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
- 格式:xls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交通噪声监测与分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以工业和交通噪声为主而产生的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甚至形成了公害。
它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安宁,危害人们的生心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噪声已成为继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
我国为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降低城市环境噪声中做了不少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城市交通噪声测试规范》等。
20世纪大气污染、水污染控制技术已有很大改善,但噪声污染进展不大,因此噪声污染将成为21世纪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高校的教室及校园是大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和研究。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校园噪声,声级也越来越高。
通过这次实习要求同学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按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以及掌握测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声级也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组选择邯郸市新秀美食林经邯郸学院到南环这段路进行噪声测量,设计噪声监测方案。
在2012年9月14日、15日、16日、17日连续四天进行监测,并对车流量进行计数,结合Excel 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论述了高校噪声噪声的主要来源,主要危害并提出了控制高校噪声的具体方法。
一、噪声监测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93-12-06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见下表:区域功能划分适用范围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了解道路旁噪音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城市噪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城市主要道路旁的噪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和分析。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道路旁噪音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相关建议。
二、监测方法与数据来源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手持式噪音测量仪进行实地测量,仪器型号为XX型号,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监测过程中,分别对道路旁的车辆噪音、道路设施噪音、周边环境噪音进行了测量。
2. 数据来源监测数据来源于某城市主要道路旁的30个监测点,监测时间为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
监测时段为每天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以及夜间时段,每个时段持续30分钟。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1. 车辆噪音车辆噪音是道路旁噪音的主要来源。
从监测数据来看,车辆噪音主要集中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午高峰时段相对较低。
具体数据如下:(1)早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6.5分贝,最大值为83.2分贝。
(2)午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4.2分贝,最大值为80.1分贝。
(3)晚高峰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77.8分贝,最大值为82.5分贝。
(4)夜间时段:车辆噪音平均值为67.3分贝,最大值为72.1分贝。
分析:车辆噪音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较高,这与城市交通流量较大有关。
夜间时段车辆噪音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噪音影响居民休息。
2. 道路设施噪音道路设施噪音主要包括路面摩擦声、车辆鸣笛声等。
监测结果显示,道路设施噪音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较高,午高峰时段相对较低。
具体数据如下:(1)早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2.1分贝,最大值为77.4分贝。
(2)午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0.8分贝,最大值为75.2分贝。
(3)晚高峰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73.5分贝,最大值为78.9分贝。
(4)夜间时段:道路设施噪音平均值为65.4分贝,最大值为70.8分贝。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范文1一、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某某市环境监测站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某某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保持在较好水平。
1、区域环境噪声质量。
2024年,某某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4.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全市100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中有13个监测点噪声质量状况为好;46个监测点噪声质量状况为较好;凉山广播电视大学、雪花啤酒厂后门等36个监测点噪声质量为轻度污染;凉山州商业局门口和音皇歌城停车场门口2个监测点噪声质量为中度污染;沃尔玛超市东北角、一环路正义路叉口东10米和州商业银行门口3个监测点噪声质量为重度污染。
2、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
2024年某某市功能区噪声年平均昼夜等效声级值(52.6分贝)略高于上年(52.5分贝)。
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四个季度间差距较小;其中居住与文教区最好,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最差。
3、交通噪声环境质量。
2024年某某市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4.3分贝。
全市监测道路总长度21.270km,比上年增长12.859km,无超标路段。
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一)贯彻实施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噪声污染源头控制。
为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声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024年我局严格“三同时”验收管理,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新建项目噪声扰民。
(二)加强巡查,严格执法,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2024年,我局对工业企业的重点噪声排放源单位,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重点排放源噪声排放达标。
一是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
二是实行夜间建筑施工作业审批制度,在城市市区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于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而进行夜间建筑施工作业的,必须具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证明。
城市噪音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情况调查报告XX县城市噪音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XX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内涵日趋丰富,然而噪声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公害,城市综合症也日益突出,影响着市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市民当前反映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由此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此,现将我县的噪声污染防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我县组成联合执法组,重拳出击,整治城区商业噪声污染。
此次行动,形成了长效机制,由县环境保护局和县公安局特警大队组成联合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噪声整治工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区(特别是步行街)商业噪声实行常态化整治:一是向城区企业逐一发放《告知书》并让业主签收,告知业主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高噪声设备,为业主普及商业噪声污染等相关知识;二是通过巡查街道,若发现有商业噪声产生的商铺,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噪声点进行监测,对噪声超标的商铺予以没收噪声设备,移交辖区派出所处理;三是加强对流动摊点叫卖声的治理,对于有噪声污染的流动摊点,一经发现,责令立即关闭噪声设备;四是我县正在调整噪声功能区划,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通过对商业噪声的大力整治,从根本上杜绝了商业噪声的污染,还居民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我县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噪声污染历来都是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是广大市民反映和投诉的焦点问题。
但面临噪声污染的严峻形势,防治工作仍显不足。
主要是:(一)噪声污染管理体制不顺。
当前我县噪声污染管理职能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其中环保部门拥有专业检测设备,但执法能力薄弱,也不是城市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执法主体,而城管、公安部门有执法权限,却无专业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缺乏执法能力,执法权限与执法能力矛盾较为突出,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噪声污染执法受到限制。
贵港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报告
2020年度,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了环境噪声监测,监测项目有:道路交通噪声、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监测。
监测频率为交通噪声和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每年各监测一次,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
(一)道路交通噪声
贵港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有30个。
2020年,贵港市城区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平均值为67.4分贝,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属于好等级,较2019年有所改善。
(二)城市建成区区域噪声
贵港市市区的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共有117个。
2020年贵港市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属于一般等级。
2020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较2019年有所改善。
(三)城市功能区噪声
贵港市功能区噪声布设监测点位8个,共4个类别功能区。
2020年贵港市功能区噪声4个类别功能区的监测结果全年昼、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均达到93.8%。
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标题:道路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以了解和评估道路噪声污染状况,为噪声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道路噪声监测主要基于声学原理,使用声级计等设备对道路两侧的噪声进行测量。
噪声污染的评价主要依据声压级(dB)和声功率级(dB)等参数。
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特征。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选择城市典型交通干道作为监测对象,选取合适的监测点,避免周边建筑物、车辆等噪声干扰。
准备声级计、计时器、数据记录表等设备。
2.现场监测:在设定的监测点,采用声级计对道路两侧的噪声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测量时间选择早晚高峰时段和平时时段,以全面了解道路噪声状况。
3.数据处理:将监测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各时段的平均声压级和标准差,分析不同时段的噪声污染状况。
4.结果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道路噪声的来源、传播特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比不同路段的噪声污染状况,评估道路噪声污染的整体水平。
四、实验结果以下为某城市典型交通干道的噪声监测数据(单位:dB):1.道路A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平时略好;2.道路B在平时的噪声污染较小,早晚高峰时段的噪声污染略有增加;3.二者整体噪声污染水平相近,但道路A的噪声污染波动较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状况。
实验结果显示,所监测的道路A和道路B的噪声污染整体水平相近,但存在早晚高峰时段的波动差异。
这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噪声污染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建议:1.在早晚高峰时段,对道路A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减缓车辆通行速度,降低车辆噪声污染;2.对道路B周边进行绿化带建设或安装隔音设施,以减轻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3.在非高峰时段,可考虑对道路A和道路B进行路面维修或更换降噪性能更好的路面材料,以降低车辆行驶噪声;4.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共同营造宁静的城市交通环境。
交通噪声治理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噪声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治理交通噪声,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加强了交通管理,严格控制车辆噪声排放。
我们对城市主要道路上的机动车进行了排放标准的监测,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进行了处罚,并对违规排放的车辆进行了强制下线整治。
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交通噪声的来源,改善了城市环境。
其次,我们加大了道路隔音设施的建设力度。
针对交通繁忙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我们进行了隔音设施的改造和增设工作,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屏障,有效减少了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噪声源与居民区相分离,减少了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交通噪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我们建立了城市交通噪声监测网络,对城市主要道路和交叉口的噪声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一工作,我们及时了解了交通噪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交通噪声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市民普及交通噪声对健康的危害和减少交通噪声的方法,提高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治理交通噪声的良好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噪声治理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交通噪声监测网络,加强对交通噪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交通噪声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共同为城市交通噪声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以上汇报,相信大家对我市交通噪声治理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改善城市交通噪声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噪声环境监测报告1.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个特定区域的噪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噪声水平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2. 数据收集为了准确地评估噪声环境,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一个居住区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在该区域的多个位置进行了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采集持续一周的数据,以获得全面的噪声监测结果。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噪声水平根据测量结果,研究区域的噪声水平较高。
白天噪声水平平均为70分贝,夜间略有下降,平均为65分贝。
在某些繁忙的交通路口,噪声水平甚至超过了80分贝。
3.2 主要噪声源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噪声源:•道路交通:研究区域附近的道路交通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车辆的行驶声、喇叭声和引擎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干扰。
•建筑施工:在研究期间,我们还注意到有多个建筑工地在附近进行施工工作。
重型机械的噪音和工人的操作声音成为了环境中的噪声污染源。
•商业活动:研究区域内的商业活动也对噪声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餐馆和娱乐场所,在夜间经营时,产生的噪音较为明显。
3.3 噪声影响高噪声环境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健康问题:高噪声水平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失眠、听力受损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睡眠质量下降:尤其是夜间噪声对居民的睡眠质量产生严重的干扰,导致疲劳和精神不佳的情况。
•焦虑和压力: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们会经历更高的焦虑和压力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 建议和改进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交通管理:加强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和控制,包括限制高噪声车辆的通行、改善道路建设材料以减少路面噪音等。
•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隔离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商业活动控制:加强对商业娱乐场所的噪音管理,确保其在经营过程中遵守噪音控制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大,城市噪声污染对于市民的干扰和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为此,我们专题展开调研,以期能为噪声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噪声污染现状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XX)》规定,医院、疗养地等安静住宅区白天不得超过 5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40分贝;居民、文教区白天不得超过 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45分贝;居民、商业和工业混合区白天不得超过 6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0分贝;工业区白天不得超过 6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道路两侧白天不得超过 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 55分贝;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15分贝。
从实地考察和收集掌握的情况来看,市城区绝大多数地区不同程度超标,噪声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1、从噪声污染区域分布上看。
三洲驿街道所辖区域,旧城面积大,房屋密集老旧、隔音较差,噪声污染多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其中沿河菜市场、商铺音箱、广场舞、机动车声是主要噪声源;汪家桥街道地域较大,居民区分散,人群相对疏落,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突出的是广场舞音乐噪声;襄阳街街道整体较为分散,噪声主要表现为交通噪声,尤其是沿孟姜女大道交通噪声影响较为严重;工业集中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相对而言生活噪声偏弱,噪声源主要为工业噪声。
2、从噪声污染市民投诉上看。
据市长热线办统计数据显示,XX年,全市受理各类投诉1221起,其中噪声扰民投诉232起,占19%;XX年1-8月,受理各类投诉786起,其中噪声扰民投诉221起,占28.1%,较XX年同期增长了近三分之一,而投诉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6:00-7:00、晚上19:00至21:00、11:00至次日凌晨2:00等市民休息、学生学习的时间段。
同时,数据还显示,XX年三季度已受理噪声污染投诉92起,高于二季度的73起和一季度的56起,可以说今年第三季度比第一、二季度市区更加“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