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论述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论述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论述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论述

论述题

1.简述油气井测试可以获得信息答:一般来说油气井测试可以获得下列信息:(1)确定油气井内已钻开油气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的效果;(2)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下的渗透性或地层流动系数;(3)推算出油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4)确定油气井排驱面积的形状、大小以及单井开采储量;(5)确定油气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断层、裂缝、油水边界等;

2.简述推导平面径向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假设条件。答:由于油藏条件很复杂,在建立平面径向流基本微分方程时,我们作了如下一些假设:1)、地层均质、等厚、各向同性;2)、油藏温度不变;3)不考虑重力;4)、流体流动服从达西定律;5)、不考虑井储效应;6)多孔介质包含单相、均质流体,并具有轻微压缩性。

3.请写出扩散方程,并说明建立扩散方程的最基本假设条件。答:扩散方程是:

t

p

k c r p r r p ??=??+

??φμ12

2建

立扩散方程的最基本假设条件有:

1、均质地层与均质流体;

2、压力梯度很小;

3、流体具有轻微压缩性,且压缩系数为常数。

4.简述什么是不稳定试井,并说明油气井测试可以获得信息答:所谓不稳定试井是指根据弹性不稳定渗硫理论,利用实测的井底压力资料,经过适当的数学处理,以获得该井排驱面积范围内的油层参数与有关的地质特征信息的技术。一般来说油气井测试可以获得下列信息:(1)确定油气井内已钻开油气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的效果;(2)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下的渗透性或地层流动系数;(3)推算出油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4)确定油气井排驱面积的形状、大小以及单井开采储量;(5)确定油气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断层、裂缝、油水边界等。

5.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包括几个部分,并写出均质地层,定产量生产,封闭边界的数学模型(无因次形式)答: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包括以下部分:(1)二阶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又称为基础模型;(2)初始条件,即油层原始状态条件;(3)内边界条件,反映油井生产情况;(4)外边界条件,反映油层边界情况。均质地层,定产量生产,封闭边界的数学模型是:基本微分方程:

D D D D D 2D D 2

1t p r p r r p ??=??+??初始条件: 0

D =p 外边界条件: 0D D

=??r p 内边界条件:1|1D D D D

-=??=r r p r

6.写出无因次时间,压力,半径的定义,为什么要定义无因次量。答:无因次压力是:)(B 2πi D p p qu kh p -= 无因次时间:2w

t D r C kt t φμ= 无因次半径:w D r r r =为了使基本微分方程的求解方便,以及求解

结果能适用于不同油藏,所以定义

了无因次变量。,例如,无因次压力

D p

实际上是一个压力降

p ?)的概念,而不是压力

(p )值的大小,而且这个压力

降又是以油藏地质参数与油井产量的倍数来代替实际油层压力降。无因次距离D r

是以井径的倍数表示实际距离的大小。无因次时间D t

则以油藏地质参数为倍数的时间来代替实际时间t

。这样的无因次量的表达式及其解,可不受油藏物性,油井产量等条件的差异所限制,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又能简明地反映流体渗流的本质规律。 7.请论述封闭油藏的井底压力半对数(无因次)曲线的特点。答:封闭油藏的井底压力半对数(无因次)曲线的特点有:1).不同的无因次边界半径r eD 有不同的无因次井底压力p wD 曲线。每条曲线可分为早期(上升缓慢且近似与直线)、后期(上升陡而快)和两者之间的过渡部分。2).每一条p wD 曲线的早期部分(即t D 较小时),随着油藏半径增大(即r wD 增长),而使近似与直线的早期部分持续时间也越长。当r eD 趋于无限大时,则油井无因次井底压力p wD 的变化,近似于一条直线。这条近似直线段可看成整个曲线组的极限曲线(包线)。3).每一条r eD 曲线的后期,即t D 较大的部分,曲线上翘,斜率增大。 8.压力降落测试对油田有什么要求?哪些井适用压降测试?答:压力降落测试时在整个地层压力达到平衡后,油井开井生产,并连续测量井底压力与产量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时间作出曲线,以确定油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压降测试一般要求:1)测试前地层压力稳定;2)测试过程中油井产量稳定。 因此,下列油井比较适用压降测试:1)新井投产特别是探井最为适用;2)已长期停产现又重新恢复生产的油气井;3)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认为不利于关井测压的井。

1.什么是非达西渗流,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气体渗流为什么是非达西渗流。答:偏离了达西定律的渗流称为非达西渗流。产生原因有:(1)、渗流速度太大,惯性力产生很大作用2)、渗流速度太小,粘滞力产生很大作用。气体渗流是非达西渗流的原因是由于气体粘度小,渗流速度大,使得气体渗流中惯性力产生很大影响。气体渗流的运动方程是:2v v k

x p βρμ

+=??-

。 2.简要论述不稳定试井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关系。答:不稳定试井方法与数学模型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油气测试过程相当于数学模型研究中的正问题。正问题是指在已确定的地层模型与油层边界条件下所建立的基础模型,以求得有关压力的解析解(3分)。测试资料解释过程,相当于数学模型研究中的反问题。反问题是指将得到的解析解,考虑到油井条件,通过实测的压力资料反求

→→1.请画出典型双重介质压力恢复

理论曲线并简要分析其特征。答:

典型双重介质压力恢复理论曲线如

下图

曲线的基本特征是:曲线

基本上分为3段(1)第一直线段,(2

)过渡段,(3)第二直线段。过渡段的主体是一条水平线。即理论

曲线具有两条斜率为I 的平行直线中间有一个水平台阶的特征。

2.双重孔隙介质渗流的特点。答:双重孔隙介质渗流有如下的特点:

1)、由于双重孔隙介质在渗流过程中,各系统的导压系数和流体的渗流速度不同,因而形成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和两个渗流场。2)、认为流体在基质孔隙系统中不发生流动,但是,由于裂缝和孔隙之间存在压力

差,故基质孔隙向裂缝系统中补充流体。并且认为流体只能通过裂缝才能进入井筒。3)、双重孔隙介质的两个压力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存在这流体交换,这种交换称为窜流。

3.写出窜流系数的定义,并论述窜流系数大小的影响因素。答:窜流系数的表达式是:

2

w f

m r k k α

λ= 其中:λ:

窜流系数

m k :基质渗透率

f k :裂缝渗透率 w r :井筒半

径窜流系数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岩块与裂缝渗透率的比值,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基质岩块被裂缝切割的程度。

4.请画出典型双重介质压力恢复理论曲线并由图简要说明双孔隙度油藏渗流过程答:

)lg(

tp

t t +??

当油井关井,由渗流率差异而引起

两系统内的压力的差异,离井远处

的流体首先向井渗流,井底附近的裂缝系统压力首先恢复,于是在压

力恢复曲线上呈现出代表裂缝径向

流动的第Ⅰ直线段。当裂缝压力恢

复到高于当时基质孔隙压力水平时,

裂缝中的流体向基质孔隙补充,所以裂缝压力恢复速度降低,由于基质孔隙度高,储集空间大,所以,

裂缝压力只能保持在某一压力水平上,故在压力恢复曲线上呈现出一(3)晚期压降曲线表示压降漏斗已波及整个油藏,油井的压降速

度等于油藏边界的压力下降速度。 2.请画出无限大地层定产量生产

时的压降漏斗传播示意图,并作简

从图中可以看出(1)、在油层中瞬间压力分布呈对数曲线,一般称为压降漏斗;(2)、随着时间的增加,压降漏斗向地层远处方向扩大;(3)在压降漏斗尚没有波及的地区,地层压力一直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

3.请画出封闭油藏定产量生产时的压降漏斗传播示意图,并作简要分析。答:封闭油藏定产量生产时的压降漏斗传播示意图如下图

斗在地层中传播,早期和无限大地层内的传播相似;(2)、当压降漏斗到达油藏边界以后,边界上的原始地层压力将不断下降;(3)、由于边界压力的下降,影响油井的压力下降规律,使油井压降进入不稳定晚期;(4)、当边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油井压降进入视稳定阶段。 5.在实际油层中,井底附近的流体渗流阻力大于理论上的渗流阻力。请论述其原因。答:在均质地层中,油井以稳定产量生产时,井底附近的实际压力降往往大于理论上的压力降,也就是说在实际油层中,井底附近的流体渗流阻力大于理论上的渗流阻力。主要原因有两个(1)井底附近地层由于钻井试油工程技术因素造成对井壁附近地层的伤害而使其渗流条件变坏(2分)。油井的不完善性主要有3个方面:①打开性质不完善;②打开程度不完善;③井底附近油层伤害。(2)井底附近的流体渗流速度超过临界速度,达西定律被破坏而呈非达西流动引起渗流阻力增大,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高产气井或特大产量的油井中。比方说在气藏中其运动方程是:

2v v k

x p βρμ

+=??-

,这就增大了渗流阻力。

6.论述油井的不完善性。答:一般来说井底附近的流体渗流阻力大于理论上的渗流阻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井的不完善性。真对不同的情况油井的不完善性分为三中情况:(1)、打开性质不完善;(2)、打开程度不完善;(3)、井底附近油层伤害。打开性质不完善是指油井完井方式对油层的伤害,即油层全部钻开,但采用下套管的射孔的方式完成的井。打开程度不完善是指钻井过程中,只钻开部分油层引起的伤害。井底附近油层伤害是指钻开油层以后,油层受泥浆浸泡而被污染。

7.请画出在排驱面积内压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y 函数的典型曲线(双对数),并作简要

分析。答:在排驱面积内压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的y 函数的典型曲线如下图:

45度连续下降的直线,表示地层流体以径向流方式连续向井内流动,压降漏斗不断向外扩展,这时压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故在排驱面积

内,不存在任何边界。当油井测试时间较长达到视稳态阶段时,地层内任何一点的压降速度保持不变,因此y 函数保持不变。

8.请画出有断层影响的油井压力降落典型曲线,并作简要分析。 答:有断层影响的油井压力降落典型曲线如下图:

如果油井附近有一条直线封闭断层存在时,油井压降曲线在半对数坐标内呈现为两条直线(斜率小于零),并且后期的直线段斜率为前期直线段斜率的两倍。9。写出表皮系数的表达式,并说明表皮系数s 与井的完善性的关系。答:表皮系数的表达式

是:w

s s r r K K

s ln )1(

-=

s=0 井未受污染 完善井 s>0 井受污染 不完善井 s<0 酸化压裂增产井 超完善井

1.论述用实测曲线和雷米典型曲线匹配估算参数的步骤答:在用实测曲线和雷米典型曲线匹配估算参数的步骤为:(1)将透明纸覆盖在典型曲线上,按典型曲线的双对数坐标的尺寸,绘制出实测曲线的坐标,并在透明纸上做出实测曲线。(2)利用实测曲线上的45度直线计算该井的井储系数。(3)在典型曲线上选出已估算出的井储系数的曲线,与已画在透明纸上的实测曲线匹配。通过实测曲线的左右平移,最大限度低于典型曲线拟和。(4)在坐标内,确定一个读书方便的匹配点,并读出匹配点上两坐标的值。(5)分别计算出流动系数、渗透率等其他参数。(6) 验证。将实验室或电测资料得到的空隙度和综合压缩系数的的乘积与估计的值核对,检验其计算的可靠性。如果两者不一致,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在作匹配与计算。 2.论述用实测曲线与格林加登典型曲线匹配的步骤答:用实测曲线与格林加登典型曲线匹配的步骤是(1)利用典型曲线纵、横坐标的刻度,在透明纸上绘制出压差与时间的实测曲线(2)典型曲线与实测曲线初步匹配(3)作半对数曲线(4)在实测曲线上任选一点,计算该点的无因次压力(5)在典型曲线上找到该点的无因次压力,并作一条水平线(6)匹配曲线,选择匹配点(7)估算地层参数。

3.论述格林加登典型曲线的特征答:格林加登典型曲线是以无因次井底压力和无因次时间为坐标的双对数理论曲线图版。图中的每条曲线的参数是s

D e

C 2,其可以反映

井受污染的程度(2分)。图版中的曲

线一般可以分为三段(1)纯井储效应段;(2)无限作用径向流段;(3)过渡段。由于该典型曲线所用的数学模型是无限大地层,所以,在典型曲线中没有边界影响段。格林加登典型曲线可以适用于油井和气井;即适用于压降曲线也适用于生产时间长的压力恢复曲线。

4.论述雷米典型曲线、格林加登典型曲线以及压力导数典型曲线的不同之处。答:(1)雷米典型曲线是均质地层中考虑井储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压降曲线;格林加登典型曲线是在雷米的Laplace 空间的解析解低基础上,经过适当的处理提出的一种典型曲线;压力导数曲线是用无因次压力导数曲线与实测曲线匹配的一种典型曲线。(2)雷米

典型曲线主要缺点是匹配不唯一,格林加登典型曲线虽然比雷米典型曲线好一点,但也存在这一缺点;由于压力导数的很敏感,所以压力导数曲线很好的解决了匹配的唯一性问题。但是正是由于压力导数的很敏感,一般不能由人工读数的常规测压方法。(3)雷米典型曲线和格林加登典型曲线有相同的匹配步骤

5.简述在实测曲线与雷米典型曲线匹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答:在实测曲线与雷米典型曲线匹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在典型曲线图版中的每一条曲线的形状都比较相似,因此曲线匹配是不唯一的。为了解决匹配的唯一性,就需要在匹配以前,先在实测曲线上找到一条呈45度的直线,根据其上的任意点的数据计算出井储常数然后在匹配。(2)在匹配过程中,要求两种曲线的坐标始终保持相互平行,通过上下左右移动直到两种曲线匹配一致为止。

6.论述麦金利典型曲线的特点。答:(1)典型曲线是表示井底压力降落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曲线的纵坐标是时间,横坐标是和压力有关的变量组。(2)每一条曲线可以划分为3部分:1、纯井储效应段,曲线呈现45度直线;2、过渡段,即偏离45度直线以后的曲线,他与地层参数密切相关,也是曲线的主体部分;3、径向流段,曲线最后部分趋近与直线,表示井储效应已完全消失。(3)麦金利典型曲线上的模数为

C

kh 249.4μ

,他从右到左逐渐增

大,说明越

在右边的曲线,其流动系数越差或井储常数越大。

1.简要论述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答:实测压力恢复曲线一般可以分为3个时期,在不同时期的曲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下面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1)早期曲线一般又称为续流段,它主要反映了井筒和井筒附近底层的特征。影响早期曲线最主要的因素是井储效应。一般来说井储效应越严重,直线段出现的时间越晚。另一个影响因素是表皮效应,由于井筒污染区的渗透率比地层渗透率低,所以比中期直线段的斜率大。最后当井底有人工或天然的垂直裂缝时会延迟井储效应结束的时间。(2)中期曲线反映的是油层无限作用的径向流过程。中期曲线的影响因素有油层的非均质性、产量大小、生产时间。其中生产时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生产时间的大小影响霍纳曲线在坐标中的位置;②生产时间的大小会影响直线段的长短。(3)晚期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油井的排驱边界或者圆形油藏的封闭边界;②断层或者其他不渗透边界;③井间干扰。 2.论述霍纳曲线和压降典型曲线的关系。答:霍纳曲线和压降典型曲线的关系是(1)当关井前的生产时间不太长时,压力恢复曲线与压降曲线是不相同的,只有将压力恢复曲线加上

t

t t i p p ?+lg

的压

降,才能与压降曲线等效,并可与各种压降典型曲线相匹配。(2)当关井前的生产时间很太长时,

t

t t i p p ?+lg

就会很小,因此实

测压力恢复曲线与压降曲线等效,压恢复曲线不必作任何修改就能直接与典型曲线匹配。 3.论述霍纳曲线和MDH 曲线的关系。答:(1)在任何情况下,霍纳曲线无论是无限大油藏还是有限油藏,无论生产时间很长或很短,都能使用并且计算的地层参数有较高的精度;(2)MDH 法只有在生产时间很长的情况下才能代替霍纳曲

线。在半对数坐标中,它们不仅具

有相似的曲线形状而且具有相同斜率的直线段。但是,霍纳曲线在坐标中的位置受测试前的生产时间影响很大。(3)在无限大油藏条件下,霍纳曲线可以外推求得地层压力,而MDH 法则不能;(4)无论是霍纳法还是MDH 法的半对数直线都是表示无限作用下的径向流动。 4.在压力恢复试井和压力降落试井中,井储效应的含义。答:当油井井口关井测试时,由于井筒与油层仍然连通,流体在井筒与地层之间的压差作用下降继续流入井筒,因此,密闭的井筒系统中的流体将被压缩(尤其有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弹性能量聚集并使井筒压力恢复,这种现象称为“井储效应”,又称“续流”。随着地层流体流入井筒,使井筒与地层之间压差不断缩小,流入井筒的流量也不断减少,一直到两者压力一致时,续流才停止,即井储效应消失。对于压力降落试井,在油井开井生产前,井筒是密封的,井筒中的流体处于高压弹性收缩状态。一开井生产,井筒中的流体立即释放弹性能,因此井口的产量不是来自地层,而是来自井筒,随着油井的生产,流体的弹性能逐渐释放直到消失,此时井储效应也消失了。

5.写出霍纳公式,并简要论述推导霍纳公式的假设条件。答:霍纳公式是:

t

t tp kh

quB p t p ??+=?lg 183.0)(i w -在推导霍纳公式中,假设了以下的条件:(1)地层为无限大、均质、各向同性;(2)流体为单相、均质并有轻微压缩性;(3)考虑表皮效应,即井底附近地层有污染;(4)不考虑井储效应,即关井后地层流体立即停止进入井筒。(5)一口油井关井后可以与该井出有一口生产井和一口注水井注水的生产情况叠加的结果等效。

6.请画出有断层影响的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并作简要分析。答:有断层影响的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油井附近有断层存在,其中期和晚期的压力恢复曲线为直线,并且晚期压力恢复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为中期直线段斜率的两倍。

7.请画出一口生产井的实际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并指出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答:一口生产井的实际压力恢复典型曲线如下图:

实测压力恢复曲线的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如下:早期的影响因素有:井储效应、表皮效应、井底裂缝;中期的影响因素有:油层的非均质性、产量的大小、生产时间的长短;

晚期的影响因素有:断层、

排驱半径、井间干扰。 1.简述用MBH 法计算单井地层平均压力的步骤。答:用MBH 法计算单井地层平均压力的步骤是(1)根据邻井资料,用作图法确定排驱面积的形状和大小。(2)确定达到视稳态时的无因次时间。(3)由达到视稳态时的无因次时间确定生产时间。(4) 根据确定的生产时间做霍纳图,确定其直线段,同时计算

处直线斜率。(5)根据第一步确定的排驱面积计算无因次时间。6)由无因次时间,通过查图确定MBH 压力函数。(7)根据公式计算出单井平均地层压力。

2.论述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确定单井平均地层压力的重要意义。答: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确定单井平均地层压力有重要意义。由各井的原始地层压力所作的压力梯度曲线;或者利用各井在不同时间的地层压力下降规律划分油田的压力系数,是油田开发设计的必备资料。根据各井的平均地层压力作出不同时期的油藏等压图和油藏平均地层压力,对于了解油藏的开采现状、精确计算油藏储量以及油藏动态预测、开发方案调整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3.什么是点压,并论述使用点压法计算单井平均地层压力的条件答:在现场测压工作中,有时没有取得系统的压力恢复数据,而只测到关井后某一时刻的压力值,这种压力值称为点压。使用点压法计算单井平均地层压力的条件有:(1)测点压前的生产时间较长,而且已知生产时的稳定产量;(2)从关井起到测点压时的时间间隔内,要求油井已处于无限径向流动时期;(3)测点压前曾测过压力恢复曲线并且认为,测恢复曲线时的地层性质与测点压时相同。

4.什么是油藏平均压力,并论述确定某一时刻的地层平均压力,必须有的资料和图件。答:油藏平均压力是指,在某一封闭系统中,地层压力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相对平衡以后建立起来的,代表整个油藏的压力。确定某一时刻的地层平均压力,必须有的资料和图件有(1)有相同时刻折算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各井的折算地层压力值;(2)有个井点的折算地层压力值绘制出的等压图;(3)油藏等厚图与等孔隙图。 5.什么是形状因子,并论述确定单井排驱面积的步骤。答:当无因次时间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各种形状的排驱面积的MBH 涵数曲线都呈现为一条直线,既有:

DA

A DA t C t F ln ln )(+=其

中C A 就是形状因子。确定单井排驱面积的步骤:(1):作单井与周围各井的连线;(2)按两口井的产量确定分流线(2分);(3)分流线围成的面积就是该井的排驱面积(2分);(4)用求积仪求出排驱面积。 6.论述识别断层的方法。 答:(1)如果油井附近有一条直线封闭断层存在时,油井压降曲线在半对数坐标内呈现为两条直线,并且后期的直线段斜率为前期直线段斜率的两倍。这样通过压力降落曲线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2)如果油井附近有断层存在,其中期和晚期的压力恢复曲线为直线,并且晚期压力恢复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为中期直线段斜率的两倍。用此方法也可以确定断层的存在。(3)也可以用分析的方法确定断层的存在。公式

)]

)

L 2(([π4)(2t

k uC E kh

quB t p t i w ?-

--=??φ中L 是

唯一的未知数,如果在霍纳图中连续几个压差值,并且用上面的公式求解,解得的 L 为常数,则可以肯定断层的存在。如果求得的L 值为有规律的上升或下降,则不存在断层。

试井分析13

1、试井: 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 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3、叠加原理: 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4、井筒储集系数: 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 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无量纲量:不具有量纲的量。 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干扰试井:是一种多井试井,是在一口井上改变工作制度,以使油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在另一口井加入高度压力计测量压力变化的试井方法。 6、表皮效应: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37、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井底流入动态曲线和合理产量等的方法。 38、常规试井解释方法:以Horner方法为代表的,利用压力特征曲线的直线段斜率或截距反求地层参数的试井方法。 简答题 1、说明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如何纠正? 答:在记录开(关)井时间时有误差,导致使用早期资料画成的特种识别曲线不通过原点。 纠正办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Δp-t关系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就是时间误差的大小,将直线平移到通过原点,就能将时间误差校正。 2、简述使用无量纲的优点并写出P D、t D、C D的表达式 答:1、由于若干有关的因子已经包含在无因次量的定义之中,所以往往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试井分析复习

试井分析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试井?试井有哪些分类? 答:(一)试井:以油气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压力、温度、和产量测试为手段,研究油气藏地质和油气井工程参数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两大类,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1)产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一点法试井。 (2)不稳定试井:单井试井(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探边试井)、多井试井(干扰试井、脉冲试井)。 2、什么是产能试井?什么是不稳定试井? 答:(一)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相应的井底压力,利用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生产能力的一种动态方法。(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二)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利用不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测试层特性参数的一种动态方法。 3、阐述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主要用途。 答:(一)产能试井:确定测试井的产能;对单井进行动态预测。 (二)不稳定试井:确定油气藏类型(孔隙结构性质);确定原始地层压力;确定地下流体流动能力;判断完井效果;确定措施井及层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判断增产改造措施的效果;推算探测范围和估算单井控制储量;判断边界性质、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判断井间连通情况,确定连通厚度及连通渗透率大小;判断地层渗透率的方向性发育情况。(10条) 4、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类型有哪些?(同上) 5、目前试井存在的问题 答:由于油气藏及其中流体流动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在许多复杂流体流动和复杂介质中的试井分析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水驱油藏、水驱气藏、非牛顿流体、低渗油气藏、异常高压油气藏、凝析气藏、复杂结构井、数值试井、井筒动力学对试井的影响) 多相流动:目前已投入开发的绝大多数油气藏都进入了高含水期,油(气)水关系复杂,多井干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生变化。多层合采:多个小层合采、层间存在干扰。低孔低渗:低渗透油气田大量投入开发,由于低渗透油气田本身的特点,使得目前成熟的试井分析理论可能不再适合。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缝洞型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复杂结构井:水平井、分支井、大斜度井、丛式井 第二章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产能试井概念:) 1、(一)产能试井测试程序:关井测地层静压;从小到大改变工作制度,测稳定产量,井底流压和其他相关数据;关井测地层静压。 (二)产能试井分析步骤:整理试井资料;确定产能方程;作流入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合理工作制度。

《渗流力学》复习题及答案_44315256581640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渗流力学期末复习题 一、概念题(可由文字或公式表示,本类型题目也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1、压力梯度曲线 2、非线性渗流的二项式 3、采油指数 4、不完善井折算半径 5、势的叠加 6、平面径向稳定流的渗流阻力 7、稳定试井 8、折算压力 9、活塞式水驱油 10、渗流速度 11、达西定律 12、汇点反映 13、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14、导压系数 15、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 二、简答及概念题(本类型题目有的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16、按照储集层的空间形态,油藏可以分成为哪两种类型? 17、简述油藏开发中的几种天然能量对应驱油方式。 18、简述油藏流体渗流时流体质点真实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与渗流速度的关系。 19、简述多口生产井同时生产时存在死油区的原因,并给出2种以上动用死油区的方法。 20、写出不稳定试井的概念。 21、写出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单向渗流时的产量表达式。 22、根据镜像原理,作出图中两条断层相夹油井的“镜像”:

备注:此题可以扩展为两条平行断层、两条断层呈直角、两条断层呈120°等等类型,复习的时候应该要注意。 23、什么是压力的叠加原理?(可由公式或文字表达) 24、简述油水两相渗流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哪一个更重要? 25、作出单相液体封闭边界,油井定产时地层的压力波传播示意图,并说明压力传播的阶段及其特点。(此题还需要注意和它相似的另外三种情况:封边外边界、油井定压;定压外边界、油井定产;定压外边界、油井定压) 26、什么是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 27、可压缩流体在弹性介质中油水两相的连续性方程的一般形式。 三、在由一条断层和一条直线供给边界构成的水平、均质、等厚油藏中有一口生产井,如图所示,供给边界的压力为pe ,井到水平边界距离为a ,到垂直边界的距离为b ,地层渗透率K ,原油粘度μ,孔隙度φ,油层厚度h ,油井半径Rw ,在 稳定渗流的情况下,试写出该井井底流压的表达 式。(本题15分) 考虑:如果是不稳定渗流时井底流压的表达式又 是什么 四、推导考虑重力与毛管力作用下的含水率公式。 (本题共10分) w o w c t o o w K K gSin x P V K f ?+?-??? += 01)(11μμαρμ 另外请考虑其它三种情况:(1)毛管力和重力都不考虑、(2)不考虑重力,只考虑毛管力、 (3)考虑重力,不考虑毛管力。 五、已知地层被直线供给边界(边界压力为pe )分割成为半无限大地层,边界附近一口生产井以定压pw 生产(如右图),井距边界距离为a ,地层厚度为h ,渗透率为K ,孔隙度为φ,流体粘度为μ,生产井井底半径为rw ,综合弹性压缩系数为C t ,请建立此情况下地层不稳定渗流 的数学模型(或者稳定渗流时的数学模型),并求地层压力分布、或者生产井的产量表达式。 (备注:这一类型的题目一般要注意告诉的是什么条件,稳定渗流或者不稳定渗流,生产井定压还是定产) 断 层 题三图 e P

现代仪器分析XRF汇总

中国矿业大学 2016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现代仪器分析 考试时间2016-10-18 学生姓名王一鹏 学号TS16040101A3 所在院系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何亚群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XRF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王一鹏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摘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 Ray Fluorescence,XRF)是固体物质成分分析的常规检测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表面/表层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构造,并分析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矿物加工学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XRF 原理表面/表层分析矿物加工 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概述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 Ray Fluorescence,XRF)是固体物质成分分析的常规检测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表面/表层分析方法。由于整体技术和分光晶体研制发展所限,早期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范围较窄,灵敏度较差。随着测角仪、计数器、光谱室温度稳定等新技术的进步,使现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测量精密度与准确度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人工合成多层膜晶体的开发应用使轻元素铍、硼、碳、氮、氧等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分析成为可能,这类晶体是由低原子序数和高原子序数物质以纳米级厚度交替叠积而成,其层间厚度可以人工控制,如OVO-B晶体的间距为20纳米,适用于硼和铍的分析。由于X射线管的功率增大,铍窗减薄,X射线管与样品的距离缩短,为轻元素分析配备了超粗准直器,降低了元素的检出限,技术发展使现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检测范围可达到4Be(铍)~92U(铀),对元素的检测范围为10-6%~100%。 2 X射线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2.1 X射线荧光的物理原理 X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某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特性通常用能量(单位:千电子伏特,keV)和波长(单位nm)描述。 X射线荧光是原子内产生变化所致的现象。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其核外电子都以各自特有的能量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运行,内层电子(如K层)在足够能量的X射线照射下脱离原子的束缚,释放出来,电子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题及答案

1.以下属于仪器分析方法的是?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2.色谱分析过程中,欲提高分离度,可采取降低柱温 3.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选择性高 4.同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5.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再现性 6.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准确度 7.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是:检出限 8.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 9.在1840年发生的法国玛丽投毒案中,采用马氏试砷法进行毒物检验。加热式样中含有砷的化合物,则生成的AsH3在管内生成黑亮的单质砷。此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法 10.在1840年发生的法国玛丽投毒案中,玛丽被怀疑采用砷毒杀自己的丈夫,法医在鉴定砒霜中毒时,第一次没有检测到死者胃粘膜中的砷,原因是:采样方法有误 11.在1993年发生的史瓦哥投毒案中,毒物鉴定的分析方法属于:仪器分析法 12.在1993年发生的史瓦哥投毒案中,试样的纯化方法属于:色谱法 13.光谱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研究涉及的是:光辐射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跃迁 14.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征的能级结构,因此,光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可以获得特征的分子光谱。根据试样的光谱,可以研究试样的组成和结构。 15.太阳光(日光)是复合光,而各种等(如电灯、酒精灯、煤气灯)光是复合光。× 16.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发射 17.原子光谱是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光谱,分子光谱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18.不同物质,在产生能级跃迁是,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相同的。× 19.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20.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光谱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 21.光谱分析仪通常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2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 23.原子发射光谱属于线光谱 24.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标准光谱比较法定性时,通常采用铁谱 25.无法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有机物和大部分非金属元素 26.在原子光谱仪器中,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光电倍增管 27.下面哪一项不是原子发射光谱法使用的光源?空心阴极灯 28.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电子直接跃迁到基态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成为主共振(发射)线 29.根据待测元素的原子在光激发下所辐射的特征光谱研究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原子荧光法 30.大米中的镉含量可以使用下面哪些方法进行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 3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为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3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标准加入法 33.原子吸收测定中,以下叙述和做法正确的是?在维持稳定和适宜的光强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

试井技术思考题

1. 试井 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联通关系的方法。 2. 不稳定试井及其用途 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用途: ①确定油气井内已钻开油气层的污染情况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②确定油层在流动条件下的渗透性或地层流动系数等地层参数 ③推算油气井的平均地层压力 ④确定油气井排泄面积的形状,大小以及单井控制储量 ⑤确定油气井附近的地质结构,如断层、裂缝、油水边界和井间连通情况等 3. 现代试井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用高精度测试仪表测取准确的试井资料 ②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解释试井资料,得到更多更可靠的解释结果 ③测试过程控制、资料解释和试井报告编制的计算机化 4. 无限大均质油藏定产条件下的数学模型 22113.6p p p r r r t η???+=??? 初始条件:()i 0p t p == 外边界条件:()i p r p =∞= 内边界条件:w 172.8r r p q B r r Kh μπ=??? = ? ??? 5. 导压系数的表达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导压系数的表达式:t K C ηφμ= 单位:()2 μm MPa/mPa s ?? 物理意思:是一个表征地层和流体“传导压力”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6. 平面径向流动、无限作用径向流动 平面径向流动:地层中的原油(或水)从井的四面八方的半径方向流向井筒,这种流动称为平面径向流动。 无限作用径向流动:平面径向流动是在“底层是无限大的”这一假定下得出的解,所以还常称为“无限作用径向流动”

2014.01现代仪器分析卷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此课程为闭卷考试!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试卷编号: A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气相色谱法分为 和 。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 ,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 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 ,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 。 3、在荧光光谱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度。 4、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 及 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 性。 5、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只有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 ,且使它们的 中心频率一致,方可采用测量 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 )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①H 2气 ②He 气 ③Ar 气 ④N 2气 2、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 )。 ①非极性固定液 ②高沸点固定液 ③混合固定液 ④氢键型固定液 3、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 )。 ①任何气体的测定 ②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③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 ④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 4、气相色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下列何种部件( )。 ①进样系统 ②分离柱 ③热导池 ④检测系统。 5、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 )。 ①相似相溶 ②待测组分分子量 ③组分在两相的分配 ④流动相分子量 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 ①氢灯 ②氘灯 ③钨灯 ④空心阴极灯 7、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学专业班级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完整版)现代仪器分析试卷

武汉工程大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现代仪器分析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徐兰英 考试专业:环境工程考试班级:研究生 一、名词解释(5×4) 1、离子色谱 2、参比电极 3、生色团 4、摩尔吸光系 5、酸差 二、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上。多选 或少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A、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 C、不移动 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 2、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A、柱温 B、载气的种类 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4、用NaOH直接滴定法测定H3BO3含量能准确测定的方法是。 A、电位滴定法 B、酸碱中和法 C、电导滴定法 D、库伦分析法 5、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的最根本的作用是。 A、调节pH值 B、稳定离子强度 C、消除干扰离子 D、稳定选择性系数 6、已知在c(HCl)=1mol/L的HCl溶液中:ΦCr2O72-/Cr3+=1.00V, ΦFe3+/Fe2+=0.68V。若以K2CrO7滴定Fe2+ 时,选择下列指示剂中的哪一种最适合。 A、二苯胺(Φ=0.76V); B、二甲基邻二氮菲—Fe3+(Φ=0.97V); C、次甲基蓝(Φ=0.53V); D、中性红(Φ=0.24V); 7、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A、保持不变 B、大于分解电压 C、小于分解电压 D、等于分解电压 A卷【第页共页】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

油藏工程复习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 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和三个阶段。 2.常见的注水方式有、、。 3.当封闭油藏系统中一口井压力传播到边界,渗流达到拟稳态时,井底压力和成直线关系,一般根据此关系可求得。 4.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 5.油藏中常见的天然能量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储量。 7.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 8.试井中探边Y函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 。 9.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阶段可分为、、 。 10.水侵系数的含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弹性产率

2. 底水锥进 3. 驱动指数 4. 单储系数 5. 面积波及系数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叙述MBH 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2. 试写出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关系式,并简述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试绘图并说明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 4. 试分析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5. 试画出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的井网示意图,并写出各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四、应用题(共40分) 1.推导天然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及驱动指数表达式。(8分) 2.一维油水两相非活塞式水驱油,当出水端含水饱和度为we S (wf we S S )时,利用图解法确定此时油层内平均含水饱和度w S ,并用公式表示此时油藏的采出程度。(岩石孔隙体积为p V ,束缚水饱和度为wc S )。(8分) 3.某油田地质储量为N ,开发到T 0时刻,累计生产原油N P0,产量为Q 0,此时油田产量开始以初始递减率为D 0的指数递减规律递减,到T 1时刻产量递减到0.5Q 0,此后又按调和递减规律递减,求到T 2时刻油田的产量和采出程度。(12分) 4.某油田,含油面积3.2km 2,3口井钻遇油层,测井解释结果如下表所示:

08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试卷(二)

08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试卷(二)班级姓名分数 三、计算题 ( 共 6题 30分 ) 31. 5 分 已知亚异丙基丙酮(CH3)2C=CHCOCH3在各种溶剂中实现n→π*跃迁的紫外光谱特征如下:溶剂环己烷乙醇甲醇水 λmax/nm 335 320 312 300 εmax25 63 63 112 假定这些光谱的移动系全部由与溶剂分子生成氢键所产生,试计算在各种极性溶剂中氢键的强度。(N A= 6.02×1023mol·L-1,h= 6.623×10-34J?s,c = 3×1010cm/s) 32. 5 分 (1).在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常用TMS(四甲基硅烷) 作内标来确定化学位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1,2,2-三氯乙烷的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用60MHz 仪器测量时,=CH2质子的吸收峰与TMS 吸收峰相隔134Hz,≡CH 质子的吸收峰与TMS 吸收峰相隔240Hz。试计算这两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若改用100MHz 仪器测试,这两个峰与TMS 分别相隔多少? 33. 5 分 计算甲醛中的C=O 键(k= 1.23×103N/m) 和苯中的C-C 键(k= 7.6×102N/m) 在红外吸收光谱中所产生吸收峰的近似波数和波长。 34. 5 分 一气相色谱柱的操作条件如下: 载气流速F C (25℃) 40.0 mL/min 柱温122℃ 进口压力p i143988Pa 出口压力p0102658Pa 保留时间t (min) 空气0.24 苯 1.41 甲苯 2.67 乙苯 4.18 异丙苯 5.34 固定液体积V s(122℃) 14.1 mL 试计算:(1) 每一种物质的校正保留体积V R'; (2) 每一种物质的分配系数K; (3) 每一对相邻组分的相对保留值α2,1; (4) 如果这些组分都能完全分开,柱的有效理论塔板数至少是多少? 35. 5 分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牙膏中的F-含量,称取0.205g牙膏,并加入50mLTISAB试剂,搅拌微沸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移取25.0mL于烧杯中测其电位值为-0.155V,加入0.10mL,0.50mg/mL F-标准溶液,测得电位值为-0.176V。该离子选择电极的斜率为59.0mV/pF-,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计算牙膏中氟的质量分数。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计算题

计算题 1.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 以定产量q=32.749m 3 /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 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 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 3.824 ×10-5 1/大气压;原油密度 855.0=ρ。在半对数坐标 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流动系数 μ/Kh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 Δt /(Δt+t p ) 霍纳曲线 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 001919 .0005546.0lg 225 .89448.90- =2.653 (大气压/周期) 地 层系数 : 777.302653 .212.1*749.32*9.219.21== = i qB kh μ(厘泊毫达西/m ?) 2.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 以定产量q=32.749m 3 /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 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 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 3.824 ×10-5 1/大气压;原油密度 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 算地层渗透率 K 、表皮系数s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 Δt /(Δt+t p ) 霍纳曲线 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 001919 .0005546.0lg 225 .89448.90- =2.653 (大气压/周期) 地层系数: 777 .302653 .212.1*749.32*9.219.21== =i qB kh μ(厘泊毫达西/m ?) 045.364 .81 * 777.3021)( ==? =h kh k μ μ (毫达西/厘泊) ) (10*136.3) (59.3137.8*045.36)(1达西毫达西-===?=μμ k k 表皮系数s :将直线外推到 1h ) = 94.10 大气压由公式 283.2]092.301.010824.32.0054.36lg 653.2031.7410.94[151.1]092.3lg ) 0()1([151.152=+???-+=?-=-w t w w r C k i t p h p φμ 3.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油井产量q = 39.25 m 3 /d ,体积系 数 B = 1.136,原油粘度 厘泊8.0=μ,油层厚度h = 21m ,井径 r w = 6cm ,孔隙度 039.0=φ,综合压缩系数 C t = 24.18×10-5 1/大气压。试确定地层渗透率K 。 1、 解:在半对数坐标中,画出p w (t )与lgt 的关系曲线。 确定中期曲线(半对数曲线)的斜率 i ,并计算 μ/Kh 、渗透率和堵塞 系数s 。 i = 251.6-246.75 = 4.85 (大气压/周期) 76 .78.0219.203)(=? =?=h Kh K μμ (毫达西) 答:此井排驱面积内的渗透率是7.76毫达西。 4、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油井产量q = 39.25 m /d ,体积系数 B = 1.136,原油粘度 厘泊8.0=μ,油层厚度 h = 21m ,井径 r w = 6cm ,孔隙度 039.0=φ,综合压缩系数 C t = 24.18×10-5 1/大气压。试确定油井 排驱体积。 解:在半对数坐标中,画出p w (t )与lgt 的关系曲线。 确定油井排驱范围内的孔隙体积,首先确定图中的直线段斜率 015.01006.2431.245=-=m (大气压/小时) 估算排区范围内的孔隙体积)(1019.51018.24015.0136.175.390417.00417.0355m mC qB v t p ?=????== - 5.求井筒效应常数。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给定资料如下:3/78.0m t o =ρ;套管外径 0.178m ,内径0.157m ;油管外径 0.06m ,内径0.05m 。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165)06.0157.0(7853 2 2m m -?= Mpa m /10078.00165.032?÷= 6.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是q=39.747m 3 /d ,油层厚度 h=21.03m,粘度u=0.8厘泊,原油体 积系数B=1.136。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5.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 解:有公式 i qB kh 9.21= μ 可得到流动系数是 厘泊) 毫达西/(57.1863 .5136 .1747.399.219.21m i qB kh ?=??==μ下: 大 /1022.355-?=t C m h 94.146= m r w 1.0= 厘泊 09.0=φ 55.1=B 并且还知道霍纳曲线的斜率为2.77大气压/周期,外推压力236.5。以及圆形油藏曲线上1147.0=DA t 的32.1=F 出地层的渗透率和地层平均压力。解:有公式ih quB k ?= 183.0得:(毫达=达西)5.12(0125.091.14677.255.168.90162.0183.0183.0=????=?=ih quB k 有公式A C ktp t t DA φμ=可得: 12 5 101468.167.8041416.31022.332.009.011160000125.0--?=??????==A C ktp t t DA φμ地层平均压力:91.23432.13 .277 .25.236)(3.2*DA =?-=- =t F i p p (大气压) 8.某油区有一口探井,以150 m 3 /d 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进行试井,并得到压力恢复曲线的斜率为0.625Mpa/周期,底下流体体积系数为 1.2,求此井周围的地层的流动系数。 解:m=0.183 kh qu 流动系数 u kh =0.183m q =0.183 6 10*625.0*864002 .1*150=6.1*10 10 - m 3 /(pa*s) 答:流动系数是 6.1*10 10 - m 3 /(pa*s)。 9.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3 h=21.03m,粘度u=0.9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12。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4.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解:有公式 i qB kh 9.21= μ 可得到流动系 数 是 厘毫/(72.2263 .412.1747.399.219.21m i qB kh ?=??= = μ 厘泊)毫达西/(64.1003 .211 72.2261=? =?= h kh k μμ 毫达西5798.99.064.10=?=?= μμ k k 10.已知一口井在关井前的稳定产量是q=41.54m 3/d ,油层厚度h=25.03m,粘度u=1.2厘泊,原油体积系数B=1.15。压力恢复资料经过整理得到其斜率为 4.3大气压/周期,请计算出该井的控制面积的流动系数和渗透率。解:有公式 i qB kh 9.21=μ可得到流动系数是 厘泊)毫达西/(29.2433.415.154.419.219.21m i qB kh ?=??==μ 厘泊) 毫达西/(72.903.25129.2431=?=?=h kh k μμ 毫达西66.112.172.9=?=?=μμk k 11.求井筒效应常数。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给定资料如下:3 /80.0m t o =ρ;套管外径0.2m ,内径0.16m ;油管外径0.08m ,内径0.05m 。解:单位环空体积:)(422油外套内-d d V π = ) /(02048.0)08.016.0(8.0322m m V =-?= C = Mpa m o V /56.21008 .002048.0103 2=?÷=?ρ 12.求井筒效应常数。环空是放空条件,液面上部气体不对井筒效应常数的计算发生影响。给定资料如下: 3/85.0m t o =ρ;套管外 径0.2m ,内径0.15m ;油管外径0.07m ,内径0.05m 。解:单位环空体积:)(4 2 2 油外 套内 -d d V π = ) /(018335.0)07.015.0(85.0322m m V =-?= C = Mpa m o V /2918.21008.0018335.01032=?÷=?ρ 13.求表皮系数。已知污染区渗透

现代仪器分析简答

1、现代仪器分析法有何特点?它的测定对象与化学分析法有何不同? 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分析; 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适合微量和痕量组分; 用途范围广,能适合各种分析的要求;选择性高 2、评价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主要技术指标:1、精密度;2、准确度;3、标准曲线;4、灵敏度;5、检出限;6、选择性 3、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4、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5、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 答: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高得多。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6、测定植株中锌的含量时,将三份 1.00g植株试样处理后分别加入0.00mL、1.00mL、2.00mL0.0500mol?L-1ZnCl2标准溶液后稀释定容为25.0mL,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吸光度分别为0.230、0.453、0.680,求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3.33×10-3g.g-1)。 解:设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Cx mol.L-1 ∵ A=KC∴A1=KCx A2=K(25×10-3Cx+1.00×0.0500×65.4×10-3)/25×10-3 A3=K(25×10-3Cx+2.00×0.0500×65.4×10-3) /25×10-3 解之得Cx=2×10-3 mol.L-1 ∴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3.33×10-3g.g-1 7、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б*,n→π*,π→π*。 其中n→б*,n→π*,π→π*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 8、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 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π*或π→π*跃迁的基团。例如:>C=C<,—C≡C—,>C=O,—N=N—,—COOH等。 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NH2,—OH,—OR,—SR,—X等。

201516现代仪器分析研究生试卷

一、自旋核在静磁场中的进动 1.写出X μ、Y μ、Z μ的简谐振动方程的解。 2.进动频率ω。 3.进动方向 6分 二、从NMR (核磁共振)谱上可以得到哪些有关物质结构信息。 8分 三、写出红外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 4分 四、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4分 五、指出下列氢化学等价与磁等价 1. 2.环乙烷(126H C )的椅式构象,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其NMR 谱图(化学 等价与磁等价)。 3. 4. 六 计算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x 6分 H 1 H 4 H 3H 2 Cl Cl H 1 H 4 H 3 H 2 Cl CH 2-COOH H 1 H 4 H 3 Cl Cl NO 2

34J 、45J 的表达式 6分 七、写出计算 八、写出核自旋体系哈密顿算符,求出AMX 自旋体系本征函数ααα的本征值。 6分 九、画出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并说明利用这些电子信息,已有哪 些现代分析仪器? 6分 十、如何用粉末X 射线衍射的数据来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 6分 十一、在IR 及Raman 光谱中,振动频率ν与力常数k 及折合质量关系式如何? 计算R-O-H 被氘代换成R-O-D 时,设R-O 质量远大于H 及D ,如果测得 R-O-H ,1 cm 3650-=H ν,将H 被D 置换后 ?=D ν 6分 十二、Ag 属于立 晶系,点阵常数o a A 0856.4=,用 α K M 0 辐射晶体试样Ag ,λ 射线波长o A 7107.0=λ 6分 (i )求(111)晶面1级衍射线的布拉格角。 (ii )求(222)衍射面的2级衍射角。 十三、写出苯在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区域特征吸收峰。 6分 十四、未知物分子式为C 6H 8N 2,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8分

采油工程试题库

-1 采油指数的物理意义什么?如何获取?影响单相渗流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指数的主要因素有何异同? 1-2 已知A井位于面积4.5×104m2的正方形泄流区域中心,井底半径0.1m,原油体积系数 1.15,原油粘度4mPa.s,地面原油密度860kg/m,表皮系数为2。试根据下表油井系统 试井数据绘制IPR曲线,并求采油指数、平均地层压力、地层参数K0h及井底流压为 1-3 假设圆形泄油区域面积为6.4×104m2,井底半径为0.1m,比较表皮系数分别为0,10,20,30时油井的产能变化。 1-4. 某水平井水平段长度600m,r eh为400m,K h为8.1?10-3μm2,K h为8.1?10-3μm2,μo为 1.7mPa.s,B o为1.1,r w为0.1m,h为20m。计算其理想情况下(S=0)的采油指数。 1-5 采用习题4的数据,油层厚度分别为10,20 和60m,β取为1,井长500m,计算水平井的采油指数J h。并在相同油藏条件下与垂直井采油指数J v进行比较(计算采油指数倍比J h/J v)。 1-6 某溶解气驱油藏的B井目前试井测得如下数据:平均地层压力P r=18MPa,、P b=20MPa,测试流压为12.4MPa时的产油量80m3/d,E f=0.6。试计算该井最大产量和流压为9MPa 时的产量,并绘制IPR曲线。 1-7 某井平均地层压力P r=20MPa,、P b=15MPa,测试流压为13MPa时的产油量30m3/d,E f=1。 试计算并绘制该井的IPR曲线。 1-8. 利用[例1-4]的数据计算并绘制含水50%时的油、气、水三相渗流时的IPR曲线。 1-9. 某井拟采用正压射孔(K p/K=0.1)。已知:油层渗透率K=50?10-3μm2,h p=6.1m,r p=6.4mm,L p=0.27m,ρ。=860kg/m3,μo=1.7mPa.s,B o=1.1。试对比分析射孔密度分别为5、10、20孔/m,产量为100m3/d和300m3/d时的射孔孔眼压降动态。 1-10 用习题1-6的目前油层数据预测未来地层平均压力P rf=15MPa时的IPR曲线(指数n 取1)。 1-11 试述垂直管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变化及其特点? 1-12 73mm内径油管中的液流量为0.4m3/s,气流量为0.8m3/s,持液率为0.8,计算其滑脱速度。 1-13 用[例1-6]的数据按Mukherjee-Brill方法计算井口处的压力梯度。 1-14 试述油嘴的节流原理及单相气体和气液混合物嘴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气举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哪几部分? 2-2.试述气举阀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类型及调试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卷B卷答案 出卷人:彭思源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气-液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 B )。 A. 吸附平衡 B. 分配平衡 C. 离子交换平衡 D. 渗透平衡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B ) A.空心阴极灯之后B.原子化器之后 C.原子化器之前D.空心阴极灯之前 3.一含氧化合物,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羰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光谱范围是(D) A.1300~1000 cm-1 B.3000~2800cm-1 C.1650~1450cm-1 D.1850~1650 cm-1 4.下列不属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的是( B )。 A.光源 B.光路系统 C.单色器 D.样品池 5.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B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氘灯 D.能斯特灯 6.AAS是下列哪种分析方法的缩写( A )。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薄层色谱法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火焰说起的作用类似一般的分光光度计中的( B )。 A.液槽和溶液 B.光源 C.检测器 D.棱镜8.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主要缺点是( D )。 A.检测限高 B.不能测定难挥发性元素C精密度低D比火焰原子化法选择性差 9.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主峰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B )。 A.0.5 B.≥1.5 C.≤1.0 D.≥1.2 10.下列试剂中极性最小的是( A )。 A.石油醚 B.苯 C.氯仿 D.水 11.气相色谱法的缩写是( D )。 A.AAS B.UV-Vis C.HPLC D.GC 12.硅胶通常用于分离下列哪种物质( A )。 A.酸性和中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胺类成分 D.生物碱类成分 13.在同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绿原酸,结果如下,其中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C )。 A.氯仿-丙酮(8:2)咖啡碱Rf=0.1 绿原酸Rf=0.0 B.氯仿-丙酮-甲醇-醋酸(7:2:1.5:0.5)咖啡碱Rf=0.48 绿原酸Rf=0.05 C.正丁醇-醋酸-水(4:1:1)咖啡碱Rf=0.68 绿原酸Rf=0.42 D.丙酮-甲醇-醋酸-水(5:2:1.5:1.5)咖啡碱Rf=0.68 绿原酸Rf=0.42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B.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离效率 C.气象色谱始于分析有机物,大多数无机物及生物制品 D.气象色谱的操作形式是柱色谱 15.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B )。 A.高温 B.高效 C.流动相 D.上样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