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3
食品浪费抽样调查报告参考大纲
一、调查总体情况
(一)选定城市基本情况
(二)调查组织实施情况
二、餐饮浪费抽样调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参与抽样调查的餐饮经营者数量,大、中、小不同规模情况,正餐、宴会、自助餐、快餐、小吃等不同餐饮类型情况,空间分布情况等。
(二)数据分析
人均餐饮浪费量指标数据、食品浪费结构(主食、肉类、水产类、蔬菜等),以及其与餐饮经营者规模、类型、消费者就餐时段等之间的关系,鼓励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体现。
三、居民食品浪费问卷调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发放、回收、有效调查问卷情况,参与问卷调查居民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
(二)数据分析
居民食品浪费结构及浪费量、对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相关
政策文件的了解程度、浪费食品的原因、减少食品浪费的因素,以及其与居民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之间的关系,鼓励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体现。
四、反食品浪费工作存在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政策建议。
抽样调查教学大纲抽样调查教学大纲引言: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教学中,抽样调查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抽样调查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抽样调查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而抽样调查可以提供有关学生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大纲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抽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抽样调查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应用1. 确定教学目标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而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
2. 优化教学内容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而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表现,进而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改进教学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应和喜好,进而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意见,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4. 评估教学效果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进而评估教学效果,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结论:抽样调查在教学大纲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大纲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提升。
抽样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抽样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信息和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
抽样调查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调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抽样调查旨在了解[调查主题]的相关情况,为[相关方]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目的1. 了解[调查主题]的基本情况。
2. 分析[调查主题]的影响因素。
3. 为[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
三、调查内容1. 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对象的范围和特征]。
2. 调查内容:[列出需要调查的具体问题或指标]。
3. 调查方法:[说明将采用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式]。
四、抽样方案1. 抽样方法:[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2. 样本量:[确定所需的样本数量]。
3. 抽样步骤:[详细描述抽样的具体步骤]。
五、调查实施1. 问卷设计:[设计合理的问卷,确保问题清晰、易懂]。
2. 调查员培训:[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法]。
3. 调查实施:[按照抽样方案进行调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质量]。
4. 质量控制:[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如问卷审核、抽查复核等]。
六、数据分析1. 数据录入:[将调查数据录入到统计软件中]。
2.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七、时间安排1. 调查阶段:[具体时间范围]。
2. 数据分析阶段:[具体时间范围]。
八、预算安排1. 人员费用:[包括调查员报酬、培训费用等]。
2. 问卷印刷费用:[预计问卷数量和印刷单价]。
3. 数据分析费用:[使用的统计软件和分析服务费用]。
4. 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用、办公用品费用等]。
九、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问卷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问题清晰、易懂。
3. 调查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质量。
4. 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篇二抽样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信息和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调查实验Sampling Surve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6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抽样调查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统计学等教材:金勇进等,抽样技术(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o开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实验共16学时,分八个实验主题,其中前五个实验必选,主要围绕课程的主干内容进行设计。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种抽样模式及相应统计推断方法, 并能够结合实例进行运算分析。
具体实验任务包括抽样调查初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整群抽样方法、多阶段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不等概抽样方法、复杂样本的数据分析等八个实验主题。
每次实验需按规定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实验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对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由于实验包括设计、数据录入处理、编程计算、撰写等多个环节,建议每次实验分小组完成,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注意参与度。
实验需将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理论、运算方法、程序代码及最终结果一并录入。
(2)实验报告:6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每次实验按课堂表现和最终实验版本综合考核。
建议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按比例确定优良中差。
实验成绩将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五、参考书目.金勇进等,抽样技术(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Czaja, R.BlairJ,抽样调查设计导论(沈崇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孙山泽,抽样调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定,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60009英文名:Sampling Survey课程类别:统计学专业主干课前置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置课: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陈耀辉等选定教材:施锡銓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课程概述:抽样调查是获取统计资料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统计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即主要介绍抽样调查的方案设计、问卷编制、数据处理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概念及所需的数学准备、问卷设计、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比估计及回归估计、不等概率抽样、整群抽样、二阶与多阶抽样、系统抽样、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及计算机模拟方法、非抽样误差等。
教学目的:该课程主要讲述抽样调查的各种方法,介绍推断公式,导出了抽样误差的计算,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用简单的盒子模型或直观理解以解释公式的来源以及它所表示的直观含义,同时重视计算机在抽样推断中的作用,介绍了抽样调查误差的估算方法,尤其是计算机模拟方法。
围绕这两大特点,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独立地、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些抽样调查,从抽样方案的设计、回答卷的构思、逐个地上门调查以及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等,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才是这门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方法: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的同时,注重案例教学,特别是要适当地运用研讨性教学方法和从事一些实习活动,而且要适时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即教师应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合理的安排,讲透重点难点,注意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知识,既要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抽样调查教案》课件第一章:抽样调查简介1.1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意义1.2 抽样调查的分类1.3 抽样调查的步骤与方法1.4 抽样调查的优势与局限性第二章:随机抽样方法2.1 简单随机抽样2.2 分层随机抽样2.3 系统随机抽样2.4 整群随机抽样2.5 多种随机抽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三章:样本容量的确定3.1 样本容量的概念与作用3.2 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3.3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3.4 样本容量确定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四章:抽样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处理4.1 抽样调查的实施步骤4.2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3 抽样误差与无回答误差4.4 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分析4.5 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第五章:抽样调查的评估与改进5.1 抽样调查的评估指标5.2 抽样调查的质量评价5.3 抽样调查的改进方法5.4 抽样调查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5 抽样调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六章: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6.1 概率抽样的概念与特点6.2 非概率抽样的概念与特点6.3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比较6.4 常见概率抽样方法介绍6.5 常见非概率抽样方法介绍第七章: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7.1 描述性统计分析7.2 推断性统计分析7.3 假设检验方法7.4 相关与回归分析7.5 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第八章:抽样调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8.1 市场调查中的应用8.2 社会调查中的应用8.3 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4 教育研究中的应用8.5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九章:抽样调查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抽样调查的伦理问题9.2 抽样调查的法律问题9.3 保护受访者隐私的原则9.4 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性的措施9.5 抽样调查的合规性检查与评估第十章:现代抽样调查技术的发展10.1 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10.2 网络调查技术10.3 大数据抽样调查10.4 移动设备抽样调查10.5 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10.6 未来抽样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抽样调查的分类难点解析:不同抽样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来决定。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抽样调查》是高等院校概率统计系或数学系本科生“抽样调查课”的教材。
主要讲述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引言、简单随机抽样、不等概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抽样、整群抽样与系统抽样、二相抽样以及抽样实践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抽样调查》结合了我国当前调查的实际经验和需求,给出许多调查实例,学生参照这些实例便可设计出较好的调查方案,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推断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讨论抽样调查的技术和原理以及估计方法,属于数学专业选修课之一,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统计分析和推断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八个章节:引言,简单随机抽样,不等概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抽样,整群抽样与系统抽样,二相抽样,抽样实践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一章引言。
介绍大规模抽样调查的主要过程,有限总体抽样的样本分布及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第二章简单随机抽样。
主要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几个基本定理,简单随机抽样- 1 -的实现,简单估值法,区间估计与样本量的确定,比估计,差估计与回归估计。
第三章不等概抽样。
主要介绍PPS抽样,不等概抽样和Rao-Hartley-Cochran随机分群抽样。
第四章分层抽样。
主要介绍分层抽样的估值方法,样本量的分配,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适当分层方法,后分层估计和定额抽样。
第五章多阶抽样。
主要介绍二阶抽样的提法,二阶抽样之估值法,二阶抽样的效率。
第六章整群抽样与系统抽样。
主要介绍整群抽样,群内相关系数,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估计。
第七章二相抽样。
主要介绍为分层的二相抽样,二相分层抽样的最优分配问题,为PPS抽样的二相抽样,为比估计的二相抽样。
第八章抽样实践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主要介绍定期连续抽样调查中使用历史数据的技术,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不完善抽样框的处理。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抽样调查英文名称:Sample Investigation
学时:48
主要选课对象: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抽样调查及其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步骤与设计设计流程。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比估计、回归估计和与差值估计,不等概率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系统抽样,复杂样本方差估计,二重抽样等有关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基本方法方面。
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著/主编):《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2、主要参考书:
(1)施锡铨(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茚诗秋.丁元,周纪芗(著/主编):《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3)谢邦昌(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4)杜子芳(著/主编):《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卢宗辉(著/主编):《抽样方法的系统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Sample Investigation
学时:48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课程性质:专业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基本方法方面。
要求: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2、主要后续课程:统计建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习题讨论
2、重点和难点:
抽样技术的基本方法;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针对实际场合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五)考核方式:
按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作业和课堂练习综合评分。
二、教学内容
(一)导论
理解抽样调查及其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以及抽样调查的步骤与设计设计流程。
(二)简单随机抽样
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简单随机抽样的适用场合、简单随机抽样的抽取原则,掌握总体均值估计量、总体总量估计量、总体比例估计量及其性质,理解样本量的确定的影响因
素以及总体参数为均值和总量的情况。
(三)分层随机抽样
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定义、分层随机抽样的适用场合以及分层随机抽样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
掌握分层随机抽样总体均值估计量、总体总量估计量、总体比例估计量及其性质,样本量比例分配、最优分配、奈曼分配的样本量分配公式以及对应的估计量及估计量的方差,理解样本量确定的一般公式和分层抽样中的若干问题。
(四)比估计、回归估计和与差值估计
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下的比率估计及比率估计的效率,掌握比率估计、回归估计和与差值估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不等概率抽样
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定义、特点及适用场合,掌握PPS 抽样的样本抽取方法以及代码法和拉希里(Lahili)法的实施程序,理解汉森—赫维茨(Hansen—Hurwitz)估计量及其性质、估计量的形式、估计量的方差。
(六)整群抽样
了解整群抽样的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群规模相等、群规模不等时的估计以及总体比例的估计群规模相等和群规模不等时的估计。
(七)多阶段抽样
了解多阶段抽样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初级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抽样以及初级单元大小不等的二阶抽样,理解三阶段及多阶段抽样以及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八)系统抽样
了解系统抽样的定义、实施方法。
掌握等概率系统抽样估计量、不同特征总体的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的方法原理。
(九)二重抽样
了解二重抽样的定义、作用,掌握为分层的二重抽样、为比率估计的二重抽样、为回归估计的二重抽样方法估计量及其性质和样本量的分配。
(十)复杂样本方差估计
了解复杂样本的特点、复杂样本方差估计考虑的因素。
掌握随机组方法、平衡半样本方法、刀切法、泰勒级数法的方差估计。
三、实验内容
各章习题讨论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说明: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讨论、课外辅
导、作业等,其学时分配建议见表。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注:其他栏是指包含习题讨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著/主编):《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2、主要参考书:
(1)施锡铨(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茚诗秋.丁元,周纪芗(著/主编):《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3)谢邦昌(著/主编):《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4)杜子芳(著/主编):《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卢宗辉(著/主编):《抽样方法的系统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