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胆取石手术的利弊之争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胆结石手术后注意事项,胆结石术后护理方法有什么很多人对胆结石手术都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胆结石手术是个小手术,不需要特别照顾,手术后一两天就能跟正常人一样活动,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患者在经胆结石手术以后,身体一般都比较虚弱,这个过程家人必须要重视且认真照顾患者,不然的话伤口不仅不容易愈合,还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科普一下易得胆结石的人群、胆结石患者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方法的知识。
一、哪些人容易得胆结石(一)喜好高热量食物像薯条、炸鸡、烧烤以及红烧肉等等高热量食物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去吃这类食物,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觉得这些食物虽然不健康,但是吃能让他们的幸福指数变高,这其实是很矛盾的心理。
偶尔吃一周或是个把月吃一次,对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每天按照这种高热量饮食结构吃的话不仅仅会诱发肥胖和高血压疾病,还会使得人体内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比例出现失调,迫使体内胆汁分泌的某种成分增多或减少,容易形成胆结石症。
(2)长期不吃早饭当前社会的生活节奏比较快,都市上班族往往会为了赶时间上班,选择不吃早饭或是一天就吃两顿,忽略早饭,导致在医院门诊里经常能看到很多年纪轻轻的人来就诊,经确诊大部分都是患有胆结石。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胆囊有储存并排出胆汁的功能,晚上吃了饭以后,胆汁会慢慢积聚在胆囊当中,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沉淀,早上人体内的胆囊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充盈的状态,时间越长胆囊里面充盈的胆汁留置的时间就越长,会导致水分吸收结晶被析出,结晶越堆越多的话会形成一个结晶核,结石就会顺着一层一层往上长,最终形成胆结石。
所以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患胆囊结石的几率比正常饮食的人要高得多。
(3)雌激素增多女性雌激素增多也会诱发胆结石的形成,原因是雌激素升高会使人体内胆汁当中的胆固醇含量相应增加、自身胆囊收缩能力在慢慢下降,会容易形成胆结石。
因此,对于一些长期依靠雌激素类药物来避孕的妇女或是绝经后需要服用雌激素药物的中老年妇女要尽可能少用雌激素类药物,否则发生胆结石的概率会很高。
86胆囊切除术会带来这么多并发症,是不是应该杜绝切除胆囊刘明强作者单位四川省犍为县中医医院 四川 乐山 614400由于目前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胆囊结石对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有些会引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癌等严重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胆囊结石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当医生告知需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很多患者都非常担心胆囊切除对消化功能及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针对有这方面顾虑的患者朋友,本文就胆囊的功能、胆囊切除术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一、胆囊的功能胆囊是身体里帮助消化的辅助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浓缩、排空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
当进食时,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反射性地将其中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非进食期则收集、浓缩胆汁。
可见,胆囊类似长江边上的洞庭湖和鄱阳湖,起到收集、贮存、排空及调节作用。
有的患者会误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没有了胆囊,就无法进行食物的消化。
其实这是老百姓认识上的误区。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保胆取石”不是更好吗?其实这是不明智的。
因为,一旦胆囊长有结石,仅仅将结石取出来,未来仍然有再发结石的可能,且这种可能性很大。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程越来越长,患者的胆囊会渐渐失去原有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不切除胆囊,实际上就是将一个病灶保留下来,增加日后结石复发的可能。
二、胆囊切除的近期影响对少部分患者而言,胆囊切除后短期内,会出现腹胀、腹泻等腹部不适症状。
这是由于患者进食(特别是高脂食物)后,短期内胆总管不能代替胆囊作用,胆汁浓度和数量分泌相对不足,脂肪无法充分消化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这种消化不良现象只有少部分人会发生,一般经过数月后机体可以通过胆管的适应、胃十二指肠的活动节律调节而逐步改善及消失。
因此,胆囊切除后的饮食应从易于消化的、较为清淡的饮食逐渐过渡到常规饮食,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发性胆结石怎么治疗最好
多发性胆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结石的个数比较多,治疗
这种疾病的方法还是有的,目前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也比较多,那么,你知道患上多发性胆结石怎么治疗最好吗?
多发性胆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结石的个数比较多,治疗
这种疾病的方法还是有的,目前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也比较
多,那么,你知道患上多发性胆结石怎么治疗最好吗?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不同的手术疗法。
但手术治疗不一定可以达到治愈的作用,
一次手术或有时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差,手术风险大,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
2、体外碎石法
液电式碎石机的原理是利用液电式高位放电产生的巨大的能量,经过连续多次放电冲击,将结石粉碎,然后排出体外。
用进行碎石治疗,即使较大的结石碎成小结石,也存在着排不净或再发的难题,另外振波碎石对肝组织还有损伤。
3、药物治疗
分为了西医与中医,不过西医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并且没有做到标本兼治,所以说最好是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性,注意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参加下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
中药可以改善人体的内在环境,排除血液中能够产生结石的有毒物质,能够去除其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能够使得较大的结石融化,变成比较小的结石排出体外。
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
的预防措施。
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多发性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采取哪种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做到针对性的治疗,使疾病得到彻底的治愈。
胆结石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疼痛和不适。
对于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主要方法。
然而,即使在手术后,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胆结石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1.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胆结石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介入胆囊及胆管,细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预防术后感染,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外,保持手术切口干燥和清洁也非常重要,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胆囊切口疼痛胆结石手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胆囊切口疼痛的情况。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切开胆囊导致的创伤反应。
患者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来缓解这种疼痛:维持切口干燥、清洁和敷以透气的敷料,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清洁。
此外,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也能有效缓解疼痛。
3. 胆汁漏胆结石手术后,偶尔会出现胆汁漏的情况。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胆囊壁或胆管的损伤所导致的。
胆汁漏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患者如果出现发热、腹部疼痛增加、黄疸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
医生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措施,如引流胆汁、使用抗生素等。
4. 胃肠道问题胆结石手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问题,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这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术后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等引起的。
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减轻这些胃肠道问题。
5. 淤胆管胆结石手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胆管淤积的问题。
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残留结石或胆管梗阻导致的。
如果胆管淤积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引起黄疸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例如胆管引流、胆管扩张术等。
综上所述,胆结石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术后感染、胆囊切口疼痛、胆汁漏、胃肠道问题和淤胆管等。
手术知情同意书姓名:*** 住院号:***姓名:*** 性别:男年龄:65岁住院号:***尊敬的患者:您好!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有此手术适应症,医师特向您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下内容: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术中拟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和仪器、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替代医疗方案等。
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作出选择。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术前诊断:[新建L单元]手术指征: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诊断明确,腹腔镜下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并可探查胆管有无其他病变。
无手术禁忌症。
拟行手术方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替代医疗方案:根据您的病情,目前我院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1.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不适宜腹腔镜手术且患者拒绝腹腔镜手术。
3.ERCP+EST、胆总管取石:不能一并解决胆囊结石问题,二次手术,花费高,恢复慢。
手术目的:去除病灶,缓解症状,明确诊断,控制疾病发展或达到根治目的。
手术部位:上腹部拟行手术日期:[手术日期]。
手术预计一次完成,若有结石残留,可能需行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术。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无。
高值医疗耗材:无。
术后主要注意事项: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油腻饮食。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1) 因病情复杂、有其它病变或并发症的发生时,手术需改为剖腹方式进行;2) 麻醉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生命;3) 术中因解剖位置及关系变异变更术式;4)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肝脏、胰腺、胃肠道等,致胰瘘、肠瘘手术知情同意书姓名:*** 住院号:***5) 伤口积液、感染、裂开、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瘘管及窦道形成,切口疝;6) 术中、术后伤口渗血、出血;7) 术后手术部位出血,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8) 因病灶或患者健康的原因,终止手术;9) 术中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10) 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术后T管脱出,二次手术;术后结石残留,T管长期佩戴,择期行胆道镜下经T管窦道取石;11) 如果卧床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脑栓塞等。
保胆取石手术的利弊之争----我的一点看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汤地
当代"保胆取石"术的前身是开腹的胆囊切开取石术,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手术,早在1882年langenbuch这位德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完成首例胆囊切除术之前,已经作为胆囊结石的一种手术术式被外科界运用,但该术式之后出现80%的结石“高复发率”,使其在langenbuch发明胆囊切除术普及之后逐渐淘汰,开腹的保胆取石后来一般仅仅用于急症的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造瘘术中,择期还是需要胆囊切除。
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段的普及,特别是腹腔镜和胆道镜在胆道外科手术中进行了广泛运用。
国外的几位学者1992年首先报道了34例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运用下的胆囊切开取石术1(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英文名为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LCT),同后来国内宣传的“微创保胆取石术”内涵一致),并且认为该术式“is a one-
session procedure suitable for removal of symptomatic stones in well functioning gallbladders wit h no restrictions concerning the composition,number or size of the stones.”即“合适于胆囊功能良好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一期手术方式,不论结石的部位,数量和大小“。
2002年,国内的一篇标志性的文献出版,这篇目前在保胆取石领域被应用次数最多的文献的作者是国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张宝善教授,在其为中国内镜杂志的第八卷,第七期的专家讲座里,提及了北京等多家医院进行的895例内镜做创保胆取石术的结果,并认为术后结石1-6年的复发率为为2.7%~4.1%,在文中还系统性的论述了当代保胆取石的理论和技术基础2。
随后,国内的保胆取石手术由于迎合了患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强烈的保留身体器官的心理需求,在国内部分临床专家的积极倡导下,呈现出蓬勃兴起之势,受到了患者的热捧,甚至患者的保胆热情超过了专家。
但是由于该类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结石复发率,《中华外科杂志》1999年报道的累积十年复发率为10%左右3,国际上肝胆领域的权威杂志《Hepatology》1997年的一篇文献报道中随访了50例保胆取石病人,1-5年内总体的复发率为20%左右4。
相对于胆囊切除术而言,保胆取石的确也相对的扩大了胆道手术的适应症,原因在于胆囊结石人群中大约20-40%属于静止型胆囊结石,可能终生无症状,也不发生与胆囊结石相关的并发症,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保胆取石术往往也将这类病人纳入了手术治疗的指征。
社会上也有些患者不顾临床指针强烈要求医师进行保胆手术。
因此保胆取石术目前争议仍然较大,在肝胆界尚未达成共识。
现状是尽管有此类需求的患者反复在各大医院肝胆外科门诊求医问诊,国内目前的现状是多数的大型三甲医院的肝胆外科专家仍然对此类手术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国内肝胆外科领域内的权威杂志近年来鲜有报道;而国外近年来亦较少见保胆取石手术的报道。
但是国外对于儿童的胆囊结石的保胆治疗是个例外,儿童期的胆囊结石被认为与成年人的胆囊结石病情不完全相同,国外对于儿童的保胆取石术报道虽然总体而言虽然病例数仍然较少,但多认为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较低且治疗效果良好5-7。
总而言之,可以说相对于全球每年进行的数量多如浩渺的胆囊切除术而言,保胆取石仍然是小范围内开展的一种小众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公认的“金标准”。
从技术难度而言,保胆取石手术由于不必解剖胆囊三角,无需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在有硬件条件和相应技术医院开展都没有问题,手术难度和风险总体而言小于胆囊切除术,是否开展的关键还是在于医生对于该手术的认可程度。
目前学术界争论焦点在于:
1.结石术后复发问题:一般来讲,胆囊结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程度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收缩功能降低、胆汁代谢及患者年龄及激素水平变化,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单纯取出胆囊结石,如果不能消除上述胆囊或者机体本身的致病因素,结石复发可能仍然较大。
目前认为对于胆囊单纯性胆固醇结石,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4。
2.保留胆囊与切除胆囊的矛盾:目前保胆宣传多在强调保留胆囊的重要性,切除胆囊的危害,但是要认识到有些胆囊是必须切除的。
诚然,切除一个健康有功能的器官是外科医生需要努力避免的,但是,保留一个有器质性病变,例如有不可逆的慢性炎症以及存在癌前病变等情况的器官,同样也是外科医生需要努力避免的。
对于上述利弊之争,目前由于保胆取石文献多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描述性研究,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仍然缺乏高质量随访率较高的中长期随访报告,亦未见国内外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等关键数据。
所以目前很难就上述问题做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回答。
那么,对于目前的状况,胆道外科医生是否应该进行保胆手术?我认为策略应该是在患者的个体化的评估的基础上,抱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把握好适应症,逐渐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们也期待学术界能早日统一保胆取石的适应症、手术方式、随访标准和统计标准,努力实现10余年以上甚至终身的长期随访,做出一个有说服力的高质量的RCT研究。
而患者应该在进行完一系列的胆囊功能与型态的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保胆。
目前,对于儿童和年轻人,合适保胆手术指针的话,我个人倾向于保胆手术也未尝不可,而对于中老年人,我个人仍然倾向于切除胆囊会保险些。
以下罗列的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目前均还没有定论,均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保胆取石术尚无公认的适应症,也尚列入胆囊结石治疗的诊疗指南和常规。
(一)适应症:
1.年龄较轻,没有症状的静止型胆囊结石。
2.胆囊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30%以上。
3.一般而言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中间没有分隔。
4.B超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未嵌顿。
(二)禁忌症:
1、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腔消失,合并胆总管结石者。
2、胆囊管内结石嵌顿无法取出。
3、术中证实胆囊无新鲜胆汁流入,胆囊管梗阻者。
4、Mirizz综合症。
5、证实胆囊已完全丧失功能,瓷化胆囊或者胆囊结石合并单发的腺瘤状胆囊息肉合并腺肌增生。
6、发病时年龄较大。
最后,还是强调,胆结石是否保胆,不是治疗的目的,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彻底治愈疾病,如果碰到“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问题,显然应该“弃鱼而取熊掌”,避免因小失大,避免反复手术。
参考文献
1.Frimberger E,Zillinger C,Classen M.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Endoscopy.1992;24(8):717-720.
2.张宝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中国内镜杂志.2002;8(7):1-4.
3.刘京山,李晋忠,赵期康.纤维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治疗胆囊结石612例随访结果分析.中华外科杂
志.2009;47(4):279-281.
4.Jungst D,del Pozo R,Dolu MH,Schneeweiss SG,Frimberger E.Rapid 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crystals
in gallbladder bile is associated with stone recurrence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Hep atology.1997;25(3):509-513.
5.Roques Serradilla JL,Gutierrez Canto MA,Zambudio Carmona CA,Trujillo Ascanio A,Aranda Garcia MJ.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olelithiasis in children.Role of cholecystotomy].Tratamiento quirurgico de la colelitiasis en el nino.El papel de la colecistotomia.Cir Pediatr.2003;16(4):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