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气体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p 1、V 1)开始做等温膨胀,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若该部分气体从状态(p 1、V 1)开始做绝热膨胀至体积V 2,则对应的状态变化图线可能是图中虚线(选填图中虚线代号).( )【答案】d【解析】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又因为没有热交换,所以气体温度降低,图线d 对;2. (7分)有一传热良好的圆柱形气缸置于水平地面上,并用一光滑的质量为M 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为S 。
开始时汽缸开口向上(如图一),已知外界大气压强P 0,被封气体的体积V 0。
①求被封气体的压强:(3分)②现将汽缸倒置(如图二),待系统重新稳定后,活塞移动的距离是多少?(4分) 【答案】(1)(2)【解析】(1)对活塞受力分析:------------1分 得:------------------------------1分(2)气缸倒置后: 对活塞受力分析得:------------------------------------------------1分所以----------------------------------------------------1分对封闭气体运用玻玛定律-------------------------------------------------1分得:------------------------------------------1分所以----------------------------------------------------1分本题考查气体的状态方程,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由受力平衡原理可求得气体压强,汽缸倒置后再一次对活塞受力分析,可求得气体内部压强,两个状态的PV 相同,列式求解3. (选做题)如图所示,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 )A .h ,L 均变大B .h ,L 均变小C.h变大,L变小D.h变小,L变大【答案】B【解析】在实验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加上封闭空气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如果将玻璃管向下提,则管内水银柱上方空气的体积减小,因为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压强增大,而此时外界的大气压不变,根据上述等量关系,管内水银柱的压强须减小才能重新平衡,故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减小.在本题的分析中,一定要抓住关键,就是大气压的大小和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决定了水银柱高度h的大小.4.(8分)—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温度缓慢升高的变化,其p-T图和V-T图如下。
中等生�高考物理专题13: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多选题1.下列图象的描述和判断正确的是____A.图l中,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若不计分子势能,气体在状态①时具有的内能较大B.图2中,若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乙分子位于横轴上,则交点E的横坐标B点代表乙分子到达该点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C.图3中,在实际问题中,饱和汽压包括水蒸气的气压和空气中其他各种气体的气压,且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D.图4中,由A经B到C的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小于由A经D到C的过程E. 图5中,通过观察蜂蜡在玻璃片和云母片上熔化区域形状的不同,可以得出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或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同的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处于状态A时的温度为300 K,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处于状态B时的温度为900 KB .气体处于状态C 时的温度为300 KC .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C 过程气体内能一直增大D .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过程气体放热E. 从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过程气体放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 .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在热传递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B .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因为饱和汽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液体与大气相接触处,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D .的铁和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E.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 4.如图所示,横轴r 表示两分子问的距离,纵轴F 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
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5 原子物理(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5 原子物理(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5 原子物理(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5 原子物理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考纲要求1、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会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计算逸出功、极限频率、最大初动能等物理量;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物质波的概念.2、知道两种原子结构模型,会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掌握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能结合能级图求解原子的跃迁问题。
3、掌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等知识;会书写核反应方程,并能根据质能方程求解核能问题.命题规律1、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光电效应方程可能会以填空题或计算题形式出现。
2、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能级公式、原子跃迁条件在选做题部分出现的几率将会增加,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与其它知识联合出题.3、半衰期、质能方程的应用、计算和核反应方程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试题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简单。
第二部分知识背一背(1)光电效应①光电效应规律(a)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b)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c)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d)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①光电效应方程: E k=hν-W0。
专题11 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热力学运动定律的理解等;以计算和问答题的形式结合气体考查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考纲要求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物理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命题规律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用图象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1、【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试题】子弹射入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则A.做功使木块的内能增大B.热传递使木块的动能增大C.子弹损失的能量等于木块增加的内能D.子弹损失的能量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答案】A2、【2016•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增大C.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制成的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能量都守恒,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答案】AC E【解析】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在失重的条件下,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B错误;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故C正确;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切宏观热现象都是不可逆的,故D错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能量都守恒,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选项E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专题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珠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所致B.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C.在一定温度下当气体容纳某种液体分子的个数达到极值时,这种气体就成为饱和汽,此时液体就不再蒸发D.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将增大B.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各向异性C.一定量的气体,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3.题图1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图1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一定没有明显的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C.通常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这些金属都是非晶体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解析:多晶体显示各向同性,但具有确定的熔点,A错;晶体熔化时,其温度虽然不变,但其体积和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则内能就可能发生变化,故B错;金属材料虽然显示各向同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非晶体,可能是多晶体,故C错;D对.答案:D4.分子动能随分子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早在1859年麦克斯韦就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下列描述分子动能与温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气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气体温度升高,其内部少数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少C.不同气体相同温度下,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平均速率也相同D.当气体温度一定时,其内部绝大多数分子动能相近,动能很小或很大的很少解析:气体内部绝大多数分子的动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少数分子动能不是,选项A 错误,B正确;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不同气体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故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选项C错误;温度一定时,分子的速率分布遵循统计规律,选项D正确.答案:BD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百强校高考物理艺体生基础提分15: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多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l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E.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各向异性2.2.热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与此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B.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D.气体在对外做功的过程中,其内能可能增加E. 中午闻到食堂炒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二、解答题3.如图所示,有一光滑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活塞C将容器分成A、B两室,A室体积为V0,B室体积是A室的两倍,A、B两室分别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A室上连有一U 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当两边水银柱高度为19 cm时,两室气体的温度均为T1=300 K。
若气体的温度缓慢变化,当U形管两边水银柱等高时,(外界大气压等于76 cm汞柱)求:(i)此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ii)在这个过程中B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从外界吸热还是放热?4.如图,气缸由两个截面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B被轻质刚性细杆连接在一起,可无摩擦移动,A、B的质量分别,,横截面积分别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两活塞之间,活塞外侧与大气相通,大气。
(1)气缸水平放置达到如图甲所示的平衡状态,求气体的压强。
(2)已知此时气体的体积。
现保持温度不变,将气缸竖直放置,达到平衡后如图2所示。
与图甲相比,活塞在气缸内移动的距离L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5.如图1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放置在水平平台上,活塞质量为10 kg,横截面积50 cm2,厚度l cm,气缸全长25 cm,气缸质量20 kg,大气压强为1×105Pa,当温度为17℃时,活塞封闭的气柱长10 cm。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热力学运动定律的理解等;以计算和问答题的形式结合气体考查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考纲要求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物理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命题规律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用图象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二部分知识背一背(1)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外形规则不规则不规则熔点确定确定不确定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各向同性典型物质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玻璃、蜂蜡、松香形成与转化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2①液体的表面张力:(a)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b)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②液晶的物理性质:(a)具有液体的流动性;(b)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c)从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3)饱和汽 湿度 ①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②饱和汽压③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4)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 达 式p 1V 1=p 2V 22121T T P P = 2121T T V V = 图象(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做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6) 热力学第一定律①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②表达式:ΔU =Q +W . (7) 能量守恒定律①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②任何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是不可能的,不消耗能量而对外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8)热力学第二定律 ①两种表述(a)第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表述).(b)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表述). ②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设想只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热机.这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部分 技能+方法 一、气体的压强①求用固体(如活塞)或液体(如液柱)封闭在静止的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应对固体或液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②当封闭气体所在的系统处于力学非平衡的状态时,欲求封闭气体的压强,首先选择恰当的对象(如与气体关联的液柱、活塞等),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特别注意内、外气体的压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③对于平衡状态下的水银柱,选取任意一个液片,其两侧面的压强应相等. 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或气体状态方程解题的步骤①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专题11 固体、液体、气体与能量守恒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热力学运动定律的理解等;以计算和问答题的形式结合气体考查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考纲要求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物理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命题规律高考热学命题的重点内容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用图象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和理解。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二部分知识背一背(1)晶体与非晶体(2①液体的表面张力:(a)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b)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②液晶的物理性质:(a)具有液体的流动性;(b)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c)从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3)饱和汽湿度①饱和汽与未饱和汽②饱和汽压③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4)气体实验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做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6)热力学第一定律①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②表达式:ΔU =Q +W .(7)能量守恒定律①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②任何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是不可能的,不消耗能量而对外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8)热力学第二定律①两种表述(a)第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表述).(b)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表述).②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设想只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热机.这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部分技能+方法一、气体的压强①求用固体(如活塞)或液体(如液柱)封闭在静止的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应对固体或液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②当封闭气体所在的系统处于力学非平衡的状态时,欲求封闭气体的压强,首先选择恰当的对象(如与气体关联的液柱、活塞等),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特别注意内、外气体的压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③对于平衡状态下的水银柱,选取任意一个液片,其两侧面的压强应相等.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或气体状态方程解题的步骤①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②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V、T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常需结合力学知识(如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③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直接指明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才能确定。
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④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体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最后分析讨论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
三、解决多汽缸问题的方法两个或多个汽缸封闭着几部分气体,并且汽缸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解答时应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还要写出各部分气体之间压强或体积的关系式,最后联立求解。
四、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①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②对公式ΔU =Q +W 符号的规定(a)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 =0,W =ΔU ,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b)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 =0,则Q =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c)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 =0,则W +Q =0或W =-Q .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特别提醒:对理想气体,ΔU 仅由温度决定,W 仅由体积决定,绝热情况下,Q =0.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例1】如图所示,密闭容器内的氢气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相同,现对该容器缓慢加热,当容器内的氢气温度高于外界空气的温度时,则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能自发地完全转化为不能自发地完全转化能自发混合成不能自发分离成A .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 .氢分子的势能增大C .容器内氢气的内能增大D .容器内氢气的内能可能不变E .容器内氢气的压强增大【答案】ACE【思维提升】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的内能仅仅与分子动能有关,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方向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变化【例2】容器内装有1kg 的氧气,开始时,氧气压强为1.0×106P a ,温度为57℃,因为漏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氧气压强变为原来的53,温度降为27℃,求漏掉多少千克氧气? 【答案】0.34kg【解析】以没漏掉的氧气为研究对象 P 1=PT 1=330K P 2=P 53T 2=300K由222111T V P T V P =得503321=V V 所以50172=∆V V kg kg m 34.015017=⨯=∆ 【思维提升】本题考查变质量问题,关键选择好研究对象,已全部还是漏掉还是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漏出占整体的比例,即可轻松解决问题.选择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温度降为27℃的总体积,减去容器的体积即为漏出的气体体积,根据漏出气体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求出漏掉气体的质量.【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7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
分)A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B 、一定量1000C 的水变成1000C 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C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D、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休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答案】BCD【解析】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A错误。
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B正确。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根据状态方程pV nRT可知,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同时又在对外做功,从能量守恒可知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正确。
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D正确。
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过程中,根据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E错误。
故选BCD.【思维提升】此题考查了热学中的部分知识点,都比较简单,但是很容易出错,解题时要记住分子力随分子距离变化曲线‘热力学第一定律E=W+Q以及气体的状态变化方程等重要的知识点;此题是基础题,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分为0分)A、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无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B、由于液面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导致小露珠呈球形C、熵增加原理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D、当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可能减小【答案】BDE【思维提升】在热学这一块知识比较碎,关键是把握知识的本质概念,把握现象的实质,明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平时积累物理学识第四部分基础练+测1、【北京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测验物理学科物理试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W+Q,物体放出热量时,如果外界再对物体做功,则其内能不一定减小,选项A错误;物体对外做功时,如果它再吸收热量,则其内能也不一定减小,选项B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选项C正确;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会一定减小,故选项D错误。
【名师点晴】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影响内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我们不能只通过其中的一个因素就确定内能是如何变化的,在确定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还应该强调另一个因素是否在变化,这样回答的问题才会比较严密。
2、【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4月综合能力测试(四)】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外界对它传递热量则系统内能一定增加B.如果外界对它做功则系统内能一定增加C.如果系统的温度不变则内能一定不变D.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做的功的和【答案】D【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公∆=+进行判断式U W Q3、(多选)【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过程ca中外界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答案】 ADE【解析】由图示图象判断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应用气态方程判断气体体积如何变化,然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答题。
由图可知,ab过程,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气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可知,气体吸热,选项B错误;由图可知,ca过程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其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要放出热量,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小于气体所放热量,选项C错误;由图可知,a状态温度最低,分子平均动能最小,选项D正确;由图可知,bc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可知,体积增大,b、c状态气体的分钟数密度不同,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选项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