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1、论述题(25分)万里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是据中国长城学会的科学考察显示,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城墙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很多地段的长城已经不复存在,2004年更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保护长城,迫在眉睫!请据此谈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答题要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原则。
(根据第一章ppt自己补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事相互矛盾的。
(1)旅游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民众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旅游者应将保护视为一种习惯,旅游业者应该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在科学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应,旅游经营者应注重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结合,不能只讲求经济效益。
(2)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发不当会造成破坏。
:导致旅游资源受损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地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
应从这三个方面注意环境不被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原则1、防止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和氛围,甚至是直接拆毁破坏旅游资源。
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2、防止利用中的超负荷接待。
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草原旅游应着重注意这点,杜绝草原沙发生的可能。
3、文物古迹修复要整旧如故。
“修旧如旧”在我国较早地出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检查评价河北省赵州桥修缮成果时讲的。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第1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1.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并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关键,旅游资源与一般的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由高耸挺拔的山体、林地及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开发,对旅游者更有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难以发生空间位移。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旅游资源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
旅游者通所带走的只是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的意念和印象。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它具有观赏性。
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2.简述我国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具体特点是:(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2)山地高原分布广泛。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3.水体旅游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答:水体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瀑布、泉和潮汐。
4.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2)市场原则。
(3)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参考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著:曹培培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232.人文地理学3.效益性、独特性;保护性二、选择题1.A2.D3.A三、简答题1.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进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妨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妨碍等。
2.①价值上的观赏性;②构景上的综合性;③空间上的地域性;④时间上的季节性;⑤使用上的永续性。
3.受破坏的缘故:1〕自然衰败:突发性的灾害和自然风化。
2〕人为破坏:建设性破坏和游客的破坏。
保护措施:1〕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对策。
2〕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对策。
第一,健全旅游资源法制治理体。
第二,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系统。
第四,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3〕已破坏的旅游资源的恢复对策。
整旧如旧、仿古重建、生态建设。
【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1、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2、水体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4、天下第二泉5、黄果树瀑布二、选择题1、D2、C3、C4、D5、C三、简答题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2、特征:主峰明显、怪事众多、奇峰峻拔、宏伟险峻、时有洞穴及一线天景观。
代表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三清山、天柱山等。
3、三江并流、长江三峡、长江三大名楼、长江三矶。
4、季节性、地域性、瞬变性、组合性5、动物:生机性、标志性、引发探奇植物:观赏性、标志性、陶冶情操【四】案例分析题略第三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填空题1、太和殿;保和殿2、开斋节、宰牲节、圣记节3、寒山寺、枫桥夜泊4、张謇5、留园、狮子桥、沧浪亭6、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7、嘉峪关8、顺治、雍正9、寄畅园10、新月1、A2、B3、B4、B5、B6、D7、D8、B9、B10、A三、简答题1、城墙:以增强攻城的困难城台:储存火炮、弓弩、弓矢之类武器。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分析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旅游地理书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资源。
作为一个广大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希望能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探索并享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中国的地理特点对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中国的地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和地形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海,北毗俄罗斯和蒙古,南界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
中国地形起伏变化,大致分为东高西低、南北倾斜的三大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西南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地理特点之一,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构造。
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均有一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拉萨、敦煌、乌鲁木齐等。
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区,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桂林、西双版纳、西递、黄山等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森林、湖泊、河流、山脉、草原等。
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北方有草原和沙漠,南方有丘陵和丛林,西南有雨林和竹海。
中国的湖泊和河流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有着很多著名的湖泊,如青海湖、滇池、西湖等,而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山脉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许多著名的景区和风景名胜。
中国有着著名的五岳(泰山、华山、庐山、衡山、恒山)、五台山、黄山等名山,吸引着大批登山爱好者和游客。
三、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建筑、文物、史迹和传统艺术,如故宫、长城、兵马俑、颐和园、丽江古城、鼓楼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传统美食等。
旅游地理地复习要点1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分别是什么?“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2中国“四大菜系”及特色:四大菜系:鲁、川、粤、苏(淮扬)菜系四大地方菜系的特色:一鲁菜系1)用料考究:鲁菜大多选用高档名贵材料,如鹿肉、银耳、蘑菇、燕窝、海参、干贝、鲍鱼等。
2)高热量、高蛋白:鲁菜善用烤、炸、蒸、扒等方法,做出高热量高蛋白的菜肴,如炸蛎黄、红烧海螺、德州扒鸡、盐爆肚丝、脆皮烤鸭、九转肥肠、脱骨烧鸡、锅烧黄河鲤鱼等等。
3)善于以汤调味:厨师们往往在炒锅旁备有一锅以猪蹄、母鸡为汤料的味汤,无论是炒、溜、扒、烧,都以味汤溅锅提味。
这种味汤替代了味精的作用。
二川菜系1)重油重味、嗜麻辣:川菜的调味非常丰富,有“百菜百味”之誉。
麻辣、三椒、怪味、萸香、红油等,都是外地所不及的。
其中麻辣是最为典型的风味特色,如麻婆豆腐具麻、辣、油、烫、咸、嫩、滑七个特点。
代表菜还有怪味鸡、香酥鸡、宫保鸡丁等。
2)善于用料:四川厨师善用普遍材料制成多种佳肴。
如以一块猪肉可做出回锅肉、盐煎肉、萸(鱼)香肉(以泡菜、泡辣椒等为配料做成的香辣菜)、酱爆肉丁、锅巴肉片、甜烧白(豆沙、薯片夹扣肉)、咸烧白(香芋、芽菜夹扣肉)、粉蒸肉、咕噜肉等等,这些菜主料相同,而风格各异。
3)小吃丰富:川人善做各种小吃,如抄手、汤元、八宝糯米饭、担担面、麻辣牛头肉、怪味鸡、酱兔肉等等。
以味汤溅锅提味。
这种味汤替代了味精的作用。
三粤菜系1)取料广、用料严:该系取料非常广泛,包括海鲜、禽类和野味。
2)口味清、鲜、爽、滑:粤菜调味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多用蠔油、虾酱、红醋、鱼露、沙茶、梅膏等。
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①旅游者——————旅游主体②旅游资源—————旅游客体③旅游业——————旅游媒介2、要成为一个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A社会条件:①政治局势的稳定②经济的发展③科技的进步④社会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服务B个人条件:①一定的经济条件(要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可支配收入)②闲暇时间(要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③有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3、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4、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①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局势日趋稳定。
②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③(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④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5、旅游活动的作用:①满足人类需求②促进经济发展:A、增加外汇收入B、回笼货币,稳定市场C、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③扩大交流6、旅游资源的分类:①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是指: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
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
其中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是指:人工创造的可以为劳动者提供知识、乐趣和享受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结晶、民族风貌和特色等。
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地等。
其中建筑景观是构成人文风景区的重要标志。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对于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①多样性②非凡性③可创造性④长存性(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⑤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地域性⑥人文景观的可变异性、可移动性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篇: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第三章:旅游景观组合形式及构景机理2、河流峡谷常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的美学特征。
3、“四大响沙”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哈密巴里坤。
4、钙化体,主要有石笋、边石坝等形态。
泉华常见于温泉附近。
7、雅丹地貌准噶儿盆地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的“魔鬼城”等。
8、“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8我国六大最美丽溶洞: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湖南黄龙洞、湖北腾龙洞、酆都雪玉洞、本溪水洞。
9、武陵源独特而奇异的砂岩峰林,是武陵源坚硬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与近乎水平的岩层垂直相切,加上在漫长地质时期里沿节理缝隙不断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节理景观。
10、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并称我国四大瀑布。
11、世界三大冷泉:法国维希冷泉、俄罗斯外高加索冷泉、五大连池冷泉。
著名的旅游度假地。
如临潼的华清池、南京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12、“日月并升”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南北湖畔的云岫山鹰巢顶。
13、我国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有名。
观景时间,一般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左右,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
15、,每年的6月18日~22日在此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旅游节”16、虹景是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水滴中一次内反射,七色光波被分散后投射在空中形成的气色光环。
若光束经两次内反射则形成霓。
虹的色序从外到内红橙黄绿青蓝紫,霓在虹外,色序相反。
17、“云海”是黄山风景四绝之一,一般以11月到翌年5月为观云海的最佳季节。
18、吉林雾凇,并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合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名词解释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2.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3.人文旅游资源; 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4.旅游行为: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之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之下,为避免紧张、消除疲劳,获得多种满足,经过挑选选中的,在家庭环境之外进行的特殊消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总称。
5.旅游价值:是旅游活动的效应。
6.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7.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8.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9.气象气候:气象是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
10.旅游客源地:是指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
11.旅游接待地:是旅游接待处,旅游景区搞接待(解决吃住)的地方,是当地因地制宜建构的吃住地。
1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3.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设施接待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简答题1.中国画的分类和艺术特点分类:工笔画、写意画、水墨画、没骨画、白描画特点:①形神兼备、以形写神②立意在先、构图灵活③虚实结合、浓淡相宜④诗书画印结合2.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基本特征①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②独特的单体造型③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搜索④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⑤写意的山水园景3.旅游地理学有哪些基本内容旅游客源地理、旅游资源地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相关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要
上篇总论部分
第一章旅游行为与旅游市场
一、名词解释
旅游;旅游者;感觉;知觉;接近原理;旅游动机(需要);旅游产品;
二、简单题
1.简述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内涵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简述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4.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5.简述世界旅游市场基本格局
6.简述中国旅游市场的基本格局
第二章旅游开发与规划
一、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商品
二、简答题
1.简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2.简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3.简述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的区别
4.简述厦门园博园开展旅游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
一、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世界遗产
二、简答题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2.简述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简述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4.简述中国世界遗产(已经列入联合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空间分布特征
5.简述中外山水旅游文化的审美差异
第四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名词解释
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山水文化;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山水文化三大表现形态
2.简述雨景在旅游活动中的美学价值
3.简述中国湖泊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一、名词解释
古人类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人类遗址类型及分布特征
2.简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4.简述北京故宫的旅游价值。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思考题自然地理:旅游资源的特性;一、种属的多样性二、分布的地域性三、结构的组合性四、时代性和季节变化性五、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风景地貌类型、特点及其分布;•中低山的旅游价值;(中山——1000-3500米低山——500-1000米)(1)峰峦起伏、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保护较好(2)气候宜人,是盛夏避暑胜地(3)与人文环境结合,使山更具特色名山旅游资源: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东岳:泰山——雄(坐)西岳:华山——险(立)中岳:嵩山——峻(卧)北岳:恒山——幽(行)南岳:衡山——秀(飞)、四大佛教、道教名山、黄山、张家界、四大避暑胜地(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河北北戴河);•五岳名称的由来?(1)五岳是由皇帝的祭祀活动开始;东岳泰山是历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2)祭祀活动由秦始皇开始,由汉武帝初定五岳名称(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河南嵩山、安徽天柱山、河北大茂山)。
隋文帝改湖南衡山为南岳;明代改山西恒山为北岳;清顺治年间定今日之五岳。
(3)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影响力最大。
•为何独尊五岳(1)从地理位置看,五岳当中有三个(东、中、西岳)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从地形条件看,五岳高耸于平原、盆地之上,显得格外险峻,(即五岳的绝对高度不大,但相对高度大)(3)皇帝的封禅活动造就了五岳;(4)众多的人文遗迹。
僧人道士在这里念经修行,善南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士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
•河川的旅游价值:观光游憩(中游),漂流活动(上游),河口观潮,水网水乡景观•长江三峡:巫峡以秀著称,西陵峡以险峻著称,瞿塘峡以雄著称•我国著名的游览江河:长江、黄河、珠江、漓江、万泉河、钱塘江•我国著名的湖库及其成因(杭州西湖、黑龙江镜泊湖、肇庆星湖、无锡太湖、浙江千岛湖);•我国三大瀑布、九寨沟瀑布群、庐山三叠泉的类型及特点;三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瀑布的类型:1. 河流干支流上的瀑布/地下飞瀑 2.山岳型瀑布分类标准主要类型水流量的洪枯多寡常年性瀑布、季节性瀑布和偶发性瀑布跌水次数单级瀑布、多级瀑布分布特点孤立型瀑布、群体型瀑布产生的环境条件江河干支流上的瀑布/地下飞瀑、山岳型瀑布泉水的分类:温泉(20度)、常温泉(冷泉)我国五大历史名泉我国著名观赏泉江苏镇江金山泉江苏无锡惠山泉江苏虎丘观音泉浙江杭州虎跑泉山东济南趵突泉•湿地的旅游价值1.调蓄环境价值(流量调节;防止盐水侵入;保护海岸线及控制侵蚀;滞留沉积物,排除养分及有毒物;影响小气候;固定碳保护全球生态系统);2观鸟旅游价值;3自然景观观光价值•可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气象气候类型及其典型分布地点;气候景观基本类型:热带气候景观干燥气候景观温带多雨气候景观湿润寒冷气候景观极地气候景观•大气的景观、成因、特点1. 云、雾、雨、风:(庐山、黄山的云雾)(江南烟雨、巴山夜雨、梅雨)2. 冰雪、雾凇3. 日出、日落霞景4. 佛光、神光、极光(漠河):庐山、峨眉山、泰山、黄山佛光5. 蜃景:海市蜃楼(普陀山、山东蓬莱阁)、沙漠蜃景(新疆戈壁滩,甘肃敦煌)•以气候为优势的旅游名城;春城——昆明: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冰城——哈尔滨:冰城、冰雕江城——吉林:江城树挂(雾凇-一年有60多天可见)避寒胜地——三亚: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不夜城——漠河:中国最北的地方•生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可为旅游业利用的动植物类型及分布;分类可为旅游业利用的动植物类型植物动物1. 古树名木(黄帝陵轩辕柏、黄山迎客松)稀珍品种(银杏、水杉)2. 草原草地3. 名贵花卉(牡丹、菊花、梅花)4. 植物园与观赏花园(华南热带植物园)5. 森林公园6. 以植物为题材的旅游节庆(广州春节花市、洛阳牡丹节)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圈层;1. 核心区2. 控制进入区(缓冲区)3. 游客活动区(实验区)自然保护区类型、功能分区、代表区(P133-P136)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福建武夷山、内蒙锡林郭勒草原、贵州梵净山、广东鼎湖山……人文地理:•古迹旅游资源的类型;古遗址——周口店、古城池——七大古都、四大古城、长城古水利、古桥梁——四大古水利工程、四大古桥宫廷礼制建筑——宫殿、庙坛社会建筑——名楼、庙祠、牌坊、民居、名村宗教建筑——三大建筑(寺、塔、石窟)中国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苏州、岭南)陵墓——帝陵、林(孔林、关林)、名冢、墓、坟•我国七大古都及其历史遗存;P150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我国四大古建筑和三大殿宇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泰山岱庙(天贶殿);承德避暑山庄;•我国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湖南岳阳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我国古城池的建设特点;基本构成:城墙、城区、护城河棋盘式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长城三大关、河北山海关、北京居庸关、甘肃嘉峪关•四大古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广西灵渠•四大古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五里桥)、广东潮州湘子桥、北京卢沟桥•礼制建筑的基本构件及纪念性建筑物;建筑基座、开间、斗拱、屋顶屋檐、门前石狮、用料与色彩、屋脊装饰天坛、社稷坛、太庙、孔庙、岱庙、关帝庙、武侯祠、陈家祠•宗教建筑的共同特征;内部光线较暗,以突出灯光、烛光,而减少外界的自然光影响,产生神秘之感;宗教建筑一般具有因地制宜、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的特点,形成宗教气氛;建筑内部空间不求其敞,而求其高;采用多进院落构成布局严谨的建筑群,并借助自然地势,使每进院落逐次增高,以突出神佛的崇高。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1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类型齐全,数量丰富 2)历史悠久,风格独特3)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4)季节性明显,地域性强烈2旅游资源的分类:1)按照形式和属性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按管理级别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3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1)自身的条件 1)旅游地理位置(交通)2)旅游资源的品味3)旅游地理环境(2)自然条件 1)地形 2)气候 3)水文及其他(3)社会条件 1)经济政策2)社会政策3)社会认可度4)居民意愿等5)人口 6)基础设施建设4旅游产品一般特点:①综合性②无形性③不可转移性④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⑤不可储存性5中国旅游产品的特点:1)类型丰富多样 2)主题产品主导性强3)标准化进程快6旅游产品的层次1 核心产品2 形式产品3延伸产品7旅游区划分的原则1)相对一致原则 2)地域完整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旅游中心地原则5)覆盖性和不连续性原则8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1)一级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2)二级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很大3)三级客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9旅游市场的特点:多样性、广域性、敏感性、地域性10 雅丹地貌:在风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盛行风风向平行的相间排列的土墩与凹槽的组合景观11花岗岩景观的成因和特征:经地壳运动抬升,外力作用剥去覆盖在其上部的岩石盖层后,以山地形态展现的地貌形态。
特点是怪石众多,奇峰峭拔,常有洞穴和一线天景观(黄山、衡山、三清山、九华山、崂山、华山)12丹霞景观的成因和特征: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红色岩系在构造运动等内力的作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顶平、坡陡、陆缓的地貌形态。
陡峻的红色砂岩峰群与蓝天碧水相结合,丹霞风光景区通常有道教等文化景观(丹霞山、武夷山、龙虎山)13生物旅游资源的功能1)审美功能 2) 观赏功能 3)美化净化环境功能4)文化功能5)医疗保养功能 6)造园功能 7)科普、科研功能14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1)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2 )旅游资源品味高 3)旅游资源分布密集15云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 2)奇特性 3) 地域性 4 )多民族性5)融合性 6)跨境性 7)生态性 8)潜力性16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条件1)优越的自然环境 2)复杂的地貌形态结构 3)多样的气候类型4)多姿多彩的水域风光 5)丰富的生物资源17我国旅游资源的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文化内涵丰富,生命力旺盛 3) 旅游资源的种类多,内容丰富4)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不同,地域特色显著 5) 旅游资源分布广范,相对集中。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14、古代建筑:是古代人民运用建筑技术和艺术营造的生活生产场所,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意识,是人类文化的物质结晶和凝聚。
15、历史文物:不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能反映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16、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渊源于中国的鬼神思想和流行的巫术、求仙方术和黄老思想。
17、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它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同时还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要求。
18、佛教寺院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众住居、修行和进行各种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信徒进香拜佛参加宗教活动的中心。
19、框景:利用门框,窗框,山洞的洞口框等,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
这种利用景框所欣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20、庭院园林:庭院园林是指衙署和王府之中的庭前或天井之内布置些假山,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
21、风景诗词,也叫旅游诗词,是指那些反映旅游生活的诗词。
22、文学是一种社会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心灵精神层面“心物交融”的结果。
23、社会风情:泛指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汇总所表现的风俗习惯。
24、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游戏民族传统工艺,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二、填空:1、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的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2、旅游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3、中国旅游地理的传统方法有: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图表法、旅游地图法、分类对比法和技术经济论证法。
4、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决策和开发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5、两分法是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系列的一种分类系统,这是目前最常见应用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案。
6、地质旅游资源包括岩石景观、化石、典型地层、构造形迹、地震。
7、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生物、水分等的影响,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8、剥蚀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运动等外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的破坏作用,使岩石发生破坏、并使风化破碎的岩石离开原地。
9、搬运作用是岩石经风化剥蚀形成的碎片、土壤等,除部分残留在原地外,其余部分会被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搬运至其他地方。
10、地壳运动指地壳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表现形式主要为升降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11、变质作用:指地壳中的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温度、压力等环境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2、峡谷是指谷地深峡,两坡陡峻的河谷地貌景观,峡谷风光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美学特征。
13、被人们称为“神话世界“的九寨沟,其众多的海子和连接海子的瀑布群,构成了其风景最富有魅力的奇丽景观。
14、水体旅游资源以其形、声、色、味、影、态等因素吸引着游客,其中态可分为动态、静态两种形式。
15、长江沿河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星罗棋布,是我国著名的“黄金水道”和“黄金旅游线”。
最经典的景观资源集中于三峡区,堪称四百里天然画廊。
16、瀑布有多种类型,划分方法多样,从瀑布本身的气势的大小造型优美等,分为雄壮型和秀丽型。
17、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1)生命性(2)可持续性(3)季节性(4)寓意性(5)多功能性18、植物旅游资源分为观赏植物、珍稀植物、奇特植物、风韵植物四大类。
19、世界著名的植物之最中,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20、斗拱处于梁柱和其他部件结合部,作用是大木构件的接触面,是我国古建筑特有构件.方形木块为增加抗震能力,弓形短木上弯为斗,斜置长木为拱,总称斗拱.斗拱可以支撑载梁挑出屋檐,同时其纵横交错重叠富于变化,又成为重要的装饰部件.(大木构件的接触面,增加抗震能力,斗,拱,长昂)21、社会文化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古道路遗址,古战场遗址.22、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宫廷建筑,楼阁建筑,亭台建筑,军事防御工程,古代桥梁,水利工程.23、唐三彩的主要色彩黄,白,绿.24、独特的崖葬的两种形式悬棺崖墓、塔葬墓.25、墓葬形制分为坟丘形制,墓穴形制及葬具,墓地建筑,墓地建筑多少不同,以帝陵为宏伟齐全。
26、基督教的三大派系新教、天主教、东正教。
27、道教宫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神殿、膳堂、宿舍、园林。
28、中国佛教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29、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
30、横三世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31、伊斯兰教礼拜殿多用进行装饰几何纹、植物纹。
32、基督教的主要节日圣诞节、复活节。
33、园林按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34、“苏州四大名园”为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35、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是曲江。
36、《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宋朝繁荣景象。
37、华清宫是唐朝皇家园林。
38、“七大古都”有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
39、旅游的美学本质是和谐。
40、历代文人雅士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对后人的旅游观赏活动影响至深。
一方面,可以启发游人的想像,催化游人的情感,增加游兴;另一方面,唤醒游人的审美习惯,充分体味“物我感应”之神奇。
41、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包括了风景诗词;游记;楹联;题刻;神话传说;戏剧;电影等。
42、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开发形式有:作为新的旅游资源产生的母体加以开发;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附属或宣传导游的依据来开发。
43、文房四宝包括: 笔,墨,纸,砚。
44、文学艺术的渗透方式有可视性,可感性。
45、电影《阿诗玛》拍摄于我国的哪个景点云南石林。
46、中国盆景有五大流派:扬州盆景、苏派盆景、川派盆景、徽派盆景、岭南盆景。
47、舟山渔民喜穿笼裤。
48、中国饮食习俗上汉族有“北人食面、南人食米。
49、杭州稠伞为伞中佳品,伞面薄如蝉翼,透风耐晒,且色彩瑰丽,透型精美。
50、壮族有抛绣球的独特的婚姻习惯。
三、选择:1、自然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
下面哪一项是不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C )A季节性和时限性 B地带性 C空间性 D天然性2、下列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C )A 皇家园林B 佛教文化C 动植物园D 现代都市3、下列景观中,不属于地貌旅游资源的是(B)A 冰川遗迹B 地震灾害遗迹C 火山遗迹D 海岛与岛礁4、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途径(B) 个省区市?A.十个B.十一个C.十二个D.十三个5、按瀑布景观的分布特点划分,可将瀑布划分为哪几类 (D)A 常年性与季节性 B单级和多级 C 雄壮型与季节型 D孤立型和群体型6、泉的水体地质条件将泉可划分为哪两类 (A)A 承压泉、潜水泉 B下降泉、上升泉 C 冷水泉、温泉 D 沸泉、矿泉7、黄果树瀑布位于哪个省 (B)A 四川B 贵州C 重庆 D江西8、“岁寒三友”是指以下哪三种植物(BCD)A 菊B 松C 梅D 竹9 、树冠最大的树是(B)A 望天树B 榕树C 梓柯树D 纺锤树10、下列哪种文化出现在不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A)A 西安半坡遗址 B山东泰安大汶口二期 C山东章丘龙山文化 D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11、下列那项不属于古城遗址(D)A 殷虚遗址 B长安遗址 C 楼兰古城 D天津城12、不属于三大名楼的是(D)A 黄鹤楼 B滕天阁 C 岳阳楼 D烟雨楼13、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属于(B).A 西汉帝陵 B秦始皇陵 C 宋代帝陵 D唐代帝陵14、被称为最为坚固的万里长城的是(C).A 秦长城B 楚长城C 明长城 D唐长城15、不属于革命烈士遗址的是(D)A福建的郑成功纪念馆 B南京孙中山大总统办公旧址C.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D戚继光抗倭旧址16、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竖三世佛(C)A释迦牟尼佛 B燃灯佛 C药师佛 D弥勒佛17、中国佛教寺内的主体建筑是(B)A天王殿 B大雄宝殿 C山门殿 D观音殿18、被我国广大佛教弟子尊为祖庭的佛寺是(B)。
A少林寺 B白马寺 C开元寺 D佛宫寺19、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砖塔(C)A佛宫寺释迦塔 B大雁塔 C开元寺塔 D妙应寺白塔20、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佛教摩崖造像(C)A浙江飞来峰造像 B四川大足石刻 C老君崖 D栖霞千佛崖21、佛教主要节日佛成道日(D)A农历2月15日 B农历正月15日 C农历3月3日 D腊月8日22、闻名于世的大明宫是哪个朝代的皇家园林(B)A 隋B 唐 C汉 D 明23、隋唐时期属于园林发展的(C)时期A 生成B 转型C 全盛D 成熟24、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的大型园林——曲江出现于哪个朝代(B )A 隋B 唐C 汉D 宋25、下列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D)A 圆明园B 颐和园C 承德避暑山庄D 陶然亭26、借园林外的远处景物组织到园林观赏视线中的构景方法为(A)A 远景B 近景 C仰景 D 俯景27、下列不属于寺观园林的是(D)A 白云观B 潭佑寺C 扬州大明寺D 杜甫草堂28、按园林所处的区域分类,杭州西湖属于下列哪种园林类型(B)A 北方园林B 江南园林C 岭南园林D 少数民族园林29、明清园林中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园林是(B)A 皇家园林B 江南私家园林C 寺观园林D 坛庙,祠馆园林30、下列不属于“苏州四大名园”的是(D)A 拙政园B 沧浪亭C 狮子林D 余荫山房31、下列不属于“岭南四大名园”的是(B)A 余荫山房B 留园C 清晖园D 可园32、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最早的中国”(C)A、西安B、开封C、洛阳D、北京33、下列不属于四大名镇的是(B)A、广东佛山镇B、江苏吴江镇C、湖北汉口镇D、开封朱仙镇34、下列哪个电影节在法国举行.(A)A.嘎纳电影节B.柏林电影节C.威尼斯电影节D.莫斯科电影节3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 ).A.诗经B.离骚C.诗歌总集D.乐府诗36、北京著名的戏曲曲种是(B ).A.豫剧B.京剧C.越剧D.鲁剧37、下列哪部作品是王勃所作(A ).A.滕王阁序B.醉翁亭记C.入蜀记D.岳阳楼记38、国际风筝节的举办地是(A).A.潍坊 B.柏林 C.罗马 D.青岛39、《枫桥夜泊》里提到的寺庙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