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3. 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4. 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5. 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6. 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补料的时间一般以发酵前期为好。(×)

7. 酶固定化过程中,固定化的载体应是疏水的。(×)

8. 在酶的抽提过程,抽提液的pH应接近酶蛋白的等电点。(×)

9. 青霉素酰化酶不但能催化青霉素侧链的水解作用,而且也能催化逆反应。(√)

10.亲和试剂又称活性部位指示试剂,这类修饰剂的结构类似于底物结构。(√)

11.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12.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13.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14.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5.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酶_,英文则为__enzyme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脲酶_酶结晶,并指出_脲酶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1960年,雅各布(Jacob)和莫诺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

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启动基因、操纵_基因和__结构__基因。

4.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5.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凝胶过滤_法,_超滤法和超

离心法三种。

6.酶的分离方法有沉淀分离、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

7.根据生物合成类型可把酶分为两类:组成型酶和适应性酶(调节型酶)

8.优良的产酶微生物所具备的条件:(1)酶的产量高,发酵周期短(2)产酶稳定性高(3)

容易培养和管理,不易变异退化(4)利于酶的分离纯化,最好是产生胞外酶的菌种(5)安全可靠无毒性等。

9.酶发酵的生产方式:固定发酵法,液体深层通气发酵法,固定化细胞核固定化原生质体

发酵。其中最理想的酶合成模式是固定化细胞核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

10.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

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11.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液体)培养法。

12.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

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 通风量(或氧气)搅拌泡沫湿度)等。

13.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14.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15.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表面

变性法)

16.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8. 酶分子的体

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内部修饰)。

17.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

的(能障),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18.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19.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20.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21.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22.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23.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24.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25.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26.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27.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 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每1分钟内,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28.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活力、减少抗原性,增加稳定性。29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30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31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纯化手段,也是纯化标志。

32培养基的五大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33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主要因素:(mRNA的稳定性)(培养基中阻遏物的存在)

34酶反应器的类型按操作方式区分,可分为(分批式反应)(连续式反应)(流加分批式反应)。

35酶定向进化的一般过程:随机突变构建基因文库筛选目的突变

三、名词解释

1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2酶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使酶完成催化作用的装置,他为酶促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底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物。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4底物抑制:在酶促反应中,高底物浓度使反应速度降低的现象。

5稳定pH:酶在一定的pH范围之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限度易变性失活,这样的pH范围为此酶的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包括宏观产酶动力学和微观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

8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

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9液体发酵法:以液体培养基为原料进行微生物的繁殖和产酶的方法,根据通风方法不同又分为液体表层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

10.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11.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12.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

13.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14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

15.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16.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

17.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8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酶合成中的转录是指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以DNA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分子。酶合成中的翻译是指以氨基酸为底物,以mRNA为模板,在酶和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19诱导与阻遏

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的阻遏作用则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中止或减缓进行的过程。这些物质分别称为诱导物及阻遏物。20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酶的回收率是指某纯化步骤后酶的总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总活力之比。酶的纯化比是之某纯化步骤后的酶的比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比活力之比。

21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酶的变性是指酶分子结构中的氢键、二硫键及范德华力被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也受到破坏,原来有序、完整的结构变成了无序,松散的结构,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酶的失活则是指酶的自身活性受损(包括辅酶、金属离子受损),失去了与底物结合的能力。

22酶催化的专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

23等密度梯度离心:当欲分离的不同颗粒的密度范围处于离心介质的密度范围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同浮力密度的颗粒在沉降或者漂浮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久可以移动到与它们各自的浮力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形成区带,这种方法叫做等密度梯度离心。

24酶化学修饰:通过各种方式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工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25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作用称为酶的非水相催化。

26酶定向进化: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如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基因突变,建立突变基因文库,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特殊坏境下,定向选择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技术过程。

27、竞争性抑制:是一种抑制剂和底物竞争与酶分子结合而引起的抑制作用。

28、反竞争性抑制:是指只有在底物与酶分子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后,抑制剂再与中间复合物结合才能够引起的抑制作用。

29.KS分段盐析:指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30.B分段盐析:指在盐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通过改变温度和PH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31.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间所具有的专一而不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方法。

32.超临界流体:当压力和温度到达某一特定数值时,液体和气体物理特性就会趋于相同,该数值称为超临界点。当压力和温度超过其超临界点时,两相变为一相,处于这一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33、酶的发酵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们操作控制,利用细胞(包括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美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四、问答题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固定化酶:水溶性酶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之与不溶性载体结合形成的一种不再溶解的酶。

解:优点(1)易将固定化酶和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

(2)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使用

(3)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

(4)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5)较能适于多酶反应

(6)酶的使用效率高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

(1)固定化时酶的活力有损失

(2)比较适应于水溶性底物

(3)与完整的细胞相比,不适于多酶反应。

2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一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不应当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最好是与病原菌无关

b)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

c)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d)最好选用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上应用,安全问题更显得重要

3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解:(1)被修饰酶的性质,包括酶的稳定性,酶活性中心的状况,侧链基团的性质及反应性

(2)修饰反应的条件,包括PH与离子强度,修饰反应时间和温度,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等

4如何检查一种酶的制剂是否达到了纯的制剂?试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检测酶的制剂是否达到纯的制剂(即不含杂质及杂质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层析法:包括纸层析、凝胶层析、柱层析及亲和层析

(2)电泳法:包括SDS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3)超离心法:不同的酶分子大小不同,在重力场中具有不同的沉降系数,从而可以通过超离心方法分离目的酶与杂质酶。

(4)免疫反应法:由于酶分子可作为一种抗原物质,而抗原与抗体之间具有专一的亲和力,故可选用目的酶的抗体与酶制剂进行免疫扩散或免疫电泳,从而判断酶的制剂

是否纯净。

(5)氨基酸序列分析法:采用特定的化学物质从酶的N末端将氨基酸残基逐个水解下来,最终可获知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从而也可以判断出酶制剂是否纯净。

5按结构区分常见的酶反应器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特点。

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按结构区分:

⑴拌罐式反应器:反应比较完全,反应条件容易调节控制。

⑵鼓泡式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剪切力小,混合效果好,传质、传热效率高,适合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⑶填充床式反应器:密度大,可以提高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⑷流化床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混合均匀,传质和传热效果好,温度和 pH值的调节控比较容易,不易堵塞,对粘度较大反应液也可进行催化反应。

⑸膜反应器:清洗比较困难

6应用微生物来开发酶有哪些优点。

①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②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

③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④可以采用微电脑等新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⑤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7.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哪些?作简单阐述

将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形成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酶,叫固定化酶。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有包埋法,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以及交联法等

1.包埋法:将聚合物的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助进剂作用进行聚合,酶被包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操作简单,可制得较高活力的固定化酶。

2.吸附法: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胶,羧基磷灰石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载体价廉易得,可反复使用。但酶与载体结合不太牢固易脱落

3.共价键结合法:酶蛋白侧链基团和载体表面上的功能基团之间形成共价键而固定的方法。酶与载体牢固,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但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较为强烈,难以控制,易使酶变性失活,且制作手续繁琐。

4.交联法: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或酶与载体间、或酶与惰性蛋白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制得固定化酶的方法。常用的试剂有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制备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可长时使用.但由于交联反应较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酶活力损失较大

8.酶的非水相催化有何优点,它们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优点:①提高脂溶性底物的溶解度,有利于高浓度底物连续生物转化

②水解酶能催化合成反应,如脂的合成和肽的合成.

③可以控制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④酶不溶于有机介质,易于回收再利用

⑤酶的固定化简单,可以只沉积在载体表面

⑥从低沸点的溶剂中分离纯化产物比水中容易

⑦酶的热稳定比水高,而且没有微生物污染

类型:

⑴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化作用。

⑵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⑶超临界介质中的酶催化: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行的催化反应。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超过某物质超临界点的流体。

⑷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离子液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挥发性低、稳定性好。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9. 试述提高酶发酵产量的措施。

(1)添加诱导物

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诱导物,可使酶产量显著提高.加入的效应物与阻遏蛋白结合,阻止其与操纵基因结合,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在实际工作中,关键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诱导物、确定诱导浓度及诱导时间。

(2)控制阻遏物的浓度

阻遏作用根据其作用的机理不同可以分为产物阻遏和分离代谢阻遏两种。通过减少或者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3)添加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的透过性,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酶的产量

(4)增加产酶促进剂

可以增加产酶,但是作用机理还未阐明清楚

(5)另外还有补料和遗传调控,例如诱变育种、体内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等

10. 酶固定化后,性质会发生哪些改变,其原因是什么?

(1)固定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固定化以后,酶活性下降,反映速率下降。原因是固定化以后,酶结构、构象的变化会导致活性中心的变化,空间位阻、内扩散阻力都会增大

(2)最适pH的改变

酶经固定化后,pH活性曲线及最适pH有时会发生变化.由带负电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比游离酶的最适pH为高;而用带正电载体制备的则情况相反;而用不带电的载体,最适PH不变。

(3)底物特异性的改变:

固定化酶的活力,一般比天然酶低.其底物特异性也可能发生变化.一般认为酶被固定到载体后可引起立体障碍,使高分子底物与酶分子表面的接近受到干扰,从而显著降低了酶的活性,而低分子底物则受到立体障碍的影响较小,底物分子容易接近酶分子,因而与原酶活力无显著差别.由此看来改变了高分子底物的特异性。(2分)

(4)最适温度的变化:

酶固定化后,由于热稳定性提高,最适温度一般随之提高。(2分)

(5)动力学常数的变化:载体与底物带相反电荷:由于静电相吸,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表观米氏常数往往减小;载体与底物带相同电荷,固定化酶的表观Km米氏常数往往比游离酶的米氏常数高;若载体与底物有一方不带电,则往住表现米氏常数不变.表观米氏常数的减少,对固定化酶的实际应用是有利的,可使反应更为完全。(2分)

(6)稳定性普遍增加。主要表现在对热的稳定性;对各种有机溶剂及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的稳定性增加;对蛋白水解酶;贮藏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稳定性增加有利于酶的应用。

11.叙述提高发酵产酶量的措施。

答: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

成型。首先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选育得到优良的菌株,并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使它们的生物合成模式更加接近于延续合成型。

对于同步合成型的酶,要尽量提高其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为此适当降低发酵温度是可取的措施;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要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尽量减少甚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的生物合成提早开始;而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mRNA的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下功夫,使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并尽量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

12.举例说明酶的大分子结合修饰的作用。

答:通过大分子修饰,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也将有所改变。可以提高酶活力,增加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等。

6.请分析固定化载体的带电性质对酶的最适PH的影响过程。

答:载体的性质对固定化酶作用的最适PH值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用带负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值比游离的最适PH值为高;用带正电荷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比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低;而用不带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值一般不改变。

13.说明酶在非水相体系催化中的特点。

答:1,在有机介质中,由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之间的结合状态发生某些变化,致使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改变。在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强的底物容易反应;而在极性较弱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弱的底物容易反应。

2,酶在水溶液中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较强,而在疏水性强的有机介质中。酶的立体选择性较差。

3,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时,具有区域选择性,即酶能够选择底物分子中某一区域的基团优先进行反应。

4,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化学键选择性。即在同一个底物分子中有2种以上的化学键都可以与酶反应时,酶对其中一个化学键优先进行反应。

5,许多酶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性比在水溶液中热稳定性更好。决定了它的应用条件更为宽泛。

6,在有机介质中,酶所处的PH环境与酶在冻干或吸附到载体上之前所使用的缓冲液PH相同。

简答题

1、简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高效性; (2)专一性;(3)反应条件温和;(4)酶的活性受调节控制。

2、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3、简述产酶细胞应具备哪些条件

(1)酶的产量高:(2)容易培养和管理;(3)产酶性能稳定;(4)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5)安全可靠。

4、简述提高产酶量的措施有哪些

(1)选育优良的产酶细胞;(2)保证发酵工艺条件并根据需要变化情况及时加以调节控制;

(3)添加诱导物;(4)控制阻遏物浓度;(5)添加表面活性剂;(6)添加产酶促进剂。

5、简述酶提取过程的注意事项

(1)温度:为了防止酶变性失活,提取温度不宜过高。(2)pH:为了增加酶的溶解度,提取时pH应该远离等电点,但也不宜过高或过低,以防止酶变性失活。(3)提取液的体积:提取液的用量增加可提高提取率,但是过量的提取液,使美浓度降低,对进一步分离纯化不利。一般提取液为韩美原料的3—5倍。(4)添加保护剂:为了提高酶的稳定性,可以加适量的作用底物或辅酶,或加入某些抗氧化剂。

6.产酶微生物诱变育种步骤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主要方法: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方法

诱变育种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处理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处理、中间培养、分离和筛选论述题

1简单评价酶生物合成的4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1. 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的一种酶生物合成模式。

特点:酶的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

2. 延续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一段较长时间。

3.中期合成型:该类型的酶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着停止。

4. 滞后合成期: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者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其生物合成并大量积累。

2. 写出至少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作简要叙述。

沉淀分离: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

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通常包括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复合沉淀,选择性变性沉淀。

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过程。通过调节离心速度或者其他条件的大小,可以讲密度或者分子量不同的物质沉降分离。

过滤: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不同,来达到过滤的目的;通常包括粗滤,微滤,超滤,反渗透。

膜分离:借由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的物质颗粒和分推动力的不同,膜分离可以分为:

①加压膜分离: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

②电场膜分离:包括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膜渗析。

③扩散膜分离:主要是透析

层析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主要的层析方法有: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层析聚焦

电泳分离: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

酶工程 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 《酶工程》试题一: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 7、酶的生产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借助__________使_________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三、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 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2、诱导与阻遏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大工17秋桥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答案:A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7年秋《桥梁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题 ☆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 400分。 、单项选择题 1、虎门大桥在结构形式上属于( A .悬索桥 B. 斜拉桥 C .拱桥 D .梁式桥 答案:A 2、一般情况下,桥梁跨度与通航要求的标准宽度相比应( A .相同 B. 稍大 C .稍小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B 3、金属泄水管适用于( A .具有防水层的铺装结构 B .不设防水层的铺装结构 C .采用防水混凝土的铺装构造 D .任意铺装结构 4、悬臂梁与连续梁桥适宜的跨径约为( A. 10-90m B. 20-80m

精选文档 答案:C A .偏小值 C . 60-70m 以上 D . 60-70m 以下 答案:D A .翼缘部位的牛腿计算 B .非腹板部位牛腿计算 C .腹板部位牛腿计算 D .牛腿横梁计算 答案:A 6、南京二桥在结构形式上属于( A .悬索桥 B .斜拉桥 C .拱桥 D .梁式桥 答案:B 7、世界第一次采用扁箱流线形的加劲梁,改善了结构空气动力稳定性的桥梁是( A .金门大桥 B .乌巢河桥 C .长江润阳公路大桥 D .万县长江大桥 答案:A 8横向排水孔道的缺点是( A .做法复杂 B .浪费材料 C .容易淤塞 D .排水效果极 9、主梁咼度如不受建筑咼度限制,咼跨比宜取( B .偏大值5、通常所谓牛腿的计算,不包括( )。

精选文档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答案:B 10、在中等流冰或漂流物河道上,如果采用空心、薄壁、柔性桥墩时,应在水流前方(m处设破冰体。 A. 15-20 B. 12-15 C.10-12 D.2-10 答案:D 11、21世纪的桥梁工程发展(规划)的项目其突出的特点为实现桥梁的沟通全球交通的梦想, 即建筑( A .海峡工程 B.陆地工程 C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 D .大跨度钢桥答案:A 12、梁式桥的基本组成部分中,跨越障碍的结构物是( A .支座系统 B.桥跨结构 C .栏杆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3、桥梁的总跨径一般根据()确定。 A .地质状况 B.水文计算 C .桥梁组成材料 D .桥梁结构形式 14、在简支梁桥的设计计算中,一般来说首先要做的是( 答案:B B.进行荷载效应不利组合 A .计算荷载和荷载效应

哈工大酶工程试题答案

年级2001 专业生物技术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酶工程 2.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 4.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 6.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 8.修饰酶 9.非水酶学 10.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 。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产酶量,三是菌种不易,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反应法和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酶制剂,酶制剂,酶制剂和 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酶和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法和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4.下面是某人对酶测定的一些数据,据此求出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10-6 10-6 10-5 10-5 10-5 10-4 10-4 10-2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 2.酶反应器 3.模拟酶 4.产物抑制 5.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 8.固定化酶 9.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 减小,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 和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 。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法,法和 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 倍数。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演示教学

第一章绪论 问题:试述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 答:木瓜蛋白酶可以采用提取分离法、基因工程菌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生产。 (1)提取分离法:从木瓜的果皮中获得木瓜乳汁,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木瓜蛋白酶。 (2)发酵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木瓜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获得基因工程菌,在通过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木瓜蛋白酶。 (3)植物细胞培养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木瓜细胞,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木瓜蛋白酶。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1、解释酶的发酵生产、酶的诱导、酶的反馈阻遏(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物的种类? 答:酶的发酵生产: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酶的诱导:加进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称为诱导作用; 产物阻遏(反馈阻遏):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营养源阻遏):是指某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其他酶合成的现象。 诱导物的种类:诱导物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其底物类似物,有的也是反应产物。2、微生物产酶模式几种?特点?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什么? 答:(1)同步合成型特点: a.发酵开始,细胞生长,酶也开始合成,说明不受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阻遏。 b.生长至平衡期后,酶浓度不再增长,说明mRNA很不稳定。 (2)延续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一般不受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 (3)中期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的合成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不稳定。 (4)滞后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作用的影响,阻遏解除后,酶才大量合成。 b.该酶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选择:在酶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酶产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3、可以添加什么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答:(1)一些酶的发酵生产时要控制容易降解物质的量或添加一定量的cAMP,均可减少或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增溶、乳化作用、润湿作用、助悬作用、起泡和消泡作用、消毒和杀菌剂。 4、根据微生物培养方式不同,酶的发酵生产有几种类型?哪种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按酶生物合成的速度把细胞中的酶分几类?酶的生物合成在转录水平的调节主要有哪三种模式?微生物细胞生长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桥梁工程 考试试卷及答案

《桥梁工程》(梁桥部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下划线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桥梁总长是指。 [A] 桥梁两桥台台背前缘间的距离; [B] 桥梁结构两支点间的距离; [C] 桥梁两个桥台侧墙尾端间的距离; [D] 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2 、桥梁的建筑高度是指。 [A] 桥面与桥跨结构最低边缘的高差; [B] 桥面与墩底之间的高差; [C] 桥面与地面线之间的高差; [D] 桥面与基础底面之间的高差。 3 、在影响斜板桥受力的因素中,下列选项中可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A] 斜交角Ф ; [B] 宽跨比; [C] 支承形式; [D] 板的厚度。 4 、 T 型梁截面的效率指标是。 [A] 预应力束筋偏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B] 截面上核心距与下核心距的比值; [C] 截面上、下核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D] 截面上、下核心距与预应力束筋偏心距的比值。 5 、单向桥面板是指长宽比的周边支承桥面板。 [A] 大于 1 ; [B] 等于或大于 2 ;

[C] 等于或小于 2 ; [D] 小于 2 。 6 、人群荷载属于。 [A] 永久作用; [B] 可变作用; [C] 其他可变荷载; [D] 偶然作用 7 、斜交板桥的最大支承反力发生在。 [A] 钝角附近; [B] 锐角附近; [C] 桥轴线处; [D] 钝角与锐角附近。 8 、箱梁的自由扭转产生。 [A] 纵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B] 剪应力; [C] 横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D] 纵向正应力、横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9 、箱梁的畸变产生。 [A] 纵向正应力、横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B] 剪应力; [C] 横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D] 纵向正应力和剪应力。 10、主梁中配置预应力束筋、纵向非预应力主筋、斜筋以及作各种验算时,需要作出主梁的。 [A] 弯矩图; [B] 剪力图; [C] 影响线图;[D] 内力包络图。 11 、桥梁按体系划分可分为。 [A] 梁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以及组合体系桥; [B] 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 [C] 木桥、钢桥、圬工桥、钢筋砼桥和预应力砼桥; [D] 公路桥、铁路桥、人行桥和农用桥。 12 、桥墩按受力特点可分为。 [A] 实心墩和空心墩; [B] 重力式墩和柔性墩;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A)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生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 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1.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丰富,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种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值便宜。 1)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2)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3)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酶工程试题(B)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调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法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他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别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通常酶的固定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酶工程期末复习

酶工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酶工程:是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 2、酶的化学修饰:通过化学基团的引入或除去,使蛋白质共价结构发生改变。 3、必需水:一般将维持酶分子完整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含量称为必需水。 4、抗体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即抗体酶。 5、别构效应: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之后,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6、别构酶: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称为别构酶。 7、酶活力:又称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8、比活力:也称为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 蛋白质表示。 9、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10、蛋白质工程:是以创造性能更适用的蛋白质分子为目的,以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天然蛋白质分子的设计和改造。 11、酶反应器 12、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可以反复、连续使用的酶。 13、水活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体系中水的摩尔系数w χ与水活度系数w γ的乘积:w w w γχα=。 14、生物反应器:指有效利用生物反应机能的系统(场所)。 15、酶反应器:以酶或固定化酶作为催化剂进行酶促反应的装置称为酶反应器。 16、活化能:从初始反应物(初态)转化成活化状态(过渡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二、填空题 1、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有终止法和连续反应法。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量气法、同位素测定法、酶偶联分析。 2、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物理吸附法、离子交换吸附法)、包埋法(网格包埋法、微囊型包埋法、脂质体包埋法)、共价结合(偶联)法、交联法。 3、酶活力是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指标,酶的比活力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酶的转换数是酶催化效率的指标。 4、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法(珠磨法、高压匀浆法、超声波破碎法)、非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酶法)。 5、有机溶剂的极性系数lgP 越小,表明其极性越强,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 6、lgP 越大,溶剂的疏水性越强;lgP 越小,溶剂的亲水性越强。 7、酶反应器的类型根据所使用的酶,分为溶液酶反应器、固定化酶反应器。

《桥梁工程》考试试题

桥梁工程复试习题大全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桥梁通常由()、()、()和()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附属设施 2、桥梁的承重结构和桥面系组成桥梁的()结构;桥墩、桥台及其基础组成桥梁的()结构;桥头路堤、锥形护坡、护岸组成桥梁的()结构。上部、下部、附属 7、按行车道的位置,桥梁可分为()、()和()。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8、按桥梁全长和跨径不同,桥梁可分()、()、()、()和涵洞。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二、选择题 1、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净距是()跨径。A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总跨径 4、拱桥中,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跨径。B A、净跨径 B、计算跨径 C、标准跨径 D、总跨径 6、在结构功能方面,桥台不同于桥墩的地方是()。B A、传递荷载 B、抵御路堤的土压力 C、调节水流 D、支承上部构造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在桥梁设计中要考虑很多要求,其中最基本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六个要求。答案:使用上的要求、经济上的要求、设计上的要求、施工上的要求、美观上的要求 2、我国桥梁的设计程序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阶段和()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桥梁纵断面的设计主要包括总跨径的确定、()、()、()以及基础的埋置深度。 桥梁的分孔、桥面标高、桥上和桥头引道的纵坡 4、最经济的桥梁跨径是使()和()的总造价最低的跨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 6、公路桥涵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整个桥梁结构及其各部分构件在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和耐久性。强度、刚度、稳定性 7、为了桥面排水的需要,桥面应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的至的(),人行道宜设置向()倾斜的横坡。1.5、3、1 二、选择题 4、经济因素是进行桥型选择时必须考虑的(B)。A、独立因素B、主要因素C、限制因素D、特殊因素 5当通航跨径小于经济跨径时,应按(D)布置桥孔。A、通航跨径B、标准跨径C、计算跨径D、经济跨径 第三章

酶工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3. 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4. 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5. 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6. 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补料的时间一般以发酵前期为好。(×) 7. 酶固定化过程中,固定化的载体应是疏水的。(×) 8. 在酶的抽提过程,抽提液的pH应接近酶蛋白的等电点。(×) 9. 青霉素酰化酶不但能催化青霉素侧链的水解作用,而且也能催化逆反应。(√) 10.亲和试剂又称活性部位指示试剂,这类修饰剂的结构类似于底物结构。(√) 11.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12.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13.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14.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5.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酶_,英文则为__enzyme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脲酶_酶结晶,并指出_脲酶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1960年,雅各布(Jacob)和莫诺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 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启动基因、操纵_基因和__结构__基因。 4.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5.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凝胶过滤_法,_超滤法和超 离心法三种。 6.酶的分离方法有沉淀分离、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

酶工程复习题

酶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答案)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生物催化剂 2.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答案)决定酶的专一性 3.下列对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酶的反应速度可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来完成 (B)需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 (C)(答案)按国际酶学会统一标准温度都采用25℃ (D)要求[S]远远小于[E] 4.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因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集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集团(D)(答案)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5.酶的高效率在于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答案)降低活化能

6.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增高反应活化能 (B)(答案)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二、填空题 1.酶和菌体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吸附法、结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法 2.系统命名法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酶分为6大类。即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或称连接酶)。 3.酶分子修饰中,经过修饰的酶的特性会改变,即可提高酶活力,增加稳定性或降低抗原性。 4.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5.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6.常用产酶菌有细菌(大肠杆菌);霉菌(黑曲酶;青酶;木酶;根酶);放线菌(链酶菌);酵母等。 7.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8.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9. 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10.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11.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12.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13.在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要从营养的角度考虑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的调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汇总 第一章P25 1.何谓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 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 专一性强(绝对专一性——钥匙学说、相对专一性——诱导契合学说)、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 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 第二章P63 5.酶的生物合成有哪几种模式? 生长偶联型(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 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 非生长偶联型(滞后合成型) 7.提高酶产量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a.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催化反应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 b.控制阻遏物的浓度 c.添加表面活性剂 d.添加产酶促进剂 11.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何特点? 1.提高产酶率 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 4.发酵稳定性好 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 7.适用于胞外酶等细胞产物的生产 第三章P84 3.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有何特点? 1.提高产率 2.缩短周期 3.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 4.提高产品质量 5.其他 4.简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过程。 外植体细胞的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 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工艺条件?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2.培养基的配制 3.温度的控制 4.ph的控制 5.渗透压的控制 6.溶解氧的控制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固定化酶 采用各种方法,将酶固定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制备成固定化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2.酶反应器 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3.模拟酶 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但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做模拟酶 4.抗体酶 又叫做催化抗体,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5.印迹酶 以一种分子充当模板,其周围用聚合物交联,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就留下了与此分子相匹配的空穴,若构建合适,这种聚合物就像锁一样,对钥匙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这种技术称为分子印迹,该技术的酶产物称为印迹酶。 6.融合酶 将两个或者多个酶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融合蛋白 7.定点突变 只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通过取代、插入或者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

8.必需水 在有机介质中,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将对于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最低水量为必需水,由于其与酶分子的结合十分紧密,又称结合水。 9.酶传感器 以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材料,同各种不同的转换器结合所构成的一类生物传感器。 10.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 酶的必需基团是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酶的活性中心是指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 二、填空题 1.酶根据主要组分的不同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两大类,根据酶的作用的底 物和催化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连接酶)。(写出4种即可) 2.酶的活力是酶催化速度的度量指标,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度量指标,酶转换数是 酶催化效率的度量指标。 3.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分离法生产,发酵法生产,化学合成法生产,生物合成 法生产。 4.酶反应器类型有:搅拌罐式反应器,填充床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鼓泡式 反应器,膜反应器,喷射式反应器。(写出3种即可) 5.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_竞争性抑制作用、_非竞争性抑制作用_和_反竞争性抑制作 用。 6.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降低,米氏常数Km不变。 7.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破碎,物理破碎,_化学破碎_和_酶促破碎_。

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一定条件下都能起催化作用的具有高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一类特殊蛋白质或核酸,酶能在机体内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起催化作用,使得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是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研究酶制剂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酶的应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除去不良物质,或许所需信息的技术过程. 酶的提取:又称酶的抽提,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物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技术过程. 膜分离:又称膜过滤.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等.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超临界萃取: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预分离物质与杂志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的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酶固定化:采用各种方法,将酶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 固定化酶: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水溶性的酶固定到特定的载体上使之成为水不溶性的酶. 非水相催化: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作用称为酶的非水相催化. 水活度:用体系中水的蒸汽压和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表示.水活度与溶剂的极性大小关系不大,所以采用水活度作为参数来研究有机介质中水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更为准确. 必需水:紧紧吸附在酶分子表面维持酶活化性所必需的最少水量. 反胶束体系:反胶束是在大量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含有少量的水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油包水的微小液滴. 胶束体系:胶束是在大量水溶液中含有少量与水相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便面活性剂后形成水包油的微小液滴.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酶反应器: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的装置称为酶反应器. 喷射式反应器:利用高压蒸汽的喷射作用实现酶与底物的混合是进行高温短时催化反应的一种反应器. 酶活力单位:是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尺度;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酶工程试卷3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2酶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使酶完成催化作用的装置,他为酶促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底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物。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4底物抑制:在酶促反应中,高底物浓度使反应速度降低的现象。 5稳定pH:酶在一定的pH范围之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限度易变性失活,这样的pH范围为此酶的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包括宏观产酶动力学和微观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 8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以液体培养基为原料进行微生物的繁殖和产酶的方法,根据通风方法不同又分为液体表层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 通风量(或氧气)搅拌泡沫湿度)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表面变性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内部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能障),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一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不应当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最好是与病原菌无关 b)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 c)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d)最好选用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e)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上应用,安全问题更显得重要。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被修饰酶的性质,包括酶的稳定性,酶活性中心的状况,侧链基团的性质及反应性(2)修饰反应的条件,包括PH与离子强度,修饰反应时间和温度,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等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1)酶蛋白N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的∑氨基2分 (2)酶蛋白C端的羧基及天冬氨酸的β羧基或谷氨酸的γ羧基2分 (3)半胱氨酸的巯基1分 (1)丝氨酸骆氨酸苏氨酸上的羟基2分 (2)苯丙氨酸和骆氨酸上的苯环1分 (3)组氨酸上的咪唑基1分 色氨酸上的吲哚基1分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 倍数。 体积(ml)活力单位(u/ml)蛋白氮(mg/ml) 初提取液120 200 2.5

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 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 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 共价键结合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解:优点(1)易将固定化酶和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2)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使用(3)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4)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5)较能适于多酶反应 (6)酶的使用效率高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 (1)固定化时酶的活力有损失 (2)比较适应于水溶性底物 (3)与完整的细胞相比,不适于多酶反应。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解:.方法:透析与超虑离心分离凝胶过滤盐析等电点沉淀共沉淀吸附层析电泳亲和层析热变性酸碱变性表面变性等(原理略)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易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5)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6)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4 下面是某人对酶测定的一些数据,据此求出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S](mol/L) V0(umol/min) 0.5?10-628 4.0?10-640 1.0?10-570 2.0?10-595 4.0?10-5112 1.0?10-4128 2.0?10-4139 1.0?10-2140 解:最大反应速度140 ,Km: 1.0?10-5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2酶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使酶完成催化作用的装置,他为酶促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底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物。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4底物抑制:在酶促反应中,高底物浓度使反应速度降低的现象。 5稳定pH:酶在一定的pH范围之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限度易变性失活,这样的pH范围为此酶的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包括宏观产酶动力学和微观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 8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以液体培养基为原料进行微生物的繁殖和产酶的方法,根据通风方法不同又分为液体表层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 ,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滤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能障,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一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不应当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最好是与病原菌无关 b)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 c)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d)最好选用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上应用,安全问题更显得重要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解:(1)被修饰酶的性质,包括酶的稳定性,酶活性中心的状况,侧链基团的性质及反应性 (2)修饰反应的条件,包括PH与离子强度,修饰反应时间和温度,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等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解:(1)酶蛋白N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的∑氨基 (2)酶蛋白C端的羧基及天冬氨酸的β羧基或谷氨酸的γ羧基 (3)半胱氨酸的巯基1分 (7)丝氨酸骆氨酸苏氨酸上的羟基 (8)苯丙氨酸和骆氨酸上的苯环 (9)组氨酸上的咪唑基 色氨酸上的吲哚基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 体积(ml)活力单位(u/ml)蛋白氮(mg/ml) 初提取液120 200 2.5 硫酸铵沉淀 5 810 1.5 解:(1)起始总活力:200?120=24000(单位) (2)起始比活力:200÷2.5=80(单位/毫克蛋白氮) (3)纯化后总活力810?5=4050(单位)2 (4)纯化后比活力810÷1.5=540(单位/毫克蛋白氮) (5)产率(百分产量):4050÷24000=17% (6)纯化倍数:540÷80=6.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