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人类认识本质和规律(一)

  • 格式:ppt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5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 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是最 根本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二)实践的特点
• 社会 生活 实践 性的 主要 体现:
(P2728)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 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 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指出:“只有通 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 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 动认识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A、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认 识本身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 否正确地Hale Waihona Puke Baidu映了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专题六
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
认识、实践及其辩证统一
(四课时)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教 ● 1、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 学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 目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标
● 2、理解和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 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的内涵(P59)
•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
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
素。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和认识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p26-28)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 以下两个方面: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 起来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 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 上得到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
获取知识的途径
多种多样的
认识的来源
唯一的,即实践
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
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本 专
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题 ●二、认识的本质

容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 ●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本 专
●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题 ●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重 ● 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现代科学航天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空气动力学 的发展;利用原子能的需要,促进了原子核物理学、 基本粒子物理学、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的巨大发 展;现代医学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分子生物 学的研究,并发展起遗传工程技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 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 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 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
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
指导
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 决定 认识
,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
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 然客体和人工客体。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 分为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
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 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中介(P59-60) 实践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1、直 接现实 性(客 观性)
主体
构成要素 手段
对象
客观的
过程 结果
受到客观事物、 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自觉能 动性(即有 目的、有意 识)
3、社会历 史性
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 生活资料
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关系
社会性:处在一定社 会社会关系中
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 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梨 的人如果不亲自尝梨子,通过别人 的口头转告或文字描述,他能够知 道梨子的确切滋味吗?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 认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 所得到的知识
(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62-63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 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 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算盘
电脑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 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主体
中介
客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主体(P59)
实践主体指具有一定的主 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 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 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 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 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实践主体的三种基本形态:个体 、群体和人类整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客 体(P59)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