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训练季羡林(人间第一爱)-精选学习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22.55 KB
- 文档页数:4
季羡林的人间第一爱读后感
季羡林的《人间第一爱》读后感
一本书就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金钥匙,也是打开知识海洋的钥匙。
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会遭遇许许多多的事,收获许许多多
的经历,有开心的、悲伤的、幸运的或不幸的;会遇到各形各色
的人,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季羡林的《人间第一爱》中以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讲述了母爱的伟大,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圣洁!大千世界
有许多种情与爱,师生情、同窗情、手足情、朋友情,而我们是
否也留心去观察,细细去体会了呢?我想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早已对爱这个字淡淡遗忘,只有在书本中、文
字中,我们才会唤起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找回人间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人类的情感!
读书使我快乐,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让我成长的路上到处
充满鸟语花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暖人心房,给人希望,动人真情,使人拉近距离,每一本好书,它们都
为我的“灰色空间”刷上了彩色,我的生活从此拥有了红橙黄绿
青蓝紫。
让我们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用文学滋润生活,让人生
更加璀璨夺目,让我们在阅读中绽放生命之花吧!。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季羡林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
雾季羡林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
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模糊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簌簌抖动、模模糊糊的东西,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
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
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
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
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
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
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
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
季羡林事例素材素材名人——季羡林1.季羡林评价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感动中国”送给一位九旬老人的颁奖词,这位老人家是“国学大师”。
2.季羡林成就:现年98岁的季羡林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3.季羡林具体事迹:(1)朴实“提包者”:某年秋季,北大开学,燕园一片繁忙。
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找不到地方。
再说,带着这么多行李,也不方便寻找。
正在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人,光着脑袋,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蹬一双黑布鞋,显得比他家乡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他,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吗?新生暗想:老人瞧着熟悉亲切,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
”老人愉快地答应了。
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作别。
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
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人,此刻正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不是什么工友,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2)谢绝剑桥大学聘约:二战前,古斯塔夫•哈隆教授向剑桥大学推荐季羡林任教,剑桥大学接受了他的推荐,向季羡林发出聘约。
季羡林接到剑桥大学聘约时,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
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需要的资料,全世界只有欧洲最全,剑桥大学的藏书则更丰富,是做研究的理想地方。
可是,一想到祖国正处在灾难中,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前途,置家国于不顾,那简直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但是,如果回国,自己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
最后,他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回国看看。
名家作文素材(一)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
1911年出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人物评价:1、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
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3、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原文及练习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原文及练习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特有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原文及练习,欢迎大家分享。
【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原文】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
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驼骆样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
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
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
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
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
总之,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
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
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
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
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
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
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
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
又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
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
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
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
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
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的交响曲________的山野 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水墨画(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________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________指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中考热点作家之季羡林【作家简介】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
他对中国古典散文的熟稔、对散文艺术性的重视以及对真情的强调,使其散文在内容上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在形式上表现出语朴情醇的艺术特征,从而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风格。
读其文,可见其人。
他写下了包括散文著作在内的各类作品上千万字,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被称为“学界泰斗”。
【链接中考】《忘》(2014年福建泉州卷阅读材料)《槐花》(2015年安徽合肥卷阅读材料)《不完满才是人生》(2015年广东汕尾卷阅读材料)【强化训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成功季羡林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成功“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关于季羡林的高考作文素材精选关于季羡林的高考作文素材精选导语: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
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季羡林的50句经典语录摘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1.他自己就像一个幽灵,踽踽独行于遮天盖地的辽阔的寂寞中。
2.她不会做荒唐的梦,极小的得失可以支配她的感情。
她有一颗简单的心。
3.我不哭,但是眼泪却流在肚子里去了,悲哀沉重地压在心头,我想到了故乡里的母亲。
4.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5.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6.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7.才到故乡的时候,树丛里还残留着一点浮翠,离开的时候,就只有淡远的长天下一片凄凉的黄雾了。
8.德国民族是异常勤奋智慧的民族,办事治学一丝不苟的彻底性名扬世界。
他们在短短的一两百年内所创造的文化业绩,彪炳寰中。
9.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
忍者,相互容忍也。
10.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
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
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
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13.腐败的东西终究会灭亡,这是人类和大自然不变的规律。
14.根据解放后一些代表团出国访问的,在团员与团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往往可以看出三个阶段。
初次聚在一起时,大家都和和睦睦,客客气气。
后来逐渐混熟了,渐渐露出真面目,放言无忌。
到了后期,临解散以前,往往又对某一些人心怀不满,胸有芥蒂。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季羡林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8.6~2009.7.11),男,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人间第一爱文/季羡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ì)美的呢?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
季羡林的文章有关季羡林的文章(精选16篇)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有关季羡林的文章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季羡林的文章篇1季羡林的如:“要说真话,不讲假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等等许多人都耳熟能详,本报整理了大师的与大家分享,缅怀大师。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谐。
如果我有优点,我只讲勤奋。
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
一个“真”字示人。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
”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
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
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
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
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季羡林的文章篇2今个俺写一点季羡林,为什么写一点季羡林呢,因为俺对季羡林了解不多,恕小辈无知。
初看到这个题目或许你会感到惊讶,谁叫季羡林都不知道,还愧是写文字的。
知道季羡林是在高中的《语文阅读》课本上,他写了一篇叫《荷塘清韵》的文字,说实话我感觉写的很一般,与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相比,逊色多了。
当时读他的文字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在末尾有一句: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整篇文字没有一点新异,都是些陈词烂调,自己写不出来开始引用死人的东西。
倒数第二句竟然引用了雪莱那句自欺欺人的话,雪莱的那句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话,让人的耳朵听到都长糨子。
后来知道他是一代鸿儒,研究梵文印度学,翻译很多著作,出版24部书可谓著作等身,而当有记者问他印度什么时间独立他竟然胡言乱语回答不出来。
俺竟不知他是一代鸿儒,一说到名家大师就会让人想到他的著作,提到鲁迅会想到《狂人日记》,提到巴金会让人想到《家》,提到冰心会让人想到《繁星》《春水》,提到沈从文会想到《边城》,而提到季羡林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高考现代文阅读]名家名作训练—季羡林(人间第一爱)[高考现代文阅读]名家名作训练—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高考现代文阅读名家名作训练
人间第一爱
文/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单纯、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易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大凡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严重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
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填塞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填塞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英勇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心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
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ì)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
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出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稀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①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
劭(shào),(品德)优美。
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庶:shù,几乎,差不多。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
____________(文体名)。
2.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抄录原文回答)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í()补抖sǒu()温xīn()pì()美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
的“这”指的是
(不超过24个字)
6.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多项选择)()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填塞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xīn),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英勇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答】:()
7.“《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末段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新绿文丛》;序言。
2、最单纯、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3、(弥)补,抖(擞),温(馨),(媲)美。
4、体会、品味(或:欣赏、回味等)。
5、古今没有人将写母爱的文章搜集编辑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6、B、C。
7、遗恨。
父母过早的离世,古今的孝子们都无法很好地报答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8、对《新绿文丛》的优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