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黄剑
- 格式:pdf
- 大小:215.77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4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各2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将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临床疗效;失眠症是现今社会常见与多发的疾病,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失眠症的发病率也呈现着逐年升高的趋势。
在临床治疗中, 西医治疗失眠症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1], 且存在着一定的反复性,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 针灸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失眠症中, 且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得到提升[2]。
本研究中选取46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分析讨论应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马鞍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6例失眠症患者, 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3例。
对照组男13例, 女10例, 年龄为25~72岁, 平均(38.2±3.9) 岁, 病程为3.9~40.3个月, 平均(29.1±5.5) 个月;观察组男12例, 女11例, 年龄为24~71岁, 平均(37.3±3.5) 岁, 病程为3.5~40个月, 平均(28.6±5.1) 个月。
内容摘要:【摘要】目的失眠已经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问题,治疗失眠也不再是简单服用安眠药物,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一些安眠药物的副作用日益警惕,故而转向更安全的自然疗法,中医成为首选。
中医外治法中针灸疗法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目前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如头针、体针、耳针、水针、腹针、炙法等等,针灸为主治疗失眠也已有许多成功的报道,如针灸配合拔罐、推拿、中药、心理护理等。
从近三年文献中可以看出,针灸为主治疗此病多以临床疗效作为研究目的,很少有对针刺手法量学、穴位选取的机理的实验室研究,并且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但总体上,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已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将近三年针灸为主治疗失眠做一综述。
【关键词】针灸失眠综述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以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范畴。
多由于身体、生理、精神、药物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病证。
现就近三年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针灸治疗本病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1.1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失眠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其累及的脏腑多为心肝脾肾。
胡氏等[1]认为失眠总的病机是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本病是由于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平衡的关系失常所引起”的认识一致。
所以其采取调理任督二脉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来治疗失眠。
付氏[2]和曲氏等[3],认为脏腑机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失调,神志不宁,神不守舍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所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是治疗关键。
而张氏[4]认为失眠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与心肝脾肾及阴血不足有关。
刘氏[5]则从病因上分析失眠,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多个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1. 调整大脑神经递质水平针灸可以通过对大脑神经递质的调整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5-HT、NE、DA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
2. 缓解精神状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平衡情绪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从而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3.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失眠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下介绍一些近年来的相关研究。
1. 针灸对失眠患者的安眠药依赖性的改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当前的主流疗法之一。
一项研究显示,针灸加药物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这提示针灸治疗失眠可以帮助维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依赖性。
2. 针灸对失眠中的心理干预作用3. 针灸对失眠的长期疗效一项研究观察了包括运动治疗、咖啡因限制、疾病治疗等多种方法在内的失眠治疗的长期疗效。
结果表明,虽然针灸治疗疗效不如咖啡因限制或药物治疗,但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却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三、结论和展望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精神状态、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多种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药物依赖性。
但是,由于选择的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仍然非常必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针灸治疗失眠机制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应用。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于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平均睡眠时间。
结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21/26),p<0.05。
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睡眠时间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起到理想效果,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不寐;失眠;应用失眠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短浅、时睡时醒,甚至整夜都不能入睡,导致患者得不到充分休息,出现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抑郁等,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
一些轻度失眠患者可以通过安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不适合长时间吃,容易造成依赖成瘾、肝肾毒性等,治标不治本,随着失眠症状的加重,甚至可能安眠药物达不到明显效果[1]。
中医对于失眠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中医将其成为“不寐”,认为其病因主要由两种,一是受其他疾病影响而来,比如咳嗽、腹满等,此类患者主要是针对引起失眠的其他病症进行治疗,当其他疾病得到控制后,不寐也就会随之消退【2】。
另一种病因是心神失养、阴虚火旺、实火扰心、气血阴阳失和等所致,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类不寐患者。
故选择能够养心安神、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效果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基于此,我院就尝试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治疗,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26),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的观察组(n=26)。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探讨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197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气街)118例、对照组(西药内服)79例,观察组取穴头气街部为主,常规针刺,捻转补泻手法,行热敏灸;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服用,1次/d。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愈72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9例,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观察组在睡眠质量[(0.86±0.71)分vs.(1.07±1.65)分]、日间功能[(1.19±0.85)分vs.(1.30±0.69)分]、总分[(5.61±2.66)分vs.(5.03±2.46)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服用艾司唑仑,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标签:三焦针法;灸法;气街;失眠症;治疗结果失眠症通常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睡眠不足、进入睡眠和维持睡眠异常、持续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
据资料统计,大约有35%的人发生过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睡眠障碍,我国目前失眠症的患病率高达10%-20%,本病现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药物治疗失眠临床多用安定类镇静安眠药物,长期服用可出现健忘、易成瘾等不良反应。
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是临床工作中现实而迫切的需要,近年来,针灸疗法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广泛。
本课题组采用三焦针法为主治疗该病,与药物治疗作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2010年3月-2012年6月铜仁职院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三焦针法组)118例和对照组(西药组)7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5d,最长6年。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黄剑
发表时间:2018-05-17T10:44:30.8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黄剑
[导读] 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
黄剑
上海市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200444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6.01到2017.11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安眠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58.0%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作为失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临床疗效
失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时睡时醒,醒后难以入睡等症状[1]。
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失眠的原有较为多样化,与生理、病理、心理、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且该疾病能够单独发生,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病症发生[2]。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失眠患者数量庞大,成为了影响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积极地对失眠患者实施治疗,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3]。
传统中医应用针灸治疗失眠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为了提高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下就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6.01到2017.11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
观察组包含5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4:26,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39.8+7.9)岁。
对照组50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5:25,患者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0.5+8.4)岁。
两个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组间资料在研究前均实施了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了差异性对比,结果提示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
患者入组前均知情且同意,且本次研究经伦理研究会批准。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安眠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选取安眠(平补平泻)、四神聪(补法)、神门(补法)、三阴交(补法)、中脘(补法)。
对于肝火郁结者配穴选取行间(泻法)、侠溪(泻法);对于痰热忧心者配穴选取丰隆(泻法)、内庭(泻法);对于脾胃气虚者配穴选取内关(补法)、脾腧(补法)、天枢(补法)、气海(补法)、、胃腧(补法);对于心胆虚怯者配穴选取心腧(补法)、胆腧(补法)。
患者均每隔3日行1次针灸治疗,以连续治疗10次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4]。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别以(%)和()形式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结果以0.05为水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失眠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58.0%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数据如下:
3讨论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失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作为失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萍,肖宝香,何秀清.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 28 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05):83-84.
[2]车艳华,王艳梅.针灸配合磁珠贴耳穴治疗癌症病人抑郁失眠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05(06):362—363.
[3]李万婷.柴胡加龙骨牡砺汤结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64例[J].山西医药杂志,2014,(20):2434—2435.
[4]董巧云,李娟娥,姜小帆,等.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08):106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