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5
内镜微创保胆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方法同样不断更新。
随着对胆囊功能认知不断提高,内镜微创保胆结石广泛普及和开展,此项技术发展较为理想。
但是在进行此项治疗时,还需有效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而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治疗疾病目的。
但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究竟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掌握呢?下面我将对保胆手术的内容,适应患者类型,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一个概述,方便患者了解。
·认识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的是通过手术对胆囊进行切开,进而取出结石,实现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效果,同时还可有效保留具有功能的胆囊,并非是对于胆囊进行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胆囊的情况。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腹腔辅助内镜微创保胆手术、小切口内镜微创保胆手术以及腹腔镜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小切口手术主要是在肋缘下取斜型的切口,该种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肥胖或者某些患者的胆囊位置较高,还需有效的延长切口。
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都是双镜联合手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以准确的找到胆囊,同时协助在右上腹取小切口,将胆囊的底部提出腹壁后撤出腹腔镜,切开与缝合胆囊底部,可以在腹壁外进行治疗,腹腔镜可以直接从腹壁外进入胆囊。
腹腔镜手术指的是全部手术操作在腹腔镜下进行,通过开展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样能够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类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效果固然较为理想,对于病人的术后具有促进效果,但是并非是全部的胆囊结石病人均可以接受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时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1.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单发、多发胆囊结石,尤其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既往有很多的学者已经认识不能够忽略胆囊切除术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胆囊功能缺失等,且术后远期疗效同样不能够忽略。
胆结石的治疗内窥镜取石术的优势和劣势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体物质,常常导致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胆结石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内窥镜取石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胆结石治疗内窥镜取石术的优势和劣势。
一、内窥镜取石术的优势内窥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有如下优势。
1. 小创伤和快速康复:内窥镜取石术只需在腹部作出微小切口,相比开腹手术,伤口更小,创伤更轻。
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较少,康复速度更快。
2. 减少手术并发症:内窥镜取石术操作精确,可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风险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比开腹手术,内窥镜取石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3. 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因为内窥镜取石术是微创手术,需要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一般来说,术后患者可以在1-2天内出院,迅速返回正常生活。
4. 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内窥镜取石术可以直接观察胆囊和胆管内的情况,准确定位结石位置并取石,从而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二、内窥镜取石术的劣势尽管内窥镜取石术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势。
1. 专业技术要求高:内窥镜取石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内窥镜技术,要求手术医生熟练运用内窥镜设备,能够准确定位并取出结石。
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2. 无法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某些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内窥镜取石术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比如,胆管结石过大或者位于较为复杂的位置,可能需要其他手术方式进行处理。
3. 需要先进设备支持:内窥镜取石术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包括高清内窥镜和其他微创手术工具。
在某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或者医院,可能无法提供此类设备,限制了内窥镜取石术的普及。
4.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术后胆绞痛:一部分患者在内窥镜取石术后可能出现胆绞痛的症状,虽然这种症状往往只是暂时性的,但对患者来说仍然会造成不适。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治疗内窥镜取石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小创伤、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成功率高等。
2013年1月第20卷第2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体会王玲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术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114例患者。
平均年龄(64.3±8.2)岁。
男61例,女53例。
胆囊黏膜下结石61例(53.5%),胆囊颈部结石19例(16.7%),泥沙样胆囊结石34例(29.8%)。
所有患者无相关的麻醉禁忌和手术禁忌,无沟通障碍。
将11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
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访视、了解患者一般状况、介绍手术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安慰患者情绪等;进行手术器械的准备;根据手术类型,配合医师进行手术。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内容及护理方法均按常规护理要求做,不对患者的个体性以及护理流程的整体性给予过多的关注。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以时间为横轴,围术期(术前和术中)临床相关护理工作为纵轴,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
主要内容如下:①时间:术前1天。
主要事件:巡访。
在对照组基础上,主要落实以下事项:患者相关检查是否已完成,如心电图、血常规等;患者身心准备是否妥当,如术前禁食,需要取下假牙和金属饰品。
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性格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重点介绍手术相关环境,包括医护人员的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患者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手术器械准备:术前与麻醉师和主刀医师沟通,温习相关手术器械操作知识,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器械灭菌到位,检查相关仪器是否正常,对不常用设备及时加以调试,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的使用。
②时间:术前半小时。
主要事件:术前准备。
检查相关仪器性能是否正常,在手术室内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所需手术器械是否准备妥当,包括数量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
内镜下取石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后的护理方法,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方法:我院2009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胆囊结石患者98例,将其作为本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的9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保胆取石成功,无胆囊穿孔、胰腺炎、胆管炎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且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结石取净率达到100%,护理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8天。
结论: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是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效果显著,而科学的护理则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25-02胆石症是现代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主要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而相比之下,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较高[1]。
我院2009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胆囊结石患者98例,均运用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的治疗方法,配合科学的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现将详细的护理体会做出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胆囊结石患者9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最小的患者为16岁;病程最长的为12年,最短的为2个月。
单发结石13例,多发结石85例。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较为明显的右上腹疼痛,经b超检查后显示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患者在手术之前,由于不了解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的相关知识,难免会出现紧张、不安以及焦虑等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安慰患者,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积极的向其讲解内镜下保胆取石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注意事项等,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治疗疑虑和不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倾听,积极协助患者度过手术期。
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息肉)患者的护理体会胆囊结石(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病之一,既往多采用胆囊切除,但存在一定弊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是胆道镜技术对胆囊结石(息肉)治疗的又一新贡献,其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安全。
它能真正确保胆囊内结石是否取净,做到安全取净结石同时又保留了胆囊[1],且手术切口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我科对40例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息肉)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9月40例胆囊结石(息肉)患者,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38.43±7.32)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3.23±0.62)年。
术前b超检查示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4例,单纯胆囊结石10例,单纯胆囊息肉9例,结石合并息肉6例。
1.2 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常规四孔法穿刺进腹(同lc),建立人工气腹,置腹腔镜初步检查腹腔,并在腹腔镜引导下行穿刺,并提起胆囊,在其底部切开,吸尽胆汁,置入胆道镜探查胆囊腔,将所见结石以胆道镜网篮套取,置入取石袋,对于细小或泥沙样结石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引法取尽,在确认胆囊结石取尽后撤出胆道镜修整缝合,术毕置肝下引流管一根,并及时予以抗炎、对症治疗。
2.结果40例患者中,成功行微创保胆手术36例,成功率90%。
4例因腹腔粘连后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本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9d,平均住院(5.14±1.82)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复查b超示无结石残留。
术后随访率82.5%,随访期6个月~1年,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3.护理体会3.1 术前护理:3.1.1 心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效果等不了解,多数患者都会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是否存在手术风险等,因而多有担忧、恐惧心理,不愿进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进展研究【摘要】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胆囊结石治疗方面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已超出一百年的历史。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保胆取石;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151-02从成功开展首例胆囊切除术起,人们就始终将切除胆囊看作治疗胆囊结石的基本方法,且将其看作“金标准”[1],对几代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不少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成功救治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由于科技的进步,很多学者对忽视胆囊功能一律开展胆囊切除产生了怀疑。
所以,保胆及切胆问题,现今还有很大争议。
1 切除胆囊的原因(1)关于“病灶论”。
观点是只要是存在结石的胆囊大部分都合并慢性胆囊炎,就算将结石拿出来,对胆囊炎症也毫无影响,所以应清除病灶,需全部切除[2]。
(2)保胆取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有报道指出,以往保胆取石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即30%~40%[3]。
(3)关于温床学说。
胆囊黏液会分泌胆固醇,进而引发胆囊结石,具体如下:即胆固醇如果太饱和,则会析出结晶致使胆固醇结石最终形成。
2 保胆的原因2.1 胆囊炎症能够得到治愈站在病理生理层面来看,所有炎症都具有可逆性。
消除刺激结石的因素是对胆囊黏膜炎症进行治疗的最佳措施,如果再辅助抗菌素进行治疗的话,则大多数炎症都能得到治愈[4]。
2.2 胆囊结石主要来自肝脏部位,由病理性胆固醇代谢引发由近年的相关研究可得出,胆囊结石主要由成石性胆汁及胆固醇血症引发。
胆囊结石包括两类,即胆色素及胆固醇结石,二者都来源肝脏[5]。
临床上通常都是存在胆汁的部位就有形成结石的可能,所以才有胆囊结石、肝内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三类[6]。
胆囊很无辜,属于受害者。
2.3 切除胆囊的不良反应2.3.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切除胆囊会削弱胆汁储备功能,引发胆汁与进食密切相关的断续排泄转换为不间断的排入十二指肠,这样反流入胃的概率上升,最终引发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7]。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作者:赵志荣郝玉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有关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的对比的研究越来较多,现就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其优点予以综述。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优点【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3—01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管)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营养、卫生状况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发病率约占自然人群的10%,女性高于男性,大约为3:1,其中以肥胖及多次妊娠女性多见[1]。
临床上关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多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根治,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切除胆囊后会出现许多诸如消化不良、反流性食道炎、术后综合症等诸多并发症[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做为治疗胆囊结石的经典方法,但胆囊切除后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因此,保胆取石成为当代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迫切需求。
1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取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由以往认为胆囊功能仅限于浓缩和收缩及胆汁的储存,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成了无可非议的事。
但是,随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学者提出异议,并呼吁保胆,理由是:①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及慢性腹泻等症状;②胆囊切除尽管采用腹腔镜手术,创伤还是比保胆大,医源性胆管损伤及胆瘘时有发生,有报导因腹腔镜手术引发的医源性损伤中,胆管损伤率为0.18%~2.30%,死亡率0.17%[3]。
内窥镜下胆道结石取出术操作指南一、内窥镜下胆道结石取出术简介内窥镜下胆道结石取出术是一种微创的胆道结石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技术直接观察胆道内部情况,准确定位结石位置,并利用各种工具将结石取出或碎化,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成为治疗胆道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1.1 手术适应症内窥镜下胆道结石取出术适用于胆道结石患者,尤其是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等。
对于胆道狭窄、胆道炎症等特殊情况,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手术适应症。
1.2 手术禁忌症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胆道感染严重等情况的患者,应谨慎考虑手术风险,必要时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二、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准备工作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术前检查、术前教育等。
2.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胆道结石的具体情况。
2.2 术前检查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3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4 术前禁食患者术前需禁食6-8小时,以减少术中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三、手术步骤内窥镜下胆道结石取出术的手术步骤包括麻醉、内窥镜插入、结石定位、结石取出或碎化、术后处理等。
3.1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2 内窥镜插入患者取仰卧位,内窥镜经口腔插入,通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
3.3 胆道入口定位在内窥镜下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即胆道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3.4 胆道造影通过内窥镜的活检孔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观察胆道的形态和结石的位置。
3.5 结石取出或碎化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结石取出或碎化。
常用的方法有:- 网篮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通过网篮将结石套住并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