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电影本体论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 阆蜓现兀 馐沟门分薜牡缬耙帐跫也 苏裥嗣褡宓缬暗脑竿 欢 且徽酱吹木 裎; 铀倭?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形成期(1895-1907)早期电影发展期:(1908-1926):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成熟期(1927-1945)经典好莱坞电影(有声)新发展期(194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42-4951)•法国新浪潮运动(1959-1964)•新德国电影运动(1962-1984)•新好莱坞电影(70-80年代)•当代电影(90年代-)一、形成期1、世界第一部电影▪片名:《火车进站》▪时间:1895年12月28日▪地点: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2、卢米埃尔兄弟与梅里爱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贡献: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局限性:过于贴近现实,影片时间很短梅里爱:《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等三大贡献:特技的应用、场景的变化、戏剧化手法局限性:拍摄的角度固定,景别无变化3、鲍特和格里菲斯鲍特:《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镜头的切换和剪辑、交叉蒙太奇的运用、发现并任用了格里菲斯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交叉剪接和特技、自觉使用蒙太奇(平行和隐喻)二、发展期·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2制片厂制度制片人和明星制3、代表人物喜剧大师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冷面笑星基顿《航海家》、《将军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1919-1926)1、表现主义①主要受绘画领域的达达主义的影响,认为:“电影的画面应该像绘画作品一样”②创作者把本人的内心骚动情绪外化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③导演们推出一批充满神秘感的以剖析心理活动见长的影片2、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三生记》、《泥人哥连》、《演皮影戏的人》、《蜡像馆》《吸血鬼诺斯费拉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1、印象主义①努力在叙事形式中呈现角色内心深处的意识②擅长使用心理叙述、主观镜头和特定的剪辑模式2、超现实主义①与文学和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有关②根源于一种信仰,相信某些被忽略的联想形式存在于现实之外,它们存在于梦境中,存在于不受控制的思想之中③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寻求表现潜意识的暗流④“自动”的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事物或勾起回忆或感情的想象,拒绝与排斥理性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1、库里肖夫《死光》、《西伯利亚人》2、维尔托夫《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电影眼睛派倡导者3、普多夫金《母亲》4、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理性电影倡导者三、成熟期经典好莱坞电影(有声1927-1945 )1、有声片的普及《爵士歌王》1927 《纽约之光》19292、类型电影的发展①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犯罪片②喜剧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惊险片、灾难片、儿童片、恐怖片四、新发展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942-4951)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正特征:纪录性、实景拍摄、长镜头的运用、非职业演员的运用、结构形式简单直观、地方方言的运用代表人物和作品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1.法国“新浪潮”运动(1959-1964)①“电影手册派”巴赞:电影理论家,作品《电影手册》特吕弗:《四百下》作者电影的倡导者戈达尔:《精疲力尽》②左岸派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新浪潮运动的三位主将:特吕弗、戈达尔、雷乃2.新德国电影运动(1962-1984)《奥伯豪森宣言》反对旧的电影样式,提倡运用新的电影语言对富裕的联邦德国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消极心态表示愤概,洋溢着高昂的革新热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代表人物:文德斯:《事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郝尔措格:《上帝的愤怒》、《玻璃心》小结:欧洲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反对传统情节,体现人本主义戈达尔:《精疲力尽》强调表现作者“自我”,体现唯我主义费里尼:《八部半》强调表现内心,体现非理性主义伯格曼:《野草莓》▪新好莱坞电影(70-80年代)6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危机影片成本昂贵、电视网的冲击、家庭录像机的普及等70-8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复苏一批年轻导演执导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影片代表作品:《教父》《驱魔人》《大白鳌》《星球大战》系列▪当代电影的特点(90年代-至今)美国雄踞世界电影市场之首欧洲实力较弱,但仍努力追赶亚、非、拉电影逐步发展(二)电影发展的“第一”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2、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3、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4、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5、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6、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1948年)(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一、视觉滞留▪二、摄影术▪1878年爱德华幕布里奇“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专利权▪三、放映术▪1、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的软胶片机器▪2、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低于其它设备▪3、“活动电影机”1/16秒画格思考:影视作品与文学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A、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修炼、意境的展开;而影视剧作者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美的安排B、文学作品主要是利用动作的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故事情节,体现作品主题;而电影(电视)除去这些刻画、表现手段之外,还要使用视频所特有的蒙太奇、特写、化装等手段来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进而体现作品的主题。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油画的不同流派(下)在20 世纪初,新艺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引导着现代艺术潮流,艺术家的才智也不再受传统艺术准则的制约,不再受自然客观形象的禁锢,也不再受单一的材料技法限制,进入了自由的艺术创造的王国。
在上篇中我们介绍了油画两大类别中的第一种——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另一种,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这一类别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画家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进行自由创作,其中主要派别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
1.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19世纪末,不少曾深受印象主义影响的艺术家开始不满过于客观地描绘世界,不愿停留在刻板片面地追求光色,而是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
他们以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慨感染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后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其中代表画家有创作了《奥维尔的曲径》的塞尚、创作了《黄色基督》的高更,以及创作了《星月夜》的梵高。
2.野兽主义(Fauvism)野兽主义是从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绘画风格,它延续着后印象主义艺术家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采用更平面化的构图,加强暗面与亮面的对比,在纯粹的写实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显示出了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野兽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是马蒂斯,《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是其代表名作。
第三章各国电影流派所谓流派,指的是一批艺术家所拍摄的作品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作表现出大致相近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气质。
这种现象在电影诞生的第五年(1900年)便开始形成,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第一节勃列顿学派这是外国电影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流派,以反映社会面貌著称。
因为成员住在英国勃列顿这个地方而被命名为勃列顿学派。
一些年轻导演宣称要拍摄“真正生活的片断”,提出的电影口号是“我把世界摆在你的面前”,并创作了一批风格相近的短片。
片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十分相似。
人物形象,除一般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外,主要是水手、矿工、囚犯、士兵等;形式技巧方面,对先进电影语言热情追求与探索,电影叙述手法不仅灵活大胆,敢于打破旧有的陈规老套,而且十分重视摄影机的创造作用,追求改变拍摄视点带来的新颖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1、G.A.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1900年):远景与特写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望远镜中看见的景象》(1901年):一位男子对一对夫妇的窥视《玛丽.珍妮的灾祸》(1903年):内景与外景结合的典范2、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1901年):第一次采用若干个场景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营救场面),追逐与救援的主题以及两组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体现电影自由运动的特性,因而具有典型性意义,至今仍是很多电影类型的基本叙事方法。
这一学派的电影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闻名,主张电影应当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艺术上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处于先锋地位而著称。
让摄影机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观念成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段,这些观念的艺术价值在于揭示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奥秘:电影是一门运动的艺术。
第二节先锋派先锋派运动,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探索电影本性和可能的发展前途及其表现美学,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Ⅱ918—1930)默片时期法国曾经出现了一批不同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片的电影流派与电影运动,其中一些如抽象电影、达达电影等并不完全局限在法国,所以我们把它们留在国际先锋电影运动的篇幅中来讨论。
但是,相对于美国影片制作模式来讲,法国还有两个相当具有地域特色的电影运动,第一个就是印象主义运动,虽然属于先锋与前卫的风格,但仍然主要生存在电影工业体系之中。
大多数印象派导演一开始都是为法国大制片厂拍片,其中有些先锋影片也确实让制片厂赚到了钱。
直到20年代中期,大部分人才成立自己的公司独立制片,但仍然依靠大制片厂租借设备器材,并通过大发行商来发行影片,所以算是依然维持在主流商业电影制作体系中。
第二个是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却是主要存在于商业电影制作体系之外,同其他艺术领域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一样,主要依靠私人赞助来获得拍片资金。
在这里令人惊讶的是,20年代的法国能够让截然不同的电影运动,同时存在于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环境之中。
◆印象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电影工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不但原来的电影工作人员被征召,制片厂也要配合战时任务,法国影片也无法出口,而且由于两大电影企业百代和高蒙拥有许多连锁影院需要片源,于是,1915年美国影片开始如潮水般进入法国。
以佩尔〃怀特、道格拉斯〃范朋克、卓别林和托马斯〃英斯等人的影片为代表,以及由地密尔导演的《欺骗》,还有威廉〃哈特的影片等等,好莱坞电影在1917年底几乎主宰了法国电影市场。
战后,法国电影工业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元气,在20年代法国观众观看好莱坞影片比观看国产片多出八倍,尽管法国电影工业采取了几项措施试图收复市场,例如模仿好莱坞的制片模式及类型等等。
然而,艺术上重要的里程碑还是由一些电影公司力捧的电影导演们所建立,其中有阿贝尔〃冈斯、路易斯〃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以及让〃爱浦斯坦等人。
这批导演与他们的前辈非常不同。
上一代的人认为电影是谋求商业利益的工艺品,而这一代年轻导演却更加富有理论且雄心勃勃,他们写文章宣称电影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同样是一门艺术。
小知识点:1. 摄影的技术: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后在绘画上2..放映术: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
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3.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用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
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真正的诞生。
4.梅里爱的电影样式:魔术片《贵妇人的失踪》排演的新闻片《德莱孚斯案件》神话故事片《灰姑娘》科幻探险片《太空旅行记》5.默片时期电影四大喜剧明星:麦克。
赛纳特(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棍棒喜剧开辟了道路)巴斯特。
基顿《大将军》哈罗德。
劳埃德《大学新生》查尔斯。
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大独裁者》一.名词解释1.视觉滞留原理: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2.棍棒喜剧:麦克。
赛纳特美国喜剧片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形式开辟道路;启斯东警察:一身过大的制服、一辆通常会翻的破车,动不动就卷进一场狂乱追捕。
创作特点:即兴表演、擅长使用特技。
二:简答题第一章电影的诞生1.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机的优点:A.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赛璐璐软胶片的机器。
B.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
C.在速度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是46分之1秒的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时16分之1的画格。
2. 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答:电影与科技的关系,从他的诞生,发展,一直都依赖于科学技术。
3.卢米埃尔作品的特征:A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工厂大门》、《水浇园丁》B.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猫的午餐》、《家庭聚餐》C.政治、文化、新闻实录《代表们登录》、《日本内室》D.自然风光的街头实景的拍摄《火车进站》.《街景》4.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其电影观念: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作者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致歪曲现实的新方法,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可能性。
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一.早期电影的摄制与放映(一)法国电影工业1.早期电影的摄制与放映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法国、英国和美国2.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在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的电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公开放映的电影。
这些电影包括:《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和《水浇园丁》等3.乔治·梅里爱是早期电影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
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等等4.百代公司的策略主要是垂直整合(公司对其生产投入、产品或服务的分配的控制程度。
分为后向整合与前向整合。
一个公司对于其生产投入的控制被称之为后向整合。
对其产出分配的控制则被称之为前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二)英国电影工业与布莱顿学派1.布莱顿学派(简答)定义:英国早期一些居住在一个名为布莱顿的小镇及其周围地区的电影制作人的统称。
人物: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斯·威廉逊。
贡献:对于早期电影语言的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具体而言,布莱顿学派的电影非常强调电影摄影,并且开始通过剪辑将单个镜头连缀起来讲述故事。
同时,布莱顿学派还确立的电影剪辑的基本语法。
(三)美国早期电影工业1.鲍特1)美国早期电影最重要的人物。
2)在梅里爱的影响下,学会了用电影来讲故事。
3)影片主要是故事片。
代表作有《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2)、《火车大劫案》(1904)。
4)由于《火车大劫案》的成功,从1904年开始,剧情片开始成为美国电影的主要产品。
(四)美国电影的崛起1.格里菲斯的贡献、简介、代表作品(简答)1)创造了交叉蒙太奇等多种经典蒙太奇手法。
2)变化丰富的景别(从大远景到大特写),彻底打破了舞台化的时空观念。
3)重视深焦镜头的运用,注意画内的层次和景别变化。
4)大胆的用光(用火作为光源,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5)倡导生活化的电影表演。
6)开豪华巨片的历史先河。
7)《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史诗性的风格、成熟的电影语言和反动的思想意识。
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
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
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一) 印象主义(法国):又称印象电影,系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 甘斯、谢尔曼· 杜拉克、马塞尔· 莱皮埃、让· 爱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 杜拉克: 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德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阿贝尔· 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让· 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二) 表现主义(德)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 梅育(编剧)导演:罗伯特· 韦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弗立茨· 朗格《三生记》、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三) 抽象主义电影: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
抽象主义电影的重要作品: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1921)《平行线交响乐》(1924)《地平线交响乐》(1924)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
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野兽主义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马蒂斯为首。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认真追随V.凡高、P.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A.德兰、杜飞、M.de弗拉曼克等。
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且存在仅有二、三年时间,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西方电影史复习纲要名词解释1.法国印象主义:(第一个先锋派)1917---1918年贯穿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在电影美学形式上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开拓了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代表人物及作品有:路易.德吕克<上镜头性>,马赛尔.莱皮埃<法兰西的玫瑰><黄金国>,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加速蒙太奇),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微笑的布德夫人>阿贝尔.冈斯<车轮>.2法国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
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代表人物及作品: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3.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代表作品是: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4.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5.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提倡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
美中不足的是,该派忽视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代表人物有雷内•克雷尔、雷诺阿、让•维果、马赛尔•卡尔内。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印象主义(1917-1928)一.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发行机构﹐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
路易.德吕克想利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他于是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等概念,企图使“法国电影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法国电影”。
同时,他在创作中团结一批包括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以及让•爱浦斯坦等有作为的电影艺术家,力求在影片中进行他的革新目标。
这一学派被称为“印象派”,是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倡导的。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
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二.发展时期1.兴起:1918-1928年间,许多年轻导演在一系列不寻常的影片中,实验了许多对抗好莱坞影片的形式原则。
导演们在影片中实验各种新的摄影及剪辑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况,开创了电影技术的新领域。
2.发展:这些形式、风格及技术上的创新,让法国电影工业有信息能收复好莱坞电影所盘踞的十场。
20世纪20年代,印象派电影制作成员却是是先独立制作,再由百代或者高蒙公司发行,当时颇受法国观众欢迎。
3.衰落:1929年,外国观众仍没有接受印象主义电影,因为它的实验风格是属于精英文化,而非针对一般大众的。
当有声片来临之后,法国电影工业制片预算吃紧,不再敢花钱去冒险拍摄这类实验片了。
三.结果1929年左右,这股独特的电影运动销声匿迹,但印象主义风格形式的影响则持续了下来——如内心叙述主观镜头和剪辑,在希区柯克和玛雅·德伦的作品中都继续出现;在好莱坞的“蒙太奇片段”,以及某些特定的美国类型片和风格片(恐怖片、黑色电影)等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印象主义的主要特征及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印象主义学派首先从作品的题材入手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比如:联想、幻想、梦境等等。
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在电影心理叙事上的发展,无疑扩大和丰富了默片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为现代电影艺术对意识状态的表现开辟了道路。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印象主义电影学派的美学主张受其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家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杰出的画家莫奈曾声称自己“只有直接描写自然的功绩”。
在印象主义学派的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气氛,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影片中人物、环境和剧情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物象与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以多含义的视象形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气氛和潜在的思—想活动。
印象主义学派崇尚自然和追求现实生活真实的感受,使电影真正摆脱了戏剧舞台以演员为中心,游离背景和场面调度的种种局限。
摄影机投向自然,人物置身于立体真实的空间当中,不是以表情动作去交代情节而仅仅是作为视觉表现的形式因素的一部分在起作用。
他们的探索摆脱了戏剧和文学叙事中对于情节、人物表现的传统模式和观念,造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印象主义学派在摄影技巧上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
主观摄影:在影片《黄金国》中,莱皮埃为了突出剧中人物的主观感受,以固定的视点表现了阳光闪烁下的阿尔汉勃拉宫的形象,被人们称作是电影中“画家的视点”的主观摄影,并为印象主义学派的影片广为使用。
移动摄影:在法国,为了适应电影表现形式的要求,一种“轻便式”摄影机被研制出来,这更有利于印象主义学派对于运动中的人物主观视点的移动表现。
冈斯在《拿破仑传》中,将“轻便式”摄影机绑在一匹奔跑的马上,拍摄了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逃跑的场面,而后又将摄影机放在潜水箱中从悬崖上抛入海中,以获得拿破仑跳海时的视点。
冈斯还创造了发射出去的“炮弹的视点”和投掷空中的“雪球的视点”。
特技摄影:印象主义学派开始在影片中使用了软焦摄影和焦距发虚等特技手段,创造出类似印象主义绘画中那种表现画家主观感受的视点模糊的效果,人物或客观事物在光影变化的状态中被自然、真实地展现出来,正如人们把《黄金国》中的阿尔汉勃拉宫的视觉印象与莫奈的名画《卢昂寺院》相媲美一样。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印象主义学派受到格里菲斯电影节奏观念的启发,特别是受到《党同伐异》中交替叙述的四个故事所形成的富有情绪效果的视觉交响乐的影响,从而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画面视觉节奏的表现和节奏性剪辑的运用。
五.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一>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1.乔托·卡努杜(意大利)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次,“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他的思想对印象派——先锋派运动的影响非常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①.反对复制现实和戏剧扮演,强调纪实;②.强调光的作用;③.反对商业性。
《第七艺术宣言》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
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2. 路易·德吕克(法)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
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并不同意“第七艺术”这种提法。
他还认为电影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
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
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上镜头性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发表的一部论著的标题。
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
“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
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
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假面(指演员)。
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
3. 谢尔曼·杜拉克(女)(法)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
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
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
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
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
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
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德吕克《狂热》、《沉默》,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二>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 谢尔曼·杜拉克(法)代表作:《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
代表作:《微笑的布德夫人》(1923)年布德夫人延厌恶她那面目狰狞的丈夫,影片突出的表现了他想要杀死丈夫的心理过程。
2. 马赛尔·莱皮埃(法)代表作:《黄金国》(1921年)讲述了一个为了爱情离家出走的女人四处流浪的生活。
3. 阿贝尔·冈斯(法)代表作:《车轮》(原名《铁路的玫瑰》1923年)表现了铁路工人父子俩同时爱上了他们的养女。
代表作:《拿破仑传》(1927年)4. 让·爱浦斯坦(法)代表作:《忠诚的心》(1923年)和《西班牙的节日》相似,叙述了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的故事。
5. 作品共同特征: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
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节,有的还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场面在造型风格上较有特色,并明显的表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的处理办法的影响。
六.运动优缺点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但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
由于印象派抛弃了人物而过分追求造型,越来越脱离观众,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但由于这样,反而使法国的一些电影后来者,通过先前印象派的曲折和挫折,找到了一条使法国电影走向复兴之路。
超现实主义一.起因: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时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二.发展时期1.兴起:当法国印象派导演在商业体系中制作电影时,超现实派的导演则靠私人赞助拍片,并在艺术家聚会的私人场合放映。
2.发展:利用潜意识来写作或绘画、探索奇异食物或灵魂出窍式的想象、排拒理性形式或风格,成为1924-1929年间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另外,许多当时著名画家如曼·雷伊和萨尔瓦多·达利,作家如安东尼·阿塔德,纷纷加入电影制作。
3.衰落:超现实电影的命运与美术运动及画派潮流的变化息息相关。
1929年,布勒东加入共产党,超现实主义成员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