遂、脏器功能失调等。
情志不遂指情绪起伏大,长期压抑或过于激动等,导致心神不宁,从而引起失眠。
脏器功能失调则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心脾不和等,这些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二、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2.1 穴位的选择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常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来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舌关、心俞、神阙、涌泉等。
舌关位于手腕背侧近尺侧桡骨突起处,心俞位于脊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沟,神阙位于心窝下方凹陷处,涌泉位于足底部。
这些穴位与失眠相关的经络和脏腑相连,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失眠症状。
2.2 针灸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如提高5-HT的水平,降低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影响睡眠过程。
其次,针灸还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增加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自律神经系统的平衡来改善睡眠质量。
三、临床研究进展3.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一项对30名失眠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后,失眠指数明显降低,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
另一项针灸对照实验研究显示,针灸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以下将从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针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次数。
特别是一些针对特定针灸穴位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和神阙穴,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一些随机对照研究也表明,针灸治疗相对于安慰剂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有着显著的优势,且治疗效果较为持久。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成果丰富。
通过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网络,对睡眠中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通过调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调节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脊髓等神经调节网络的功能,影响睡眠调节核团的活动,发挥着治疗失眠的作用。
一些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失眠患者的大脑功能连接和大脑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近年来,一些针灸临床诊疗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针灸治疗失眠症为特色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按摩、理疗等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针对失眠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开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深入,为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研究样本的选择、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需要在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依据。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一、研究总览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
而且,在治疗失眠方面,针灸也被认为是一种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年份覆盖了2016至今,所有研究文献均为人们自行制定的针灸治疗方案,共涉及213例患者。
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率为91.14%。
在这些研究中,下颌穴、内关穴和气海穴是最常接受治疗的穴位。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时间则有很大的差异(2~12周不等),但是针灸治疗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看到明显的疗效。
二、分析和总结
从上述研究集中看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应比较明显,这也是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中的共识,与传统西药治疗的有效率相比,针灸的有效率更高。
2. 针灸对身体方面的康复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一些穴位,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以此促进身体的康复。
3. 针灸治疗失眠症需要的时间不确定
虽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时间需要长短不一,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患者在两到十二周内的针灸治疗后可以看到明显的疗效。
三、结论
总的来说,从近年来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是有效的。
并且,针灸对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身体方面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需要的时间不确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两到十二周内见到明显的疗效。
因此,针灸治疗失眠症可以看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疗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成果丰硕。
通过不断探索,研究者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神经系统: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具体而言,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和脑干神经元等途径,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
(2)改善心理状态:另一些研究则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这与中医认为失眠症常与情绪不稳定有关的观点是一致的。
(3)调节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如调节甲状腺素和垂体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认识,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研究也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1)基于证型治疗:一些研究表明,基于中医证型的针灸治疗,对改善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较好。
如《金匮要略》所载的失眠证,采用夜间失眠、多梦不寐的证,辨证取穴,疗效显著。
(2)经络穴位疗法:另一些研究发现,经络穴位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如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足三里、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个性化治疗:还有研究指出,失眠症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不同患者的病因也不相同,因此针灸治疗失眠症需要个性化。
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采用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3.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尽管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有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机对照设计不够科学严谨,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高。
临床研究中缺乏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估,不能客观地评估治疗的长期疗效。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多个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1. 调整大脑神经递质水平针灸可以通过对大脑神经递质的调整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5-HT、NE、DA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
2. 缓解精神状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平衡情绪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从而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3.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失眠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下介绍一些近年来的相关研究。
1. 针灸对失眠患者的安眠药依赖性的改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当前的主流疗法之一。
一项研究显示,针灸加药物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这提示针灸治疗失眠可以帮助维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依赖性。
2. 针灸对失眠中的心理干预作用3. 针灸对失眠的长期疗效一项研究观察了包括运动治疗、咖啡因限制、疾病治疗等多种方法在内的失眠治疗的长期疗效。
结果表明,虽然针灸治疗疗效不如咖啡因限制或药物治疗,但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却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三、结论和展望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精神状态、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多种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药物依赖性。
但是,由于选择的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仍然非常必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针灸治疗失眠机制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应用。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验证。
据近五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远高于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在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降低压力等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是可靠的,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针灸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下结构的活动,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症的效果。
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如通过调节睡眠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调整患者的睡眠情况。
这些研究进展为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特定穴位和疗程。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时,特定的穴位具有更好的疗效,如神阙穴、三阴交穴等。
针灸治疗的疗程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多次连续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而且多数为轻微的过敏反应、局部瘀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传统药物治疗更加可靠。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为失眠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验证,作用机制得到了深入的理解,特定穴位和疗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相信随着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不断研究和应用,将会为失眠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更多的临床应用,为失眠症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