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骨转移 64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9
鼻咽癌骨转移6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骨转移发生率为18%,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多转移到脊柱、骨性胸廓和盆骨等处。
88%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
结论鼻咽癌骨转移可能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关键词】鼻咽癌;骨转移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90%~95%属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1]。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我院初治鼻咽癌骨转移患者6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初治的355例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后3个月~5年有64例发生骨转移,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45岁。
鼻咽癌的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低分化鳞癌59例,泡状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2例。
临床分期(按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分期法):I期5例,Ⅱ期15例,Ⅲ期35例,IV9例。
病程中合并肝转移13例,肺转移8例,胸膜转移2例,脑转移1例。
1.2 骨转移的诊断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定位性疼痛,从局部不适、刺痛、隐痛发展为持续的且定位明确的剧痛,其中颈椎、胸椎和腰椎受累时可出现颈项痛和腰背痛,少数病例可向上、下肢放散出现麻木不适。
主要体征有局部压痛、叩痛、神经受压引起的体征和病理性骨折。
经x线、CT或ECT检查确诊。
2 结果2.1 骨转移的发生部位本组经ECT扫描能确诊的有153个骨转移病灶。
其中腰椎32个(20.9%),胸椎25个(16.3%),肋骨20个(13.1%),髂骨14 个(9.1%);其次为股骨10个,肱骨7个,颈椎7个,坐骨7个,肩胛骨7个,颅面骨5个,骶骨4个,髋骨4个,锁骨4个,胸骨3个,耻骨2个,手足骨各1个。
2.2 骨转移的发生时间1年内发生骨转移37例,占57.8%;2年内发生骨转移58例,占90.6%。
2.3 骨转移侧别与颈淋巴结转移侧别的关系在64例骨转移的病例中,能判断出侧别的45例,单侧淋巴结转移35例,其中同侧骨转移17例(37.8%),对侧骨转移7例(15.6%),双侧骨转移11例(24.4%);双侧淋巴结转移10例中,出现双侧骨转移9例(20.0%),单侧骨转移1例(2.2%)。
鼻咽癌骨转移放疗止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潘林江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9)004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采用深部X线、60Co、直线加速器对126例共259个鼻咽癌骨转移病灶进行外照射,分3个剂量组:①2
Gy/次,5次/周,总剂量30~40 Gy;②4 Gy/次,3次/周,总剂量24~36 Gy;③5 Gy/次,2次/周,总量20~40 Gy.结果:总有效率为89.3%,各组有效率分别为
91.8%,85.1%,9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照射是鼻咽癌骨
转移病人止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三种剂量分割照射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总页数】1页(P503)
【作者】潘林江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鼻咽癌骨转移放疗止痛28例分析 [J], 林灿洁
2.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黎静;伍军锋;徐艳红;张莉国;石卫明;李志强;张为民
3.鼻咽癌骨转移的放疗止痛临床观察 [J], 彭少华;陈志仁
4.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骨转移患者的止痛效果探讨 [J], 刘洪波;徐晓南;王小艳
5.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临床疗效观察 [J], 蔡长青;王苏;廖万清;宋维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2生国塞旦医型!!!Q生!旦筮!!鲞筮!翅£堕i坠堕!』!坠!塑!!!里!!!堕!璺!丛!堕塑堡』塑:!!!!:!!!:!!:№:!M R I诊断脊椎转移瘤64例陈世华孟剑【摘要】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 R 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分析64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椎转移肿瘤的M RI表现,分别进行s E序列T.W I和T,W I扫描,其中26行增强扫描。
结果60例共311个椎体受累,17例单椎体受累,47例多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
合并塌陷性压缩骨折19例,侵及附件8例,跳跃式分布44例,侵犯椎旁软组织肿块4例,硬膜囊受压6例。
26例增强后有24例其转移灶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更清楚,且其中有1例比平扫时多发现1个椎体有转移灶存在,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脊椎转移瘤有其特征性的M R I表现,M R 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脊椎转移瘤;磁共振成像脊椎含大量红骨髓,血运丰富,其毛细血管网适宜肿瘤栓子的生长,是肿瘤转移好发部位‘1J。
M R I作为一种成熟的、无害的检查技术,对脊椎转移肿瘤具有高敏感性,可较早显示骨转移,且无假阳性,已成为脊椎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4例脊椎转移瘤的M RI表现,旨在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 R 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45例,女19例,年龄32—78岁,平均55.1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占34.4%)。
原发肿瘤:肺癌17例,肝癌13例,结肠癌8例,食管癌7例,前列腺癌5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右足纤维肉瘤、鼻咽癌、肾癌、左臀部软组织肉瘤各1例,原发瘤不明确2例。
所有均行M R 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1.2检查方法:M R I扫描采用西门子、A vant o型1.5T超导磁共振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所有病例均采用FSE系列矢状位T l W I(T R/T E590m s/11m s)/T2W I(TR/TE3500m s/92m s),横断面T1W I(T R/T E500m s/12m s)T2W I(TR/TE3800m s/108m s),层厚4m m、层间距1m m。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
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3倒,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29例)行单纯放疗,30gy/10次。
结果:观察组骨疼痛有效率为88.2%,单纯放疗组疼痛有效率为75.9% (p<o.05)。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确切,且复方苦参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复方苦参;放疗;骨转移癌【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77-01据who统计,世界上大约有超过70%的癌症中晚期患者,正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特别骨转移患者常引起剧烈和持久的疼痛、高钙血症、活动障碍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我科从2008年5月~20012年2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6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共收集病例 63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29例。
所有患者预计存活期在6个月以上,均为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
63例患者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7~81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原发灶均有病理证实,骨转移灶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经ect和/或ct、mri检查证实有一处或多处骨转移,均为溶骨性破坏,其中单发10例,多发53例,其中肺癌23例,乳腺癌19例,鼻咽癌9例,胃癌6例,食管癌5例,肝癌1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未行放疗和全身核素治疗。
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线常规放疗,对骨转移病灶进行姑息放疗,多发转移者选取引发疼痛剧烈的病灶放疗,3 gy/次,5次/w,每一转移灶放疗总剂量30gy,最大不超过40gy。
观察组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金晶制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5ml.含生药9g)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氯化锶[89Sr]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2-28T15:47:54.197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6月作者:张金山毛哲玉周俊伟饶丹[导读] 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两种放射治疗方法:体外照射和放疗性核素治疗。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黄石市435000[摘要]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疼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后疼痛缓解率90%。
结论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疗效良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氯化锶;广泛性骨转移;疗效【分类号】: R730. 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两种放射治疗方法:体外照射和放疗性核素治疗。
外放射治疗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不适合广泛性(多发灶)的治疗。
放射性药物导向治疗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定向聚集于骨转移灶的特性,借助其发射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效应,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延长生存期) [1] 。
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为氯化锶[89Sr]注射液,其特点给药剂量低,毒副作用小,疗效维持时间长。
2009年至2014年,我科用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患者10例,疗效好,现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患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53岁,均为鳞状细胞癌,经骨放射性扫描(ECT)和CT扫描,提示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其中6例脊柱多处转移和肋骨多处转移,3例脊柱多处转移和肋骨多处转移及骨盆诸骨转移,1例肋骨多处转移和肱骨转移。
2.治疗方法:治疗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及大小便常规检查,并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及CT和(或)MRI确诊。
要求用药前停止化疗及体外照射治疗1个月以上,低钙饮食2周以上。
125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多因素分析张海;王志新【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年(卷),期】2007(008)001【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和临床影响因素,建立远处转移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2006年5月收治鼻咽癌治疗后0.5年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125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远处转移危险指数(HI)公式,并根据HI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进行比较.结果:125例中骨转移60例(48.0%),肝转移43例(34.4%),肺转移42例(33.6%),多脏器、多部位转移28例(22.4%),0.5~2年发生远处转移89例(71.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影响治疗后远处转移(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有无化疗是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危险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后2年内,常见转移部位是骨、肝、肺.HI值能较好地反映远处转移的危险性.【总页数】4页(P19-22)【作者】张海;王志新【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638例No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处转移临床分析 [J], 谢杰雄;雷章华2.前列腺癌患者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多因素分析 [J], 邵红刚;袁光亚;郭道宁;陈正国;辛宇鹏;范钰;黎圆圆;邓明3.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5例临床观察 [J], 万娅敏;李志臻;高剑波;孙慧芳;王振豫4.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10 ng/ml的非远处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 [J], 侯敏;赵腾;杨雪;李娇;李慧;林岩松5.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远处转移63例临床分析 [J], 马方;岳晓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临床疗效观察
蔡长青;王苏;廖万清;宋维舒
【期刊名称】《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7(0)1
【摘要】疼痛是骨转移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满意的治疗措施。
本院放疗科自1992年10月至1995年4月收治41例骨转移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全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一、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41例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7~75岁。
原发灶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骨转移以ECT、X线或CT 诊断。
来源于鼻咽癌12例,乳腺癌10例,肺癌9例,食管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各8例,甲状腺癌1例。
孤立性29例。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观察;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放疗后;疼痛缓解;多发性骨转移;鼻咽癌;医院放射科;前列腺癌
【作者】蔡长青;王苏;廖万清;宋维舒
【作者单位】177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 [J], 程明;叶海滨;高宏;王春英;范丽华
2.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40例临床观察 [J], 蒋玲菊
3.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45例临床观察 [J], 丁涤非;胡凯;王玉生;张华
4.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 [J], 程明; 叶海滨; 高宏; 王春英; 范丽华
5.晚期恶性肿瘤局部骨转移放疗止痛的疗效观察 [J], 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临床分期与CT表现分析
刘家永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4(26)8
【摘要】鼻咽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广西是鼻咽癌高发区,占头颈部肿瘤的50%以上。
CT扫描能较好的显示鼻咽癌的形态和深层结构和病变向周围蔓延的范围以及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受侵情况。
本文对1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与CT表现分析,临床分期T1 20例、T2 92例、T3 18例,分析鼻咽癌临床分期与CT表现的生长方式为扩展途径以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总页数】2页(P1192-1193)
【作者】刘家永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梧州,5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
【相关文献】
1.PET/CT对鼻咽癌的分期、再分期、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价值 [J], 黄恒;马莹;黄红星;余文兴
2.鼻咽癌105例基于磁共振与CT的不同临床分期系统在T分期上的比较分析 [J], 黄军荣;张玉兰;张纯;陈昱明;吴伟艺;赵艳海
3.CT和MRI对鼻咽癌临床分期差异的初步研究 [J], 杨红茹;刘文其;李坚;叶伟;王仁生
4.18F-FDG PET/CT在鼻咽癌临床分期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J], 李大创;张王峰
5.MSCT与MRI诊断鼻咽癌及其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J], 李达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骨转移6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骨转移发生率为18%,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多转移到脊柱、骨性胸廓和盆骨等处。
88%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
结论鼻咽癌骨转移可能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关键词】鼻咽癌;骨转移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90%~95%属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1]。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我院初治鼻咽癌骨转移患者6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初治的355例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后3个月~5年有64例发生骨转移,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45岁。
鼻咽癌的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低分化鳞癌59例,泡状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2例。
临床分期(按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分期法):I期5例,Ⅱ期15例,Ⅲ期35例,IV9例。
病程中合并肝转移13例,肺转移8例,胸膜转移2例,脑转移1例。
1.2 骨转移的诊断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定位性疼痛,从局部不适、刺痛、隐痛发展为持续的且定位明确的剧痛,其中颈椎、胸椎和腰椎受累时可出现颈项痛和腰背痛,少数病例可向上、下肢放散出现麻木不适。
主要体征有局部压痛、叩痛、神经受压引起的体征和病理性骨折。
经x线、CT或ECT检查确诊。
2 结果2.1 骨转移的发生部位本组经ECT扫描能确诊的有153个骨转移病灶。
其中腰椎32个(20.9%),胸椎25个(16.3%),肋骨20个(13.1%),髂骨14 个(9.1%);其次为股骨10个,肱骨7个,颈椎7个,坐骨7个,肩胛骨7个,颅面骨5个,骶骨4个,髋骨4个,锁骨4个,胸骨3个,耻骨2个,手足骨各1个。
2.2 骨转移的发生时间1年内发生骨转移37例,占57.8%;2年内发生骨转移58例,占90.6%。
2.3 骨转移侧别与颈淋巴结转移侧别的关系在64例骨转移的病例中,能判断出侧别的45例,单侧淋巴结转移35例,其中同侧骨转移17例(37.8%),对侧骨转移7例(15.6%),双侧骨转移11例(24.4%);双侧淋巴结转移10例中,出现双侧骨转移9例(20.0%),单侧骨转移1例(2.2%)。
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发生骨转移56例,占87.5%。
3 讨论3.1 骨转移的发生部位和时间本组确诊的骨转移病灶,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柱,其中胸椎和腰椎多见;其次是肋骨、髂骨、股骨、坐骨、肱骨和肩胛骨;较少转移到颅面骨、胸骨、髋骨、骶骨、耻骨和手足骨。
经治疗后,骨转移发生时间1年内为57.8%,2年内为90.6%。
3.2 鼻咽癌骨转移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研究表明,颈淋巴结转移越严重,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2]。
在能判断出侧别的45例骨转移的病例中,单侧淋巴结转移伴同侧骨转移者占37.8%,伴对侧骨转移者占15.6%,伴双侧骨转移者占24.4%;双侧淋巴结转移10例中,伴双侧骨转移者占20.0%,伴单侧骨转移者占2.2%。
可见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侧别与骨转移侧别可能有一定关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3] 。
掌握骨转移特点,早期做出诊断,了解骨转移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1] 王向明,叶金辉,练英妮,等.持续48 h静脉灌注5一Fu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16—1717.[2] 莫立根,邝国乾,张成,等.鼻咽癌局部扩散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20):926-928.[3] 任骅,高黎.鼻咽癌骨转移的发生和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4):208-211.鼻咽癌骨转移(附 136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临床特点,寻找有效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调查136例鼻咽癌骨转移临床状况及诊治疗效。
结果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或88.7%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
常见转移部位有脊柱(41.3%)、骨性胸廓(28%)、盆骨(18.2%)、四肢长骨(12.5%)及颅骨等。
同侧颈淋巴结转移40%骨转移在同侧,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约20%有双侧骨转移。
治疗采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CR分别为64 5%及53.3%。
结论鼻咽癌为亲骨转移性肿瘤,骨转移侧别似与颈淋巴结转移侧别有关。
骨转移后采用放疗或放、化疗综台治疗为宜。
【关键词] 鼻咽肿瘤;骨转移;综合疗法The skeletal metastasis in nas0phm l聃I mre~ a(m'C):elinieM analysis of 136 ca镕TheFwstPeople sl-k6pital ofFoshan,Foshan 52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PC with skdetal metastasis and to lind aft effectiveⅧyh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136 cases oi NPC with skdetal metastasis w叮e reviewed for their dinical sfat and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90%of the cases 小skeletal metastasis oecurred in two years after treatment(or 88 7%of theca with skeletal metast~ s occurred in three years afte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Skeletal metastasis often occurred atthe州出ra(41.3%),the skeletaltborax(28%),p ,As(18 2%),long bones 0Ilimbs(12.5%),skull(4 5%),ere.Amongpatlc~ts wi th tmi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tmilateral~eletal metastasis occurred in 40%of them.Among patientswith bilateral cervicallym ph nodemeUasto~s,bilateral skeletalmetastasisoccurredin20%ofthem .Theyweretreated by radio—therapyor radiotherapy plus che~ therapy.The rates of complete rerrd.~.4ort(CR)were 64,5%and 53.3%r∞p∞tjvd Con-cIl 0璐NPC metastasis tends to OCCLlr in bones The side(or d髂)。
f its skeletal metastasis is(are)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side(or~des)of its lym ph node involvement.It is remmmended that radi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Djus chemotherapy be impfied.f s】(detal metastasis oecurred[Key or吐j] nas lha嗍e neoplasm;skdetal metastasis;comprehen~ve treatment中晚期鼻咽癌骨转移发生率、病死率都较高,文献告发生率在23%~84%之间I1 J,尸检确诊率更高。
近二十年来,关于鼻咽癌骨转移临床报道较少.为了索其发生发展规律,寻找有效防治措施,现将我院87年12月~1997年12月.10年间资料完整的136鼻咽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状况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08例.女28例.男:女为3.9:年龄20--75岁,30岁以下18例(13.2%),31~60%例(70.6%),61-75岁22例(16.2%)。
鼻咽癌断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低分化鳞癌126例2.6%),其余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分别为7例和。
临床分期、分型分别按1979年长沙分期标准和山医学院谢志光提出的分型标准评定L2J。
I期 2例,Ⅱ期35例,Ⅲ期62例,Ⅳ期37例。
下行110例,上行6例,混合型20例。
病程中合并肝转移者26例,肺转移者15例.胸膜、腋淋巴结转移各3例,脑、肾、椎管转移各1例。
二、骨转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定位性疼痛(91例、66.9%),从隐痛、不适发展为恒定的剧痛.少数为刺痛。
其中胸、腰椎受累最早出现腰背疼(73例.53.7%),少数向下肢放散引起麻木和关节痛;全身隐痛无固定压痛点(35例,25.7%);由转移骨破坏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2例);无疼痛症状,但x线、ECT或cT影像学支持骨转移(8例,5.9%)。
主要体征为不同程度压痛、叩痛、病理性骨折和压迫神经引起的相应体征。
三、骨转移解剖部位分布(329骨受侵)。
见表 1表1 骨转移部位分布四、骨转移侧别与颈淋巴结转移侧别的关系:为了探讨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将骨转移能判断出侧别的96例(除外上行性病例及只转移到脊柱、胸骨和两侧转移比重相当无法判断侧别的40例)与下行型和上下泥合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单侧颈淋巴结转移共75例,其中出现同侧骨转移37例(占96例的38.5%),对侧骨转移l4例(14.6%),双侧骨转移24例(25.0%);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21例中,出现双侧骨转移者l9例(19.8%),单侧骨转移者2例(2.1%)。
五、鼻咽癌骨转移治疗与预后:除5例未治外,其余131例治疗可归人三组:放疗组48例,用6。
Co-r线姑息放疗,常规设野,肿瘤剂量l:h-40~45Gy,单次300-500cGy;化疗组38例,采用BPF方案(BLM DDP5-FU)3--5个疗程;放化综合组45例,先化疗后放疗,方法同前。
疗效分三级:完全止痛(CR)、部分止痛(PR)、无变化或疼痛加剧(NC),其近期疗效见表2。
表2 三组骨转移治疗后疗效比较c131倒)放疗组、缘台组与化疔盟CR分别比较P<O 05住院及随访至97年末已死亡99例,存活25例,失访12例,按失访时死亡计算,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期9.5个月,最短4个月,最长2年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