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盆景插花艺术馆(石家庄植物园内)建筑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石家庄植物园景点介绍
石家庄植物园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的一座大型公园,园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在石家庄植物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树木、花卉、灌木、草本植物等等。
园内有大片的草坪和湖泊,还有山水景观和仿古建筑,是休闲、娱乐和学习的理想场所。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植物博览馆。
植物博览馆内有着丰富的植物标本和珍贵的植物种类,可以让游客领略到不同地区的植物之美。
此外,园内还有鸟类馆、蝴蝶馆、草地馆等,让游客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
除了欣赏植物,石家庄植物园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儿童乐园、健身区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游客来此游玩。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餐厅和小吃店,供游客享用美食。
总之,石家庄植物园是一处兼具自然、文化与娱乐的公园,值得游客前来一游。
- 1 -。
石家庄植物园景点介绍
石家庄植物园是石家庄市最大的公园之一,位于市区西北部,占地面积达1560亩。
植物园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分布着各种珍稀植物、文化植物和观赏植物,是一个集园林景观、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植物园内有多个景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五大园区。
首先是“花卉展览区”,这里种植了各种颜色和品种的花卉,如玫瑰、月季、牡丹、郁金香等,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举办花展,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是“科普示范区”,这里是植物科普的重要场所,展示了各种植物的生态、生长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再次是“林荫休闲区”,这里种植了成片的柳树和枫树,是人们休息、游玩、散步的好去处。
此外,还有“生态保护区”和“文化展览区”,各展其特色。
除了五大园区,植物园内还有其他景点值得一看。
如“奇树异木区”,这里种植了很多形态奇特、树龄悠久的树木,如大王椰子、金丝楠、银杏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还有“水系景观区”,这里有人工湖、人工河、小桥流水等,景色迷人,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石家庄植物园是一个集休闲、娱乐、科普、观赏于一体的理想场所,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的美丽,还可以接受植物科普知识的熏陶。
如果您在石家庄旅游,一定不能错过这个美丽的景点。
- 1 -。
石家庄植物园的介绍《石家庄植物园:绿色的欢乐王国》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石家庄植物园。
这地儿啊,就像是大自然在城市边缘安插的一个绿色小天堂,可有意思啦。
一走进植物园的大门,就像是被绿色的海洋给“吞没”了。
那满眼的绿色呀,让你的眼睛就像做了一场舒服的按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平整的草地,那草长得可茂盛了,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
我去的那次啊,看到有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欢快地跑着,突然不小心摔了一跤,嘿,你猜怎么着?那小朋友不仅没哭,还在草地上打了个滚,然后笑嘻嘻地爬起来继续跑。
他妈妈在旁边无奈又宠溺地笑着,这画面啊,就像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
沿着小路往里走,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
春天的时候,桃花像是一群害羞的小姑娘,粉嘟嘟的脸蛋在微风中若隐若现。
还有那大片大片的郁金香,颜色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
我凑近一朵郁金香,仔细地瞧着,发现花瓣上还有晶莹的露珠呢,就像它戴着的小珍珠项链,特别可爱。
再往前走,就到了湖的旁边。
这个湖可大了,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就像无数颗小星星在水里闪烁。
湖面上有小船在慢悠悠地划着,我和朋友也忍不住去租了一艘。
刚开始划船的时候,那船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完全不听使唤,在湖面上打起了转儿。
我们俩手忙脚乱的,一个往左划,一个往右划,差点就撞到岸边的石头上。
不过慢慢地,我们就掌握了技巧,船开始听话地向前走了。
看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微风拂面,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植物园里还有好多的树呢,那些大树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夏天的时候,在树下乘凉,那叫一个凉爽。
我看到有老人在树下下象棋,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开怀大笑,那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清脆又响亮。
除了这些,植物园还有温室呢。
走进温室,就像走进了一个热带的世界。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那些植物的形状千奇百怪的。
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详细介绍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是石家庄植物园中的一个特色景点,也是该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沙漠植物馆的特点和亮点。
沙漠植物馆位于石家庄植物园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该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世界上著名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以展示各种沙漠地区的植物和生态环境。
馆内按照不同的沙漠地区进行划分,如热带沙漠、温带沙漠、寒带沙漠等,每个区域都展示了当地特有的植物和生态景观。
在沙漠植物馆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沙漠植物,包括仙人掌、龙舌兰、沙漠玫瑰等。
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非常值得一看。
此外,沙漠植物馆还通过模拟沙漠气候条件,为这些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它们能够在园内健康地生长繁衍。
除了观赏沙漠植物,沙漠植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展示和教育区域,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比如,馆内设置了模拟沙漠地形的沙盘,游客可以在上面亲身感受到沙漠的特殊地貌。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沙漠植物的科普展板和展示,向游客介绍了沙漠植物的适应特点和保护意义。
沙漠植物馆还注重科研和保护工作。
该馆设有一支专门的科研团队,负责对沙漠植物进行研究和保护。
他们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验,探索植物在沙漠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
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沙漠植物的保护工作,努力保护和恢复濒危沙漠植物的种群。
沙漠植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植物爱好者前来参观。
比如,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该馆都会举办沙漠植物花展,展示沙漠植物的独特之美。
此外,还会组织各种讲座和培训,向公众传授关于沙漠植物的知识和保护技巧。
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是一个集观赏、教育和科研于一体的场所。
它通过展示各种沙漠植物,向游客展示了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同时,它也致力于科研和保护工作,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沙漠植物做出贡献。
如果你对沙漠植物感兴趣,不妨前往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一探究竟。
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详细介绍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处专门展示沙漠植物的场所。
该馆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沙漠植物馆之一。
沙漠植物馆以展示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示内容和互动体验,向观众介绍沙漠植物的特点、适应能力以及生态价值。
馆内共分为多个展区,包括沙漠植物展区、沙漠生态展区、石家庄植物园介绍区等。
在沙漠植物展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沙漠植物的生长状况。
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干旱、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存活。
常见的沙漠植物有仙人掌、柠条、胡杨等,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长有尖锐的刺,有的则叶片宽大。
观众可以通过标本、图片等形式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进一步认识沙漠生态环境。
沙漠生态展区则通过模拟沙漠生态系统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里搭建了一个仿真的沙漠环境,包括沙丘、荒漠、砾石等特点。
观众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沙漠的特殊气候和地貌,了解到沙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石家庄植物园介绍区则向观众介绍了整个植物园的概况。
石家庄植物园是一处集科研、保护、观赏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内共有植物5000多种,分布在不同的展区,包括常绿植物区、落叶植物区、花卉展示区等。
植物园还设有科普教育中心,定期开展植物知识讲座、亲子活动等,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沙漠植物的文化价值。
通过展示和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沙漠植物的独特之处,增强对沙漠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同时,该馆还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探索沙漠植物的适应机制和保护方法。
石家庄植物园沙漠植物馆是一处独特的场所,通过展示和科普教育,向观众展示了沙漠植物的特点和沙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该馆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沙漠植物的机会,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石家庄市植物园简介
周志文;苏先春;姚洪涛;文超
【期刊名称】《园林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石家庄市植物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方,距市中心14公里。
为一座集科研科普、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社会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总面积达200公顷。
园内现拥40余个景点及15个植物专类园,拥有先进的科研所、【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周志文;苏先春;姚洪涛;文超
【作者单位】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250099;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250099;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250099;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250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39
【相关文献】
1.瓶子树带叶引种及栽培技术——以石家庄市植物园为例 [J], 高伟哲
2.药用植物在石家庄市植物园的应用调查 [J], 马永红
3.加强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植物园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第13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简介 [J],
4.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简介 [J], ;
5.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简介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视觉与空间运动石家庄盆景艺术馆的创作札记
蔡凌豪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通过对石家庄盆景艺术馆的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回顾、总结及反思,讨论了如何以新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的东方场所精神,重点分析了电影与建筑、路径与视线的关系,从空间视觉和空间运动的角度探讨空间体验对于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意义.【总页数】8页(P84-91)
【作者】蔡凌豪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空间体验的实践--石家庄盆景艺术馆创作 [J], 蔡凌豪
2.时间与空间并存巴赛罗那现代艺术馆 [J], 陶然;
3.视觉隐喻与空间生产——视觉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美学形态 [J], 魏庆培
4.浅谈当代视觉影像中的建筑与空间创作 [J], 马梦迎
5.视觉与空间——"徽派建筑"的视觉误读 [J], 陈玉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家庄植物园导游词精选5篇石家庄植物园导游词1石家庄的植物园,是座大名鼎鼎的公园。
植物园大门是气派白色建筑物,上面赫然写着“石家庄植物园”六个大红字。
门前还盘踞着一条植被造型的绿色巨龙,很是威武。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帘大瀑布,和两只逼真的植被孔雀开屏。
再向右走,穿过郁金香馆,就是沙漠植物馆了。
推开门,一股热气袭来,试探着进入馆内,汗珠立刻从皮下涌了出来。
在这里,最受关注的有三种植物,第一是“雷神”,乍一听名字很霸气,但了解内情后却发现它只是一株墨蓝色叶子的小草。
第二种是通天柱,一种巨型仙人掌,高两米多。
第三是尤加利树,它没有叶子,枝子是绿色的,而且柔软极了,像小婴儿的小手指。
轻轻一弯折,枝梢居然断了,“哗哗”流出乳白色汁液。
热带植物的左边是“步步叠水”喷泉。
它的喷头形态各异,有可爱的小天使,有活泼的小海豚,还有美丽的花朵……喷出的水柱也姿态不一,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和旁边的一座石桥构成了“水帘洞桥”!走完步步叠水,紧邻的梅园里有些梅树上结出青青的小梅子。
出了梅园,我们来到了波澄湖划船。
划船的人真多呀!人们都快乐无比,还有人放声歌唱。
我不由地作了一首小诗:游波澄湖四月荡舟湖水平,碧波闪烁如金冰。
东风和煦柳丝垂,添得游者载歌声。
石家庄植物园导游词2暑假,我去了石家庄植物园。
到了植物园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
简直是人山人海。
我们几乎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太阳高空照耀着,一个个豆大的汗珠从我的脸颊上滴了下来。
爸爸冒着“酷热”排了老半天的队,终于把票买到了手。
进植物园后我们首先去了热带植物馆,“哇噻,好大的一棵仙人掌,简直就是一颗仙人掌树呀!”。
再走一两步便看见了圆形的仙人掌。
它外边的刺很长很吓人。
“那棵树上结的是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香蕉树呀!这串香蕉长得还很小,看起来非常可爱。
这个家伙是什么?叶子像吊草,再一看标牌原来是一颗龙舌兰。
它长得很高,大概有两米左右。
我们还观看了水仙、风信子、洋水仙……,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出了热带植物馆,我们沿着小路上欣赏景色。
对于盆景园这种特殊的展示空间,它避免不了对古典园林的空间引导和空间组织的理解和诠释,尽管它的线条,空间语言和皮肤肌理是完全现代的。
这里所说的古典园林,并一定指的是中国园林,而指的是,东方式的空间展示方式----永远不会把空间的主要的结构提前得让空间使用者预知,而是在空间使用者逐步深入得介入建筑和庭院的同时,一步一步得,发现新的空间。
这些新的空间,对于一个新的使用者,或者一个已经来过这个地方的使用者,都会是崭新的体验――他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视角,而我希望,能够在这组建筑里给他提供选择的可能性,而这种体验的方式,必须使建筑的本身是内敛含蓄的,建筑的线条,装饰,力度必须被严格得控制,保持在简约而冷静的状态下,一切都让位于空间。
在进入庭院的伊始,白色和灰色形成的片墙结构已经界定了庭院的风格,线状的体系成为空间的限定和引导,这里形成了对使用者的暗示语言,任何片状构筑物的出现,都暗示着新的空间的生成,比如入口大门伸出的片墙结构,导致入口庭院和长窗的出现,长窗使游人在进入庭院的时候获得了对整个庭院水空间使用方式的最初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同样是被引导和限定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倾向与在长窗的位置再做折桥的原因。
折桥的出现,破坏了这个空间序列的次序,它的直接性(直接穿插入2号馆前平台),使水面和建筑总体结构的出现突然和肤浅,就如抛开一部电影的铺垫,直接进入高潮,而没有铺垫,实际上就不会产生高潮。
所以,如果是因为安全的因素必须有折桥,也应该把折桥的入口进行适当的隐藏,而使导向坡道的片状结构把游人导入这个庭院的真正入口――真正的入口,其实是那个坡道。
所以我还是建议,通过墙体把那个斜桥(经过博物馆屋顶进入1号馆)的入口隐蔽,我们给初次的使用者建议一条最能够完全舒展得清晰得充满了空间转换的(包括上下高度的转换而获得对水动静变化的视觉体验)的游线,而把其他的可能性留给第二次,第三次来这个庭院的人。
同样,一个新的空间的出现,如果使用者已经提前看到,就完全失去了空间出现的戏剧性,想象一下这种情形,我们已经通过坡道的上面看见了全部的1号展馆和跌水,我们还会在下到坡道,进入下沉庭院,绕过博物馆前面的片墙,忽然看见原来通过长窗看见的平静水面已经变成了水幕从尽头流下而惊讶吗?
坡道是空间转换的交通工具,是形成这个庭院空间和建筑逻辑的必不可少的语言,是戏剧开场之前的幕布,如果戏未开场,而幕布已全部拉开,会使整部戏都失去悬念,也使后面出现的坡道序列毫无意义并且罗嗦烦杂。
按照我原来的设想,这个庭院就如一部戏剧。
坡道的片墙完全阻隔了游人的视线,游人沿着墙体前进(墙体的导向型非常明确),他们无法预知墙体的尽头会出现什么情景,这实际上是一个情绪积累的过程,坡道的起点,伸出的平台,是这个情绪积累有个释放点,就如大戏开场之前,幕布拉开的一点缝,在满足观看者好奇心的同时,又加强了好奇心和未来出现的新空间的渴求(对于这点而言,那个平台的视角可能过大),而这种好奇心,经过坡道的两次转换和加强,游人的视线和路线被限制在深深的两堵墙之间,这种干净到及至的空间正如戏剧开场前的静寂,任何干扰的因素都是多余的。
为了避免产生过分强烈的隔绝感,我在第二段坡道和博物馆交接的外墙上设置了一个小的光庭,使坡道和博物馆产生了对话关系。
经过坡道,水院的出现才是符合逻辑的,而水院上空跨过的斜桥,会让游人发现,原
来还有一条新的路线——这会成为他下次来这里所要选择的路线,这个时候,选择性出现了。
而但游人离开水院,进入一号馆的时候,他同样会面临几种选择,他可以通过水院尽头的楼梯,一号馆地下层地楼梯以及一号馆和外墙之间的蹬道,但是我们把这三个通道一视同仁,无疑会使游人无所适从,所以同样,我觉得应该对蹬道做一些处理,使它不会是游人的第一选择。
而我始终坚持的两片高墙(前面已经说过,片状结构预示新空间的出现)会使水院有一个相当明确的收尾也使新空间的出现有着明确的提示,所以实际上,第二片高墙并不完全是从形式上考虑的,第二片高墙才是这个收尾的主角,而前面开着长条窗的墙只是它的辅助,是主角的外衣。
而湖面的东边看这组建筑,这两片墙同样是一个强烈的对空间组织的叙述,如果放弃后面那片墙,同样会使这个很重要的交通空间失去依托。
在最初确定建筑形式语言的时候,我就设定了这么一个前提——建筑本身的体量感不是强烈的,建筑和他们之间分布的庭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由片墙界面来限制,由穿越其间的长廊和跳台来组织,建筑和庭院的区别,充其量不过是有没有顶,还有光线的变化。
我最初的希望是,让这组建筑保持在一种冷静的,完全受到它本身的逻辑控制的体系之内,比如竭力避免方柱的出现,把真正的承重体系完全隐藏在墙里,它的外在形式应当由墙体,墙体的推拉窗,墙体内外的扁柱来共同组织,扁柱划分着室内的空间,加强了将来展示的序列,室外的扁柱也划分着室外的庭院空间,尤如传统的东方庭院里廊柱对室外环境和游人视觉的限定和划分。
所以一号馆和二号馆通过那个小的天井连接在一起,他们两者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他们组成了这个建筑群的外立面,也形成了那个内庭院的东立面和北立面。
对于这组建筑而言,它的围合感和立面处理,应该和它的方向性以及在全园的位置所决定。
我希望这组建筑是以内庭院为中心展开的,就如博物馆和一号馆地下层以水院展开一样。
这里的建筑形式,也由水院里的柱列形成的强烈轴线,形式感强烈的斜桥过渡到了平和中庸的,具有深远挑檐和回廊的带有东方意味的庭院空间,所以希望尤其是朝向内院的立面,应该以推拉格窗为主,二号馆西立面的上下条窗应该去掉,这个上下条窗不但与内院风格不合,而且对室内的天窗形成的光线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号展馆的屋顶,我反对郭工建议的斜线屋顶,同样基于这个原因,对于二号馆来说,它深远的出檐和平展的平面布局,形成了园区西立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和建筑形式,它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匀质空间里出现异质空间,确实会有变化的趣味,这种忽然变化的屋顶所具有的强烈形式感应该出现大的单体建筑上——它形成完全独立的体系,它上面的线性结构可以出现大量的形式变化而因为建筑本身体量的存在,而不会过于突然反而具有戏剧性。
但对于这个庭院来说,二号馆的线条一旦出现这种走势,而园子里却没有任何线条和它配合,导致这个斜线与整体建筑直线状的方正平和的形式无法调和。
我想,任何异质的东西出现,都应该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水院上空我为什么做斜桥,不是因为需要一个异质的东西,而是需要人在斜桥上行走时,因为和水幕的距离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它导向了人的行进路线以及视觉方向。
而且斜桥在立面上是隐蔽的,它不会对整体布局和整体逻辑形成破坏。
但是二号馆的屋顶就不一样了,它除了视觉上的特异形,却没有对空间孕育和形成起到任何作用,斜桥指向了玻璃体和一号馆入口,为了斜桥和平直的建筑衔接,我还特意加上从一号馆伸出的非常有力度的墙来承接斜桥,但是如果二号馆的屋顶做成斜线,它指向哪里?它除了形式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我想任何时候,一个符合逻辑的建筑,空间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一切形式语言都必
须和这个空间的逻辑相吻合。
异质的出现,大多数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这个异质影响到建筑整体的走向和关系,影响到它统一的风格,是否还能称之为异质?一个异质,它可能在一个局部空间会形成视觉焦点,但是一旦成为骨架和主线,那么它和原有的建筑逻辑形成的冲突怎么解决?谁主谁次,谁先谁后?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得靠我对盆景园的整个考虑作出选择。
前面的已经说明了,实际上,我已经对这个建筑群设好了一个体系结构:片墙结构,白色和灰色的肌理映衬,内敛而含蓄,它的线条,确定在南北向的方格网内,庭院穿插其间,而建筑和庭院的关系,有时候是模糊的。
不管有多少变化,有多少细部处理,他们都得是符合这个逻辑关系的,对这个建筑的控制,苛刻而严格,不符合这个逻辑的,只能放弃。
我希望,所有的形式,都为了空间服务,而游人体验的,是空间本身,是空间上投下的光线,而不是墙上的纹理雕式,也不是架构墙体。
从这点上看,二号馆的向背关系因为现在加上了东立面的大玻璃幕墙而使建筑的层次太单薄,按照本来的设想,二号馆的层次应当是这样,首先它的整体趋势是朝向内院的,它的比较实的东立面和茶室的大玻璃墙形成对比,它的主要采光体是插入中间的方盒玻璃体,只有保持室内光线的相对黯淡,才能使玻璃体和条形天窗的光线形成强烈效果。
而一旦在东立面做落地玻璃窗,而西立面开上下条窗,将使天窗和玻璃体失去应有的光线效果,是室内因为过于通透而平淡无奇。
我的意见是,将二号馆西立面的上下条窗去除,换做推拉窗和格门。
东立面只在最北部的开间的墙体和北立面的东部墙体开落地玻璃幕墙,其他部分依然为推拉窗。
这样不但有利于室内光线的组织,而且对将来的布展会创造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