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5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现代试井解释时期以70年代初雷米发表关于均质油层双对数拟合图版为开始标志。
其特点为:● 建立双对数拟合分析法,可以运用早期试井数据; ● 给出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使常规分析更可靠;● 采用图版曲线拟合法和数值模拟法,使用计算机,解释模型多; ● 解释过程是“边解释,边检验”的过程,保证解释的可靠性。
试井解释模型可按照基本模型及边条件划分:基本模型:1. 均质油藏;2.非均质油藏:多层油藏,渗透率变化;3.双重空隙介质油藏:拟稳态窜流,不稳态窜流。
4.双孔双渗介质油藏:拟稳态窜流,不稳态窜流。
内边界条件:1. 井筒储存; 外边界条件:1. 无限大地层;2. 表皮系数; 2. 不渗透边界;3. 裂缝切割井; 3. 恒压边界;4. 打开不完善; 4 封闭边界; 5.水平井;由基本模型, 内边界条件和外边界条件,可组合出许多试井解释模型,它们的拟合图版曲线可用计算机快速计算出来。
§1 试井使用的无量纲物理量wD r r r =2wt t D rC kt t φμα=)(p p Bq khp i p D -=μα (1-1)we eD r r r =)(wf i p wD p p Bq khp -=μα 2wt c D hrC C C φα=其中c t p ααα,,是单位制换算系数,各单位制的单位及换算系数如下所示:由于无量纲物理量与单位制无关,利用此表可方便地进行单位制换算。
利用上述无量纲表达式,基本微分方程式变成:D D DD DD D r p r p r r r ∂∂=⎪⎪⎭⎫ ⎝⎛∂∂∂∂1 (1-2) 将边条件及初条件无因次化,与上式一同求解,即得问题的解)(D D t p 。
(1-1)式给出了问题解的无因次量与有因次量之间的关系。
(1-1)式取对数得: Bq khp p p D μαlglg lg +∆= , 2lglg lg wt t D r c k t t φμα+= (1-3)上式说明,若将p-t 关系绘成双对数坐标图,无因次曲线与有因次曲线形状完全相同,解的无因次量坐标与有因次量坐标之间相差同一常数。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1. 试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方法,旨在获取地下岩层中的水或油气信息。
详细描述:试井通常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液体或气体,并监测返回的压力和流量数据来获取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地下岩层的含水或含油气情况,从而进行资源开采或工程设计。
2. 试井常用的方法包括注水试井、注气试井和抽水试井等。
详细描述:注水试井是通过在井眼中注入水来观测地下岩层对水的响应,从而了解岩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和含水层位置等信息。
注气试井则是通过注入气体,如氮气或甲烷,在井眼中观测压力和流量变化,以研究地下岩层的气体储存和渗透性。
抽水试井是将水从井中抽出并观测流量和压力变化,以测量地下水位和水的渗透性。
3.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特征,以指导资源开采和地质工程设计。
详细描述:通过试井可以得知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地下水或油气的产量、压力和渗透性等流体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合适的开采方法、控制开采效果和预测地下水或油气储量都至关重要。
4. 试井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完成,如测压仪、流量计、渗透性测试仪器等。
详细描述:试井过程中需要使用测压仪来测量井内外的压力差异,流量计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以及渗透性测试仪器来确定岩石的渗透性。
这些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在试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数据。
5. 实用现代试井方法包括多井平差法、动态试井分析法和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等。
详细描述:多井平差法是一种通过多口试井数据的比较和统计分析,来推断地下岩层性质和油气储量的方法。
动态试井分析法则是通过模拟试井过程,建立动态地质流体模型,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
地层流体模型分析法是根据地层流体模型来计算地井底流体压力变化的方法,能够准确推测地下岩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6. 试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井斜、井深和采集数据的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