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庆县三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语文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公共说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文化软实力之“软”在于温润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这个“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软”。
只有以“理”的方式进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间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交流、互鉴与发展。
这个“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认可的“道理”。
因此,“公共说理”实际上关涉文明形象的塑造。
“公共说理”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民主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从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
“公共说理”首先必须是自由的,说理当然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认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公共说理”还必须是平等的。
说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盛气凌人都不是说理的正确姿态。
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是达成共识,而是相互理解。
在申说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不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强加于人。
“公共说理”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基本原则。
说理不是空口无凭、信口雌黄,而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
没有事实根据的理由即使不是谎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空洞说辞,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中华文明以“明德”为其基本的精神特质。
“明德”不仅在于“明明德”,而且还在于“明明德于天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
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
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
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
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直三棱柱中,若,则( )111ABC A B C -1,,CA a CB b CC c === 1A B =A .B .a b c+-r r ra b c-+r r r C .D .a b c -++ a b c-+- 2.已知点,,若直线的斜率为,则( )()1,0A (),B n m AB 21n m -=A .B .C .D .22-1212-3.已知,则( )()()1,5,1,3,2,5a b =-=-a b -= A .B .C .D .()4,3,6--()4,3,6--()4,3,6-()4,3,64.已知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焦距为6,则实数等于( )x 2213x y m +=mA .B .C .12D .3421412-5.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1111ABCD A B C D -A .B .C .D .11ACB D ⊥1AC BC⊥1B D BC⊥1B D AC^6.已知圆,圆,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22:(2)(4)25E x y -+-=22:(2)(2)1F x y -+-=)A .内含B .相切C .相交D .外离7.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若,则( )l a αb0a b ⋅= A .B .C .D .或//l αl α⊂l α⊥l α⊂//l α8.与平行,则( )1:10l ax y -+=2:2410l x y +-==aA .B .C .D .21212-2-9.经过点,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 )(3,1)12A .B .210x y --=250x y +-=C .D .250x y --=270x y +-=10.已知,则该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221:202C x y x y ++-+=A .,B .,1,12⎛⎫- ⎪⎝⎭()1,2-C .,D .,1,12⎛⎫ ⎪⎝⎭()1,2-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1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过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A ()3,1B -30︒B .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2360x y -+=20ax y ++=23a =-C .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是240x y +-=2410x y ++=D .已知,,点在轴上,则的最小值是5()2,3A ()1,1B -P x PA PB+12.以A (1,1),B (3,-5)两点的线段为直径的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圆心的坐标为(2,2)B .圆心的坐标为(2,-2)C .圆心的坐标为(-2,2)D .圆的方程是()222)210x y ++-=(E .圆的方程是22(2)(2)10x y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3.已知平面的法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是,若,则的α()2,3,1-β()4,,2λ-//αβλ值是.1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34120x y ++=()()22119-++=x y 15.三条直线与相交于一点,则的值为.280,4310ax y x y +-=+=210x y -=a1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l ()1,0,3m =-α量为,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2n =l α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17.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要求把直线的方程化为一般式):(1)已知,,,求的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1,2)A (1,4)B -(5,2)C ABC V AB (2)直线经过点,倾斜角为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求的方程.l (2,1)B --12y x=l 18.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E F 1,DD DB ,H 是的中点.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下列问题:13CG CD=1C G(1)求证:;1EF B C ⊥(2)求异面直线EF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1C G 19.已知圆C 经过坐标原点O 和点(4,0),且圆心在x 轴上(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34110x y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求所得弦长的值.AB答案1.【正确答案】D【详解】.()11111A A B B a b B A B cCC C CB =+=-+=-+--+ 故选:D .2.【正确答案】C【详解】若直线的斜率为,则,AB 221mn =-所以,211n m -=故选:C.3.【正确答案】C【详解】向量,则.()()1,5,1,3,2,5a b =-=- (4,3,6)a b -=- 故选:C4.【正确答案】C【详解】由题意知,,3,3m a b c >==又,所以,222a b c =+3912m =+=即实数的值为12.m 故选:C5.【正确答案】D 【详解】以为原点,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1,,DA DC DD 则,,,,,,()0,0,0D A (1,0,0)1(1,0,1)A ()1,1,0B ()11,1,1B ()0,1,0C 所以,,,.()11,1,1A C =-- ()11,1,1B D =--- ()1,0,0BC =- ()1,1,0AC =-因为,所以.111111,1,1,0AC B D AC BC BC B D AC B D ⋅=⋅==⋅=⋅ 1B D AC ^故选:D.6.【正确答案】A【详解】圆的圆心为,半径;22:(2)(4)25E x y -+-=E (2,4)15r =圆的圆心为,半径,22:(2)(2)1F x y -+-=F (2,2)11r =,故,所以两圆内含;2=12EF r r <-故选:A7.【正确答案】D【详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且,即,l a αb0a b ⋅= a b ⊥ ∴或.l α⊂//l α故选:D8.【正确答案】B【详解】由与平行,得,所以.1:10l ax y -+=2:2410l x y +-=11241a -=≠-12a =-故选:B9.【正确答案】A【详解】经过点,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即.(3,1)1211(3)2y x -=-210x y --=故选:A.10.【正确答案】A【详解】的标准方程为,故所求分别为221:202C x y x y ++-+= ()2213124x y ⎛⎫++-= ⎪⎝⎭,1,12⎛⎫- ⎪⎝⎭故选:A.11.【正确答案】AC 【详解】对于A ,,即,故A 错误;131tan 312AB k α-===--30α≠︒对于B ,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解得,故B 2360x y -+=20ax y ++=123a =-23a =-正确;对于C ,直线与直线(即)之间的距离为240x y +-=2410x y ++=1202x y ++=C 错误;d 对于D ,已知,,点在轴上,如图()2,3A ()1,1B -P x取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交轴于点,此时()1,1B -x ()1,1B '--AB 'x P,5=所以的最小值是5,故D 正确;PA PB+故选:AC.12.【正确答案】BE 【详解】AB 的中点坐标为,则圆心的坐标为()2,2-()2,2-=r =所以圆的方程是22(2)(2)10x y -++=故选:BE13.【正确答案】6【详解】∵,∴的法向量与的法向量也互相平行.//αβαβ∴,∴.23142λ-==-6λ=故6.14.【正确答案】相交【详解】圆的圆心为,半径为,()()22119x y -++=()1,1-3因为圆心到直线,()1,1-34120x y ++=1135<所以直线与圆相交.34120x y ++=()()22119x y -++=故相交15.【正确答案】3【详解】由,即三条直线交于,431042102x y x x y y +==⎧⎧⇒⎨⎨-==-⎩⎩(4,2)-代入,有.280ax y +-=44803a a --=⇒=故316.【正确答案】π6【分析】应用向量夹角的坐标表示求线面角的正弦值,即可得其大小.【详解】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l απ20θθ⎛⎫≤≤ ⎪⎝⎭则,所以.1sin cos ,2m n m n m n θ⋅====π6θ=故π617.【正确答案】(1)x +5y ﹣15=0(2)4x ﹣3y +5=0【详解】(1)因为,则的中点,(1,2),(1,4)A B -AB (0,3)D 因为的边上的中线过点,ABC V AB (5,2),(0,3)C D 所以的方程为,即,CD 233050y x --=--()5150x y +-=故的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BC V AB 5150x y +-=(2)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则,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12y x=απ0,4α⎛⎫∈ ⎪⎝⎭2α因为,所以,1tan 2α=22tan 4tan 21tan 3ααα==-又直线经过点,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即4x ﹣3y+5=0;(2,1)B --4123y x +=+()18.【正确答案】(1)证明见解析【详解】(1)证明:如图,以D 为原点,以射线DA 、DC 、分别为x 轴、y 轴、1DD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0,0,0D E (0,0,1)()1,1,0F ()0,2,0C ()10,2,2C ,,()12,2,2B 40,,03G ⎛⎫ ⎪⎝⎭所以,,()1,1,1EF =- ()12,0,2B C =--所以,()()()()()11,1,12,0,21210120EF B C ⋅=-⋅--=⨯-+⨯+-⨯-=所以,故.1EF B C ⊥1EF B C ⊥(2)因为,所以120,,23C G ⎛⎫=-- ⎪⎝⎭1C G =因为,EF =()12241,1,10,,22333EF C G ⎛⎫⋅=-⋅--=-+=⎪⎝⎭所以.1114cos ,3EF C G EF C G EF C G ⋅=====19.【正确答案】(1)()2224x y -+=(2)【分析】(1)求出圆心和半径,写出圆的方程;(2)求出圆心到直线距离,进而利用垂径定理求出弦长.(1)由题意可得,圆心为(2,0),半径为2.则圆的方程为()2224x y -+=;(2)由(1)可知:圆C 半径为2r =,设圆心(2,0)到l 的距离为d ,则61115d -==,由垂径定理得:AB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2024-202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题目:《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意渐浓,万物逐渐收敛起夏日的热烈与张扬,转而向内,沉静下来。
这天,我独自漫步于郊外的一条小径上,脚下落叶沙沙作响,头顶蓝天白云悠悠。
不经意间,一抹夕阳斜照在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片金色的绸缎铺展在水面之上,美得令人心醉。
走近湖边,只见那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一群群小鱼儿穿梭其间,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与天空中的云朵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此刻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我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
这时,一只白鹭从远处翩然而至,它轻盈地落在了水面上,然后低头觅食。
我不禁感叹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刻,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是忙碌与竞争,更有那些静静流淌的时光,它们如同这秋水一般,平静而深远。
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注】文章改编自原创作品,作者虚构,文中引用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题目: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 忙碌与竞争的压力感B.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D.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2.“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出自哪里?A. 《离骚》B. 《春晓》C. 《滕王阁序》D. 《长恨歌》3.作者在文中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其目的是什么?A. 描述湖面景色的美丽B. 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C. 表现个人情感的波动D. 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无常4.文中画线句子“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A. 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与欣赏B. 生活的美好在于物质的丰富C. 生活的美好在于事业的成功D. 生活的美好在于社会的地位5.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本文的主题?A. 描述了秋天湖边的景色B. 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不满C. 倡导人们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D. 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024学年河南省高二语文(上)11月期中联考试卷2024.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仁爱”思想的体现尤为明显。
很多传统体育运动,比如武术、太极拳、龙舟比赛等,都强调“以德为先”的理念。
这不仅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也体现在对对手的尊重和关爱上。
在武术比赛中,人们常常提到“以德为先”的理念。
无论是面对何种对手,都应保持尊重和关爱,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武术精神。
在龙舟比赛中,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为中华传统体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当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结果。
这种思想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中,都强调呼吸的自然、动作的流畅,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成绩的优异。
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过程,而不是被结果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困扰,难以放松身心。
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放下各种包袱和压力,享受运动的过程。
古代运动哲学对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体育活动中要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仁爱”思想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它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它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
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
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
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
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
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
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
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
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如何”的,很少是关于“为何”的。
2024学年温州市十校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2024.11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首先,反英雄缺乏传统的英雄品格。
所谓传统的英雄品格,是指从中世纪、17世纪以来的世俗英雄的品格,例如,英气勃勃、执著追求真理的热情,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坚强的生活意志,战胜困难的非凡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急公好义的品德等等。
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思潮中的非道德化倾向改变了作家的社会观和文学观。
随着小说主题的非道德化,流氓恶棍和英雄人物一同逐渐退出了作品,道德冲突的传统形式变得模糊不清。
英雄是社会的产物,面临着精神危机和心理困境的现代西方难有一个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的典范难以确立,文学作品只能塑造接近普通人、反传统英雄品格的“反英雄”。
其次,反英雄的自我都是不稳定的、处于分裂状态的。
现代派作家认为,现代人面临着异化的困境,人们无法把握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每个人都处在本能的要求与现实原则的约束的冲突之中。
这些就是现代小说的人物缺乏一个明确的、稳定的统一自我的根本原因。
再次,反英雄处于某种困境之中,往往充当受难者、牺牲品。
他们的困境包含外在的和内在的,或者说社会的和心理的两方面。
从外在社会方面来说,非英雄或反英雄与周围的环境是不协调的,甚至是对抗的。
他们遭受外在力量的压迫和敌视,处于受苦的境遇之中。
反英雄较为明确的认识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状态,并且力图摆脱困境,争取自身的自由。
但是他们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英雄同环境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生活充满焦虑、不安和痛苦,特别是当他们几经挣扎无法摆脱困境时,就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
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
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的现象。
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鱼目混珠B.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C.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鱼目混珠D.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泥沙俱下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2011——2012学年度庆安三中高二期中试语文科试题命题人吴庆超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
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
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
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如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二句借墨梅抒情。
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浇簿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
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
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
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9分)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
少为廷尉书佐。
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悦)其能。
察宣廉(察:察举。
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之一。
),迁乐浪都尉丞。
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
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
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废乱:谓政教不行。
),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
始高陵令杨湛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
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
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牒书:书于简牒。
),条其奸臧,封与湛。
曰:“吏民条言君如牒,又念十金法重(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
),不忍相暴章.。
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伸眉:言无忧。
伸眉于后:意谓以后还可做官)。
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
”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
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
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
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
而粟邑县小,辟(僻)在山中,民谨朴易治。
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
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
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
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愿勉.所职,卒功业。
”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
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
”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
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
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吏民称之,郡中清静。
后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家。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①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
②楼烦:县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行:巡视B.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案:案件C.上徙宣为陈留太守徙:调任D.后宣坐免为庶人坐犯罪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宣为官治理效果的一组是 ( )(3分)①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②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③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④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⑤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⑥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琅邪太守欣赏薛宣的才能,幽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材,大将军推荐他任长安令。
薛宣在得到这些人的赏识和提携后,仕途上较为顺畅。
B.针对贪猾的杨湛,薛宣虽接待周到,暗地里却在收集他的罪证,并晓之以利害得失,使杨湛在正言厉色面前,敢怒而不敢言地交出权力。
C.薛宣深谙用人当用长之道,在掌握相关官员情况后,把他们调整到合适的县上任职,数月后,治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薛宣趁机传信勉励他们。
D.薛宣性情密静而肯动脑筋,力求便利安妥。
从官吏职责到物资财用,都设立相关规定,操作方便又节省开支,郡中清净,受到官民称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始高陵令杨湛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
(4分)(2)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3分)(3)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3分)三、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11分)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绿蚁:酒的别名。
蚁:浮在酒面上的米渣,其细如蚁,所以这样称。
醅:未过滤的酒。
无:作用相当于“否”,表示委婉语气。
8、为什么这首诗写的动人而有诗味?(4分)9、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3分)10、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封请柬。
(4分)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1.(1)祖母刘,,。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李密《陈情表》)(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五、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20分)雪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