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预后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更小的创伤。
微创保胆取石术不仅能有效治疗胆结石,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效果也较好,但是相比微创手术在手术创伤和恢复期上存在一定差距。
综合分析得出,微创手术在治疗胆结石中表现出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胆结石、微创手术、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比较、优势、有效方法1. 引言1.1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胀气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胆结石通常在胆囊内形成,它们可以是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混合结石。
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小的胆囊结石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而大的结石则可能造成胆囊梗阻、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胆结石患者常感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特别是在进食过油腻食物或大量食物后。
疼痛往往呈阵发性发作,严重时可伴随恶心、呕吐和出汗。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黄疸、发热、黄瓜瓜带、腹胀等症状。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诊。
治疗胆结石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1.2 微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胆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方法,需要较大的切口和恢复时间长。
而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是目前治疗胆结石的先进方法,其采用微创技术,只需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疼痛少、并发症和创面感染的风险低。
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创手术在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更佳,可以有效清除胆囊内的结石,减少结石复发的可能性。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比较中年胆结石是指发生于35-60岁之间的胆结石病变,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年人群中患胆结石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于这部分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目前,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如何比较呢?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以腹腔镜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手术,适用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息肉等疾病。
该手术将腹腔镜引入腹腔,通过小孔径在腹壁上建立3-4个穿刺口,在医师的操作下,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腹腔,直接操作患者的内脏器官。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规的手术方式,也是适用于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之一。
该手术需要在患者体表上做3-4个较大的切口,通过这些切口将手术器械和镜头引入腹腔,然后进行胆囊的切除。
相比于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手术方式仍然是必要的。
对于中年胆结石患者来说,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于恢复和术后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比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的方面来看,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微创手术需要的穿刺口径较小,因此创伤也较小,术后疼痛相对减轻。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较大的切口,因此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
这一点对于中年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中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手术创伤过大,可能会延长康复时间,影响工作和生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场合。
比如对于一些合并疾病比较严重或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的检查和治疗,此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更加适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也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疼痛。
胆结石的治疗方式众多,其中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它们都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手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我们来了解一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患者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进行操作,利用镜下的显微操作器械切除胆囊。
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指在患者腹部进行1-3个直径小于1厘米的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术。
两种手术都是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腹部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如何呢?这两种手术都能够有效地治疗胆结石。
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或者腹腔镜操作,可以清除胆囊中的结石,解除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这两种手术的并发症较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由于切口较小,伤口愈合快,而且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期也较短,患者术后的痛苦和不适也会减少。
在效果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两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方式,和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以便尽快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1. 引言1.1 胆囊结石概述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多数由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通常会引起胆囊疼痛、胆囊炎等症状。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过多、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排空障碍等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分布位置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较小且不引起症状时,可以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而较大或引起症状的结石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体外碎石和内镜取石等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结石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而手术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保胆取石术则是通过胆囊镜取石,保留了胆囊的功能,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1.2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胆固醇溶解剂和排石药物,可以帮助溶解结石或促进结石排出。
然而,药物治疗的疗效较慢,且容易复发,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壁上进行小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腹腔,直接切除患者的胆囊。
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胆取石术则是一种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窥镜技术将器械引入患者的胆囊内,直接将结石取出,同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
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适用于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通常会导致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常见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手术原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患者的胆囊完全切除。
该手术可以在不开放腹腔的情况下完成,术后患者腹部切口小,恢复快。
2.适应症胆囊结石较大或胆囊炎严重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疗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彻底治愈胆囊结石,减少胆囊炎的发作,并且术后患者不再需要胆囊。
二、保胆取石术保胆取石术是将胆囊结石通过胆道镜取石器从胆囊内取出,同时保留患者的胆囊。
胆囊结石较小且患者的胆囊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胆取石术。
保胆取石术能够保留患者的胆囊,术后可以正常排放胆汁,但存在结石再生的风险。
比较分析1.疗效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彻底治愈胆囊结石,而保胆取石术则存在结石再生的风险。
从根本上解决胆囊结石问题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更佳。
2.手术创伤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在腹部进行切口,术后恢复较快,但切除了患者的胆囊。
而保胆取石术只需要通过胆道镜取石器将结石取出,术后的创伤更小,并且保留了患者的胆囊。
3.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会有转氨酶升高、胆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恢复期较长。
而保胆取石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对于胆囊结石较严重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对于一些轻度症状、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保胆取石术来保留胆囊。
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应充分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希望本文能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所帮助。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取石术,又称经皮经胆道镜取石术,是一种以内窥镜技术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其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炎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皮肤创口将镜头引入患者的体内,直接在胆囊、胆管内进行操作,从而取出结石或清除胆管炎症。
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
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几乎不会留下疤痕,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有外科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数据显示,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成功率较高,对于一般胆结石患者来说,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胆囊切除手术。
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复杂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在患者的腹腔内进行操作,将胆囊切除后缝合切口即可。
三、治疗效果比较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两者各有优缺点。
微创保胆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但对于胆结石较大或者胆道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完全清除结石;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结石,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相对较长。
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论是微创保胆取石术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术后的患者需要在恢复期内加强身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守医生的饮食调理和生活规律,以便更好地康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患者常用的两种手术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切除胆囊。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incision cholecystectomy)是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相对于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疼痛和并发症也更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二是手术视野广,操作灵活,可以清晰地观察和处理胆囊及周围组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三是术后美容效果好,术后瘢痕小,对女性患者更为重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也较高,术后胆绞痛和胆管感染的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地解决胆结石患者的痛苦和症状。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术后的恢复速度也更快,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受到患者和医生的一致认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速度更快。
研究表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不仅可以在减少术后疤痕的还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比较中年胆结石患者患有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胆结石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了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两种手术各有优势,本文将从术式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一、治疗效果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引导下,在保留胆囊的情况下直接取出胆囊内结石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是将整个胆囊切除。
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胆结石,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是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能保留患者的器官完整性,减少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手术后遗症。
二、手术安全性比较就手术安全性而言,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中年胆结石患者治疗中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由于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在保留胆囊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则可能发生胆囊损伤等意外情况。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会切除掉整个胆囊,但手术操作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就手术安全性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更加安全可靠。
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面,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优势。
由于微创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术后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相对更快,而且术后疼痛感较轻,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切除了整个胆囊,术后患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饮食,以免因缺乏胆汁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来看,微创保胆取石术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中年胆结石患者的价值比较中,虽然两种手术各有优势,但就整体来看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中年胆结石患者中更具有优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两种。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的疗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这两种手术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的基本概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操作,通过三个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
术后患者恢复期短,感染风险低,创伤小。
而保胆取石术是将导管经口腔插入胆囊内,通过胆囊造影找到结石,再通过取石篮将结石取出。
接下来我们将从手术方式、手术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这两种手术进行比较。
首先是手术方式方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在腹部进行操作,切除患者的胆囊。
术后恢复期较短,创伤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而保胆取石术则是通过口腔插入导管进行操作,取出胆囊内的结石。
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的创伤更小,更为微创。
其次是手术疗效方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完全切除患者的胆囊,避免结石复发的可能。
而保胆取石术则是通过取石篮将结石取出,但并没有切除胆囊,因此结石复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再者是并发症方面。
两种手术都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
而保胆取石术可能会引起胰腺炎、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在手术选择上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决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合于胆囊炎症严重、结石较大的患者,能够完全切除胆囊,避免结石复发。
而保胆取石术适合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上各有千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
的疗效和预后
【摘要】目的探究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分别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以及预后。
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经确诊的胆囊结石的患者110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具体情况将110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1例,对照组有49例。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来进行胆囊结石的治疗。
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切口的大小和术中的出血量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无明显差异,即p>0.05。
结论对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进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伤口较小,有助于伤口的愈合,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的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微创取石术;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在过去的治疗方法中普遍采用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胆囊切除后所引起的并发症越
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采用保胆取石的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然而学术界关于应用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问题一直争论。
本研究中对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治疗的干预研究,探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情况。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38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8岁。
有65例患者为单发性的结石,45例患者有多发性的结石。
根据患者的诊断出来的病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1例,对照组有49例。
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来进行胆囊结石的治疗。
各组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
先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右侧肋缘下行5cm的切口,探查胆囊和周围脏器,牵拉使胆囊颈、胆总管以及胆囊三角暴露,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逐层剥离胆囊,对已结扎的胆囊管和动脉依顺序进行切断,对胆囊管残端2次结扎。
1.2.2观察组行胆囊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先进行持续的硬膜外的麻醉。
在右侧肋缘下行3cm的切口不切断肌肉进入腹腔,暴露胆囊
后向外牵拉胆囊底部,做切口并引流出胆汁,进胆囊镜取出胆石。
取干净后将胆囊缝合。
后期应用抗生素3到5天。
1.3效果评价标准观察并记录两个研究组中患者手术过程中的
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将本组数据录入spss10.0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
2.1两组研究组中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
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
2.2观察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的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症状,用抗生素治疗2周后疼痛消失。
1名患者术后出现结石的复发情况。
对照组中的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术后的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上腹部的疼痛,抗生素治疗后疼痛消失,3例患者有切口的感染,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感染控制。
两组手术中均没有出现大出血等情况,完成基本顺利。
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成年升高,很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往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往往采用切除胆
囊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方法创伤大、恢复缓慢并且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多。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了,采用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减小创口,有利于切口的恢复,降低了创口感染的几率,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桂林,姚文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0):56-57.
[2]徐文震.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33-134.
[3]刘衍民.保留胆囊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术式的选择[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08,2(3):259-262.
[4]黄圣旺,刘芳翔,霍子彪,等.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6):435-437.
[5]张宝善.关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争论[j].中国医刊,2007,4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